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健康中国”理念下体育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探讨

2023-11-02王安大川

体育风尚 2023年5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人才培养模式

王安大川

摘要:广东理工学院作为九十年代初期创办的广东省内为数不多的几所民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培养人才的定位将本科学历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广东理工学院自2016年起招收第一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开始,以产教融合育人为根本出发点,根据学校办学特色,采用“3+1”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健康中国”背景的引领下,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产业与教育相适应,相互融合的特色教育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产教融合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广东理工学院;人才培养模式

课题项目:“健康中国”视域下体育应用型人才的产教融合培养策略——以广东理工学院为例,课题编号:JXGG20225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健康中国”的理念,提倡通过体育促进人们的健康,这就对高校在培养体育人才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为了满足通过体育促进身体健康的目的,各高校不断改进和创新人才培养的结构和模式,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由此应运而生。

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是一种把生产实践和教育培养相融合,对学生进行培养的一种方式。产教融合培养通常都是由政府、高校以及企业共同参与,与企业的用人需求相結合,在政府经济发展的大方针下,共同有针对性地对人才进行培养。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来促进高校和企业的合作,为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合作环境。并且可以根据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培养体育应用型人才。

产教融合这种培养模式不仅能够给满足高校、企业以及政府的需求,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及专业技术能力,提升社会竞争力[1]。在此基础上,基于“健康中国”理念下的产教融合模式逐步应用于各大高校接受,并致力于为社会培养体育应用型人才。

1.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简称社体专业)发展现状

广东理工学院始于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首次招收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2020年开始招收第一批专插本社体专业学生,目前在校社体专业学生在校人数已经达到700人,社体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定位:立足于肇庆、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及广东地区,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本领的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为专业建设发展的目标,为省内外培养了一批体育专业人才,主要活跃于专业健身指导、体育培训及大众健身组织与策划和中小学体育教师行业。核心课程分别有社会体育导论、健身理论与指导、体育市场营销、运动生理学、体育产业概论、田径运动、专项技能与理论、副项技能与理论。

在传统的培养模式里,高校没有充分了解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面,没有调研体育人才的就业趋势,在体育人才培养方向上依旧是传统的教育领域,没有对人才进行多元化培养,这就导致体育人才和社会供需不平衡,很多体育人才在就业时没有多余的工作岗位。随着“健康中国”理念的推广,围绕健康开展的体育岗位逐渐增多,对体育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2]。根据教育部对于大学生首次就业率的统计的数据来看,数值在71%左右。广东理工学院2020届——2022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分别达到了98%、93.7%和94.5%。这三年平均的就业率在93.1%,远高于国家平均水平。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为体育健身指导和体育产业经营及管理。职业对口率平均都达到74%以上,用人单位对我校输送的社体专业人才保持了较高的肯定和满意度。后疫情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自身身体的健康。。产教融合模式根据社会的需求,改变人才培养方向,使体育人才往多元化发展,适应社会的需求,提高体育人才的就业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多元化发展。

近年来,社体专业开始逐步深入探讨产教融合模式,在提高社体专业学生就业的对口率和就业率上,不断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和改进。产教融合模式中企业会根据自身需求来帮助学校一起制定人才培养理念,在培养方向以及培养目标上有明确的定位,能够确保学生培养完成后有相对应的就业岗位,同时企业的岗位实习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2.社体专业学生在培养方向上存在的问题

广东理工学院自2016年体育系成立以来,不断探索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模式作为社体专业教育改革的方向,现阶段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结合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清晰,定位应该更精准。关于体育人才培养的观念,无论是地方普通本科体育院校还是专业院校,仍然沿用大众化培养理念,这就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特色教育理念未能落实到位。社体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没有突显出社体专业课程的特殊性,对学生的培养更多倾向于传统的体育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效果体现了“普遍性”,忽视了“个体性”。可以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多开发一些目前当下广泛流行,在群众中开展较好的体育项目,如:轮滑类、健身操类、跳绳类等运动项目的开展。其次,社体专业所对接的实训基地不足,这就导致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无法完全转换成社会实践能力,从教育的成果上看,有一部分与实践脱轨,“产”、“学”没有形成真正的对接,这就形成学校培养的人才无法完全满足社会需要的情况发生。再次,社体专业课程作为开展知识教学的具体实施路径,课程设置类型决定着高校在体育教学方面培养的人才。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要求,高校要根据产出导向设置专业课程,明确社会发展的变化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专业课程设计,改善专业内容。但我校在优化课程设置上还存在盲目或者照搬优秀院校的专业课程的情况,没有完全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调整,课程设置的特点不突出,缺乏“特色点”[3]。最后,产教融合培养理念目前还处在探索发展阶段,体育教师虽具有足够的体育专业知识,但产教融合经验薄弱,在学科传统教育观念和惯性教育模式的持续影响下,教学模式没有实现创新发展,培养体育应用型人才的成果无法达到预期标准。同时高校对教师的再培训工作确权,往往只开展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后续没有跟进相应的技能培训,教师的工作能力不足,不能保持育人工作的引领性和先进性,对自身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产生困惑[4]。

3.“产教融合”与社体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路径

3.1转变教学培养理念

随着“健康中国”理念的普及,在实行体育促进健康的过程当中,对体育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其中涉及到的知识面也是非常广泛,例如外语和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产教融合培养模式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宗旨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比较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培养的过程当中对文化基础知识都有一定的培养,高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融入产教融合理念,并具体落实在教学工作中,时刻关注和监督相关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促进体育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完善,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一方面,广东理工学院在课程教学阶段,不仅要讲述基础的体育技能知识,同时要注重对体育行业和体育市场的形势变化,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在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对体育产业的认知,具有目的性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建立高校的体育教育工作与当地健身协会、体育俱乐部等建立起友好合作,根据产业需求对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时进行改进,优化院校对体育人才行业的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实施体育实践项目或开发体育产品,让体育专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产业中来,建立起校企双方功能性互补的培养模式,實现对生产、科研、教育等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校企对体育人才的共育作用。

3.2构建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和建立产学融合实践基地

在结合产教融合培养模式设置专业课程时,高校要综合考量地区的经济产业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构建起具有前瞻性和先进性的体育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其一,设置专业课程的选择淘汰机制。高校应该制定对体育课程的考评和规划制度,每年都要进行量化评估,根据近年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和的企业的需求信息分析判断,科学调整不同专业课程的课时,做到对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其二,要根据地区对体育产业的需求变化和发展规划,改进专业课程内容,促进课程体系规划的科学合理[5]。其三,学校在体育课程设置上可以参考和学习优秀院校,但不能盲目照搬,要始终彰显具有学校自身教育特色的体育课程,同时结合社会实际情况大力推进和建设特色课程。于此同时,利用学校资源,利用粤港澳大湾区优势,建立以肇庆为中心,向广、佛周边延伸的产学融合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通过教学实践想结合,打造优质的高校社体专业毕业生,为广东地区乃至全国培养优秀的高质量社体专业人才。

3.3强化师资力量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对体育应用型人才的产教融合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须强化现有师资力量,提高体育教学水平。首先,引进并培养双师型教师。不再过于追求学术理论研究型,要选拔出既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又拥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双师型体育教师,保证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紧密联系。其次,加强校企的共育作用。一方面,体育教师定期在在企业内部参与岗位交流活动,体验工作岗位,促进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在体育教学中融入相关实践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要从企业内部引进具有教育经验的企业导师,在课堂教学中传授和讲解实践技能,有利于学生及时了解产业的动态变化。最后,建立完善的教师队伍激励机制[6]。将教师的教学成果、企业学习、教学模式等与教师的考核评级相挂钩,激发教师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使教师主动参与到实践培训活动之中,并建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制定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加快达成教学目标。

4.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应用型人才的产教融合培养模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和吸取经验,探索和改进产教融合培养模式。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该始终以响应政策号召为基础,以社会需求发展为指引,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及时转变体育专业课程教学理念,构建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力量,促进体育专业教育内容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广东理工学院作为广东为数不多的本科类民办院校,在社体人才培养的方向上,更应该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优势,将企业的工作制度引入校内教学工作中,与市场经济前景较好的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从课程体系——教学课堂——实践基地的层面,重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现“产业”与“教学”的融合。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目前该校在社体人才培养上的不足,还有很多空白亟待解决。只有深入了解市场,掌握市场需求,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改革,将人才与社会的多元化相统一,对不同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进行针对性培养,真正实现社体专业的产教融合。

参考文献:

[1]韩志超,颜兵,李广文.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产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枣庄学院学报,2022,39(05):90-95.

[2]王晔.基于产教融合的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2,20(04):55-58.

[3]黄兆媛,蒋艳杰.“健康中国2030”视域下体育应用型人才的产教融合培养策略[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1,40(04):122-124.

[4]刘萍,武蕾,袁蒙.“产教融合,多元协同”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产业创新研究,2021(22):142-144.

[5]郑鑫,张晓洁,唐文翰,曾海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科技视界,2020(20):96-97.

[6]吕播阳.产教融合视角下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创新[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3(02):117-120.

[7]周振华,李志宏.转型发展:应用型体育人才产教融合培养[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2(03):85-91.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人才培养模式
“健康中国”中的白马股和黑马股
“健康中国”中的白马股和黑马股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卫计委再推“健康中国”战略型 健康产业或迎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