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思维:新时代辅导员工作发展的新思考

2023-10-30张玲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20期
关键词:辅导员工作现实性

张玲

摘 要:高校辅导员是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石,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精准思维是对多维变化的新时代辅导员工作的关切回应,是提升辅导员工作能力的有力武器,是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环节。高校应积极厘清精准思维运用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依据,从理论、内在逻辑、实践维度思索精准思维对辅导员工作的价值性和现实性,为新时代辅导员工作增收实效提供新的思考视角。

关键词:精准思维;辅导员工作;价值性;现实性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0.035

精准思维是新时代党中央治国理政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不断延伸到国家、社会、教育等各领域,既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务实的工作方法,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随着改革、建设的推进,各项工作对专业化、专门化、精细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精准思维是对全面深化改革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切回应,辅导员应紧抓新思维、紧学新思想,积极把精准思维植于头脑与工作中,进而不断提升自我的职业素养。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的内容、方式、对象等已发生了质的变化,精准思维是对质的变化的及时回应。因而,厘清精准思维之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现实价值,从理论思维、内在逻辑、实践逻辑思索精准思维应用于辅导员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现实维度:精准思维运用于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基本依据

精准思维是对“精准扶贫”的实践路径与时代思想的凝练与升华。高校辅导员是思政队伍的基础性力量,其恰合时宜成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新维度,是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代发展需求、走进教育对象内心世界的现实回应。

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精准思维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的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高校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沿阵地,是青年人才的聚集地,更是国强民富的重要抓手。青年的思想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就会被其他思想所占领。因此,高校辅导员角色非常重要,是思想阵地的守护人。2017年《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三全育人”,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着力推进精准思政”,精准思维已然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工作的新的突破点,为他们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

1.2 因时而新的时代要求需要精准思维

随着社会的深入发展,高校辅导员面对的教育对象有了更为鲜明的个性特征,他们生于国家经济騰飞时代,成长于互联网、大数据、自媒体等网络时代、数字时代。特别的时代造就特别的人群,塑造特别的个性。新时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特点发生了全新的变化,为高校辅导员工作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精准思维既为辅导员有效开展工的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法,更为其转变工作方法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辅导员面对新一代大学生,既需要用已有经验、掌握的理论来引领学生,也需要因时而新做到“在稳定与求变之间取得平衡”,从而稳中有进提升工作效率,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特点。

1.3 掌握教育对象内心世界的突破点需要精准思维

新时代大学生特立独行、鲜明的个性特征需要辅导员运用精准思维精准地关注他们思想与行为的变化。物质满足、父母繁忙等多种社会因素导致大学生出现既渴望独立又相对依赖的矛盾心理,因个人精神世界的贫瘠缺失理想信念而迷茫,多重的社会因素与个人因素导致他们内心世界的空乏与充满无力感,需要辅导员有效运用精准思维对他们开展针对性工作。教育对象内心世界的空泛需要辅导员精准定位,找出他们精神世界空洞的原因,帮他们找出内心世界存在问题的原因,并积极探寻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自我发现、探寻树立新的人生目标,激起他们对世界的探知欲和对自我内心世界的审视。

2 理论维度:精准思维运用于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方向指引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辅导员要与时俱进地提升自我理论思维能力,深度分析精准思维对教育对象的精准识别、教育需求的精准把握、教育内容的精准输出、教育方式的精准改变的理论依据和现实要求。

2.1 教育对象的精准识别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的物质世界较为丰富,同时凸显多种时代矛盾,主要表现为大学生的内心世界的空洞和乏力、目标缺失、信念感缺位、抗挫折能力差、解决问题能力弱等。新时代大学生呈现出的新的特征需要辅导员做到精准识别,并根据对“时”“事”“势”的研判和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的把握做到精准分类、精准指导。在新生入校时,辅导员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结合原则,全面掌握学生家庭情况、成长背景及个人外在表现、心理普查数据等情况,大二、大三学生应掌握他们的学习、生活、情感、心理状态,大四学生应掌握他们实习、考研、工作等情况,根据学生的主客观的表现精准识别学生个性特征、内心所向,采取针对性方式开展工作。

2.2 教育需求的精准掌握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思政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工作性质决定其与学生具备着天然的密切关系,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精确预见他们的心理需要,是“精准思政”的有力实施者。精准掌握教育需求的是精准思维首要环节,其主要从主客观层面把握教育需求,客观层面主要表现为国家、民族、社会的需求,主观层面主要表现为个体发展需求。教育对象的需求与现实世界的需要是密切相关的,辅导员应顺势而为精准把握教育需求。

2.3 教育内容的精准输出

教育内容的精准输出需要辅导员精准把握教育内容,根据辅导员的职责确定其应全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内容、心理学等相应的知识,这要求辅导员应具备渊博的学识和知识迁移能力。辅导员扮演着多样性角色,能够相对全面把握教育对象、教育需求,为教育内容精准输出奠定了坚固的基石。他们在其工作的过程中对教育对象、教育需求的精准把握,进行教育内容的精准输出。对教育内容的精准输出需要辅导员精准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三大规律为教育内容精准输出提供了方向、立场、方法上的遵循。

2.4 教育方式的精准转换

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人,而人的特殊性使其工作具有多维性、多变性的特点,这淋漓尽致体现了掌握方法、运用方法的重要性。辅导员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事施策、因人而为掌握可行、有效的方法,从而使工作有序向前推进。教育方式的精准转换一方面需要辅导员关注教育对象成长规律,根据他们对课程内容的接受度、学习能力、注意力集中时长等做到教育方式的转换。另一方面需要注重教育内容的供给方式,大学生成长需求是教育内容选择的一个向度,辅导员应结合学生特点创新教育方式,在课程形式、载体选择、教学场域、语言表达等方面紧结合学生专业、认知偏好、接受程度推进教育方式的精准转换。

3 内在逻辑维度:精准思维深化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驱动力

内在逻辑是指辅导员工作的价值取向和驱动力,是进一步培养辅导员在管理、教育、引导学生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思维形式。其是實现精准思维之于辅导员工作的价值性和必要性的着力点,是深化辅导员自我认识、自我提升的有力武器。

3.1 精准思维促进辅导员对其作的认识深度

辅导员工作内容需要辅导员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等。新时代大学生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精致的利己思维、维权意识强等特征需要辅导员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教育对象展现出的特征掌握他们成长与发展规律,加深自我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深度。精准思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辅导员应积极运用精准思维有效运用到教育对象的管理、教育、引导中的每一个环节,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思想、行为的认识,进而提升辅导员工作的有效性和价值性。

3.2 精准思维对辅导员工作的必要性

高校辅导员在学生事务的管理、就业指导、心理疏导、党员发展等工作中主要以“集体+个体”的方式开展相关工作,根据问题采用最优化办法解决学生思想、心理、情感问题。因此,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是高校辅导员具备精准思维的着力点。大学生面临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流量为王的泛娱乐主义、网游盛行、过度消费主义等社会因素,且这些因素不断充斥着他们的业余生活,有的大学生由于学习内驱力不足、不自律,易陷入电子游戏、赌博、过度消费的危险环境中导致荒废学业、迷失自我。精准思维之准在于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在于对时代问题的准确把握和回应。高校辅导员担着为党育人的时代大任,学生处于人生“孕穗拔节”阶段,必须要引导他们寻找到人生定位,未来向何处去的发展方向,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3.3 精准思维对辅导员工作的价值维度

辅导员的教育对象、时代环境等因素的变化使他们的工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因而精准思维是对高校辅导员工作价值维度的应有之义。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价值维度主要表现为针对性、科学性、协同性和实效性。

第一,精准思维是辅导员工作针对性的具体表现。辅导员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时间的选择前提是精准把握教育对象的需求、身心发展规律,以实现教育方向的准确性和教育目标的实效性。

第二,精准思维是辅导员工作科学性的有力保障。辅导员工作离不开对教育对象的数据信息的掌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是实现科学预判的现实依据,保障辅导员工作在制定策略、采取措施、实施办法的科学化。

第三,精准思维是实现辅导员工作协同性的重要环节。教育对象的复杂性、教育任务的艰巨性、教育目标的长远性都需要“汇集各种资源、聚合各方力量,形成协同联动的育人新格局”,进而发挥精准思维在辅导员工作中的教育合力,提升辅导员工作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第四,精准思维是辅导员工作实效性的落脚点。精准思维是辅导员实现守正创新的重要表现,其体现了时代新思想、新办法、新要求。

4 实践维度:精准思维推进高校辅导员工作取得实效的有力保障

实践是精准思维对高校辅导员工作产生实效的关键环节,是精准思维落实于辅导员全方位工作的现实保障。辅导员应通过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现实情况推进精准思维落实到辅导员工作过程,使精准思维真正走进辅导员的脑与心,落实于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4.1 坚持以问题导向树立精准思维

问题导向要求辅导员在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教育与管理的过程中要坚持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尤其是大学生发生思想偏差、心理障碍和失衡、行为失范等问题。精准思维要求辅导员坚持问题导向,一方面,不断提升精准思维意识。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科学技术从根本上已经改变了社会的生产方式。辅导员应坚持以问题导向树立精准思维,并不断提升精准思维意识,进而使精准思维落地,实现精准育人。另一方面,不断深化辅导员的科技素养能力。科技素养能力指对新出现的科学技术具有运用能力,积极关注和“正视大数据等技术优势和应用潜能,积极拥抱现代信息技术”。大学生是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网络的虚拟性、实时性、交互性等特点使他们喜欢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交友、自我心声表达,亦是大学生思想、情绪、行为的主要体现阵地。辅导员只有精通相关的技术,才能实现精准分析、精准把握和精准育人。

4.2 坚持以目标导向加大技术投入力度

精准思维运用于高校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和现实需求,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的时代之法。高校应坚持以目标导向加大技术的投入和支持,为培养辅导员的精准思维意识、掌握精准数据和实现精准育人提供方向指引。大数据、人工智能、5G技术等运用于社会各个方面,但在教育事业仍然处于理论的探讨阶段。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六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按总体上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这体现了辅导员所带学生的基数大、任务重等特点,要求辅导员精准把握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实现教育与管理的精准化则需要加大技术的投入和支持,为辅导员实现精准育人提供技术服务。

4.3 坚持以现实需要构建和完善机制

机制指在一个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制度和机构,其是精准思维得以正常运行的保障。精准思维要从理论的探讨转化到辅导员的实际工作中,构建和完善保障机制是实现从彼岸到此岸的重要途径。构建和完善机制应坚持结合大学生的现实需要,一方面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精准滴灌,通过相关数据掌握他们的动态行为,理性分析动态行为的产生原因和预判动态行为的走向,对大学生进行精准滴灌做好内容和方法的选择。另一方面有利于对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进行评估与预警。评估与预警是辅导员进行教育与管理的重要部分,其有助于辅导员尽早发现教育对象潜在问题。辅导员可通过数据分析学生现实表现,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情况,从而对他们进行评估和预警,精准掌握各方面具体情况,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5 结语

精准思维源自于大数据信息精准投放目标用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特性把握网络世界变化。其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开了新的思考视角和维度,为辅导员全面了解学生、把握学生有了更为科学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8,(1).

[2]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20210712)[2023420]http://www.gov.cn/zhengce/2021-07/12/content_5624392.htm?trs=1.

[3]陈宝生.落实、落实、再落實——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民族教育,2019,(03):312.

[4]古斯塔夫庞勒,冯克利译.乌合之众[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1):52.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875.

[6]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EB/OL].(20171005)[2023420]http://www.gov.cn/xinwen/201710/05/content_5229685.htm.

[7]李辉,孙晓晖.精准思政:必要与可行[J].思想教育研究,2020,(6):38.

[8]周良发.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精准化的三重逻辑[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3944.

猜你喜欢

辅导员工作现实性
气氛美学视角下雕塑瓷现实性表达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强化学术性和现实性并举
温州城市“拥江发展”的战略性和现实性思考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校园反腐倡廉教育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思考与探索
试析网络环境下专科院校辅导员工作的创新
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讨
微信在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创新运用
检察机关终结性法律文书公开的现实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