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戏剧在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的应用
2023-10-31陈晓燕
陈晓燕
教育戏剧是以教育为目标,以戏剧为手段,将戏剧与学习内容融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活动,通常采用编写剧本、角色扮演、集体入戏、主题深化等形式進行。小说具有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三要素,将戏剧表演与戏剧元素应用到初中语文小说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戏剧实践活动中发挥学习主动性,通过形象思维更加深入地理解小说内涵,从而达成高效的学习目标。教育戏剧重在关注学生全身心参与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切磋学习经验,领略知识的意蕴,获得创新发现。引入“教育戏剧”模式,用戏剧的方式进行教学,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笔者在实践中以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孔乙己》为例,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分析人物形象,确定剧本
表演戏剧的基本条件是要有演出的剧本,初中生对怎么演戏剧的经验很匮乏,教师要向学生讲述与戏剧表演相关的知识,找到所需的角色进行分析,确定剧本内容。
小说《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小说,刻画了一位被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的底层小人物形象。把课文内容用戏剧的形式表演出来,学生都很感兴趣,因此需要将小说改编成适合表演的剧本。首先分析小说中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思考他的外形以及扮演这一角色采用什么方法来突出他的特征。孔乙己实际上只是读过几天书而已,也算不上知识分子,但是他自以为“高人一等”,长衫是他自以为是一个读书人的标志,满口之乎者也,迂腐木讷,不知变通。他身材高大却鄙视体力劳动,好吃懒做,不修边幅,给人邋里邋遢的感觉,但是心地善良。课文中对孔乙己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都非常精彩传神,设计剧本台词的时候可以先把有关描写孔乙己的神态、外貌、语言、动作的词句拎出来填写人物卡,再撰写孔乙己的人物小传,然后围绕这些内容找出与之相关联的情节,丰富剧本内容。
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并撰写小传,学生发现孔乙己这个角色的性格是多重的,他的外形、说话、声音、动作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演绎的时候应表现出他的多种面貌。因为“编剧本”的需要,学生主动地深入了解课文,顺利“挖”出了人物的鲜明特征。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迅速入戏
教育戏剧在课堂上进行时,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引入戏剧的表演元素,比如角色扮演朗诵文本,通过朗读和对话的形式简单演绎故事情节。学生即使没有多少表演经验,也能迅速入戏,轻松完成。
《孔乙己》一文中有众多角色:孔乙己、掌柜、小伙计、顾客、孩子们,等等,找出其中对话描写,然后组织学生以四人为小组单位,分别扮演各个角色并进行朗诵。需要提醒学生注意的是:角色朗读并不是一字一句完全照着书本内容去读,而是把书中呈现的情景用生活中的场景灵活地演绎出来。如交代故事发生的起因时,读旁白的学生就要把文本内容修改成转述句,用转述的口吻进行介绍;朗读人物对话的学生要敢于把自己代入角色,充分考虑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说话的情境,选取与角色相符的语气、语调进行朗读,并且要读得有感情,努力将声音与角色融为一体,使角色变得形象可感。还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口语化词组,丰富说话内容。待学生在小组内熟练朗诵以后,可以请几组学生上台表演,同学之间进行互评,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提高朗读演诵的技巧。
以诵读的方式把课文内容用教育戏剧的方式演绎出来,由于形式较为简单,学生都能够积极投入感情,气氛比较热烈,所产生的戏剧效果较好。通过声音的演绎,学生对小说中的人物就有了立体的印象。
三、分解故事情节,排练剧本
完整的戏剧表演需要情节来贯穿始终,同样,教育戏剧也需要情节来支撑,在初步感受了角色特点以后,就需要根据情节来编排剧本。学生编写剧本,可以将整个故事分成若干个情节,采用分组完成的办法来降低排练难度。
《孔乙己》是从小伙计的观察角度来描写孔乙己在咸亨酒店的活动情况,主要有四个特写镜头:第一次是穿着长衫站在柜台前喝酒;第二次是教小伙计写“茴”字;第三次是被一群孩子围着后给他们吃茴香豆;第四次是被人打断了腿只能用手走路。这四个场景中孔乙己的表现各不相同:站着喝酒时虽然被其他人嘲笑,但他还是比较快乐的;想炫耀有文化而教小伙计写字,面对小伙计的不上心,他只得叹气摇头;给每个孩子一颗茴香豆,在大方与不舍的矛盾中,他获得了一种存在感;盘着两腿坐在蒲团上用两手走到酒店,他在卑微中充满了悲伤。让学生选择其中最感兴趣的一个场景,然后寻找“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组合成排练小组,确定情节的始终,一起演一演。教师则相机穿插到小组活动中,对于学生的排练提出指导性的建议。
将课文分成四个简单的剧本,再加入适当的神态、动作和对话以后,小说中的语言便显得活泼起来,一个颓唐狼狈、迂腐可笑、贫困潦倒、自甘堕落的苦人儿形象展现在大家面前。小组轮流展示戏剧片段,既表现出小说的艺术魅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
四、分析总结反思,深化体验
将教育戏剧应用在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其目的主要是通过构建真实的活动场景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因而在学生完成教育戏剧表演以后,抓住其中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画面进行分析、总结、反思,在共同交流中深化学习体验。
纵观演绎的四个场景,学生印象最深的就是“笑声”:孔乙己在短衣帮的哄笑中出场,在众人的谈笑中推脱辩解,在小伙计的嘲笑中惋惜不已,在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声中尴尬难堪,在他人的耻笑中走向死亡。在学生演完以后,教师提出问题:这些笑声带给观众的感受也是快乐的吗?学生结合自己的表演进行反思,认识到这些笑声的不同含义:短衣帮的哄笑,是为孔乙己自身的可笑而笑,是无聊的逗笑;小伙计的笑,是不耐烦的嘲笑;邻居孩子的笑是质朴纯真的欢笑;掌柜及穿长衫人的冷笑,是高高在上、自以为是的讥笑。这些笑声汇成了对封建文化、封建教育制度的嘲讽。学生从笑声中理解了作者以笑衬悲的写作用意,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同时感受到小说表达出来的反封建的意义。
教育戏剧的应用充实了小说教学的内涵,让学生跟随小说中的人物一起思想,并通过分析人物特征,总结活动经验,反思活动感受,不断完善对文本的认识,在实践中切实提高了语文核心素养。
在小说教学中恰当地融入教育戏剧,以故事为载体,以情节为主线,以解构为手段,以理解为目标,以创新为宗旨,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自觉地走进文本,与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从而全面地理解小说的创作背景和写作目的。教育戏剧需要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众人拾柴火焰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因此被点燃了,课堂教学效率在集体智慧的火花中得到了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长泾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