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帝的儿女都有翅膀》中的创伤书写

2023-11-04靳文雨

新楚文化 2023年17期
关键词:尤金创伤奥尼尔

【摘要】作为美国严肃戏剧的奠基人物,尤金·奥尼尔在其一生中创作了50多个剧本。在奥尼尔创作的《上帝的儿女都有翅膀》这部剧作中,他对于剧中人物所经历的家庭、社会及情感创伤进行了细致的刻画。这些创伤书写一方面揭示着剧中人物的悲剧命运,同时也展现奥尼尔所遭受的个人创伤。本文将考察在其作品《上帝的儿女都有翅膀》中,奥尼尔如何将个体创伤融入其创作,并将创伤体验上升到关于整个社会与文化的批判思考。

【关键词】尤金·奥尼尔;《上帝的儿女都有翅膀》;创伤;批判思考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17-0030-04

一、引言

作为美国严肃戏剧的奠基人物,尤金·奥尼尔在其一生中创作了50多个剧本,而除了《啊!荒野》这一部喜剧以外,其余都是悲剧。因深受古希腊悲剧命运观的影响,奥尼尔通过剧中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揭示着人类生存的困惑与无奈。而除此之外,导致奥尼尔偏向悲剧创作的最大原因则是其自身所经历的家庭、社会及情感创伤。通过其作品《上帝的儿女都有翅膀》,可以考察奥尼尔如何将个体创伤经历融入其创作,并将个体的创伤体验上升至关于美国当时社会与文化的批判性思考。

二、经历:奥尼尔个人的创伤记忆

奥尼尔的家庭是其创作的主要来源之一。其父母社会地位和所受教育差异颇大,却不顾世俗反对走到了一起。婚后母亲的情绪因吸毒而难以控制,童年的奥尼尔也缺少对于母爱的温暖记忆;而长期缺席他成长的父亲也只给奥尼尔留下了自私、冷漠、吝啬的印象。这些直接或者间接地导致了奥尼尔前期酗酒、逛妓院的堕落人生,他与家庭之间也产生了深深的隔阂。同时,作为爱尔兰移民的奥尼尔一家在宗教信仰、民族文化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同美国本土特别是新英格兰人存在着巨大冲突和不同,并且常处于被欺压的一方,特别是受到势利而富有的新伦敦本地居民的排挤和鄙视。再加上其母亲的吸毒经历,所以附近街区的邻居都对他们一家敬而远之。奥尼尔本就因为家庭中的复杂关系而内心毫无归属感,而社会对于他身份的排斥与不接纳更是给他带来了更加强烈的孤寂和无助感。而且奥尼尔在婚姻和爱情中也是坎坷不断。奥尼尔一生中曾有过三次婚姻,前两次都以离婚收场。在勉强维系的第三段婚姻中,他与妻子也总是争吵不断。而他本人很少与自己的孩子相处和交流,这也导致了悲剧再次发生在孩子身上:大儿子自杀身亡、次子终日酗酒吸毒、小女儿因倔强个性与奥尼尔断绝关系……

家庭、社会和自身婚姻带给奥尼尔的创伤与伤痛使得奥尼尔沉迷酗酒并患上抑郁症,在心理疾病和其他疾病的折磨下他也尝试过自杀。曲折而充满艰辛的人生经历给他的作品也蒙上了一层忧郁的悲剧性面纱。

三、创作:《上帝的儿女都有翅膀》中的

创伤书写

1992年世界衛生组织出版的《国际疾病分类》中将创伤事件定义为特别具有威胁性和灾难性的事件,例如杀人、拷打、性强暴、不幸事故和自然灾难等。而除了定义中的身体创伤以外,弗洛伊德和贾内等精神学家也在20世纪开始研究人类精神创伤的心理学机制。在“9·11事件”之后,社会对于创伤理论的关注更是到达了巅峰。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以描写和展现集体创伤记忆为主旨的创伤文学的崛起,比如纳粹大屠杀文学、二战文学、少数族裔文学和“9·11”文学等。通过文学作品中对于创伤经历的描述与书写,人们能够感受到受创者当时所经历的痛苦与挣扎;创伤书写对人们了解、研究作家的创作动机和意义有着巨大帮助。

《上帝的儿女都有翅膀》是奥尼尔在1923年创作的一部作品。黑人男孩吉姆从小就对白人女孩埃拉有着爱慕之情,但受到当时种族隔离政策和社会偏见的影响两人始终无法走到一起。长大后的埃拉在受到浪荡子欺骗之后,吉姆的出现再次给她带来了温暖和安慰,两人也随即踏入了婚姻的殿堂。但这段婚姻带给他们的创伤却要远大于幸福和快乐:埃拉一方面内心极度依赖吉姆,一方面却又鄙视吉姆的黑人身份。在这样矛盾的心态下,埃拉最终崩溃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而吉姆也因爱人的折磨和纠缠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成日忧郁而不得志。这部作品被认为是奥尼尔带有强烈自传意味的作品,剧作中女主人公的名字正是来自他的母亲埃拉。不难发现,这部作品中有关主人公所经历的家庭、社会和情感创伤书写与奥尼尔本人的创伤经历有着很强的对照关系。

(一)家庭创伤书写

正如奥尼尔自身的家庭一样,剧中人物吉姆和埃拉的婚姻也是不幸的。全剧开篇就交代,两人居住在黑人区边缘的一个街角,白人与黑人互不来往,但天真的孩子们却都混在一起玩耍,其中埃拉和吉姆的关系尤为要好。但随着他们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埃拉开始疏远吉姆并且不愿意承认他们之间曾经青梅竹马的感情。当她被浪荡子欺骗了感情之后,她又选择回到吉姆的怀抱并接受了他的求婚。婚后的埃拉却始终无法抛开吉姆黑人的身份与他坦诚相爱。就个人感情来说,埃拉对于吉姆有着无法摆脱的依赖和信任;但是就民族身份而言,身为白人的埃拉深受社会舆论和环境的影响,她对于黑人的排斥与鄙视已经深深扎根在她的思想之中。正如奥尼尔父母一样,埃拉和吉姆的婚姻悲剧也是无法避免的。他们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并且接受过不同的家庭教育,身份悬殊的两人在思想深处有着不可磨合的矛盾。这些矛盾随之渗透在他们婚姻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终导致两人一同走向悲剧的人生。

(二)社会创伤书写

吉姆毕生的梦想就是考取律师资格证,他认为成为律师后的学识和社会地位会让自己成为不一样的黑人,从而被主流社会所接受。长大后,他在学校努力让自己表现得积极,但是他内心深处对于自己黑人身份的否定和不认可总是让他无法展现自己真正的才华。因此吉姆上进而努力的特质反而让他变得极度焦虑,这些来自自身和外界的压力一次次冲击和压迫他本就紧张的精神世界。更让他崩溃的是来自爱人的不理解和阻挠。埃拉并不希望吉姆去参加法律资格证的考试,并且在吉姆考试失意归来时,妻子竟会因为丈夫考试没有通过而表现得欣喜若狂;她甚至随身带着刀,只为了吓唬吉姆、并且不让他通过考试。作为一个妻子,埃拉出于内心根深蒂固的“白人中心论”思想,将黑人成为律师视为白人社会根基被动摇和威胁的表现。深爱的人不惜拿着刀威胁自己的生命来阻止自己梦想的实现,这让吉姆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与无力。

由此可见,奥尼尔笔下的吉姆始终处于与主流社会形成对照的“他者”地位,如同奥尼尔因爱尔兰裔的身份所受到的歧视和因母亲吸毒而受到的排斥一样,吉姆所遭受的社会创伤始终是他内心挥之不去的巨大阴影。

(三)情感创伤书写

埃拉对吉姆的态度是发生了几次转变的,从开始的接受到拒绝,再到后来又在吉姆的身上寻求慰藉。她对吉姆说:“我怎么会不知道你对我有多好!你一直是这世界上唯一一个给予过我帮助的人——唯一谅解我的人——并且是在我过去那样对待你之后。”由此可以看到,她对吉姆的爱是基于她受创之后,吉姆在她心灵最脆弱的时候出现并愿意接纳她。在她的观念里,黑皮肤就代表着邪恶、丑陋;白皮肤就代表着纯洁、善良。她只能欺骗自己将吉姆看作是“白人”,这样她的內心就能短暂免于种族差距带给她的折磨,才能获得她心中完美的、“纯白的”爱。相较之埃拉,吉姆的爱则是毫无保留、极其卑微的,他知道埃拉无法接受自己的肤色,于是一直在默默等待埃拉,他形容自己可以“像条狗”“像个保姆”甚至可以做埃拉的“黑奴”。他对于埃拉的爱是极其卑微的,而埃拉对于他的爱就像是对于他的施舍,却同样可以让他付出一切。

奥尼尔一生的创作中从未写过一对真正幸福的夫妻,这也与他自己所经受的情感创伤有关。奥尼尔对于剧中主人公所受到的情感创伤书写,突出了感情状态的不平衡和不对等,两人对于感情的态度和付出决定了这段感情最终的走向:不平等的感情,结局注定是悲剧。

四、反思:奥尼尔对于社会

及文化的批判思考

在西方的宗教观念里,上帝创造了世界和万物,而上帝的所有子民都应该平等地拥有幸福生活。而奥尼尔在《上帝的儿女都有翅膀》中,却更多地反映出美国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思想带给人们的不幸和对人们命运的改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无法获得平等的机会,也无法随心所欲地追求幸福。因此,这部作品也展现了很多奥尼尔对于当时社会和文化的批判性思考。

(一)奥尼尔对于种族主义的批判性思考

首先是关于社会中的种族主义思想的批判。种族主义标榜自己民族文化的优越性和权威性,并以文化“超我”的方式建立起一种内在权威从而操控人们的思想和意识。这种受到外界干预的“超我”反过来对个体的“本我”和“自我”进行控制和干预。于是,人们顺理成章地将这种“民族优越论”内在化和合理化,并将之奉若真理。极端的民族主义甚至催生了像纳粹党这样的组织。反犹主义是纳粹主义的核心内容,并且从维也纳时代起,希特勒就已经成为狂热的种族主义分子和反犹分子。世界大战爆发后,犹太民族更是遭到了惨无人道的杀戮和迫害,纳粹对犹太人进行强迫集中居住和集体枪杀,甚至在集中营中对他们进行系统化屠杀。这场以种族主义为开端的残忍战争在人类发展史上留下了悲痛的记忆,也为人们带来血的教训。

奥尼尔于1923年创作此剧,当时的他已经目睹并感受到了种族主义思想对于人类社会的破坏。在剧中所描写的20世纪90年代,美国社会思想更是种族主义盛行。奥尼尔将整个社会普遍存在的种族问题浓缩在一个家庭之中:在埃拉的思维观念中,黑人始终低于白人,与他们结合就意味着让自己的民族蒙羞。黑人在当时的社会中,被大部分的群体孤立了起来,成为排斥和驱逐的对象,因此吉姆的内心对于自己的民族身份也难以产生认同。种族主义作为潜在的社会主流思想“要求”他们不能忘记自己的民族身份,于是二人无法抛下身份而毫无顾忌地生活。可以说,这种思想正是他们悲剧命运的由来。

奥尼尔将整个社会普遍存在的种族问题浓缩在一个家庭之中,表达了种族主义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二)奥尼尔对于清教主义的批判反思

清教主义宣扬“先定论”,他们认为人类中只有一部分人会被认定为上帝的“选民”,而剩下的则会变成“弃民”。清教徒自认为是“天选之子”,他们来到美洲新大陆是受到了上帝的指示。在清教徒的教义中,他们鼓励努力劳作,推崇勤勉、自律而节制的人生;相反地,他们反对一切纵欲行为,主张节制欲望并进行苦修。在他们来到新大陆的初期,这种鼓励艰苦创业的思想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而随着社会和文化的飞速发展,这种压抑人类本性的思想遭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和颠覆。

奥尼尔本人对清教主义的态度是复杂的。一方面,他赞成清教主义中的原罪、忏悔与宽恕等内容;但同时他认为清教主义导致了人性的扭曲,从而造成命运的悲剧。在《上帝的儿女都有翅膀》中,奥尼尔笔下的吉姆明显受到清教主义的影响。他从小立志成为律师,却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不断受挫而无法成功。他一开始就认定“律师”这样的身份能给他带来极高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所以为了实现目标,他努力学习并且勤勉程度超过了所有人。奥尼尔通过吉姆的失败展现了他对于清教主义思想的质疑和否定:正是因为他极具功利心的思想,才导致他在一次次的考试和展现自我能力的机会中失利。他内心对于这样的身份地位过于渴望并且将所有希望寄托于此,以至于变成了巨大的压力反作用于他,让他失去了获得成功的信心,并且之前所有的辛勤努力都付之东流。

五、总结

奥尼尔在《上帝的儿女都有翅膀》这部作品中,将个体所经受的家庭、社会和情感创伤融入了剧中人物的生活经历之中。他通过对于埃拉和吉姆所遭受创伤的细腻书写,对当时美国社会中盛行的种族主义思想和占据主流思想的清教主义进行了批判与反思,也展现出了他对于悲剧艺术的独特把握。这部作品集中体现了奥尼尔过去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而它的流传更让奥尼尔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今天得以呈现。剧中所蕴含的创伤经历和创伤书写使得它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得到更多观众的欣赏和共鸣,并成为永恒的经典。

参考文献:

[1]尤金·奥尼尔.论悲剧[M]//惠特曼,杰克伦敦,托马斯·沃尔夫,等.美国作家论文学.上海:三联书店,1984.

[2]弗吉尼亚·弗洛伊德.尤金·奥尼尔的剧本——一种新的评价[M].陈良廷,鹿金,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3]尤金·奥尼尔.上帝的儿女都有翅膀(双语版)[M].傅超波,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4]赵雪梅.后现代语境下文学创伤书写何以可能?[J].当代外国文学,2022,43(01):143-150.

[5]程爽.尤金·奥尼尔剧作的创伤叙事[J].学术交流,2014(07):182-186.

[6]卫岭.奥尼尔的创伤记忆与悲剧创作[D].苏州:苏州大学,2008:23-27.

[7]郭勤.尤金·奥尼尔与自身心理学——解读奥尼尔剧作中的自恋现象[J].当代外国文学,2011,32(03):13-21.

[8]曹海清,刘蔚.从奥尼尔的剧作看清教主义对人性的扭曲[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38(01):22-25.

[9]郭继德.大胆的探索,无奈的“回归”——评奥尼尔的悲剧《奇异的插曲》[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2(02):12-18.

[10]胡泓.海岛:梦幻中的伊甸园——浅议奥尼尔戏剧中的梦幻主题[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1):3-7.

[11]左金梅,庞敏.尤金·奥尼尔的表现主义艺术[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4(04):52-54.

[13]Caruth Cathy. Unclaimed Experience: Trauma, Narrative and History[M].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P, 2016.

[14]Bogard Travis. Contour in Time: The Plays of Eugene O'Neill[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作者简介:

靳文雨(1997.10-),女,汉族,山西临汾人,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尤金创伤奥尼尔
回归的心路历程——奥尼尔戏剧叙事研究
特里·奥尼尔:捕捉此刻
“焦虑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的一部分”:《大闪蝶尤金妮娅》中的动物叙事与身份焦虑
格罗瑞创伤后的女性自我
浅析《仪式》中塔尤创伤的根源
两种麻醉方法对老年创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每天努力一点点
每天多努力一点点
我是鲨鱼 沙奎尔·奥尼尔自传
一场完美的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