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英语备课活动的三个“聚焦”

2023-11-04王红娟孙勇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目标定位深度学习双减

王红娟 孙勇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研室第十四期立项课题“高中生英语学习力诊断与干预研究”(编号:2021JY14-L386)的子课题“备课活动对高中生学习力的影响研究”。

摘  要  有效的备课活动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前提。常态英语备课活动存在无序化现象,具体表现为“目标有偏离”“内容不聚焦”“过程不科学”等。在英语备课活动中设计驱动性任务,开展及时反思与行为跟进活动,聚焦“教学目标定位”“核心内容整合”“开展深度学习”三个层面,是“双减”背景下提高英语备课质量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备课活动;目标定位;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3)08-0016-03

“双减”的核心在学校,而政策的落实又在教师。教师只有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才能在研究与反思中促进从教到学的系统优化,学生的负担才能够真正得以减轻,从而让“减负”走向深处、落在实处[1]。提高教学质量是“双减”得以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而有效的教学质量离不开精准聚焦的备课活动。要想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其源头是提高教学效率。备课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和路径。笔者认为,让英语学科备课活动转向“聚焦”是一项能够切实提升备课质量的重要举措。

本文研究的“备课活动的聚焦”是指在英语学科备课活动中,在同一备课组内,在充分利用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教学文本、聚焦核心内容、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有效流程,以提高备课质量,增进教学效益的系列行为。

一、英语备课活动常见的问题

现实中的英语备课活动既缺乏问题需求的调查和效果跟踪,又缺少过程化引领。随着课改不断深入,传统背景下英语备课活动暴露出很多弊端,具体表现为:

首先,备课目标有偏离。备课活动原本倾向于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却在备课活动中出现“政策宣传”等具有政治化倾向的内容,导致备课主题偏离。出于对备课工作考查的需要,公开课等活动趋向个人表演,导致活动方向偏离。有些教师在备课活动中过分关注课题研究而忽视教学中的微观问题,导致备课重心偏离。

其次,备课内容不聚焦。备课内容的不聚焦主要表现在:一是备课活动缺乏明确的重点,追求面面俱到而引起备课内容主次不分;二是备课范围太笼统,活动中描述了很多教学问题但缺失归因分析导致备课结果不明朗、主题不清晰。

最后,备课过程不科学。备课活动中重点研讨的内容和实际教学的内容不一致,出现研教不统一现象;体验环节缺乏清晰的思路,导致备课活动流于形式;备课方案设计忽视了实践情境,缺少有效的改进措施,难以实现知行合一。

总体而言,备课活动存在无序化现象,质量不高。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积极性降低,难以实现预期目标。此外,许多备课活动反思记录不规范,内容杂乱无章,停留于肤浅感受,缺乏理性分析和实践指导。

二、英语备课活动的三个聚焦

在“双减”背景下,英语学科备课活动要有翔实过程、鲜明主题、适切目标,其形式要从“粗放型”转向“聚焦型”,如此,不仅有助于解决实际教学问题,还可以促成他们生成教学智慧。笔者认为,备课活动的聚焦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目标设计,没有目标的备课活动如同无矢之的,何谈质量;二是内容整合,基于对教学文本的加工,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整合聚焦学习内容,切实增强备课活动吸引力;三是深度学习,设计驱动性任务,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活动中学懂、学通、学透,学会自我建构,学会自觉运用[2]。下面笔者围绕“教学目标定位”“核心内容整合”“组织深度学习”三个层面,介绍英语备课活动如何实现“聚焦”。

(一)聚焦教学目标定位

有效的教学目标定位至少兼顾三个维度,即学生学什么(what)、为何学(why)、怎么学(how)。下面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五 Unit 1 Great Scientists为例,介绍单元教学目标的定位。在教材中,每个单元承载着主题意义,教师要厘清单元要教学生“学会什么”,从而精准地确定教学目标。

该单元语篇介绍了英国病理学家John Snow在霍乱防治领域的贡献。语篇材料涉及“疾病、治療、病因”等与医学相关的词汇和重要句式,以及研究步骤和方法的英文表达。主题意义是鼓励学生学习John Snow面对严峻疫情时秉持的科学、严谨的态度。分析文本和学情之后,笔者所在的备课组把单元学习目标确定为:通过快速阅读文本,获取John Snow调查并阻止霍乱蔓延的事实性信息,梳理其行动过程;运用defeat、cure、physician、expose、suspect等重要词语描述John Snow尝试控制霍乱的过程;以John Snow控制霍乱的伟大事迹为案例,讨论严谨的科学研究精神对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巨大影响;写一篇介绍中国科学家(如屠呦呦等)的100字左右的英语短文;参照John Snow解决霍乱问题的路径,学生分组研讨生活中的一个问题,并设计一份解决方案。

科学具体的教学目标不但要阐明培养学生哪些能力,还要厘清通过什么方式来培养。为此,所有学习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如目标1是备课组在充分研究学情之后设计的通过阅读来获取事实性信息的活动,内容涉及与医学相关的词汇、被动语态的语言知识(目标2)的学习、写作技能的培养(目标3、目标4)和综合素养的提升(目标5)等。上述各环节活动不是碎片化的存在,而是依托主题语境展开的,具有可评价、操作性强和达成度高的特点。

(二)聚焦核心内容整合

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备课活动最重要的部分,是体现一个学科是否实施了科学性教学的关键要素。在确定学习内容时,容易出现两个误区:一是学习内容割裂化。有的教师过度关注学科核心素养,活动设计脱离了文本的整体语境,导致学生情感体验匮乏,教学活动沦落为机械的技能训练或单一的认知活动。二是学习内容繁杂化。教师深入解读丰润的文本后,挖掘出很多有价值的内容,容易产生难以割舍的心绪。但是教学内容过于繁杂,会导致教学行为肤浅化、活动开展形式化、教学过程碎片化,难以实现深度学习。

如何快速厘清教材内容,筛选并确定教学重点呢?我们可以从“聚焦”并“整合”内容出发。“聚焦”是指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主题意义,锚定课时教学的核心内容,舍弃不相关内容。一节课最好以2—3项核心学习内容为宜。“整合”是指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度研读,筛查主要信息,寻找各自内在联系,形成张力,开展系统、深入的活动,并实现英语学习的多元价值。

以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教材必修一Unit 2 Music and Life为例,介绍一下如何聚焦核心教学内容。该单元的主题是the universal language,教学材料包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Bob Dylan 的歌曲“Blowing in the wind”的歌词,还包括新闻媒体对Bob Dylan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新闻评论和让学生创作歌词并配合原曲调“Blowing in the wind”进行学唱。依据新课标要求,本课时的教学任务要侧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因此,基于文本特点和核心素养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解读本文、分析结构、迁移创新等方式设计具有系统性的实践活动,将核心学习内容设定为:

1.Appreciation of Lyrics(歌词赏析)—Blowing in the Wind

Ask Ss to understand and appreciate the lyrics.

Q1. How do you interpret the line“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Q2. Which part of the lyrics reflects his poetic touch?

Q3. What message does he try to get across to us through the lyrics?

Q4. 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suppose he is?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时代背景,培养学生体会歌词字里行间的意义,情感和主题的能力,回答了学什么(what)和为何学(why);通过赏析排比和押韵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回应了如何学(how)。

2.Jigsaw Reading(拼图式阅读)

Watch & listen: Is Bob Dylan entitled to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Read & Summarize:

Group A: Why Bob Dylan deserves a Nobel?

Group B: Why Bob Dylan Shouldnt Have Gotten a Nobel Prize?

Mini-Discussion: Is Bob Dylan qualified for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设计意图:借助听和读的学习来帮助学生获取信息,训练学生提炼重点信息的能力;通过独立思考,判断事件发展进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本课中的其他活动,诸如Ask Ss to watch a video clip and answer questions,Quiz on Nobel Prize,Fly your imagination等都是围绕两个核心内容作出铺垫或延展活动,并非最重要的教学内容。

(三)聚焦深度学习设计

“深度学习”是学习者能动地参与教学的总称,也是课堂转型的标识[3]。笔者认为,探究思维下的驱动性学习是促进深度学习的重要方式。深度学习的主要特点不是体现在知识难度上,而是体现在如何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有效、有序的探究性学习。立足基本模式、活动要求、环节标准等方面对教学过程设计展开研究,针对学生缺乏深度学习和实践体验等问题,我们设置多元学习任务来加深和加强其实践性。

下面以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教材第六册Unit 2 Happiness 为例设计驱动性学习任务。该单元的阅读主话题为“人与自我”(幸福),文本分为四个自然段,分别陈述了幸福与享乐的区别、幸福的定义、对幸福的误解和幸福的多维解读。简短的文字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副文本取材于现实生活或电影中的知名人物,陈述了钟南山、李子柒和李焕英等人不同的幸福观。为了充分挖掘文本的话题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正能量,笔者进行了深度学习的任务设计:学生借助小组传译谚语等游戏,导入单元主话题,谈谈各自幸福观(Task 1 说);阅读文本,梳理篇章结构,提炼文章主旨大意,训练学生的高度概括能力(Task 2 读);通过设计问题链训练学生深度解读文本的能力,借助讨论、演练等形式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思辨能力(Task 3 说和思);通过信息差阅读,培养学生信息提炼的能力,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深化主题意义,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浸润(Task 4 读和思);引导学生赏析修辞手法,搭建语言支架,阐述自己的幸福观,培养学生的迁移性创作能力(Task 5 赏析和写作);围绕“Happiness is an active state of mind where one thinks”的主题,鼓励学生创作一幅画(Task 6 画)。通过设计这些有意义、有情趣的任務,将学习任务内置于文本学习中。

深度学习的关键就是能将外在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习者内在的精神力量[4]。比如在完成Task 4中让学生思考对钟南山和李子柒而言幸福意味着什么时,学生们就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情感的洗礼和价值观的熏陶。

在情感植入的系列活动中,钟南山求真务实、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李子柒乐观奋斗、追求极致生活的态度和李焕英坚持不懈的意志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助力他们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结语

提升备课质量,抓好课堂教学是实现减负增效的关键。教学目标的定位、核心内容的聚焦、深度学习任务的设计都体现着特定的教学思想,这应该是“减负”背景下优化备课活动、提升经验质量的重点。此外,为了真正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还需要我们开展作业研究与管理。面对来自同一个班级但是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迥异的学生,合乎情理地分层设计和布置作业,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能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秉持书面与口头相结合、独立与小组合作相结合、听说和录播相结合、控制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力争改变机械重复、千篇一律的作业面貌,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提供有效的过程性学习支持,实现教师的“在场”价值[5]。当然,高品质的备课活动还要重视打造分享、合作与诊断的备课文化,鼓励备课组教师积极开展民主式的对话,促进思维火花的碰撞,衍生出新的教学智慧,在聚焦式备课活动中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成长,真正为学生“减负”。

( 王红娟,昆山市柏庐高级中学,江苏  苏州 215300;  孙勇,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南京  211000)

参考文献:

[1]杨晓梦.减负,从培养教师高品质思维开始[J].中小学管理,2021(9):1.

[2]戎仁堂,冯为民.“学习任务驱动”的现状、诉求和路径[J].中学语文教学,2021(5):16-20.

[3]钟启泉.深度学习:课堂转型的标识[J].全球教育展望,2021(1):14-33.

[4]郭华.深度学习及其意义[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25-32.

[5]于会祥.作业要分层布置[J].中小学管理,2021(9):59.

责任编辑:毛盼盼

读者热线:027-67863517

猜你喜欢

目标定位深度学习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试论高职法律教学的模式和目标定位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