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语文”的旗帜下
2023-11-01朱胜阳
做梦也没想到,我会在43岁那年结识85岁的周一贯老师,从此能得到周老师的耳提面命。转眼已过三个春秋。与周老师的“三千弟子”相比,我受教的时间最短,但对于我来说已受益终身。
“原来你就是朱胜阳”
2020年8月11日,宁波朋友来绍兴讲课,带来几箱水蜜桃,托我带给周一贯老师两箱,我因此走进周老师家。放下水蜜桃转身欲走时,周老师问我是哪个学校的老师。我说:“我叫朱胜阳,现在在柯桥区实验小学。”话音刚落,周老师就大声说:“原来你就是朱胜阳啊!早就想找你聊聊了。”说着就把我拉进容膝斋书房。
周老师说从2016年就因“走读绍兴”课程关注我,认为“走读”是一种为新时期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新一代的阅读方式,值得提倡。希望我继续研究下去,争取出一本研究“走读”的书籍,还说有机会帮我列个提纲。
与周老师第一次聊天,就仿佛是交往多年的师徒,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他不仅给予我指点,还希望我树立远大理想,像要求自己的门生一样。我从来没有想过,会以这样的方式与周老师相识。临走时,周老师交给我一篇论文手稿,让我代为录入电脑。我欣然接受。
三天后,当我录完论文去绍兴送还手稿时,又跟周老师聊了好久。让人意外的是,这次周老师竟已从“走读”意义、总体框架、目标与策略、实施途径等方面,为我的“走读”专著列好提纲。想不到周老师真的在为我谋划“走读”书稿。能得到周老师如此指点,我三生有幸。只可惜以我的学识水平,还没付诸写作的能力。通过这件事,让我认识到自身不足的同时,也让我看到了研究和努力的方向。
“不要迷失在编书营利上”
就这样,我不定期帮周老师录论文手稿,也不定期去周老师家坐坐、聊聊。说是闲聊,其实每次都感觉“胜读十年书”。
一次,我拿自己编著的《跟着名家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给周老师看。一是向周老师汇报我在“跟着名家学写作”方面的实践与探索;二是想听听周老师的看法。周老师翻阅之后,在肯定“跟着名家学写作”的课程建设思路之后,又对我说:“朱胜阳,这是编书,它是把别人的文章编在一起,并不是你自己的文章,自己的思考。这样的书有就可以了,你要适可而止,不要迷失在编书营利上。你现在需要的是早日出版自己的教育教学专著。”
周老师的话如当头棒喝。来时我还沾沾自喜,经周老师一说恍然大悟。这不是我自己的东西,也不能代表我的教育教学思考,接下来我应该出一本自己写的“书”。尔后,我便开始整理从教22年来写的文章,准备先把这些教育思考整理成书出版。
2021年5月20日,当我把《写作照亮教育之路—— 一个草根语文教师的突围》的书稿交到周老师手里时,他眼前一亮,笑着说:“这个书名很好。”并欣然答应为新书作序。没过几天,周老师就打电话给我,说序言已经写好,有空去取。当我拿到序言《礼赞!草根语文老师》时,内心欣喜无比:一方面因为在序言中看到了周老师对我的赏识和鼓励,另一方面因为我这个不是周老师弟子的“弟子”,得到了老师写的序言。
“要学会搜集资料”
一次去周老师家,走进容膝斋就看到地上有一堆已经裁剪过的废报纸。周老师说:“我正在做剪报,我们老师进行教育写作时不可以没有参考资料。你看这些都是我做的剪报。”说着,指了指靠墙书架上的两大叠A4纸。每叠都有三四十厘米高,一张纸贴一篇剪报,时间、出处、类别等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周老师接着又说:“朱胜陽,你也要学会搜集资料,它是做学问的基本路径,要慢慢积累。”
我没有这样的习惯。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学校不但要检查老师的备课、听课笔记,还要检查老师做的文摘。那时用的是“文摘卡”,一个学期要求老师做20张左右,但我每次都敷衍了事,完全没想到做教育教学文摘还有这么重要的作用。用周老师的话来说就是:“教学研究资料如何积累就是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治学之道,更是成为学者型教师的必备基本功。”
从那天起,我开始有意识地做剪报、做文摘。我也分门别类,如“双减”专题、“课程建设”专题、“乡土文化”专题、“信息化教育”专题等等,这些资料叠起来,现在也已经有三四十厘米高。这个习惯已经让我尝到甜头。一次,我写一篇关于“作业设计”的论文,因为已经搜集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所以写的时候要参考此方面的观点和理论,就非常方便。论文最终也获得了浙江省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
“‘越语文’要靠你们发扬光大”
其实,早在1995年读师范时,我就知道周老师。那时绍兴县教师进修学校传达室门口的小黑板上,经常写着“周一贯老师有稿费单”。从这个小黑板上,我第一次看到“周一贯”这个名字。因为同在一个学校,所以毕业前杨老师(《语基》老师)特意邀请周老师给我们作了题为“演讲与口才”的讲座。但那时我怎么会知道22年后,竟会结识周老师。
虽说早在2004年,周老师招收绍兴县第三届“名优教师研修班”学员时,我就有过成为周老师研修班学员的念头——但那时我连报名的资格也没有;虽说早在2008年,绍兴县举办“周一贯入室弟子拜师仪式”时,我无比羡慕成为周老师关门弟子的鲍国潮、包林军、俞慧琴等五位老师,多么希望自己也是——但彼时我还没有任何县级以上荣誉,空有一颗渴望成长的心。
转眼聆听周老师教诲三年整。每次打电话说要去坐坐,周老师都热烈欢迎。而且他特别喜欢我有问题请教他,有文章拿给他看,在“走读”领域有新的研究进展。但好几次,聊到最后,周老师都会感叹:“唉!现在身边做研究的老师不多了……”
今年周老师88岁,退休已经27年,但他仍然以“吾道一以贯之”的执着精神,为绍兴的“越语文”教育事业殚精竭虑。他认为语文有着深厚的地域文化基因,绍兴的语文承载着的就是“越语文”的深厚传统,它可以上溯到越王勾践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这里的“教训”不光是练兵,更指的是全民的教育。毛主席称道绍兴是“名士之乡”,基本上所有的名士都是语文专家,正是因为语文让他们成为了名士,所以绍兴的“越语文”是一个丰富的宝藏,是当代语文教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源泉。因此,周老师特别愿意看到我们绍兴语文教育事业后继有人。有一次,周老师对我说:“朱胜阳,‘越语文’接下来就要靠你们来发扬光大了!”我听了,深知这句话背后的责任。
其实,周一贯老师就是我们“越语文”的旗帜,我能在不惑之年走到旗帜下受其引领,幸甚至哉!三年间,周老师对我的影响,又岂是一篇文章能说清的!用《一生承教》作者小思老师的话来说,就是:
一阵春风吹过,万物便逢生机,又有谁能捉住一丝春风给人看,说:“这就是带来生意的春风。”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市柯桥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