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背景下高校零碳校园建设路径探究

2023-10-30王亚男秦道炬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20期
关键词:双碳高校目标

王亚男 秦道炬

摘 要:自2020年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行业、各领域都高度重视、积极谋略、深入思考、努力探索。本文以威海海洋职业学院为例,探索高校目前在排碳、固碳与减碳方面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为其他院校助力国家尽早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双碳”目标;高校;零碳校园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0.029

1 “双碳”背景及意义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双碳”目标的提出,充分展现了中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国担当,树立了发展中国家节能减碳的“中国式样板”。为了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党中央和国务院先后召开多次专题会议,对此进行战略部署,制定和出台了系列相关方案、意见。如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目标。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新形势下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的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2021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2021年10月一周时间内出台了3个文件,分别是:(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2021年12月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两次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2021年12月底,国务院发出关于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

碳达峰、碳中和不仅需要国家政策和规划的支撑,更需要每个省市、各个领域落地实施。而对于“双碳”目标的实现而言,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节能减排方面发挥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高校人员密集,同时集教学、生产、研发、生活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其能源消耗量、二氧化碳排放量远远高出城市其他功能区,因此理应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高校作为培养青年人才、推广先进生产生活理念的重要场所,加强大学生的知识、技能与综合素质提升,为各个行业节能减排事业打下坚实的人才队伍基础。

2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零碳校园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2.1 威海海洋職业学院能源消耗现状

截至2023年4月,威海海洋职业学院现有教职员工921人,学生9182人,按照一个成年人平均每日排放二氧化碳1kg来计算的话,排放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本校占地39.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9.64万平方米。用能楼宇37栋,其中教学楼13栋、宿舍楼12栋、办公楼2栋、图书馆1栋、体育馆1栋、学术报告厅1栋、食堂3栋、另外还有酒店1个、快递站1个、配电室1个、锅炉房1个等配套设施。

根据调查走访,本校的用能系统主要包括交通、供暖、餐饮、空调、照明、实验实训、垃圾站等,能源消耗类型主要为电力、水、汽油、天然气等。2022年,本校总计用电125638万kW·h,用水5086万m3,汽油118万升(1升92号汽油约0725 kg),天然气123万m3。根据表2的能源折标准煤系数换算,用电45984万kg标准煤,用水1308万kg标准煤,用汽油126万kg标准煤,用天然气15万kg标准煤,总能耗为48918万kg标准煤。

能耗构成:威海海洋职业学院主要能耗构成如图1所示,电耗占到总能耗的94%以上,其次是气耗,再然后是水耗,最后是油耗。

2.2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减碳相关数据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减碳措施主要包括:全部楼宇采用电暖气供暖、学生宿舍楼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中水回收再利用、改造淘汰餐厅高耗能设备、自来水管升级改造、建立节能监督平台、宣传节水节能环保意识等。2022年本校电暖气累计用电为320万kW·h,占全年总用电数的25%以上,相比传统供热节省标准煤202.88万kg;校区太阳能热水器安装总计6400余平方,与用电热水器相比节省用电69.61万kW·h;除此之外,回收再利用作为减碳的一个重要措施在本校发挥了重要作用:校内设有中水回收系统,通过收集雨水和宿舍洗漱用水至中水回收处理站,处理达标后用作宿舍区的冲厕用水,中水回收利用率达8%以上;学校每日产生厨余垃圾大约为3.75万吨,回收利用率能达到80%以上,经过相关处理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或者动物饲料;按照平均每人每天产生1.2kg生活垃圾来算,本校一天就可以产生近12吨生活垃圾,其中可回收再利用的达25%~30%。

2.3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固碳相关数据

截至2023年4月,威海海洋职业学院绿化面积达14.76公顷,其中草坪6.32万平方米,乔木2522棵、灌木6734棵。1公顷落叶阔叶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4吨、释放氧气10吨;针叶林较之高些,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22吨、释放氧气16吨;而常绿落叶林则更高,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29吨,释放氧气22吨。根据以上数据粗略估算,本校绿化面积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至少10万吨。

2.4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相关经验做法

第一,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减少常规能源的使用量。比如,利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提供热水,收集中水循环再利用,使用电暖气供暖等。

第二,节约用能,减少碳排放。比如,办公区域人走断电,安装节水节电装置,最大化使用自然光源照明,学生宿舍采取“定额免费、超额自负”的办法等。

第三,增加校园绿化面积,提升固碳效果。减少校园二氧化碳排放量,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增加绿化面积。除了种植树木、扩大绿地面积,本校还在建筑物表面增加了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既能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也能在夏季炎热时降低建筑物内部温度,间接达到节能的目的。

第四,通过宣传提高师生节约意识,形成低碳的学习、生活、工作方式。主要是让师生不需要电脑等办公设备时及时关闭,打印时尽量使用双面打印,非必要不开空调,开空调时尽量保持在26℃,提倡无纸化网络办公,出行时尽可能步行或者骑自行车出行,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等。

3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零碳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制度政策还不够健全

本校关于节能管理的功能尚且归于后勤基建处,未能独立出一个专门的部门,也未有丰富的相关制度体系。作为一个高校,理应高度重视减碳节能的重要意义,成立相关部门,配备专业人员,设立专项资金,捋顺相关机制,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另外,参与零碳校园虽说与每位师生员工都息息相关,但是缺乏相关制度政策的支撑,导致各个部门与师生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样,长此以往,没有奖惩制度为依靠,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必然不高。

3.2 减碳意识尚且还不够

每逢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日等,团委、系部、班级等也会举办一些活动,激发师生的节能减碳意识,但活动之后并没能让大家形成常规习惯,也就是说这些活动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减碳意识。

要从根本上提高减碳意识,光靠节日节点宣传还远远不够。可以考虑让环保组织进校园宣讲节能降碳相关故事与做法,让师生首先从情感上达到真正的认同。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发放宣传手册、组织节能技术培训与演讲比赛、利用学校宣传栏播放相关影像资料等营造减碳氛围。学校也可以将减碳加入到对教职员工的绩效考核和对学生的行为评价中,從内外两方面提高师生减碳意识。

3.3 节能改造技术还不高

本校目前在合理使用风能、光伏发电方面技术尚且不到位。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地处沿海,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有着比较丰富的风力资源,尤其是冬春季节,无论是从风力还是频率上都完全可以达到发电的条件。再者,学校太阳能资源也很充足,目前只用于太阳能热水器,完全可以投资建设太阳能发电系统。结合本校用电量大的特点,亟须建立发电装置,既能减少电力相关花费,也能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

除此之外,学校的空气源热力泵还在研究阶段,投入使用还尚需时间;节水节电装置安装率和使用率还不够高,餐饮厨余垃圾回收率不够,校园内垃圾分类做得不够好。以上种种,需要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加快引进相关技术,增加与相关机构、研究院等的合作,用科技推进零碳校园建设进程。

3.4 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健全

首先,就本校的绿化而言,存在绿化面积还不够大,草坪多而树木少,常年持绿的树木不够,二氧化碳的吸收量还远远达不到碳中和的要求。

其次,固碳的措施比较单一,除了增加绿化,还应探索更多固碳手段。可以跟其他院校、教科研机构等多沟通、学习交流借鉴,引进更多的固碳方法。

最后,学校位于郊区,师生进入市区骑自行车距离远而且校内共享单车无法外出;如果乘坐公共交通,需要在汽车站倒乘至少一次,所以学生外出大部分选择多人拼网约车,而且核算起来成本也并不高。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交通方面还需要更加畅通一些才能让更多师生选择更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

4 结语

当前,“双碳”已经成为社会热点词汇,建设零碳校园作为实现“双碳”中必不可缺的部分是势在必行的,也将成为考核校园建设的重要标准之一。经过调查本校,发现目前高校在零碳校园建设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实现“双碳”目标任重而道远。下一步,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意见将成为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新华社.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够未立先破—从全国两会看正确认识和把握“双碳”目标[EB/OL].(20220308)[20220506].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6692183400183510&wfr=spider&for=pc.

[2]人民日报社.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EB/OL].(20210315)[20220306].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4303804509433187&wfr=spider&for=pc.

[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EB/OL].(20210501)[20220506].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105/01/c112740 1181.htm.

[4]碳中和专委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EB/OL].(20210730)[20220506].http://www.acetceca.com/desc/10405.htm.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EB/OL].(20211024)[20220506].http://www.gov.cn/zhengce/202110/24/content5644613.htm.

[6]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EB/OL].(20211026)[20220506].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10/26/content5644984.htm.

[7]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EB/OL].(20211021)[20220506].http://www.gov.cn/zhengce/202110/21/content5644083.htm.

[8]国务院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EB/OL].(20220124)[20220506].http://www.gov.cn/zhengce/202110/24/content5644613.htm.

[9]汪仕豪.园林绿化是建设低碳经济与城市的良策[EB/OL].(20100302).http://www.Cqla.cn/chinese/news/news_view.asp?id=12467.

猜你喜欢

双碳高校目标
“双碳”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转型金融路径探索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