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我国影子教育治理的阻滞因素及消解策略
2023-11-04吴金航吴育谦
吴金航 吴育谦
基金项目:2021年度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贵州省乡村名师教育信念发展路径研究”(编号:2021A053)。
摘 要 “双减”政策背景下,影子教育治理要以追求教育公平为价值目标,以扭转教育功利化为价值主张,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价值尺度。由于考试招生制度深化改革受阻、教育资源供需难以平衡、家长教育焦虑情绪不易调和、校外培训机构转型缺乏引导等因素,阻滞着影子教育治理的顺利推进。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消解影子教育治理困境的策略:完善综合评价体系,改革考试招生制度;着力推进公共教育质量升级,多方合力协调共治;加强家庭教育服务指导,引导家长形成正确教育认知;引导影子教育转型,协同发展高质量教育。
关键词 “双减”政策;影子教育;教育治理;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 G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3)06-0009-04
为遏制影子教育市场乱象,我国于2021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提升义务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近年来,关于“影子教育”的研究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有的研究通过比较视角来探讨我国影子教育治理的策略,如对韩国影子教育发展历程、动因和治理的研究等[1];有的研究聚焦于影子教育的发展与治理历程、困境、对策等问题[2][3];有的研究则探究家庭文化与经济资本对教育获得的影响效应[4]等。整体而言,当前对影子教育的研究倾向于现状和问题角度,对“双减”政策背景下影子教育治理的价值逻辑、阻滞因素及其消解策略的研究相对匮乏。然而,探寻我国影子教育治理的价值逻辑、阻滞因素和消解策略于“双减”政策的顺利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影子教育治理的价值逻辑
《意见》不仅彰显了我国将义务教育回归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决心,更体现了影子教育治理以追求教育公平为价值目标,以扭转教育功利化为价值主张,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价值尺度的价值逻辑。
(一)以追求教育公平为价值目标
我国对影子教育治理的价值目标是追求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旨在促进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能够平等享受公共教育资源、能在教育活动中受到平等地对待。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表征。但受到“学而优则仕”、精英主义教育等传统教育观念和我国基础教育资源分配现状的影响,以及优质教育资源无法满足人们追求高质量教育的供需矛盾,让影子教育有了可乘之机。影子教育的扩张加剧了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导致收入水平不高的家庭在子女教育中处于不利境地。此外,部分在校教师违规参与影子教育致使教育不公平问题的滋生,这些教师因参与校外培训,会分散在校工作的时间和精力,进而影响教学质量。对影子教育从严治理,最终目的不止于防止影子教育资本市场化发展,而在于让义务教育回归公益性轨道,使教育资源分配愈加合理,让教师专注于学校教育本身,进而达成教育的起点、过程和结果的公平。
(二)以扭转教育功利化为价值主张
教育功利化倾向具有短视性、片面性、简单性、传染性等特征[5],其将教育視为一种提高未来自身经济效益、获取更多社会资源的工具性手段,使教育目的异化为“唯分数”“唯文凭”的单向育人目标,脱离了育人的本真追求。功利化教育驱动下,将学生推向了偏重智育的片面发展之中,素质教育难以推进。追逐资本最大化的影子教育会进一步强化功利性教育观念。“双减”政策旨在“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和“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努力让教育回归立德树人的初心。影子教育治理能够让学校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科学引导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和学生学业负担。
(三)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价值尺度
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是影子教育治理的“度量尺”。教育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教育回归于“人”,以完整、全面的教育培养和谐统一的人是教育追求的初心。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6]。影子教育“为考而补”,学生的兴趣被抑制,健康问题也堪忧,这与我国倡导的学生全面发展相悖。实际上,“双减”政策旨在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严格治理影子教育,打破单一追逐“智育”的功利化教育模式,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成教育公平,使教育回归育人初心。
二、“双减”政策背景下影子教育治理的阻滞因素[HS)]
“双减”政策实施后,影子教育治理取得了显著进展,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大幅缩减,有效遏制了资本的无序扩张。学生作业负担有效减轻,学校作业设计质量明显提高,课后服务总体满意度较高,逐渐实现减负提质之效。但短期的治理成效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反弹危机,我国“唯分数”取向下考试招生制度深化改革受阻、教育资源供需难以平衡、家长教育焦虑情绪不易调和、校外培训机构转型缺乏引导等问题是影子教育治理在未来能否长期取得实质性成效的阻滞因素。其中各因素间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如图1)。
(一)考试招生制度深化改革受阻
中高考是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人才的主要手段。近年来,为打破“唯分数论”倾向,我国关于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在不断深化和推进,学校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新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中、高考招生中仅作为“参考”,对学校招生录取的影响甚微。此外,综合素质评价主要采用质性评价方式,对学生的非知识性内隐品质难以准确衡量。因此,中高考的“指挥棒”作用仍然较为明显,中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在实施过程中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破解“唯分数”招录取向之路仍任重道远。考试招生制度深化改革受阻的背景下,学生为能在中高考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极力追捧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提供的“针对性强、效率高”的应考策略,致使其以更隐蔽的方式存在着,影子教育治理成效难以进一步提高。
(二)教育资源供需难以平衡
基于新的评价机制、考试形式与内容,我国中高考对教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导致学生与家长对高质量教育资源的需求愈发迫切。在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方面,经济不发达地区或教育软硬件质量不高的学校在短期内很难满足这些教育需求。经济收入较高的家庭有能力让子女进入更优质的学校或通过优质校外培训争取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我国人口众多而公共教育资源供给有限,无法满足大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大班额”教学组织形式是确保所有学生入学机会平等的无奈选择。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同班学生虽然身心发展具有共性,但亦有个体差异性。“大班额”教学虽尽可能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基础性的教育,但当前的学校教育资源依然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需求。当公共教育资源供给无法最大程度匹配优质教育资源需求时,有条件的家庭便会寻求影子教育来补充子女在学校教育中缺失的教育需求。
(三)家长教育焦虑情绪不易调和
“双减”政策实施后,家长的教育焦虑情绪仍然存在。自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頒布以来,义务教育阶段大幅减少了考试次数,且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源于新的“评价尺”在短期内缺位,家长和学生产生了应对中考的焦虑情绪。调查显示,“69.6%的家长担忧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中考,47.1%的家长担忧别人家孩子‘偷跑‘抢跑”[7]。教育焦虑的加持下,经济条件稍好的家庭会想方设法让孩子补习,为隐蔽的影子教育滋生提供了“温床”。此外,“剧场效应”裹挟着家长对教育投入的追逐,由于目前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受阻、教育资源供需难以平衡等原因,起初只有个别家庭选择影子教育,随着升学竞争愈演愈烈,短期的高回报促使越来越多的家长竞相效仿,影子教育便成为家长们无奈的选择。教育自古便被人们赋予了社会地位提升的重要意义,经济和文化资本相对薄弱的家庭对子女教育更易抱有高期望,期待通过教育实现社会地位的提升,这份隐忧也会促使家长投入校外培训资源[8]。
(四)校外培训机构转型缺乏引导
影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之外的非正规教育,其个性化的辅导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尤其在大班化教学情况下,形式多样的校外培训对教育发展有一定的积极影响。然而,“双减”政策背景下,校外培训机构如何合法合规转型以辅助我国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成了一项新的挑战。一些大型教培机构凭借自身雄厚的实力关闭学科培训项目,积极主动转型为成人教育、素质类教育培训机构;而多数的线下中小型教培机构因未转型被查处或关停;一些未找到转型之路的教培机构为了逃避监察而转入“地下”。影子教育治理应“治”与“理”相结合,只“治”不“理”不能切实提升影子教育治理成效。与其严防死守,不如引导影子教育机构在合法的前提下合理转型,如此才能让未来的治理工作顺利推进,减少治理反弹现象的发生。
三、“双减”政策背景下影子教育治理困境的消解策略[HS)]
影子教育治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复杂的阻滞因素为治理工作有效推进增加了难度。为破解影子教育治理困境,可从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缓解家长教育焦虑、引导影子教育转型等方面发力。
(一)完善综合评价体系,改革考试招生制度
影子教育治理能否取得实质性成效,关键看其是否能取消与“唯分数”取向下的应试教育间的“联姻”关系,使影子教育回归应然状态。综合评价体系是扭转“唯分数”取向下“一考定终身”应试教育制度的重要方式。完善综合评价体系有利于消解家长为追逐考试分数而寻求影子教育的过度需求,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激励学生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学会热爱生活,有利于促进影子教育从过去学科类唯分数培训向综合素质发展培训转型。从评价内容来看,学校应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包括纸笔测验、口试等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维度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并逐渐打破采用ABCD等级呈现评价结果的机械化方式,丰富等级评定的形式;从评价方式来看,学校应以多元化评价方式发现学生价值,充分利用学生成长档案袋,通过写实记录,将学生真实成长状况呈现出来,一方面可以作为升学的重要参考,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改进自我;从评价管理来看,学校应做好教师综合评价素质提升工作,建立“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引导每一位教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定期开展评价复审检查和质量分析工作,保障评价公正客观。
此外,加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可促进影子教育治理成效。第一,要建立多元化的录取机制。除传统中考外,高中录取还应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价值进行自主招生。第二,打破单一高中办学类型。除职业教育类高中外,发展更多与普通高中同等地位的特色化高中,比如体育高中、艺术高中、科学高中等,以此消解家长因普职分流而产生的教育焦虑,也能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着力推进公共教育质量升级,多方合力协调共治
首先,“双减”政策针对影子教育治理以及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着眼于建设高质量公共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9]。为此,我们应以调节教育资源供需平衡、提升公共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一是整合优质教师资源,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学校可外聘培训机构中具有专业资质的优秀教师,在课后服务工作中为学生提供兴趣特长类专业辅导。同时,加强在职教师岗位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综合素质提升。二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作业设计。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并不意味着降低学习难度和作业要求,实质是倒逼教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作业设计,让教学事半功倍。三是完善课后服务机制,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课后服务是学生获得个性发展的渠道,学校应充分利用师资和设施开展丰富的非学科类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补充学习的机会,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高层次学习平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其次,影子教育治理需要政府、社会等多方协调共治。政府应联合教育主管部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逐步缩小城乡、区域间的教育资源供给差距。如果公共教育系统本身难以提升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供给,家庭则会设法通过其他方式寻求高质量教育资源。社会应加强舆论引导,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对违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和个人进行及时规范治理。同时,“双减回头看”工作要形成长期化、常态化、深入化的治理机制。
(三)加强家庭教育服务指导,引导家长形成正确教育认知
第一,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组织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政府可与高校、中小学、社区联合发起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以社区为单位组织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一方面可以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宣讲等方式引导家长形成职业平等的观念,消解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树立尊重技能型人才、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理念;另一方面引导家长尊重子女的个性发展,平衡孩子智力发展和身心全面发展的关系,让孩子健康自由地成长。
第二,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系统。学校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通过开展线上或线下讲座、家庭教育培训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引导家长采用恰当的家庭教养方式。
第三,营造健康的教育氛围。《意见》颁布以来,相关政策的解读繁多,但仍有广大群体对国家治理教培机构的政策不甚理解。为此,需要通过加强媒体宣传、信息推送等方式对《意见》的积极作用及阶段性成效进行宣传,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四)引导影子教育转型,协同发展高质量教育
第一,引导教育培训机构转型素质教育赛道。随着国家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视,素质教育赛道的市场将会被打开,从学生爱好出发或开发职业兴趣的创新型教育培训将会得到蓬勃发展。以激发学生创造力、开拓学生思维发展、激活学生记忆力等作为课程内容的教育培训机构将被家长们推崇。
第二,整合有益的校外优质资源发展更高质量的教育。一些校外培训机构依托互联网服务平台搭建了较为成熟的信息化学习环境,这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为此,教育主管部门可联结合规的教育培训机构与学校合作,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组织开展日常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以及课后服务工作,这既可以为影子教育转型提供更多渠道,也能充分利用校外优质资源发展更高质量的教育。
四、结语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围绕影子教育治理的探讨便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影子教育以“重智育”“重刷题”的理念和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养成,阻碍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干扰了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进程,扼制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有效推进。因此,加强影子教育治理是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诚然,“双减”政策实施后,影子教育治理虽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短期治理成效并不意味着影子教育治理问题已彻底得到解决,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影子教育仍然以各种变式潜存着。防止影子教育反弹,有赖于相关主体从思想上明晰影子教育治理的本真价值,厘清影子教育治理结症的多重原因,探寻各利益相关者协同共治。概言之,在影子教育治理的各利益相关者中,政府治理能力的充分发挥是关键,学校提高教育质量是核心,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是引擎。政府如何充分发挥影子教育治理能力、学校如何提高教育质量以及如何改革招生考试制度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实践探索。
(吴金航 吴育谦,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贵阳 550025)
参考文献:
[1]周霖,周常稳.韩国影子教育治理政策的演变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7(5):66-76.
[2]潘冬冬,王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影子教育的发展演变与反思[J].教育学术月刊,2020(9):12-18.
[3]陈园园,李会春.影子教育治理的政策演变、困境及对策[J].复旦教育论坛,2021(5):5-12.
[4]姜帅,龙静.家庭文化与经济资本对教育获得的影响效应[J].教育学术月刊,2022(1):51-57.
[5]崔保师,邓友超,万作芳,等.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J].教育研究,2020(8):4-17.
[6]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國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2023-04-06].http://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7]刘永庆,罗佳平,李树岳,等.“双减”政策下家长教育焦虑的影响因素研究[J]. 教学与管理,2023(12):36-41.
[8]方紫琼,刘济良.“双减”政策视域中的家长教育焦虑:表现、成因及纾解[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2(9):9-14.
[9]张志勇.“双减”格局下公共教育体系的重构与治理[J].中国教育学刊,2021(9):20-26,49.
责任编辑:毛盼盼
读者热线:027-6786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