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类生物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研究

2023-11-02倪秀珍苏晓萌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内含子爱岗敬业师范类

倪秀珍,赵 微,苏晓萌,于 晗,宋 凯

(长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要求高校要结合专业特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1]。本研究结合师范类生物专业特点,选择深化职业道德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将专业教育和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融为一体,着重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实践职业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导学生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品格内化为精神追求,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统一,构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本文以教材为思政元素的挖掘基点,设计“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旨在充分发挥生物化学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1 师范教育的课程思政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并提出协同育人理念。此后,逐步明确了课程育人和课程思政的优先地位,标志着课程思政进入了新的建设阶段[1-2]。

在师范类高校中,课程思政被认为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教育情怀的重要手段。课程思政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以及提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技巧有着积极的作用[3]。师范类高校的学生大多数会走向教育行业,他们所受到的课程思政教育不仅会影响自身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还会间接地影响到自己的学生。高德毅等指出,课程思政的学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还增强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4]。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课程思政加深了学生对教育职业的理解,助力他们明确职业定位和目标,提高适应性和竞争力。课程思政还帮助学生与其他教育者建立联结,这为他们在教育行业中的合作和交流提供了基础[5]。

因此,师范高校的课程思政旨在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感,如何将这些价值观和理念融入教育实践,始终是师范教育的核心课题[6]。

2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师范类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

爱岗敬业是乐教勤业、完善自我的动力源泉。只有爱岗敬业,才能将教育工作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兴旺和自我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勤勤恳恳,乐于奉献,任劳任怨,耕耘于三尺讲台,从乐趣与热爱中领悟以师为荣的自豪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要时常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7]。”基于教育活动的客观要求和教师自身素质水平之间的矛盾,教师能够理性地审视自身素质水平,通过不断地自我教育与完善,拥有丰富的学识、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心理修养,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务[8]。生物化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化学的理论与技术在生活与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生物化学课程的传授,思政教育也随之贯穿其中。因此,有必要以生物化学课程为载体,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为主线,对“生物化学”课程思政进行了教学设计。

3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融合

为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9],以生物化学课程为例,选择张丽萍等编著的《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4版)为知识载体[10],深度挖掘知识体系中所体现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并通过德育方法与教学手段推进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生物化学与“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结合创新的融合策略和深入的教育需求,根据学科内容与课程思政要求,我们总结出生物化学教学中与“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思政元素有效融合的四个主要途径:1) 结合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和反应过程;2) 讲述生物学家的生涯故事;3) 通过身边榜样的实际行为进行引导;4) 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3.1 生物学家故事中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向学生讲授生物学家为科研事业做出的奉献和努力,采用情感陶冶法,使学生感受他们的奉献精神。如科学家Pehr Edman一生致力于氨基酸测序研究,1950年发明了著名的Edman降解测序法确定多肽或完整蛋白的延伸序列,沿用至今。她于1967年设计出自动“测序仪”,该项发明为科研工作节省了大量资源,将反应试剂和条件对测序的干扰降到最低,效率也得到显著提高。以“蛋白质结构”这一章为例,在课前要求学生深入调研中国在蛋白质结构领域的突出成就。进入课堂,首先通过回顾1965年我国成功完成的世界首例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历史,激发学生对本章的兴趣并引发深入讨论。接下来,引述施一公等著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通过讲述,使学生深切体会到科研背后蕴含的精神,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家们的奉献精神、民族责任心和使命感。课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专业知识奉献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3.2 生物化学理论知识与反应过程中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通过对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直观讲授,采用说理教育法,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融入其中。酶的活性中心包括催化部位和结合部位,以及辅酶分子,如果没有辅酶分子,酶就不能形成特定的空间构象,导致酶的活性中心无法正确地识别底物并与之结合,发挥相应的生物学功能。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内含子与外显子的整个基因被转录,DNA上的内含子会被转录到hnRNA中,但RNA上的内含子会在RNA离开细胞核进行转译前被剪切,所以,成熟mRNA上无内含子编码序列。但若没有内含子,生物体在分子水平上的进化速度将会放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将教师喻为辅酶或内含子般具有辅助作用的角色,将学生喻为真正发挥作用的部分或主体关键结构。唯有老师爱岗敬业,学生才会发生成长反应的教育回馈。

3.3 以身作则,“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榜样引领

对课程思政的认同是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前提和基础[11]。身教重于言传,树立榜样,能够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在实践课堂中,对帮助老师课前准备实验药品,课后整理实验室和帮助收集作业等任务的学生给予表扬和肯定。在实验结果呈现时,有意识地强调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那些被使用和消耗的试剂和药品的意义,让“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成为生物化学课程的标签。

3.4 理论联系实际,深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

实习是教学计划的重要部分,是专业知识应用的摇篮。学生在实习院校进行教学实践,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巩固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在实践中了解、熟悉并热爱专业。在实习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学习一线教师的优秀品质,开阔视野,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反思

师范类生物专业学生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课程思政教育尚处于探索初期,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专业知识的教学,将课程思政的任务落实等仍是现阶段存在的问题[12-13],基于目前教学实践经验和课程思政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4.1 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

为更好满足素质教育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在课程考核方面,可在“演讲辩论、自主实验、案例讨论”等教学活动过程中,采取多种考核方式,实施“过程化+结果化”考核。通过学生互评方式评估学生的爱岗敬业意识;建立学习互助小组,根据学生间的互助情况评价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组织志愿爱心课堂,通过学生的活动表现评估学生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奉献程度等。

4.2 增加课程的时代性和开放性

紧随“大数据”时代步伐,增加课程时代性和开放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全方位借助新手段和新工具,及时掌握时代的进步带来的思想变革,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限定的课时范围扩大,随时随地进行知识传授,提升教师和学生信息交流的效率[14]。如利用智慧教室,组织学生分组研讨,对于热点难点问题,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

4.3 同行交流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组织校内外同行对教学课程进行听课评课,召开座谈会进行交流评价。借助青马工程,组织“课程思政”教学沙龙,让各专业教师彼此交流教学经验,明确自身优势与不足。另外,与思政课程专业教师合作探索,加强“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的融合,从多角度促进高校优质思政课程教学的发展。

5 结语

将生物化学的专业知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不仅能加深学生的专业认同,同时可以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寻找二者之间的结合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出既具有深厚学科基础,又能够承担社会责任的合格接班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作为生物类师范生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这一理念不仅能够促进师范生在职业发展中保持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专业水准,同时也强调了他们在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在生物化学课程中贯彻这一理念,并开展系列教学探索,为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建设开辟了一条崭新思路。

猜你喜欢

内含子爱岗敬业师范类
爱岗敬业 恪尽职守——访漯河市住房公积金中心业务审核中心副主任王若宁
线粒体核糖体蛋白基因中内含子序列间匹配特性分析
爱岗敬业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策略探析
不同方向内含子对重组CHO细胞中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更 正
内含子的特异性识别与选择性剪切*
浙江:中职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需进课堂下企业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
爱岗敬业成就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