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向式教学研究

2023-11-04秦书生梅可欣

辽宁经济 2023年8期
关键词:问题导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秦书生 梅可欣

〔内容提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向式教学有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增强师生的互动性。当前高校思政课问题导向式教学存在一些不足导致问题导向教学模式难以深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向式教学必须坚持引领性原则、现实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问题导向式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思政课主导作用,善于运用问题启发法进行教学,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问题导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注:本文受东北大学PBL教学法研究与应用项目“基于PBL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PBL-JX2022yb013)资助。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的关键课程,在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得思政课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是思政课教学不断追求的目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是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一、高校思政课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必要性

思政课问题导向式教学作为新型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实效性、培养学生主体性以及增强师生互动性。

(一)有助于提高教学实效性

思政课问题导向式教学对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问题导向式的融入增强了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将问题导向式教学融入思政课,有利于思政课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同时,问题导向式教学要求思政课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所在,由此展开教学便可以兼顾课程的针对性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不会因片面注重學生兴趣而脱离实际、泛泛而谈,又不会由于知识灌输的枯燥而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问题导向式教学改变了思政课教学“理论脱离实际”的现状,有效促进了思政课教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目标的实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学生必然会将对于现下社会问题的看法与思政课的教学内容相结合进行思考,因而思政课教学坚持问题导向就显得更为重要。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真正解决学生内心深处的思想困惑、学习困惑和生活困惑,必须将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相结合,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问题导向式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它以学生的问题为轴心,在教学实践中充分结合当下实际,以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课程导入,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线进行课程内容的交流和讲授,进而逐步实现思政课教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标。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主体性

促进大学生的能力提高和思想进步是高校开展思政课的重要目标之一,必须以此为重要依据展开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作为授课对象的主体性。然而,一些高校思政课教学曾一度以教师在课堂上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要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大多存在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课堂参与度低、学生学习需求与知识体系讲授相脱节的现象。问题导向式教学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师单向灌输式课堂有很大区别,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主线,将课堂知识具体化为生活实际问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将晦涩的理论讲授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注重思考、敢于质疑,不仅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更是能够由问题表面的讨论转化为深层次的思考,并通过团队分工、各司其职、互帮互助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因此,思政课问题导向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交流合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三)有助于增强师生互动性

当前一些学校的思政课教学存在片面注重“是什么”的讲授,却忽视了学生“想学什么”、“想怎么学”,师生之间严重缺乏双向的沟通和交流,导致思政课教学存在课堂抬头率低、互动性差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强调“课堂教学方法创新,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加强师生互动,注重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突出强调了在思政课教学中要充分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问题导向式教学作为“问题—思考—交流—解答”四个环节环环相扣的教学模式,对于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有重要作用。在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中,教师的首要工作就是根据当前的热点以及学生的兴趣所在设计问题,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进一步的理论讲授和课堂总结,如此便形成了师生之间的交互性教学,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并不再是“讲授者”与“接收者”,而是转变为“引导者”与“探索者”。由此可见,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师生互动贯穿始终,课堂不再是教师面向学生的单向教学,而是师生之间的交互式学习。这种动态交流式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打破课堂沉闷的氛围,更有助于加强师生互动性,进而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高校思政课问题导向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而言,问题导向式的教学模式融入思政课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政课教师习惯于传统灌输讲授影响问题导向教学开展

就思政课教学开展的实际过程而言,思政课教师习惯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依旧是阻碍问题导向式教学开展的最主要因素。从思政课教师授课的角度看,传统教学模式下部分思政课教师教学往往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要目标,而忽视了对自身教学的反思和审视,不利于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一方面,学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单向讲授的影响,在课堂上严重缺乏自主学习性,对于课堂知识的学习只停留在被动接受上,难以进行自觉主动地深入思考。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受到传统应试的教学模式影响,在教师将问题导向模式融入思政课教学时,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也抱有功利性思想,停留在表面的资料查阅上,以应付考试为主要目的,无法做到深层次思考和讨论。长此以往,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对于问题导向式的教学模式也难以适应。

(二)师生双方在教学推进中存在主观阻碍

问题导向式在思政课教学的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另一阻碍因素是师生双方分别在知识的掌握、学习理念的转化上存在主观障碍。一方面,教师自身的学术背景和知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问题导向式教学的推进。部分高校教师讲授内容脱离教材以及现实问题,既不利于学生理解教材,更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对于问题导向式教学只停留于对其的表面性理解,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正确地把握课程节奏。另一方面,众多高校思政课的授课对象正处在高中向大学转化的阶段,仍然存在死记硬背的思维模式,缺乏对问题的主动思考和创新性探讨,在学习理念上同样存在局限性,难以树立自主学习、全面学习、创新学习以及实践学习的正确理念,无法正确认知到学习的真正目的,因此在学习中大多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对于思政课内在的培养价值观、提升政治素养等要求十分漠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实施。

(三)实践教学不足导致问题导向教学模式难以深入

问题导向式教学具有一定的实践性,部分教学需要在课外或实践课堂中进行。一旦师生进行课外的实践活动,学校就必须给予安全保障、实践地点以及相关教学设备,这些都需要一定的财政投入,但财政投入不足的现象却大量存在,限制了教师对于实践课程的设计和推进,问题导向式教学往往只能局限于理论课堂。因此,即使教师开展问题导向式教学,也无法真正达到学生身临其境的效果。长此以往,以问题导向推进课程讲授的思政课逐渐趋于程序化、死板化:教师用完全流于表面的问题进行课程的导入,甚至在提问和讨论环节中的主题设计也毫无新意,这样的问题导向式教学往往呈现出“为问题而问题”的程式化趋势,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高校思政课问题导向式教学遵循的原则

高校思政课开展问题导向式教学必须一般原则和规律,以此真正达到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这些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领性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一论述指明了思政课问题导向式教学要遵循的引领性原则。引领性原则突出强调了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在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政课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发挥其引领作用。问题导向式教学的顺利开展,是学生主体性和教师引领性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当前社会高速发展、信息来源多样、文化多元的时代,学生学习的理念、工具和途径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涌入,学生辨识度普遍较低,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因此,在问题导向式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问题的导入和设计,更要重视对学生疑惑的解答,对于与时事息息相关的问题更不能回避,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这种现象的本质,进而展开激烈的讨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通过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其对于互联网新事物的辨识度,自觉抵御各种不良社会现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现实性原则

问题意识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基本特点,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对“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以问题为向导,凝练问题,设置问题靶。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要求思政课问题导向式教学进一步结合实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成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问题意识是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性的主要载体与重要中介。实践是“思政课”教学的价值基础,加强实践性也就成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具体而言,在教学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必须提前考察和了解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关注的时政热点所在,将其与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结合,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在问题总结的环节,要将问题讨论的主题回归到现实问题,升华课堂主题,以此提高思政课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实效性。

(三)启发式原则

高校思政课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对教学的导向作用,通过创设问题、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高校思政课问题导向式教学必须坚持启发式原则。这种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所以,思政课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应自觉强化问题导向,确定恰当的讨论题目,创设适度的问题情境,准确而灵活地把握分析问题的切入点,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开展问题探究讨论式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活学活用;学生则在教师指导下积极独立思考,主动地参与讨论,在对问题的厘定、提出、分析、探讨过程中获取知识,树立敢于直面问题的正确态度,培养正确分析问题和睿智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一致性原则

思政课问题导向式教学应遵循一致性原则,即问题导向式教学中问题设计必须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保持高度一致。思政课问题导向式教学应契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现实生活中问题是纷繁复杂的,但能够为思政课所用的问题并不多。我们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挖掘问题,进而实现思政课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合目的性,同时要善于剖析問题的本质,从多角度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从根本上破除思政课问题导向式教学“为了问题而问题”的弊端。学生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过程中既是主体,又是对象,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思政课”教学工作只有从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需求出发,把握学生思想脉搏,才有现实的基础和条件。思政课问题导向式教学中问题的提出与分析要紧密围绕目标、结合时事来有效展开。

四、高校思政课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实现路径

思政课问题导向式教学要取得实效,除了遵循四个基本原则外,还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发挥教师思政课主导作用

问题导向式教学的核心在于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有机统一,教师作为思政课问题导向式教学的组织者必须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就主观性因素而言,教师首先应在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扩大视野,这样才可以为自己的学术性填充其他专业知识层面的东西,以此更加高效地把握课堂节奏,其次,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备课过程中,要对问题导向式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精细化准备,对于课程导入问题的设计以及分析和讨论问题的步骤都要做到宏观上的把控,从而做到心中有底、自信引导。在问题的选择上要有代表性和探究性,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要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简单生动的问题表面入手,用透彻准确的学理分析实质,进而引导学生、赢得学生,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让课堂教学水到渠成。

(二)善于运用问题启发法进行教学

问题启发法是指在充分考虑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兴趣点所在,有指向性地提出问题,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球”,进而激发其学习热情。具体而言,第一,问题的设计要科学合理。教师要对学生的思想、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设计一些针对性强的问题,为问题启发法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问题的提出要灵活多样。教师不仅要在恰当的时间节点提出问题,更应把握一定的问题呈现技巧,注重呈现方式的多样性,既可以直接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提出,抑或是以反问的方式提出。第三,问题的解决要循序渐进。教师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要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在学生了解表层问题后逐步引出深层次的问题,引起学生积极思索,如同“剥茧”一样层层递进地解决问题。

(三)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高校问题导向式教学要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一是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前要充分调查学生的关注点所在,着眼于启发式教学,回应现实关切,而不是程序化、单一化地将教学内容的设计依附于参考资料。二是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在课前十分钟安排学生的学习自述,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在课尾的十分钟可以加入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环节,通过学生的自评以及师生互评提升教学效果。第三,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方法,除了问题启发,还包括微课、慕课、案例分析法、情境式教学法、混合式教学、项目驱动教学法和自主探究教学法等等,这些方法运用得当,有助于充分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思政课问题导向式教学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必然选择。当前该教学模式还处于完善阶段,只有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其常用常新,发挥应有的作用,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问题导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
克拉玛依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