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学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教育质量分析探讨 *

2023-10-31肖美凤贺福元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21期
关键词:教学大纲药学课程体系

肖美凤 潘 雪 周 晋 贺福元

(湖南中医药大学分析化学教研室,湖南 长沙 410208)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各专业课程的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药学是综合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如何适应社会需求,制定出合适的药学类专业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是目前高等药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2013 年和2018 年教学大纲实施后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比较分析,为后续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依据。

1 2018年教学大纲与2013年教学大纲比较

将2018 级起,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类专业教学大纲开设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程中的理论课与实践课单独列出,实践课需占总学时的45%~50%,且所有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选修课又分为限选课和任选课,限选课是学生在一定范围内选修的,主要体现专业培养方向的基础课和专业课;而任选课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选修的全校性的公共任选课程和网络教学通识课程,主要包括改善学生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知识面的通识课程和提高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一些课程。2018 年教学大纲与2013 年教学大纲相比,四年制药学专业课程必修、限选和任选课程比例情况见表1。

表1 2018年教学大纲与2013年教学大纲比较

从表中可以看出,与2013年教学大纲相比,2018年教学大纲中必修课的比例降低了3.34%;限选课程所占比例由原来的19.86%降至17.60%;任选课程所占比例由4.78%升至6.00%,同时可选范围增大;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由20学分增加至32.5学分,包括参加军事技能、体育实训,药学专业技能综合训练,毕业实习及论文、毕业教育等,其学分增加较多,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

2 课程体系改革调查

在实施2013年版的教学大纲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14 级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得到了巩固,知识结构框架更加完善;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综合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与成为具有较高人文素养、能较好适应社会竞争的应用创新型高级人才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因此,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类人才,2018 年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就2013年版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并从2018级学生入学开始执行修订后的大纲。本文于2021年上半年对2018级药学专业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问卷作答的形式进行统计分析,以便对修改后的课程教育体系进行质量评估。

2.1 调查对象药学专业(本科)2018 级3、4 班学生,共78人,其中男23人、女55人,均无不良学习史。

2.2 改革实施方案学生按修改后的培养模式和教育体系进行课程学习,目前已进入大三第2学期。

2.3 调查对象及内容随机抽取2018 级药学班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出80 份问卷,收回78 份。调查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专业、年级、已修学分、姓名和性别;第二部分为教育体系,包括目前教育体系的特点、作用等,共10 个不定项选择题;第三部分为目前课程体系的特点、学生的需求、各专业之间的差异;第四部分为问答,主要调查学生经过2018 年版教学大纲的培养,具备了怎样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在课程种类、方向及教育方式等方面有何需要改善的地方。具体问卷调查内容见表2。

表2 教育体系及课程设计问卷调查表

2.4 调查结果

2.4.1 关于教育体系的调查结果针对教育体系的调查显示,目前的体系与西式自由学分制不同,属于一定学年指导下的学分制;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半经验半科学化型、化学-生物-社会-药学模式的中药与药学人才;与以前的传统学年制相比,修改后的教育体系增强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结构,特别是化学知识结构,还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选修课是高等学校教学计划中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个人的学习基础可供学生自愿选择学习的课程,目前的选修课课程体系增加了任选课和限选课的选择范围。这样,学生的知识领域、学术视野拓宽了,相应的学术水平也会有一定的提高,某一方面的能力或特长也会得到发展,可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对整个中医药现代化能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关键在于是否能够结合学生的自身特长和个性特点合理灵活运用。而且,目前的教育体系对中医药理论继承的作用是加强还是削弱主要在学生对中医药的信任和具体应用情况,国家重视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与培养高素质的药学人才并行不悖。目前,教育体系的目标是培养出具有较高的人文社会素养,能将现代科学与中医药基本理论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自信、自强、会主动尽快适应社会激烈竞争的复合型人才。

2.4.2 课程建设及教育成果关于课程设置,从收回的答卷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学校目前开设的课程总体满意。公共基础课增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及思想道德修养等和英语的学习。这两类课程是必须的,前者对学生三观的形成影响很大,而英语的学习对于培养部分拔尖创新人才和在专业领域产生广泛影响的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增强了化学及医药基本理论方面的知识,特别是生物化学。专业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理论与现代科学知识相结合的创新学习,学院非常重视每年的大学生化学化工实验与创新设计竞赛等相关竞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操作技能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限修课增强了中医药科研方法、临床药学等方面的学习,为学生毕业后尽快与社会接轨奠定了基础;选修课涉及了化学、生物学、古代文献、中药应用、药物研究、人文社会知识、中西药对比等多个方面,同时也兼顾了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尊重个性发展;毕业前的实习教育增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其继承学习与发展创新能力和人文素质。同时调查结果显示,药学类不同专业的区别主要在于专业课的不同,最符合目前的教育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具有良好制剂学知识的药物制剂工程师或生物型药剂师。

2.5 结果分析与讨论最后在问卷提到了两个问题,经过大学4 年学习,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知识结构?针对近年来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目前的教育方式、方向及课程种类有哪些需要继续完善的地方?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经过4 年的学习,要熟练掌握药学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学科之间的关联,构建起了一定的药学知识框架;具有较完备的药学专业知识储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形成了较强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若医学方面的知识较为薄弱,则不能很好地完成医药融合、满足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因此,要想满足社会需求,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手段、教育方向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革、进一步完善,以提高教学质量。

2.5.1 开设特色课程 与临床紧密结合课程结构可作适当的调整,专业课、基础课需要从课程特点出发,基础专业为主、公共选修为辅、实验与理论教学同步,重要专业课程的学习要安排合理,避免后期的学习任务繁重;多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交流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其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药学专业开设课程应多与临床相结合,如临床药理学、临床药学、药物治疗学授课过程中对临床案例的讲解应深入浅出,使学生理解治疗药物的监测、药效学、临床药物及其活性代谢物动力学、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之间的关系,做到医、药课程有机融合[1,2],建立起药学-药理学-毒理学-药物临床应用之间的联系。在药学高素质人才培养过程中,建立医药多学科交叉关联,培养既懂药物开发和临床研究,也具备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和评价能力的人才,才能适应临床药学的发展。增加有关专业领域前沿知识的课程,提高学生对本专业前沿知识的了解,如药学专业开设中医药超分子药物课程。

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可增加药学专业学生人文社科类、法律法规相关课程的限选课,使教学理念凸显人文关怀。以客观的科学思想正确地指导学生的生活、学习等,包括但不限于人生思考、个人定位、情感等方面,令学生积极主动、快乐地学习,让学生真正领会到药学学科的内涵和价值[3,4]。同时,增设多元化选修课,特别是限选课课程,限选课也要有选择的余地,应为可多选而不是只能全选,否则就没有实际意义。

2.5.2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线上线下相结合 灵活运用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充分整合多方面的资源,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图片及视频资料,在适当的时候播放,以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使教学效果提高[5,6]。教师与学生交流学科前沿知识,让学生跟上现代药学发展的步伐,同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教师的课堂应以学生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输出。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可分组选择合适内容进行“角色互换”互动,最后教师点评和补充[7]。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课外学习的指导,包括课后习题,多列举生活实践中的案例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社会需求选择需要的教育,让学生学以致用、避免内卷。评价标准与内容的多元化,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强调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2.5.3 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 创新思维的培养药学类专业课程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其实验性较强,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差不多是1∶1。为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二者最好是同步进行。在实践教学中,内容要精选,增加创新性较强的实验内容,注重加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专业课学习的后期,要严格优化实验内容,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将专业基础课有机化学、专业课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的相关实验内容整合为综合性实验。

同时,建立更加完善的医药卫生人才培养模式,课内课外多种方法、多手段尝试。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与职业规划的结合;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科研方面的培养,引导有科研兴趣的学生尽早进实验室、加入科研课题小组[8];开展课题设计、方案确定、标书书写等方面的讲座,多种形式进行熏陶。药学类专业学生一般会选择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院或药店进行实习。在实习阶段,具体内容应根据社会需求合理安排。如在医院实习的学生,实习内容包括药房、制剂室的药学实践和临床见习,通过二者结合,他们不仅掌握了基本知识,还学以致用逐步具备了“会用药,能用好药,会审方”的知识运用能力,而不是单纯接收书本知识、只会纸上谈兵。

综上所述,按照新的教学大纲和修改后的课程体系培养的学生,综合素养有了较大的提高,有一定的社会竞争力。但是问卷调查也凸显出了一些问题,如结合临床的需求愈来愈高、教学方法与手段需要多元化适应时代的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只有进一步深化培养模式改革、优化课程体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才能培养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级人才。

猜你喜欢

教学大纲药学课程体系
以纲为要,创新课程体系建设
——上海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建设实践探索
以人为本 以纲为纲
——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实践与探索
互动式教学大纲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以《工程制图与识图》为例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法国普通教育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评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