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红色资源融入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与路径研究
——以抗美援朝红色资源为例
2023-11-04常晓霞
常晓霞
(丹东市振兴区教师进修学校)
红色文化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伟大精神财富,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文化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辽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辽宁地区领导人民和人民军队经过长期斗争后留存下来的宝贵财富,体现了伟大的革命精神、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弘扬和发展辽宁红色文化,就是要把辽宁的红色资源利用好、把辽宁的红色基因传承好。因此,推动辽宁红色文化的发展,提升辽宁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展现辽宁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抗美援朝出征地的丹东,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前沿阵地,其资源有独特的价值。
一、丹东地方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现状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近年来,丹东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利用丰富且深厚的抗美援朝红色资源,形成感召力和凝聚力,激励师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力量,奋力谱写丹东教育振兴发展新篇章。
丹东市依托抗美援朝遗址遗迹建设红色文化传承地。河口断桥、马市过江遗址、鸭绿江断桥、东港沿海碉堡群、四道沟空军指挥所、四道沟空军医院、五龙背荣军医院等遗址遗迹和抗美援朝纪念馆遥相呼应,形成以抗美援朝纪念馆为龙头、以沿江遗址为纽带的红色文化体系。同时,丹东市打造志愿军文化广场、志愿军主题雕塑公园、抗美援朝主题文化街区、历史文化街区等红色景观,丰富人文内涵。
丹东市深挖地域红色基因特色,把红色资源用好、用活,全面摸排、整理、形成《丹东市抗美援朝战争遗址遗迹和纪念设施名录》,制作抗美援朝遗址遗迹和纪念设施标志铭牌,制定管理办法,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做好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目前,丹东市正在对抗美援朝遗址遗迹和纪念设施进行考察、调研、核实,认真做好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
二、丹东地方红色资源的价值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因此,将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能够更好地引领与把握学校教育的政治方向、价值导向和文化趋向,进一步夯实理想信念之基。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教材”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在安东(今丹东市)留下来的遗址遗迹,在国内各城市里是最多的,如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安东马市公路便桥、燕窝铁路便桥、鸭绿江断桥等,已经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里,成为国家极为珍贵的红色文化遗产,成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符号。抗美援朝战争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的伟大胜利。
坐落在丹东市的抗美援朝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丹东市重要的城市名片,也是区域重要的红色资源。丹东市依托抗美援朝纪念馆,讲好抗美援朝故事,传承好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一是打造全国唯一的抗美援朝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党校、史志、党史研究部门和专家教授,深入挖掘、总结、研究史实资料及其精神内涵,研发精品课程体系,将抗美援朝红色资源转化为“本土教材”、让抗美援朝精神内涵走进培训课堂,使之成为立足本土、面向全国的综合性红色教育基地;二是进一步整合抗美援朝历史专家、党校教员、民间讲解员的力量,讲好抗美援朝英雄故事,助推抗美援朝精神进学校活动,充分发挥抗美援朝遗址遗迹的教育警示作用,使其真正成为广大干部群众与青少年践行革命传统、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平台。
(二)增强民族自信的重要切口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锻造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不可磨灭的、与时俱进的,具有穿越时空、催人奋进的永恒力量。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始终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民奋勇向前。因此,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在学校教育中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师生的民族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
(三)传承红色基因的鲜活平台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定信念、奋发有为、勇攀高峰,而与之相关的红色资源是最鲜活、最珍贵的党史教材,为中华民族实现最为伟大的社会变革奠定文化基础、厚积文化底蕴。2023年以来,丹东市各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党史资源育人的作用,深入挖掘、保护和利用抗美援朝红色资源,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并将其作为少年儿童了解党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平台。
三、丹东红色资源融入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
丹东市以传承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为抓手,构建和完善大中小幼思政教育一体化课程和研训两个体系,融通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思政教育资源,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和红色资源教育四个环节,全力推进大中小幼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
丹东市确定1个区、6所市直中小学校、2所县区学校和1 所幼儿园为大中小幼思政建设一体化试点地区和学校。按照“学前讲抗美援朝人物、小学讲抗美援朝故事、初中讲抗美援朝历史、高中讲抗美援朝精神、大学讲抗美援朝战争体现的责任与担当”的思路,在辽宁省委教育工委、辽宁教育学院的领导和指导下,试点先行,探索、积累、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以点连成线,以线铺成面,在全市逐步推开。
(一)整合资源,深挖精神内涵
根据辽宁省委教育工委提出的“项目研究+多维实践+特色打造”模式,丹东市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结合实际,丹东市充分利用本土红色资源,讲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大文章”“大精神”,并以抗美援朝精神促进学生铸牢爱国主义信念,传承红色基因;上好本土红色资源的“大思政课”,进一步拓宽课程的实践场域,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有效衔接、有机融合,将思政课建设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阵地,让地方红色资源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丹东市力求落实思政课程,力争强化课程思政,将本土红色资源与课程思政育人多途径、多方式融为一体。各中小学依据课程标准及相关教材,创编思政课程,从不同学科的课程特点出发,把红色文化资源寓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过程之中,在学科教学中有机融入红色文化教育内容。同时,丹东市着力构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在学科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课程教学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爱国主义教育规律,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方法,打造主题经典课程,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实效性。
(二)立足课堂,打造经典思政课堂
作为丹东市试点区,振兴区运用多种手段打造经典思政课堂,推动红色文化进课堂,传承红色基因。同时,以区域学校的成功实践案例为典型经验,以点带面,带动区域其他学校利用红色文化打造经典思政课堂。
1.夯实四级思政课程研发
区域充分利用抗美援朝遗址遗迹“活教材”(本土红色资源这本“活教材”)、市本(丹东市教育局印发的《抗美援朝主题教学资源(试用本)》)、区本(《致敬最可爱的人(试用本)》等)、校本(各校自主研发)四级课程,进行课程研发,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融合,将“英雄城市、英雄故事、英雄精神”形成序列教材,让每个课程都能更好地发挥教育的力量。
2.强化师资力量,开展思政课教师业务大练兵活动
丹东市振兴区成立“思政教育研发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引领各校深入学习、领悟“辽宁省大中小幼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精神内涵,引领全区各中小学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践行“弘扬抗美援朝精神”的核心理念与推进思政教育。“中心”以“聚力课堂、铸魂育人”为总基调,挖掘思政学科教育素养和学科思政内涵,开展全区思政教育中小学一体化建设工作;以提高区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为目的,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体育人作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以活动为引领,加强高素质创新型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全力打造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提高思政课教师课堂创新意识,不断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创新思政学科建设和学科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构筑育人大格局,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担当和使命,全面提高思政课教育水平和质量,不断促进区域内学校思政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3.充分发挥“行走的思政课”“微德育讲师团”的育人功能
振兴区聘请来自社会各界的精英志愿者为“微德育讲师团”讲师,力争让“行走的思政课”走遍振兴区城乡各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以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微探索”,搭建起协同共育的“微平台”,为区属学校提供“微机会”,实现“微德育”育人效果的最大化。
(三)拓宽渠道,根植红色基因
1.开展党史宣传教育活动
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丹东市中小学推出了抗美援朝纪念馆、鸭绿江断桥、河口断桥、志愿军公园“一馆两桥一园”实地研学线路,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生动教材,激励更多党员、学生铭记英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例如,丹东市充分利用鸭绿江断桥这一红色资源,通过播放历史影像资料、革命歌曲,以及充实志愿者讲解员队伍,拓宽线上宣传渠道,更好地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资源,让红色历史深植广大少年儿童心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2.加强“一师一案”“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
丹东市各校将思政教育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设红色文化资源教育课程、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方式,创建红色品牌学校。以山上小学和抗美援朝纪念馆为例,通过研究、沟通、打磨、梳理,双方进行馆校合作,最终提炼出“映山红·馆校联动育新人”实践操作体系,形成抗美援朝纪念馆和山上小学馆校共育“映山红”德育品牌,推动中小学校与抗美援朝纪念馆进行馆校共育,形成中小学校邀请展馆讲解员进校园、中小学生进展馆这一新的馆校联动育人模式。
3.开展传承抗美援朝精神系列活动
丹东市各中小学校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和活动载体,通过诗歌朗诵、报告会、座谈会、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开展红色思政教育,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教育效果;各中小学校结合重大节假日,开展红星遗址研学游、红色影视进校园、红歌嘹亮等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各中小学校带领学生深入抗美援朝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好队员”红色研学实践活动,通过红色教育专题讲座、清扫革命烈士纪念碑、诗朗诵、答题闯关等拓展活动,丰富学生校外活动内容,使红色教育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富有成效。
(四)借助新媒体技术,以线上的形式助力思政教学
丹东市运用新媒体以及“微展览、微课堂、微访谈、微视频”等传播方式,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全景式、延伸式展示,切实增强师生的沉浸式体验和互动性体验,持续提升影响力;引导师生积极适应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特点,通过网络育人模式对红色文化进行深度宣传,对具有丹东特质的红色文化符号和基因进行创新与融合,构思新的红色文化建设发展思路,提升少年儿童对红色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兴趣,使丹东红色文化成为具有地域特色的育人文化品牌。
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做好红色教育、传好红色基因,既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自信,也是弘扬爱国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凝聚表达,更是展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红色内核。实践证明,利用好抗美援朝资源,进一步将其融入学校党课、团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社会实践课等育人课程,对于中小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筑牢爱国信念、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