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序贯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的临床观察

2023-10-30周尊奎张文娟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10期
关键词:热腑钩藤方剂

周尊奎 张文娟

(山东省菏泽市中医医院,山东菏泽 274000)

缺血性脑卒中俗称脑梗死,在中医研究范畴内称之为中风,属脑血管系统疾病中发展较为紧急的一种类型[1]。缺血性中风患者疾病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会受基础病、情绪状态、生活习惯、睡眠质量等多种因素影响,其发病后的治疗难度较大,需要同时进行抗凝、抗血小板、扩容以及神经保护治疗[2]。中医学认为中风的发生与多种病变集结有直接关系,脏腑循环异常,导致气血迷乱,阴阳失衡,致使本虚标实,“外风”诱发“内风”,内外相冲,伤气瘀腑。王永炎院士提出痰热腑实、腑气不通是急性中风的核心病机,瘀血、痰浊、风火为其主要病因,此类型患者在治疗中应重视醒脑化浊、通降胃腑[3]。本研究通过中医序贯疗法的应用,实现清热涤痰、通腑化浊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纳入标准:符合2017、2018 中医以及西医相关诊治指南[4-6]中关于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的诊断标准;发病至入组治疗时间不超14 d;年龄40~80 岁;意识清醒、配合度佳;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排除标准:已实施血管介入或者静脉溶栓治疗者;处于孕期或者哺乳期者;药物或者食物过敏者;参与其他研究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21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经中医辨证为痰热腑实证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8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男性25 例,女性15 例;平均年龄(65.33±6.96)岁。研究组男性23 例,女性17 例;平均年龄(64.99±6.25)岁。两组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3 治疗方法 1)对照组根据病情发展实施常规对症治疗,血压、血糖异常患者根据其以往用药情况进行选择。2)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序贯治疗。第1 阶段为72 h 之内,所用方剂为羚角钩藤汤:羚羊角、菊花各10~15 g,竹茹、白芍药各10 g,钩藤12 g,茯苓、生地黄各15 g,夏枯草、决明子各30 g。每日1 剂,煎煮分午晚服用。第2 阶段为治疗第4 日至第7 日,所用方剂为加味星蒌承气汤,方剂包含生大黄6~9 g,胆南星10 g,全瓜篓10~15g,芒硝9~12g,天竺黄、远志、石菖蒲各10 g。每日1 剂,煎煮分午晚服用。第3 阶段为治疗第8 日至第14 日,所用方剂为天麻钩藤饮合化痰通络汤加减:丹参、石决明各30 g,桑寄生、杜仲、怀牛膝各15 g,钩藤、茯神各12 g,香附、桃仁、天麻、法半夏、生大黄、栀子各10 g,每日1 剂,煎煮分午晚服用。

1.4 观察指标 1)脑卒中评分: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评估。2)生活能力比较:分别使用生活能力(mRS)评分及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对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1、2、3 个月生活能力进行评定,分组计算评分均值后比较。3)抑郁情绪比较:应用汉密尔顿量表(HAMD)评估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3 个月的抑郁情绪。

1.5 疗效标准 治疗前后NIHSS 评分差>90%,且未见明显病残表示显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为46%~90%,病残程度在1~3 级表示有效;治疗前后NIHSS 评分差<45%表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数+有效数)÷40]×10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6.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符合正态性检验,以()表示,采用参数检验,如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见表1。两组治疗14 d后NIHSS 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P<0.05。

治疗14 d后1.48±1.91*△2.71±1.82*组 别研究组对照组n 40 40治疗前5.52±1.97 5.11±1.51

2.2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能力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后1、2、3 个月生活能力相较治疗前均得到一定程度提升(均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各时间段mRS 评分、BI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更佳(均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能力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能力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时间点比较,△P <0.05。下同。

组 别研究组(n=40)对照组(n=40)时间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治疗3个月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治疗3个月mRS评分2.34±0.89 1.15±0.92*△0.72±0.58*△0.33±0.63*△2.20±1.03 1.74±0.84*1.04±0.54*0.89±0.65*BI积分71.85±18.95 88.70±8.31*△93.80±5.02*△97.28±6.03*△71.22±20.51 85.00±8.01*90.67±5.83*93.00±7.10*

2.3 两组治疗前后抑郁情绪比较 见表3。两组治疗后抑郁情况相较治疗前均得到改善(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时间段HAMD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分,±s)

组 别研究组对照组n 40 40治疗前25.51±3.26 25.14±3.11治疗1个月22.03±3.50*△24.68±3.40*治疗2个月17.02±2.54*△21.03±2.41*治疗3个月12.42±4.12*△18.42±4.03*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4。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见表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别不大(P>0.0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主要表现为神经功能缺损,发生原因与局部血管受阻有直接关系,血氧供应首先会导致部分脑组织坏死[7]。随着有关治疗研究的不断推进,治疗技术越发成熟,治疗有效率在逐步提升,治疗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显示,中风仍然是我国社会医疗负担中占比较大的一种疾病类型[8]。中医学中有关缺血性脑卒中的描述与《黄帝内经》中“偏枯”“薄厥”“卒中”等类似[9]。

中风的病机主要是由于本虚标实所致,患者因内在肝肾阴虚,造成气血循环受阻或者循环紊乱异常,变生瘀血、痰浊、风火等,加之气候习惯变化,极易导致外部风邪入侵和刺激,加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10]。滋补肝肾、调和气血、通腑化浊可从根本上解决瘀血、痰浊、风火对脏腑造成的损伤,实现除痹通络。之后逐步强化通腑泻下功效,醒脑开窍,尽可能恢复肢体功能[11]。中医序贯疗法近年来在有关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常见,在治疗中的优势尤为显著,其充分考虑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疾病发展以及变化,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治疗力度的调节,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作用效果以及安全性均有增强,能够避免药物应用不当所致的神经损伤[12]。本研究将中医序贯疗法应用在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患者的治疗之中,通过羚角钩藤汤、加味星蒌承气汤以及天麻钩藤饮合化痰通络汤加减的配合应用逐步促使患者病症得到缓解。

羚羊钩藤汤出自《通俗伤寒论》(卷二),该方剂的治疗病症为肝热生风。方中羚羊角镇静清热,平息肝火;钩藤清热平肝息风;菊花清热解毒,明目护肝;茯苓平肝安神。诸药合用,共奏凉肝息风、增液舒筋之功,对急性缺血性中风风痰热腑患者早期治疗具有较好疗效,为后续的序贯治疗提供了坚实基础[13]。星蒌承气汤作为序贯治疗的中间环节应用药物,具有化痰通腑、泄热息风之功。星蒌承气汤方剂中起到主要作用的药物分别是全瓜蒌以及胆南星,二者在多年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清热化痰方面,单独用药便有显著效果,合并应用之后能够进一步强化去除浊邪功效。另外,生大黄能够加速热瘀下行,消除胃肠道的淤堵状况,实现化浊通腑的作用,方剂药物精炼但势宏力专,可快速起效[14]。天麻钩藤汤在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患者后期治疗中可发挥进一步疏通经络、平息脏腑的效果,方剂中天麻可平肝息风、疏通经络,钩藤可活血化痰,二者合用,可解风痰上扰;白术、茯苓则可燥湿利水,强健脾胃;方剂补肾功效显著,且有益肝脾,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患者后续头晕目眩等症状均有帮助[15]。

在本研究中,治疗14 d 后研究组的NIHSS 评分明显下降,且临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同时在两组治疗1、2、3 个月的生活及抑郁评分中,研究组各指标也更佳;且两组在用药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上述研究提示,中医序贯疗法的实施能够跟进患者病症发展逐步实现药物作用发挥,缩短治疗时间,提升治疗效果,可逐步促进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痰热腑实证作为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类型,采用中医序贯疗法循序渐进治疗,可促使患者尽快缓解症状,控制症候发展,安全有效,值得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热腑钩藤方剂
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痰热腑实证与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a、甘油三酯、白介素-6的相关性研究
不同产地钩藤的药用成分含量及不同温度烘干的影响
中药方剂在治疗黄褐斑中的应用
《金匮要略》黄芪类方剂探析
化痰通腑法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病人ACTH、CORT的影响
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研究现状
论方剂的配伍环境
甘草在方剂中的作用及配伍规律
星蒌承气汤治疗痰热腑实型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分析
HPLC测定钩藤药材中钩藤碱、异钩藤碱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