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学习有目的地阅读

2023-11-01马艳玲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手账竹节目的地

马艳玲

2022年版课标指出:“语文课程的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是就强调改变以教定学的被动学习为以学定教的主动学习,即在任务驱动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围绕一个或一系列任务进行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究和互动合作,运用自己、学习伙伴的知识、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

“有目的地阅读”首先要依据阅读的目的对阅读材料进行恰当的取舍,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再运用掌握的阅读策略进行阅读。要让学生经历“学习有目的地阅读策略—练习和运用有目的地阅读策略”这样的完整过程,达到学习目的。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排了三篇课文,课文的题材、体裁各异,旨在告诉学生,无论阅读哪一种类型的文章,都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第一篇精读课文《竹节人》引导学生体会阅读同一篇文章,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也会不同;第二篇精读课文《宇宙生命之谜》引导学生发现,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要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第三篇略读课文《故宫博物院》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方法策略进行独立的阅读实践,逐步实现“有目的地阅读”。三篇课文的编排遵循了策略习得的逻辑规律,体现出“初步尝试—引导运用—自主实践”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一、设计进阶的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内驱力

学习任务设计的关键在于它是否能激发学生主动运用语言进行相关语文实践活动。有目的地阅读最终要使学生自主产生阅读目的,自主寻找阅读资料,再自主达成阅读目的,并生发新的阅读目的。因此我们立足学生生活,创设真实的学习任务情境,带领学生真正有目的地阅读。笔者将本单元任务设计为:举办“学习有目的地阅读,制作阅读手账”创意展。

统整了学习主题,创设了真实的学习任务后,教师要思考:围绕这个学习任务,从期望学生学会什么出发,如何设计学生“何以学会”的学习过程。而“何以学会”的学习过程就是把整个教学过程创生为学生问题解决的进阶过程。据此,将本单元的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完成。(见图1)

例如,在“阶段一:发布制作阅读手账任务,制订小组学习计划”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完成“任务一:完成制作阅读手账的学习准备”,教师引导学生通读三篇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课文尝试制作阅读手账,借助表格或者列提纲的方式说清楚选择的理由。“任务二:明确制作阅读手账的具体思路”,在学生尝试制作阅读手账的基础上,全班交流,共同探寻阅读手账的表现形式以及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完成阅读手账制作的思路:首先,学生提出阅读手账的表现形式,猜想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出需要注意的事项。然后,根據交流结果,汇总问题,分类整理。最后,筛选出有意义的提议,进行汇总。如:阅读手账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是流程图、思维导图、四格漫画、文字类材料(学习计划、学习心得、相关活动的文案)、海报、相关活动的照片、读书批注等。

二、任务驱动学习活动,促进深入阅读

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有目的地阅读”的阅读策略,并形成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不仅要教给学生常用的阅读策略,还要让他们学会运用这些策略。学生每带着一个目的阅读,就需要选择相对应的内容,运用适当的方法,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例如《竹节人》在学习提示中提出了三个阅读任务,三个任务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阅读这篇课文,学生的每一次阅读都有不同的阅读目的。阅读策略因阅读目的不同而改变。第一个阅读任务: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个玩具。要想完成“教别人玩竹节人”的任务,需要了解竹节人是怎么做出来的、怎么玩的。这个任务需要提炼课文中的信息,并将信息重组,由记叙性的语言转变为说明性的语言。学生就要深入阅读课文,可以用表格、流程图,还可以画速写图配文字等形式摘抄、记录关键信息,梳理出制作玩具指南的方法和步骤;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圈画“锯、钻、穿”等词语,推测这些动作是利用什么工具完成的,通过圈画“嵌、拉、松、紧、系”等词语,想象玩时的乐趣。理解了相关的文本内容,接着就需要跟他人互动交流,把了解和理解的内容告诉他人。组织交流分享活动时,可以赋予学生不同的角色,让学生获得角色的认同感,如“播音员、目击者、推销员、制作人、评委、导游”等,从而激发他们信息再加工,把有目的地阅读后的成果表达出来。完成本项阅读任务后,可以让学生通过此项语文活动拓展介绍一个事物,讲解一个制作过程等这样的系列活动,在活动中明晰怎样更好地运用语言去交流、去表达。

《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科普说明文,阅读提示明确写出了阅读的目的“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是否也有生命存在”。学生以读者的身份依据阅读目的开展自主阅读活动。通过阅读,学生尝试找到了依据与结论。接着,让学生跳出课文,看课文旁批中的学习伙伴是怎样阅读课文的,并把自己与学习伙伴的阅读过程进行比较,可以像学习伙伴那样带着阅读目的去寻找相应的阅读材料,使用适当的阅读方法,并做好相应的经验积累。如果自己用的方法学习伙伴没有用到,但是有助于完成阅读目的、理解这篇课文,则可以像学习伙伴那样补充课文的旁批,从而发展学生的自我阅读能力与思维能力。再利用课后习题“科学家是怎样判断其他星球上有没有生命的呢?”这个阅读目的开展相应的阅读活动,阅读后小组讨论,总结梳理,对阅读过程进行自我反思、评价。

三、任务驱动知识经验,促进“做中学”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过程,呈现的不是老师怎么讲,而是要能够反映出学生在整个任务群学习活动中,如何进行语文实践。任务设计要力求有价值、有意义、有趣味、有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要有助于学生通过“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方式掌握“有目的地阅读”的阅读策略。笔者梳理了本单元教学中“阶段二:学习有目的地阅读,实施创意展”中“任务一:根据文本特点,制作阅读手账”教学板块中开展的典型语文学习活动。

活动一:召开“有趣的竹节人”介绍会

1.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撰写竹节人制作指南和游戏指南,介绍如何做竹节人、玩竹节人。

2.班级召开“斗竹节人大赛”,小组合作为大赛制作宣传海报及宣传文案;每组推选一位“小记者”对参加斗竹节人大赛的同学进行采访,合作撰写“斗竹节人大賽”活动报道。

3.组内开展“漫画老师——我为课文配插图”活动,对照所画的漫画讲一讲有关老师的故事。

活动二:撰写“宇宙生命之谜”研究报告

1.从课文及课外资料中找到相关依据,有

条理地说明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梳理所用的阅读方法,撰写“宇宙生命之谜”研究报告。

2.小组交流报告,进行互评。

评价小助手:

3.在问题解决与讨论启发中,合作完成“宇宙生命之谜”阅读手账。

活动三:“小导游”带你打卡故宫

1.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两项学习任务:为家人设计参观故宫路线图和介绍旅游景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学习成果。

2.展示参观路线图,带领家人打卡一两个他们感兴趣的景点。师生评价。

评价小助手:

3.通过提示与点拨,完善“故宫博物院”阅读手账(路线图、导游词等)。

分享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对阅读手账的制作充满了无穷的创造力,这也符合阅读手账自由记录的特性。对于《宇宙生命之谜》的处理,有的学生提议采取撰写研究报告的方式来制作阅读手账,而《故宫博物院》,学生设计了带家人打卡故宫的活动,并将参观路线图、景点导游词、体验导游有感,记录在阅读手账上。阅读手账完成后,不同小组之间互换传阅手账,并思考:你对其他小组的阅读手账有什么赞赏或建议;还可以在其他小组的阅读手账上写下自己的创意留言。根据同学们的建议,各小组再修改、完善阅读手账,采用自荐和同学推荐的方式,参加年级阅读手账创意展。

阅读、讨论、探究、采访、写作、演讲、展示分享,这一系列活动均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与本单元学习“有目的地阅读”紧密关联,活动形式丰富,活动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仅关注了学生的介绍、讲解、交流的现场表现,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宣传海报、漫画、活动报道、研究报告、路线图等阶段性学习成果,更关注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学习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习充满了思维的活力。为了延伸运用阅读策略,又通过对《了不起的故宫》的阅读,开展“了不起的故宫”介绍会活动,进一步练习实践有目的地阅读。

曹媛老师在《读写平衡——全局式语言学习的实践探索》中写道:“语言在被需要的时候才会运用,教学就是不断刺激学生想用语言来做些什么,做什么的想法使他们为了达到目的而去操控语言的形式,这个过程就是学习语言的过程。”本单元的教学通过任务驱动把学习知识与习得能力、运用方法联结起来。利用教材提供的“如何做到有目的地阅读”的引导帮助学生实现“有目的地阅读”,使学生建立起学习内容和阅读经验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进行主动、真实、有意义的语言学习,带领学生经历了自主有目的地阅读之后,学生对有目的地阅读的认识更加立体、充实,那么也会随之逐渐形成有目的地阅读可以让阅读更高效的概念,并且迁移运用到日常阅读中去。

(作者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教师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   郝   帅

猜你喜欢

手账竹节目的地
向目的地进发
一次有趣的竹节人大战
廖瑞霖:竹节人
竹节人风波
迷宫弯弯绕
淘气章鱼的沿海手账(六)
淘气章鱼的沿海手账(五)
动物可笑堂
手账到底怎么玩
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