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态度及意愿调查
2023-10-31郑向琪赵俊洁宋鑫雨张雨晴
郑向琪,孙 莉,赵俊洁,宋鑫雨,张雨晴
(湖北医药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
非亲缘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主要手段[1]。无亲缘关系人群中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率为0.01%~0.001%[2]。随着1978 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数量增多,HLA 相合率逐渐降低,导致造血干细胞供需紧张[3]。中华骨髓库是国家建立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目的是满足患者移植需要。截至2023 年3 月31 日,中华骨髓库库容3 275 269人份,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仅14 947 例,而申请查询的患者达112 113 例[4]。
志愿者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成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移植手术方案、配型率,以及志愿者的身体条件、家庭关系、工作性质等,而入库后的持久等待也会增加捐献意愿的不稳定性和不准确性,导致志愿者流失,甚至出现“悔捐”等情况。因此,筛选合格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保持其捐献意愿的稳定性尤为重要。只有达标的身体健康状况、较高的捐献认知水平[5]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大学生尤其是医学生,是志愿者的优选人群,也是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队伍的主要后备力量[6]。为筛选合格捐献志愿者,笔者对医学生进行调查,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22 年5—10 月,整群抽取湖北省某医学院校2019—2022 级学生,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两个本科班,共500 人。
1.2 方法
研究者参考相关文献[7-8]设计医学生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调查问卷,重测信度为0.78,专家效度为0.96。问卷分为3 部分:(1)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民族、户籍所在地、专业等内容。(2)医学生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问卷:包括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用途、获取途径、对身体的影响等10 道题,回答正确得1 分,满分为10 分,总分≥6 分为了解,<6 分为不了解。(3)医学生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态度、意愿问卷:包括捐献意愿和动机等9 个条目。采用匿名答卷的方式,学生独立填写,当场回收,剔除不符要求的问卷。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EpiData 3.1、SPSS 23.0 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一般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捐献意愿的影响因素采用卡方检验、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 份,回收有效问卷485 份,有效回收率为97.00%。其中,男237 人(48.87%),女248 人(51.13%);一年级114 人(23.51%),二年级149 人(30.72%),三年级94 人(19.38%),四年级128 人(26.39%);农村生源219 人(45.15%),城乡结合部生源102 人(21.03%),城市生源164 人(33.81%);年龄18~22 岁,平均(20.32±0.26)岁。
2.2 医学生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认知情况
87.22%的医学生听说过中华骨髓库并知道其建立的意义;58.40%的医学生听说过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问卷得分为(7.53±2.43)分,答题正确率为75.30%。医学生了解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的途径是课堂教学(68.20%)、校园宣传活动(56.30%)、电视广播(46.20%)、网络(45.60%)、其他(17.50%)。正确率排在前3 位的题目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治疗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82.30%),造血干细胞捐献安全性高(81.20%),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年龄(80.20%)。正确率排在后3 位的题目是:造血干细胞留样和采集是抽取外周血,不是抽骨髓(70.10%);被永久拒绝无偿献血的人,同样也不宜捐献造血干细胞(69.10%);签署造血干细胞捐献同意书后不可以撤销(67.20%)。
2.3 医学生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态度和意愿
2.3.1 医学生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态度 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医学生占67.63%;对于捐献对象,90.85%的医学生表示愿意捐献给家人,77.74%的医学生表示愿意捐献给朋友,56.40%的医学生表示愿意捐献给大众;91.46%的医学生捐献时会参考家人意见,83.23%的医学生会参考朋友意见。捐献积极动机:挽救他人生命,为社会做贡献、造福人类,实现人生价值。捐献消极动机:对捐献过程感到恐惧、害怕疼痛,担心家人不支持、他人谋利。
2.3.2 医学生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意愿的单因素分析 以是否愿意捐献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为因变量,人口学资料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问卷得分为自变量,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医学生捐献意愿在民族、父亲文化程度、自评健康状况、是否听说过中华骨髓库、是否愿意献血、是否愿意捐献器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了解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医学生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意愿单因素分析[n(%)]Table 1 Single factor analysis of medical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donate peripheral bloo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n(%)]
2.3.3 医学生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意愿的多因素分析 以是否愿意捐献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为因变量,民族、父亲文化程度、自评健康状况、是否听说过中华骨髓库、是否愿意献血、是否愿意捐献器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了解情况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了解情况、是否愿意捐献器官、自评健康状况、父亲文化程度对医学生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意愿有影响,见表2。
表2 医学生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意愿的Logistic 回归分析Table 2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medical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donate peripheral bloo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3 讨论
3.1 医学生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认知水平有待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58.40%的医学生听说过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问卷得分略高于吴雅霖等[9]的研究结果,说明医学生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认知水平有待提升。研究[10]显示,志愿者因较低认知水平导致的负性情绪,如紧张、焦虑及恐惧等,会影响其捐献行为,不仅增加了经济成本,甚至会威胁受捐者的生命安全。提示我们需加强医学生相关知识培训,将其纳入教学计划,精准传递相关知识[11],提升医学生认知水平,消除认知误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获取造血干细胞捐献相关知识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68.20%)和校园宣传活动(56.30%),说明这两种宣传形式有一定效果。如今的年轻人更偏爱将互联网作为信息获取渠道,提示我们要拓宽宣传渠道,在传统课堂教学和校园宣传活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使宣传手段更加契合年轻人碎片化、快餐式的阅读习惯,
3.2 医学生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态度积极
调查结果显示,67.63%的医学生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捐献态度较积极,高于吴雅霖等[9]的研究结果,低于梁子奕等[12]的研究结果。愿意捐献给家人、朋友、大众的医学生占比高于袁乐欣等[6]的研究结果。捐献时会参考家人、朋友意见的医学生分别占91.46%和83.23%,说明家庭关系与社会支持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造血干细胞捐献公益活动的开展[13],提示我们在选择宣传对象时不能局限于年轻的目标群体,还需扩大宣传范围,针对志愿者亲属进行宣传,争取来自家庭以及社会的支持。关于捐献积极动机,84.15%的医学生把“挽救他人生命”放在首位,说明其认同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他人生命的积极意义,体现了医学生救死扶伤、敬佑生命的高尚品质。关于捐献消极动机,主要是对捐献过程感到恐惧、害怕疼痛,其次是担心家人不支持、他人谋利。心理学界认为“对未知的恐惧”是人类的本能恐惧。研究显示[14],因缺乏相关知识引起的恐惧是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的最大障碍。提示我们消除公众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恐惧至关重要,可由权威机构(医院、红十字会、医学院校等)组织专家、成功捐献者等,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公众整体认知水平。
3.3 医学生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3.1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了解情况 本次调查显示,29.90%的医学生误认为造血干细胞留样和采集方式是抽骨髓,不愿意捐献的主要原因是对捐献过程感到恐惧、害怕疼痛,说明医学生相关知识明显不足。部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问卷得分较高的医学生捐献意愿不强,与邓杨等[15]的研究结果相反。提示:(1)针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问卷得分较高而捐献意愿不强的医学生,可着重介绍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意义,侧重价值引领,增强其捐献意愿。(2)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问卷得分较低、捐献意愿较强的医学生,可通过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相关知识普及。(3)从保护捐献者的角度出发,如实、详尽地告知捐献者当前和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筛选出理智、稳定的志愿者,降低悔捐率[16]。
3.3.2 是否愿意捐献器官 本次调查显示,愿意捐献器官的医学生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意愿更强。研究显示[11],曾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志愿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积极性更高,分析原因可能是:(1)学校开展“大爱奉献”的大体老师文化传承活动,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医者精神,教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将价值引领与教学有机结合。(2)学校成立了“巨鲸落·万物生”遗体及器官捐献志愿服务队,对学生产生了积极影响。提示我们,可通过学生党建、团建活动,开展党员、团员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先进事迹分享活动,宣扬“奉献他人、提升自我”的志愿服务理念[17],积极开展造血干细胞知识普及和捐献志愿者招募等活动。
3.3.3 自评健康状况 本次调查显示,自评健康状况较差的医学生捐献意愿更强。原因可能是:健康状况较差的学生对患者的需求有更深刻的体会,同理心、共情能力也更强,因此主动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相关知识的动机和捐献意愿更强。
3.3.4 父亲文化程度 本次调查显示,父亲文化程度越高,医学生的捐献意愿更强,表明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十分重要。有研究显示[14],高学历者认知水平更高,提示我们,可联合医疗、教育、公安等单位的人员共同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科普知识宣传、捐献动员和志愿者招募活动,他们既是捐献志愿者的“潜在人群”,又是给予捐献志愿者高支持率的家长“优选人群”,还能提供来自家庭的支持。
4 对策与建议
将高质量、权威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科普内容,通过精细、多元化的科普形式传递给医学生,帮助其克服内心恐惧,提升宣传效果,提高其整体认知水平,增强其捐献意愿。具体措施有:(1)第一课堂。课堂上,教师可介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条件、过程、安全性等知识,提高医学生认知水平。应充分利用循证医学安全证据详尽讲解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对健康的影响,存在的风险、弊端等,通过成功捐献者现身说法,消除医学生认识误区,提高医学生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的信赖度。教师可结合自身情况,积极投身志愿服务队伍,结合课程思政,秉持“三全育人”理念,培养医学生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2)第二课堂。课堂外,可由专业课教师、医护人员、成功捐献者等组建专业化的宣讲团队,积极参与红十字会、医院、学校等机构组织开展的宣讲活动、故事分享、主题情景剧表演和志愿者招募活动。线下活动既互动感强、易引起共鸣,又能有效锁定潜在目标人群,使其态度发生转变并付诸行动。(3)多元化的线上资源广泛传播。结合年轻人偏爱利用手机端浏览网络信息的习惯,依托春雨医生、丁香园等医学平台和学习强国、中华医学科普平台等,介绍相关知识与政策。
综上所述,医学生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认知水平和意愿处于中等水平。今后,认知水平较高的医学生可依托见习、实习、社会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及志愿服务等,以推广者身份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开展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宣传、普及工作,不仅能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还能提高公众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认知水平、捐献者的家庭支持率,降低悔捐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