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BL理念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内涵、思路与策略

2023-11-04赵彩亮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语文作业作业设计核心素养

摘  要  “双减”政策下,构建高质量语文作业是落实作业减负提质的现实需要。PBL理念下小学语文作业作为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设计理念以PBL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为目标,充分建立起语文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关系,发挥语文作业的育人价值。确定作业目标、作业内容、作业结构和作业评价是PBL理念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思路。具体来说,在设计基于PBL理念的小学语文作业时,教师需要从“获得学科知识”走向“掌握系统化知识”,从重视“作业知识价值”走向重视“作业育人价值”,从“纵向知识深挖”走向“横向知识联结”,从“教师单一评价”走向“共同体多元评价”。

关键词  PBL理念;语文作业;作业设计;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3)08-0032-04

一、 引言

“双减”政策的出台要求学校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发挥作业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前小学生作业负担不仅表现为作业繁重带来的时间消耗,还包括作业设计、作业难度与学生能力差异引发的消极心理。[1]“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各学校在严控作业数量、提升作业设计质量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作业设计质量总体不高,仍然存在窄化作业功能,作业缺乏科学性、多样性、生成性、差异性、指导性等问题。[2]通过调研发现,部分教师对小学语文高质量作业的理解还处于浅层,对作业质量的设计不够重视,致使小学语文高质量的作业设计陷入“忙、盲、茫”的窘境。基于此,本文探索将PBL理念引入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以实现作业质量的提升。

二、“PBL”理念下的作业内涵

“PBL”的英译全称为Project-Based Learning,即“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以一种或多种学科概念、原理为中心,以解决真实的问题为目的,在真实情境中借助多种资源,并在一定时间内解决相互关联的问题而产出作品的一种学习模式。[3]这种学习模式一方面需要学习者探究学习多种学科知识与原理,另一方面需要呈现真实作品。[4]PBL理念下小学语文作业作为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设计理念以PBL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为目标,充分建立起语文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关系,发挥语文作业的育人价值。PBL理念下的作业有如下特征:

第一,围绕一个真实问题进行深入持续的探索为切入点,体现作业的系统性。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为了提升素养目标而围绕一个真实问题进行深入持续的探索,最终形成项目成果的学习过程。PBL理念下的作业本身就是学生在理解、巩固的基础之上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在持续探究过程中解决问题的系统学习过程。从小学语文学科的视角来看,PBL理念下的作业设计是对传统作业设计的突破与补充,通过让学生深入而持续地开展探究,从而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使语文学科知识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沟通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发挥基础性作用。

第二,创建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基于文本的真实情景进行高阶思维训练为着力点,体现作业的情境性。项目式学习强调基于文本的真实情景产生项目驱动问题。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让·莱夫教授和独立研究者爱丁纳·温格的情境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在情境的互动中建构的。[5]PBL理念下的作业本身就是学生在完成项目作品的过程中实现“学习产出”的学习活动,其情境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作业为学生素养发展提供概念、知识等运用的适用生活场景,学生在基于文本的真实情境和自身认知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将抽象化的语文知识与自身的认知结构进行统整,达到语文知识习得和学习技能提升的目的。二是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对基于PBL理念下的语文作业实施具有指导作用,作业的设计和实施过程本身就是建构知识的过程。PBL理念下的作业设计凸显了教师建构和学生建构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情境性关系。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教师需要适时营造有利于学生相互协作的情境任务,引导学生在相互沟通、合作的过程中共同完成作业任务,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建构。三是PBL理念下的作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在跨学科知识学习中持续探究的情境和机会,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同时,教師设计复杂的问题情境为语文学科内、各学科间知识的联结提供了载体,这样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将语文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素养和能力,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第三,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习差异,体现PBL理念下作业的个性化。受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学习策略、元认知监控调节和情绪体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作业的参与度和作业完成质量会呈现不同的结果。作业特征通过学生内部的动机、情绪等因素来影响学生的作业行为,进而对学生的学习和个人发展产生作用[6]。PBL理念下的语文作业设计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特点、知识储备等因素对作业完成质量的影响,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并完成作业。

第四,跳出传统作业的束缚,以创新设计更加多元化的作业为落脚点,体现PBL理念下作业的多样性。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多样性旨在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教师需要跳出传统作业的束缚,创新设计更加多元化的作业,融“五育”为一体,促进学全面发展。从知识整合的角度来看,通过PBL理念来统整作业设计,设置学科内综合实践类作业、跨学科融合类作业,能有效帮助学生建立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结,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培育学生整合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BL理念下作业的多样性体现在引导学生跳出课堂、走出书本,实现深度学习,体验知识与生活的关系,促进学生以专家视角开展科学探究。

三、PBL理念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思路

(一)作业目标:确定作业设计要实现的功能和价值

语文作业设计的目标反映了作业最终要实现的功能和价值。作业目标作为作业设计的主线,承担着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作业功能最大化的任务。在设计时,教师应站在语文学科育人的高度,在PBL理念的指导下对作业目标进行审视:从课程目标、评价标准、目标达成等方面进行个性化设计,让学生明白“要做什么,要解决哪些关键问题,从中学到了什么”,从而实现让学生获得学习技能的功能和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

(二)作业内容:体现知识性、开放性、实践性

作业内容是对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及实现“学习产出”结果的期待,教师在设计时需体现知识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三个维度。一是以学习素养为纲,体现知识性。教师要以学生学情为基础,将课文后的练习和其他相关素材进行整合,将学习要求转化为作业要达成的目标后进行灵活设计。二是体现PBL理念下作业设计的开放性,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以语文学科知识为基础,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教育素材,提炼和设计作业内容,增加趣味性、实践性,提高学生对作业任务完成的信心。三是设计并开发综合性或跨学科实践作业内容,以现实生活中的情境为起点,以解决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为学习归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综合、迁移、运用,从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作业结构:强调作业设计合理性

在明确了作业目标和作业内容之后,便应考虑作业结构。单元是勾连学科内知识和学科间知识的桥梁,PBL理念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结构要以单元为逻辑主线,以内向结构、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的形式进行呈现。内向结构强调学科知识与学科思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教师要以学科知识为载体,考虑作业结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实现作业内部各要素的统一。纵向结构是指作业目标要在不同课时的作业内容中体现衔接性、连续性和进阶性,教师要转变观念,形成作业设计“为什么设”到“设什么”再到“怎么设”的认识升华,构建作业问题链,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作业的横向结构是指根据不同学科知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探索跨学科作业设计,引导学生知识学习从“低层次迁移”过渡到“高层次迁移”,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实现大任务统领的真实问题解决。

(四)作业评价:关注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倡导多元评价

作业评价重在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因此,教师要积极开展多元评价。新课标指出作业评价要围绕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进行过程性评价、综合评價、增值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便于学生持续改进,实现以“评”促“学”。一是对学生参与作业的实践过程进行过程性评价,包括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合作学习等能力进行评价。二是对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知识与技能、学科思维、学习素养等发展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增值评价是以学生作业成就为依据,通过追踪学生在某一时段内的作业效度的变化,实现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作业的最终结果进行评价,即判断学生作业的最终效果。作业评价也应考虑多元化,形成对学生语文知识运用水平、作业活动表现等方面的全程监测,从而为师生提供多视角反馈信息,真正实现以“评”促“学”。

四、PBL理念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一)从“获得学科知识”走向“掌握系统化知识”:聚焦大单元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是提升学生素养的有效途径,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重点。奥苏伯尔认为:“学习的本质在于认知结构的重组、补充和完善,这个过程就是新旧知识建立联结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即知识的系统化。”[7]大单元是作业设计的载体,教师应以大单元为基本的作业单位,对作业内容进行整合设计,注重设计的衔接性和进阶性,实现学科问题解决与知识迁移应用。

大单元视角下的作业设计应包括大单元主题分析、作业目标设定、作业内容设计三个关键环节。大单元主题分析是作业目标设定的基础,教师应从单元学习内容与要素入手,了解学生的学情和认知经验,以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发展为抓手,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作业目标。首先,教师要将学科知识内容融为一体并进行统筹考虑,确定作业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其次,教师要分析问题间的逻辑关系并形成“问题链”,针对“问题链”细化为子任务,建立“任务群”。最后,教师要明确学生在开展各项任务时所需完成的“方案设计、记录文档、数据可视化”等过程性作品,以期形成成果作品集。[8]PBL理念下大单元作业的设计内容来源于学科知识和社会生活情境,旨在培养学生在复杂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学生从“获得学科知识”走向“掌握系统化知识”的素养发展需求。

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第四单元为例,本单元编排了三篇课文,分别是《花钟》《蜜蜂》《小虾》,教师依据新课标的理念,立足语文核心素养,以学生的语文生活为情境,确定了单元作业目标为“科学地实验与表达”,单元课时作业目标为“撰写我的实验报告”。以作业目标为主线,通过布置三个任务:(1)打开问题之门的钥匙:蜜蜂是怎么回家的?(2)触摸大自然的新脉动:花的世界也有钟?(3)写下我的实验报告:做个有意思的实验,记录下奇趣奥秘。三个作业任务体现了PBL理念,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实现了系统化知识的获得。

(二)从重视“作业知识价值”走向重视“作业育人价值”:突出适应性作业设计

新课标倡导“用学科实践代替学科探究,要求学生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像学科专家一样思考与行动”。基于此,语文作业的主要功能应从重视“作业知识价值”走向重视“作业育人价值”。“双减”政策实施以来,笔者以体现“作业育人价值”为作业设计行动导向,倡导教师探究分层作业设计,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同时突出适应性作业设计,重视作业的育人价值。

以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主题“背起行装出发吧,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为例,在设计PBL理念下大单元作业时,教师围绕本单元话题“山川湖海自然风光”,为学生设置难度呈递进梯度的弹性作业。教师设计了课前学生必做的作业:“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在学生完成此作业后,教师又设计了“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为项目主题的写作作业。这样设计的目的旨在帮助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语言准备和思维准备。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布置了“绘制单元思维导图”作业,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从思维可视化的角度梳理单元重点知识内容,最终将作业转换为项目成果。同时,教师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阅读经验联系阅读的内容展开更多想象,促进了学生单元知识学习的结构化。

(三)从“纵向知识深挖”走向“横向知识联结”:注重跨学科作业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在第五部分“课程实施”的“深化教学改革”中明确提出,“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设计基于PBL理念的语文作业是实现新课标要求的一种重要途径。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的设计要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注重相关文化议题的融入,注重学科知识的情景化迁移,即从“纵向知识深挖”走向“横向知识链接”,为学生拓展学习空间,搭建学科知识迁移运用的桥梁。

以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综合实践作业“触摸自然”为例,教师将课堂搬到了校外,学生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感悟到了大自然的秀美,同时通过资料搜集等方式了解了祖国的秀美山川。学生在亲临校外将自己融入自然的过程后,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以手抄报、版画等形式展示自己的项目成果。学生在作业中完整经历了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过程,语文核心素养得到了培养。该作业设计融合了美术学科、地理学科知识,通过手抄报(语文视角)、版画(美术视角)以及搜集汇编祖国秀丽山川资料(地理视角)等方式实现了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幫助学生建立了多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结.学生在迁移运用知识中产生了新知识,有效促进学生跨学科整合学习能力的提升。

(四)从“教师单一评价”走向“共同体多元评价”:强化作业评价

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需及时对作业进行整体评估和综合评价,了解学生对学科知识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在评价主体上,教师需改变传统的教师单一评价模式,构建学生、家长、学习同伴等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以便及时了解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发展情况,从而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作业质量,真正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

仍以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综合实践作业“触摸自然”为例,根据学生在亲临自然观察中形成的观察记录、版画、心得体会等,教师以学生实际的学习产出是否有助于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为评价内容,与学生共同协商制定多种作业评价量化表,如作业完成的过程性评价表、项目成果综合评价表等,对学生在解决作业中的学习能力、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全面的追踪和评估。

(赵彩亮,大方县教育科学研究所,贵州 毕节 551700)

参考文献:

[1][2][5][6]袁野,袁文,黄梅.整合理念下高质量作业设计的逻辑理路和实践进路[J].基础教育,2022(6):99-109.

[3][4]桑国元.教师如何理解项目式学习的内涵[J].教师教育论坛,2022(10):21-23.

[7]张璇.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三要素”——以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22(12):44-46.

[8]李锋,兰希馨,李正福,李素琛.单元视角下的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23(8):90-95,119.

责任编辑:谢先成

读者热线:027-67863517

猜你喜欢

语文作业作业设计核心素养
农村初中语文作业有效性设计
试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兴趣培养研究
浅析小学语文作业(2)
谈学生语文作业纠错评价的有效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