APP下载

浅析中国音乐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的应用

2023-11-04姜萧

新楚文化 2023年17期
关键词:国际传播文化交流融媒体

【摘要】音乐作为一种无国界的语言,在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建设和习近平新时代文化交流思想的深入传播,对外文化宣传需求日益迫切。然而以中国音乐为载体、以融媒体手段为媒介开展对外传播的形式是一种较新的尝试。通过探索不同的传播途径、拓展传播策略、创新编播技巧、制作多样化的音乐栏目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传播中国音乐文化。以音樂为媒、融媒体技术手段为介进行对外传播,在增强国际传播效能,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中起到了积极重大的作用,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关键词】国际传播;融媒体;文化交流;中国音乐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17-0041-04

一、国际传播、中国音乐

与融媒体三者的关系

国际传播、中国音乐文化与融媒体三者的关系可谓密不可分,互相依存、彼此成就。关于这点我们可以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对于国际传播、文化自信以及媒体这些方面的指示来窥见一二。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对外宣传的创新性,如何做好国际传播以及如何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的方式方法时,强调了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对外宣传传播的方式要不断创新的迫切性。他指出要运用新概念、新范畴和新表述,打造融通中外的对外话语体系,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我国的对外话语权。这里实质上是告诉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构建融通中外的对外话语权就需要我们在做国际传播的工作时要不断地去创新。同时对于什么是文化,以及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会上也做了深刻的解读。谈到文化是国家以及民族的灵魂所在,高度的文化自信与文化繁荣兴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所在,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

在谈到要如何发挥新媒体的作用来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时,习近平总书记将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新媒体以及中国声音这三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联系到了一起,他提到“要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的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和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1]由此可见传播中国文化、中国声音,关键在于创新、在于发挥好新媒体的作用,才能构建良好的对外话语体系,而具有创造力、感召力和公信力的对外话语体系又能作用于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而音乐作为一种无国界的语言,对融通中外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对外宣传的方式。中国音乐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现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无论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国近现代音乐或是华语流行音乐,皆是用音乐的语言讲述中国的悠久历史和深刻的人文底蕴,是展示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形象和声音,阐释中国故事必不可少的重要代言。有利于推动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和中国的声音、中国的故事更好地走向世界。

融媒体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媒体,而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使传播效果达到“1+1大于2”。它可以把传统媒体(广播、电视)与新兴媒体(Facebook、YouTube、抖音、照片墙等)的优势相互整合,相互利用,使它们各自的功能和价值都得到全面提升。它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科学方法,是在全媒体时代中不可或缺的媒体运行手段。

因此,在国际传播中以音乐为媒、以融媒体手段为介进行文化输出,具有创新性与迫切性,将对对外传播的发展和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用音乐作为媒介来讲述中国的故事,传播中华文明和文化,展示中国特色,为世界呈现一个立体、真实而全面的中国。既能促进国际传播效能建设,又能创新人文交流方式,同时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它符合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增强国际传播能力的殷切期望,同时符合国际传播规律,为对外传播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径。

二、中国音乐应用到国际传播中的动机

在对外工作中探索着将中国音乐文化应用到国际传播中,有三方面的促因,分别是:

(一)中国声音在国际舆论中仍处在劣势

我国国力在国际上逐渐强盛起来,但中国的声音在国际舆论场上仍处在相当大的劣势地位。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国际传播的方式不断创新,外对宣传的能力不断加强,才能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以及影响力,来形成与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实力相当的国际话语权。在国际社会中展示一个可信可爱、真实立体的中国形象,让世界都能听到真实的中国声音,展示出国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做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坚持不懈、久久为功,而在国际传播工作中传播中国音乐文化,正是这样一项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播中国真实的声音,展现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有效途径。

(二)坚定文化自信

传播中国音乐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因为中国音乐文化也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因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中的一个,已然被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关于如何发展发扬文化的方法和途径,我们可以从二十大报告中找到相应的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要条件,要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而发展弘扬中国音乐文化向国际传播的举措正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和方法。

同时文化自信的发展也需要传播中国音乐文化,因为只有对自己国家自己民族的文化坚定的自信并且向世界传播开来,文化才有可能更好地前行发展。文化自信也是国家在发展中最基本的力量所在。而坚定文化自信,我们是有足够的底气的,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孕育着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灵魂精神所在。因此,中国音乐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传播中国音乐文化我们也应当有足够的自信。传播中国的传统音乐、近现代音乐以及当代流行音乐文化,实质上是用音乐为媒介来传播中国文化、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精神标识。以融媒体手段在对外传播中传播中国音乐文化,有助于增强中国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

(三)符合国际传播规律

传播中国音乐文化是符合国际传播规律的重要手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二十大讲话中提到的“要掌握国际传播规律、提高传播艺术,我们要采用贴近不同群体受众、不同区域和不同国家的精准传播方式,推动中国声音、中国文化、中国故事的国际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和区域化表达,促进国际传播的实效性、亲和力”。

三、中国音乐应用到国际传播中的方法

将中国音乐文化作用于国际传播中,既要丰富传播内容,又要在传播载体与编播策略上探索创新,更要根据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受众进行精准传播。要用互联网思维,即用户思维来做音乐文化的国际传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发挥音乐文化引领风尚、深化文明、文化交流互鉴、推动中国走向世界的作用。以下将以对阿尔巴尼亚的传播为例来具体阐述。

(一)传播载体

重视中国音乐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的效果,需要我们注重互联网领地,搭建更多平台,使用对外广播网络化的传播方式。具体说来就是以融媒体理念为指导,运用流媒体技术将对外广播、App与社交媒体(Facebook、TikTok等)平台相结合的方式,各取所长。首先健全对外广播建设,其次将广播中的节目单推流至App以及社交网站。传统广播电台的优势在于声音陪伴,它便捷,无需网络环境,覆盖面广,不受天气、自然灾害影响,更加注重听觉感受;劣势在于收听方式的局限性,需要汽车或者收音机,不可视化等。而运用流媒体技术将广播节目推流至APP或者社交媒体上进行实时直播,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便可实现手机上就能收听,也能看到歌单,实现国际传播的移动化、可视化。

在对外广播中,以对阿尔巴尼亚广播为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对阿尔巴尼亚有一个18小时的落地调频台,是一个类型化的音乐电台。电台在排单中,尝试过排入一小时的中国传统音乐时段,以及两小时华语流行音乐时段,包括中文歌曲和粤语歌曲。并在其他时段少量播放华语流行歌曲。

目前广播这类传统媒体面临着不同的瓶颈与挑战,电台最容易忽略的就是内容。在新媒体的强力冲击下,年轻的听众不断地流失,广播电台更需要不断创新节目内容,提供高质量、有吸引力的节目内容,同时创新传播方式与新媒体相结合。这样才能有机会吸引年轻受众和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实现广播可视化。

因此我们探索出以对外广播电台为基石,结合对阿新媒体平台,如对阿App“中阿头条”,已经实现在“中阿头条”上进行推流,实现广播节目网络化,实践音视频联动直播。目前正在积极探索在Facebook账号、TikTok账号等更多的新媒体平台上进行实时推流的视频直播,借助第三方平台将广播节目用视频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实现广播可视化。可视化广播(visual radio)是 RCS 公司为了给电台的听众提供一种新的观看收听电台节目的方式的产品,该产品在电台现有的播出系统Zetta基础上叠加视频串流专业软件,实现Zetta在电台播放音频素材的同时,由视频串流程序端播出对应的视频内容,这样电台在做视频直播时,听众不仅可以通过广播收听节目单内容,还可以在视频直播平台看到播出节目单相关的视频内容,从而呈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播出效果。可视化广播可将广播中的信息和图像同时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目前这个系统在国外比较盛行,在欧洲用得比较多,国外的广播集团会将广播电台节目推流到App上实时直播。而在国内目前还处于初探试验阶段。

用技术丰富节目内容,未来我们将在新媒体平台上看到的画面是:语言节目可以出现主持人的画面简介,或者录制直播的画面;播放音乐时可以播放音乐的MV(有版权的前提下)、专辑图片或者歌词,也可以自己设计制作想播放的视频或图片;广告时播放视频化的广告,让传统的FM换赛道到流媒体,实现传统媒体广播电台的网络化、移动化、对可视化。通过媒体资源整合,开拓传统媒体借助新媒体优势互补的新兴模式。

(二)传播内容

在广播节目内容的选择编排上,实现古典与流行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模式。会注重吸引阿尔巴尼亚国年轻受众,同时也让在阿尔巴尼亚的华人听到来自中国的声音。让中国音乐文化和世界连接,让世界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神秘魅力,感受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家国情怀,感受当代中国流行音乐文化的国际化与多样化。

具体说来,其中中国传统音乐通常是指清代以前的音樂,包括文人音乐、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音乐形态有器乐独奏、器乐合奏、戏曲音乐、歌舞音乐、宗教音乐,曲目包括古琴曲《广陵散》《流水》等,琵琶曲《十面埋伏》、昆曲《牡丹亭》、京剧《智取威虎山》等共入库300多首传统音乐曲目进行排单。近现代音乐,包括大型合唱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等近百首曲目。

为吸引年轻受众,会在华语流行音乐的选曲上选择当时最热播的流行歌曲,比如陈奕迅《孤勇者》、刀郎《罗刹海市》等;同时为满足不同的受众群体,也会选择一些经典的大流行歌曲,比如邓丽君《月亮代表我的心》、周杰伦、张学友等歌手的歌曲;以及为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会选择一些古风风格的流行歌曲,比如阿云嘎《画中戏》、李玉刚《万疆》等歌曲。

(三)传播策略

对外传播的策略会根据对象国的国情和受众的喜好,因地制宜进行精准传播。首先在音乐风格的编排上,阿尔巴尼亚地处东欧,是一个热爱音乐文化的国家,他们的音乐风格多以快节奏、轻松明朗的旋律为主。因此在进行中国音乐选曲和排单的时候就会偏向这一风格类型的歌曲,将之与阿国的流行音乐以及欧美流行音乐相融合,实现本土化与多样化的结合。既能丰富电台的音乐节目类型和风格提升收听率,同时又能有效地传播中国的音乐文化。

其次,在播出时间的安排上,根据阿尔巴尼亚的作息时间,阿尔巴尼亚的上班时间一般在7:45-8:15,下班时间是4:30-6:00(根据阿尔巴尼亚当地人提供的信息)。因此这两个时段收听人数会相对多一些,会在这两个时段编入中国音乐,结合阿尔巴尼亚的音乐同时播出。一小时一般是15首曲目左右,这两个时段一般会加入2-3首华语流行歌曲。同时在别的时段会有整小时的中文歌曲时段,也有整小时的中国古典音乐时段。

另外,传播策略还体现在电台曲库的分类和编单的技巧上,比如曲库中中文歌曲的分类方式是按年代来划分的,以10年为单位,按年代分从2000年之前到2000-2010年,从2010-2020年到2020至今,共收入1000多首华语流行歌曲进行编单。按年代划分进行编单的好处在于播出内容更加丰富,可以满足不同年龄阶层收听的需求。一小时中文歌曲节目单的编排方式会采用男女歌手交替出现,前后两首歌曲的年代跨度不能太大显得太跳脱,歌曲与歌曲的衔接情绪跨度也不能太大,比如一首比较欢快的歌曲后面不要马上接一首悲伤的歌曲。按这样的编单逻辑排出来的节目会听起来很顺,歌曲与歌曲之间的衔接也会比较自然。

四、结语

在国际传播的工作中尝试融入中国音乐文化元素,丰富对外宣传的内容,推广中华文化,具体表现为以融媒体手段对阿尔巴尼亚进行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播。这种传播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是具有创新性的国际传播手段,也是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在建设對外话语体系上多研究,要让受众乐于接受、易于理解,把握国际传播领域社交化、可视化、移动化的趋势,让越来越多的国外受众能听得进、听得懂以及听得明白,增强国际传播的效能,而探索出来的融合音乐传播与国际传播的新路径。

但是在运用融媒体手段中还存在着局限性、针对性和更多可开拓的空间,比如根据不同新媒体的平台有针对性地制作节目内容,使之更加符合平台调性;再比如广播节目内容缺乏多样性、个性化和互动性;还存在视频广播需要更多的创新发展的问题,如运用在车载系统中,音乐MV演播室直播画面的传输版权问题都有待探索解决。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发展,或许将来汽车的车载广播在左边,右边副驾就是视频播放器,做到可以音视频同步。随着节目制作水平的逐渐提升,在未来不断探索,将中国音乐文化应用在国际传播中,以传统媒体为基石,融合新媒体的优势为载体,在此基础上传播中国音乐文化必将取得更多更好的传播效果,不断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2.

[2]丁国文,等编著.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22:139.

[3]李红媛.新时期中国民族音乐国际传播思考[J].艺术大观,2022(12):23-25.

[4]陆正兰.交流学视野下的中国音乐国际传播[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32(03):16-20.

[5]郭旭.浅论中国民族化音乐在国际传播中的应用[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8(02):127-132.

作者简介:

姜萧(1990-),女,汉族,湖南岳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传播。

猜你喜欢

国际传播文化交流融媒体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全球化与国际传播:媒体与公民的世界性互动
试论全媒体时代儿童灾难新闻的审美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