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国家安全观认知体系的构建路径探索

2023-10-31顾卫建潘英林彬

成才之路 2023年29期
关键词:话语权爱国主义立德树人

顾卫建 潘英 林彬

摘要:青少年的国家安全意识培养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青少年自身认知结构不完整、师资队伍专业能力不高、网络中不良信息的影响、课程体系设计相对欠缺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青少年的国家安全意识培养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国家、社会与学校需要建立相应的统筹、应对机制,积极开展全面有效的国家安全意识培养工作,确保青少年形成正确的国家安全观逻辑。

关键词:国家安全观;认知体系;青少年;话语权;爱国主义;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29-0057-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南通市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南通青少年国际安全认知力提升体系构建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02 08)、2022年度南通市社科基金项目“人工智能视域下数字文化产业的法律保障研究”(项目编号:2022BNT011)、2022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人机协作视域下的算法解释权研究”(项目编号:22F XC011)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引言

“安全”是一个国家乃至民族生存及发展的重要保障。青少年的国家安全观培养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安全问题,2014年4月15日召开的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标志着新时代以普遍安全、平等安全、包容安全、合作安全为理念的新型国家安全观成为维护国家利益的核心纲领和行动指南。作为安全理论培植于教育领域的具体性实践,2020年10月20日,教育部颁布的《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各学科专业教育教学,在课程中有机融入国家安全教育内容,全面增强大中小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1]。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不仅有助于青少年系统化地理解当下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推进可能产生的“障碍”与“威胁”,还有助于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安全认知体系,树立牢固的国家安全观,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担当。目前,青少年对国际关系和国家安全知识的了解渠道主要包括学校思政课和各类公共信息平台。由于信息的“非对称”特性和青少年自身认知结构的不完善,加之网络媒体中一些不实、不良信息的影响,部分青少年对国家安全观的理解容易呈现出“碎片化”、去“理性化”等态势。在没有接受过专业化教学的背景下,部分青少年未能很好地理解国家安全与每个人之间的切身关系,未能很好地认识国家在国际安全中所扮演的角色及所发挥的作用。因此,国家、社会及学校需要帮助青少年构建系统化的认知途径,积极开展国家安全观教育,确保青少年形成正确的国家安全观逻辑。

二、青少年国家安全观教育的现状

长期以来,中国面临着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内部安全与外部安全的挑战,这就决定了我们需要以更加全面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国家安全教育问题。目前,青少年国家安全观教育的状况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青少年的国家安全观教育受师资队伍专业能力的掣肘

教育部颁布的《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虽然明确要求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各学科专业教育教学,但从目前大中小学从事国家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来看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理论课的教师队伍来源多样、构成人员复杂,专职专业教师的比例偏低等现象依然存在。教师是铸魂育人的重要主体,青少年的国家安全观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从理论角度来看,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向学生传递“全面性”的国家安全理念,改变学生对传统国家安全范畴的理解[2],构建系统性的安全认知体系。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包括政治、国土、军事、经济等16种涉及国家各领域安全的总称,核心要义可简略概括为“五大要素”与“五对关系”,然而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有些教师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认识并不全面,导致对国家安全教育的阐述出现单一化、片面化等现象,不能使学生形成宏观的“大安全”理念。有的将传统的安全概念与非传统的安全概念割裂、混淆,或是将国家安全的定义局限在领土、国防、军事等领域,忽视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安全意义的阐释。这种情况往往会造成学生错误地认为维护国家安全与自身的责任并不存在直接联系,也无法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自觉性,鑄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能达到增强青少年政治认同、国家认同、情感认同,培养青少年民族忧患意识,使青少年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艰苦奋斗的最终目的。

2.青少年的国家安全观教育受网络信息的影响

哈贝马斯在“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的全新命题中提出:技术统治的意识比起以往旧式意识形态更具有难以抗拒的吸引力[3]。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人类社会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对国家安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传统的线下教学呈现二维化、机械化等特征,数字技术内嵌于教学过程,推动着整体朝着开放、动态、相互融合的方向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替代的功能性,同时虚拟世界的多元化共性也正在引发知识、信息领域新一轮的革命。互联网下的“快餐文化”虽然成为一些青少年打开纾解压力“枷锁”的万能钥匙,但有时也容易使一些青少年产生精神上的依赖,丧失对问题本质的思辨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互联网日益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4]。互联网容易成为某些利益群体或带有特定目的人群操纵的工具,极易为滋生冲击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错误言论提供隐形庇护和温床。部分青少年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但信息甄别能力相对较弱,再加上其自身不设防的心理状态,很容易被一些利益群体或带有特定目的人所利用,在缺少监督和引导的前提下,面对互联网快节奏、爆炸式的信息输出很难做到理性分类与再加工。

3.青少年的国家安全观教育受现行课程体系设计的影响

近几年,我国在青少年国家安全观教育方面整体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就目前的课程体系设计来看仍然存在一定的短板与缺陷。课程建设工作相对滞后,教材使用不够丰富、偏单一化,教学模式生硬、缺乏灵活性,这些都是目前青少年国家安全观教育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最直接、最紧迫的问题。首先,就课程建设情况来看,青少年的国家安全观培养缺少与之相应的系统的、专业的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国家安全教育在中、小学阶段通常被作为综合性必修课的一部分纳入“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范围。大学阶段的国家安全教育虽然有专业课与综合必修课之分,但全国各类高校专业设置与学科建设存在差异,将与国家安全相关的课程单独设置为专业课的情况在高校并不多见。由此可见,国家安全教育更多是被视为一种思想政治教学任务,其他专业或科目很少参与和关注。这就对国家安全教育扎根校园并上升到意识形态高度形成一定的制约,无法使其自然而然地渗透、融合到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教育部颁布的《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将国家安全教育内容进行细化并融入各学科专业教育教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诸多困难。其次,在教材使用方面,无论中小学还是大学,与国家安全观培养相关的教材都较少且专业化程度不高。中小学的《道德与法治》只涵盖国家安全观教育的部分内容,且内容笼统,细分程度不高,还有待于进一步整合、开发。由于现行教材与国家安全观培养相关内容的衔接度不高,整体覆盖面不广,因此青少年对国家安全的理解往往只流于表面,教育效果并不理想。最后,教学模式生硬,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部分教师开展的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仍采用说教式、灌输式等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机械化,缺少与学生必要的互动是该教学模式的特点也是缺点。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的属性偏向于思政课范畴,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主要是读讲稿、讲政策,授课语言难以做到通俗易懂,学生学习时主要是对教学内容进行死记硬背,难以做到充分理解与消化吸收。这违背了国家安全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初衷,教学成效大打折扣。此外,在国家安全教育实践活动中,一些学校为了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指标,存在形式主义、敷衍了事等问题。

三、构建青少年国家安全观认知体系的策略

国家安全教育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之源”和“精神之钙”。针对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学校应从素能提升、话语权掌握、制度保障等多方面入手,探索青少年国家安全观认知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确保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成效性。

1.强化教师的专业能力,确保国家安全教育内容入头脑、植心间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教师要成为大先生。要研究真问题,着眼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国家安全教育虽然是一门基础课,但也是一门新的理论课。青少年的国家安全教育践行要将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理论指导。这就要求教师将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学习上升到专业训练的程度。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以从外部强化和内部提升两个方面入手。外部强化,即通过建立系统的、专业的训练机制增强教师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解,做到充分吃透、弄懂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精神内涵,以全面、辩证、科学的思维和视角来认识与理解新时代国家安全问题。内部提升则意味着教师要不断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做到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可以引入教师自我学习管理机制,佐以适当的奖罚制度作为手段,通过学习考勤、每日问答、理论金句等多种方式强化教师的自我学习监督与管理。此外,教师自身要学会培养自我问题意识,针对教学中学生遇到的问题主动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结合实际分析和阐释国家安全问题,做到与学生一起成长、进步。在推动国家安全观进学生头脑、扎根学生心里的同时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5]。

2.强化互联网话语权建设,将国家安全教育根植于虚拟社会的“基层”

目前,互联网国家安全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是来自开放平台不良思潮的冲击和一些错误知识对青少年的“干扰”,因此优化网络环境并提高青少年的信息鉴别能力,帮助青少年将碎片化、主观性的知识转变为务实、理性的国家安全观,锤炼其爱国主义情操,势在必行。这需要从制度、技术等多个方面探究解决之道。首先,要健全互联网安全管理机制,为青少年打造“干净”的网络世界。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为了使青少年获得正确的国家安全观教育,必须健全并严格执行互联网法律法规,确保网络话语权能够在制度保障的框架内逐步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安全观念和网络自律意识。其次,要发挥互联网爱国主义教育阵地的功能,将国家安全观融入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将国家安全教育与互联网爱国主义教育融合,既需要教师掌握过硬的网络应用技能,遵循科学技术指导性原则,又需要教师把好意识形态关,避免因互联网介入而弱化爱国主义教育话语权。一是教师要通过熟悉大数据“算法”推荐逻辑、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整合网络零散教育资源构建数据“方阵”等方式,开启全面、无死角的互联网爱国育人模式。二是教师要运用人工智能等手段密切关注青少年的学习动向,对偏离正确“轨道”的错误认识和立场予以及时纠正。最后,要打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互联网国家安全教育“语境”[6]。语境催生话语权,话语权的巩固是决定语境变化的重要“因素”。

3.打造课程、教材、教学“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将国家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加强青少年的国家安全教育,除了依靠科技创新、全面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外,还要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的功能,不断挖掘学校教育潜力。因此,学校可以结合课程设计改革、教材优化、教学创新三种途径,打造“三位一体”育人体系。首先,就课程设计改革来看,教育部颁布的《大中小學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虽然提出要将国家安全教育开设为专门课程,但从落实情况来看,其还存在整体性不高、覆盖面不广、操作性笼统等问题。国家安全教育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前沿课程,必须由教育主管部门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命令直达基层,有效落实。除了高校将国家安全教育作为公共基础课外,中小学也应当开设国家安全教育课程,做到全面覆盖、全面统筹,实现国家安全教育真正“无死角”。一是要在教材优化方面,针对大中小学教材关于国家安全教育内容覆盖面不足的问题,考虑通过编写与青少年国家安全观培养相应的、统一的专门教材来进行完善。亦可在现有教材基础上加大国家安全教育内容的比重,达到扩大覆盖面、最大程度挖掘教材潜力的目的,进而帮助青少年对国家安全概念形成整体系统、全面的认识。例如,可以在大学四门思政课的基础上再增加一门国家安全理论公共必修课,或者在中小学的《道德与法治》和大学的《军事理论》《形势与政策》教材中契合每一章节的核心要点,增加与国家安全观相应的教学内容。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将国家安全教育内容整合到各个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时,一定要避免各学段教学内容的重复交叉与衔接,以免因教育成本浪费而影响整体成效。二是要在教学方法创新方面,克服传统的二维教学模式给人带来的机械化、扁平化印象,将以增强互动性、协同性、翻转性为目的的三维教学模式积极引入课堂教学,提高国家安全教育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例如,教师可以引入微课教学、微电影拍摄教学、微剧场教学等,通过让学生自己制作课件、打磨剧本、参与表演,实现理论和实践学习的双结合。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将VR教学融入课堂教学,使青少年在虚拟世界人机交互的情形下,通过沉浸式的爱国主义教育体验,自然而然地将国家安全观根植于脑海和心间。青少年的国家安全意识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参与和联动,通过提高青少年的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青少年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逐步引导他们将国家安全观“化形为实”,变成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实际行动。

參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10-20)[2022-09-08]http://www. 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010/t20201027_496805.html.

[2]董新良,桑晓鑫,李县慧.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学校安全教育一体化:理念、目标与体系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21(11):50-54+92.

[3]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与技术[M].李黎,郭官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5-10.

[4]万山磅礴看主峰———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网信事业发展纪实[EB/OL].(2022-03-21)[2022-09-10]https://www.ccps.gov.cn/xtt/20 2203/t20220321_153369.shtml.

[5]何莉.构建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新格局[J].中国高等教育, 2022(05):45-47.

[6]肖晞.中国国家安全学的自主知识体系探索[J].世界经济与政治, 2022(07):127-151+160.

Explo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the Cognitive System of Youths 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

Gu Weijian1, Pan Ying2, Lin Bin1

(1. School of Marxism, Jiangsu Shipping University, Nantong 226010, China; 2. School of Marxism, Nantong University, Jiangsu Province, Nantong 226019, China)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national security awareness among young people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socialis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Due to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incomplete cognitive structure of adolescents, low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of teaching staff, the influence of negative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and the relative lack of curriculum design, the cultivation of national security awareness among adolescents is facing significant challenges. The country, society, and schools need to establish corresponding coordination and response mechanisms, actively carry out comprehensive and effective national security awareness cultivation work, and ensure that teenagers form the correct logic of 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s.

Key words: 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 cognitive system; teenagers; discourse power; patriotism;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猜你喜欢

话语权爱国主义立德树人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爱国主义教育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
被春天取消了话语权以后 [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