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利用抗美援朝红色资源探索区域“大思政”育人路径
2023-11-04纪蕴格
纪蕴格
(丹东市振兴区教育局)
青少年阶段正值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与培育。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对中小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而“大思政”就是一体化领导、专业化运行、协同化育人的理念和体制机制,旨在通过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格局和有效协同的体制机制,打好组合拳,推动各领域、各环节、各要素协同育人,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丹东市振兴区根据辽宁省委教育工委提出的“项目研究+多维实践+特色打造”模式,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结合区情实际,振兴区教育局充分利用本土红色资源这本“活教材”,以“小切口”“小故事”来讲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大文章”“大精神”。振兴区教育局以传承抗美援朝精神为主线,创新施策,进一步推动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在全市乃至全省有知名度的特色品牌学校,推动振兴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深耕“传承抗美援朝精神”区域探索实践工作策略的基础上,扎实完善顶层设计、建强思政教师队伍,并按照“小学讲抗美援朝故事、初中讲抗美援朝历史”的思路开发了一系列相互衔接的思政课程,构建起一个全面、全程、全方位的思政教育大格局,切实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激励,从而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教育目标。
一、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的思政教师队伍
为上好思政课,振兴区教育局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制定并印发了《振兴区中小学加强思政课工作实施方案》,形成由区教育工委全面领导,以区教育局为主导、区教研部门为指导、各基层学校为主体负责具体实施的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以及思政课教师的选拔任用标准,为上好思政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一)成立思政教育研发中心
振兴区整合全区优质资源,实现区域内优质资源共享,实现1+1>2 的教育效果。区教育局将区教师进修学校德育教研部人员和区属中小学的五星班主任、骨干德育主任、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及校外辅导员等组织起来,聘请抗美援朝精神研究会会员,辽东学院、市委党校等相关知名专家成立振兴区思政教育研发中心。该中心下设专家顾问部、区域教材研发部、品牌创建指导与评价部、教学实施部、活动推广部,共5 个部门60 余人。中心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思政教育为核心,以“大思政”理念推动工作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将“指导—教学—研究—评价—推广”有机结合起来,注重中小学的学段衔接,加强年段研究,积极构建一体化育人格局,力争成为思政课学科教学的先行者、思政课教师的引领者、品牌创建工作的指导者,为推动全区各中小学落实思政课程、强化课程思政提供广泛支持。
(二)组建思政课教师队伍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于教师。振兴区教育局一方面通过加强教师培训,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生命教育、劳动教育等主题开展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讨活动,通过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同上思政课、专家评课、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等形式,创设多种途径加强不同学段的常态化交流。在此基础上,推进跨地市、跨区县的区域交流。每学期,区教育局都会开展优秀思政课观摩活动、思政教育典型案例和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着力打造区域经典思政课堂,即思政“金课”。另一方面,区教育局组建一支独特的“振兴微德育讲师团”,其成员是从100多名志愿者中遴选出来的,他们既有白发苍苍的劳模,又有年富力强的各界精英骨干,还有年轻的“理想邮递员”青年理论宣讲团成员。“振兴微德育讲师团”成员的足迹遍布振兴区城乡28 所中小学。讲师团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高品质宣讲中,“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通过一堂堂“行走的思政课”,在学生的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三)打造“集团校思政教研共同体”模式
振兴区依托品牌学校组建9 个教育集团,包括7个小学教育集团、2个中学教育集团,实现校际、城乡之间共同发展,资源共享。振兴区利用区集团校的办学优势,从横向协同和纵向衔接两个维度构建幼小初“大思政”课程教研共同体。集团各成员校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分层递进、螺旋上升、整体衔接,注重课程育人的贯通性、连续性、整体性,深入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发挥协同效应。集团校之间加强沟通交流,形成教育的同心圆,通过开展“送教下乡”“同课异构”“线上备课”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一线思政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开发一套全面系统的思政课程体系
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程的作用不可替代。振兴区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育人多途径、多方式融为一体,力求落实思政课程、力争强化课程思政。同时,要求教师积极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尤其是深挖具有地域特色的抗美援朝精神,真正实现课程育人。此外,课程教学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方法,开发经典思政课程,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和作用力。
(一)地方课程
振兴区科学合理使用丹东市教育局印发的《抗美援朝主题教学资源(试用本)》,认真钻研领悟《抗美援朝精神研究》《传承》等地方期刊精神内涵,并将其作为课程资源指导区域主题活动、主题“微班会”和辖区内中小学思政课的一体化模式进程,系统推进思政一体化建设。
(二)区本课程
振兴区教育局组织创编了《致敬最可爱的人(试用本)》等区本教材,由于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深受师生喜爱。下一步,振兴区教育局将继续研发“抗美援朝英雄故事系列”区本教材,坚持传承红色基因,保证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将英雄城市、英雄故事、英雄精神形成序列教材课程,逐步形成区域序列课程。
(三)校本课程
区属各中小学在各级课程资源的引领下,正在逐步挖掘、梳理和完善校本教材。各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融合课堂主渠道和不同主题的思政教材研发,把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并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振兴区引导各校利用红色资源开发红色历史的“活教材”:六纬路小学小记者团开展对抗美援朝老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口述历史采访活动;海华小学以杨根思、邱少云等英雄命名各年级;山上小学通过“五小”活动以实践育人——小志愿者、小宣讲员、小红歌手、小故事王和小记者团成为家喻户晓的思政名片。接下来,区教育局还将继续深入指导各校加强课程研发,丰富校本课程内容,让“大思政”的开展有抓手、有力量。
三、搭建一批形式多样的思政实践平台
开门办思政,既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趋势,也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内驱动力。讲好“大思政课”,有利于进一步拓宽课程的实践场域,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有效衔接、有机融合。振兴区教育局要求各校融合校内外资源,丰富实践活动形式,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针对性和亲和力,形成一系列具有思政特色的品牌实践活动。区教育局引导各校从红色环境熏陶人、红色课程教育人、红色活动培养人三个维度,构建中小学纵向衔接、分层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思政教育大格局,将校园里的“思政小课堂”与校门外的“社会大课堂”更好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课堂协同育人的优势。
(一)将思政教育与红色资源融合
振兴区充分利用当地红色资源,扎实上好思政课,力求把党的精神财富播撒到学生心中,把红色基因植入学生的血脉中,让学生在重温历史时有迹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有情可寄。
丹东目前有100 多处抗美援朝遗址遗迹设立铭牌。振兴区教育局协调金崮村(志愿军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遗址所在地)与接梨树小学共建军民校“接力棒教育”(接续教育);协调“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丹东场站汽车连”与28 中学、浪头小学共建军校;号召各校结合临近遗址遗迹传承抗美援朝精神,充分利用遗址遗迹作为学生实践基地,让学生走进实践基地体验真实课程。如抗美援朝纪念馆与山上小学馆校共建,联动育新人;站前小学带领学生分年级学段,每月走上鸭绿江断桥,“看有风景的思政课,做有担当的站前娃”。振兴区充分用好本土红色资源这本“活教材”,让学生带着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从一座桥墩、一湾江水、一处残垣中,追寻志愿军的足迹,感受更深、收获更多。
(二)将思政教育与德育品牌融合
作为“英雄城市”,抗美援朝精神必须被丹东人民铭记、被传承。为让传承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成为一种品牌特色、一种日常生活、一种常态开展,振兴区教育局致力于从抗美援朝故事切入,从“身边小切口”做“党史大文章”,根植于抗美援朝精神红色沃土进行德育品牌创建。全区各校在德育原“一校一品”创建的基础上,创建抗美援朝精神主旋律下的“一校多品”,亮出英雄城市英雄儿女的底蕴。例如,六纬路小学的“文化经典涵养人生”、永昌街小学的“军魂养正”、山上小学的“映山红”、海华小学的“和美教育”、浪头小学的“浪花朵朵立潮头”、福春街小学的“幸福教育”、江海中心校的“五彩绳韵”、汤池中心校的“好习惯伴我成长”、红房街小学的“阳光励进小先生”、滨江小学的向上生长向下扎根的“雅竹文化”、六道小学的“兰花朵朵放光彩”、26中的“写好字做好人”等,都是传承红色精神的有效行动。
(三)将思政教育与社会实践融合
振兴区以大格局打开大门办思政,竭力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区域大思政格局,用“大思政观”培育时代新人!振兴教育人凝心聚力,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进行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的“微探索”。全区上下加大了社会实践课的比重,引导学生从校园“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坚持知行合一,使学生了解社会发展,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振兴区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以思想理论奠定实践基础,以社会生活活化思想理论,在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融通中发现自我、思考人生、铸牢红色信念。
振兴区辖区内各中小学校在一以贯之地推动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发展的同时,积极搭建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实践平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各类比赛,进行多样的接地气的社会实践,如体育节、社区服务等,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学生在校园内外乃至社会的广阔天地中陶冶道德情操、树立健全人格、强健身心体魄。辖区内中小学校与抗美援朝纪念馆协作共建师生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实践基地。每年十月是振兴区的“抗美援朝精神宣传月”,区教育局夯实“六个一行动”,传承抗美援朝精神,即“一旗一会一英雄,一地一月一主题”;规范“六大途径”,每个学校都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全体师生走进抗美援朝纪念馆,或参观学习,或举行入团入队仪式,或当志愿者,传承抗美援朝精神。
(四)将思政教育与协同育人融合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想要切实上好“大思政课”,单凭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格局的构建,突出强调要打破学校、家庭、社会的壁垒,有效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积极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支持作用,实现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导下,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相互协同、有效衔接、共同发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体系。近年来,振兴区属各校成立德育大讲堂、红领巾宣讲团、家长宣讲团,组织师生走进社区,走进红色基地开展宣讲育人活动;定期开展红领巾亲子营系列活动,挖掘劳动基地、研学基地等资源,并绘制活动地图;围绕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定期开展家庭教育沙龙,传播科学的家教理念,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育人合力。振兴区教育局统筹各方面资源力量,探索新渠道、新方式,实现家校社三方协同育人。同时,倾力打造首届“家长节”,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紧密衔接的育人全链条,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振兴区将继续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及活动构建等相关工作,广泛汇聚各类资源,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以思政教育启智润心、培根铸魂,服务学生健康成长,不断开创思政教育工作新局面;着力用好红色革命资源,用活绿色生态资源,用深历史文化资源,将“四个自信”的教育融入课堂、融入生活、融入头脑;全力建设“一核多点”式青少年思政教育资源网,“一核”即以抗美援朝纪念馆为核心,“多点”即利用鸭绿江断桥、志愿军公园、虎山长城等思政教育资源,打造出多条“体验+军训+研学”思政教育特色研学路线。
振兴区将继续开发红色校本教材,开展特色实践活动,全力打造红色品牌,真正做到用创新的思想改进思政,用建设的思想抓实思政,用开放的思想推进思政,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呈现,以鲜活生动的教育活动呈现,逐步形成中小学纵向衔接、分层推进、常态开展,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互为一体,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新格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写好立德树人“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