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如何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运动习惯

2023-10-29林飞

体育风尚 2023年4期
关键词:运动技能初中体育

林飞

摘要:在立德树人的核心教育观念影响下,初中体育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加强教育观念与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促使学生掌握良好的运动技能和终身运动的习惯。本文以追求“真学、深学、乐学”的三学课堂教育实践出发,探索了初中体育教学如何发展与提升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希望借此提升初中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实现体育教学的真正价值。

关键词:初中体育 三学课堂 运动技能 运动习惯

课题项目:江苏省连云港市教研室第十四期“三学课堂”专项课题“基于三学课堂理念培养初中生体育习 惯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1LYGJK14—ZXSX07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良好的运动技能掌握和运动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在全民健身理念不断推进的现代社会,初中体育教育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和责任。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飞速发展的时期,体育运动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帮助学生形成不惧困难、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思想品质。初中体育教学作为学生学习运动技能、培养运动习惯的主阵地,教师更应该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找到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不断优化初中体育教学环节,让体育锻炼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会运动、主动运动。“三学课堂”理念的提出为初中体育教学提供了改革方向,通过课堂教学真学、课外体育活动深学、日常体育锻炼乐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重视起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让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从而获得体育技能的掌握和体育运动习惯的形成。

1.“三学课堂”教学模式综述

三学课堂就是指真学、深学和乐学,三学课堂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开展“三学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真正进入到体育学习的状态之中,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学生真实发生的学习行为,让学生体验体育知识获取的过程学会正确的体育学习方法,从而让学生逐渐转化到深度学习的状态,实现高效的体育学习过程。总的来讲,三学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通过真学和深学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借此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从而更加积极的探究体育运动,逐渐形成良好的运动技能和运动习惯。学生时代是体育运动技能和习惯培养的最好时期,体育教学要充分利用好体育课堂教学,让学生切实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方法。体育运动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三学课堂”教学模式就需要增强教学的延续性,把体育锻炼延伸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让学生逐渐养成经常锻炼的生活方式,进而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和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除了加强学校教育外,初中体育教学更应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让家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理念,并在日常生活中督促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学生体育运动技能和运动习惯的养成。

2.初中体育培养学生运动技能和运动习惯的策略

2.1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课堂过度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让学生快速的掌握部分运动技能,但却忽略了学生是否真正参与教学活动当中,也忽视了学生运动技巧和运动习惯的培养。为了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价值,初中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实现学生“真学”的过程。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体育课堂教学:

(1)规范体育运动技巧,培养体育运动知识

体育运动是需要运动技巧支撑才能顺利开展,为了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就需要教师规范化的开展相应项目的体育运动技巧教学,让同学们对体育知识有深刻的理解。为此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做好动作示范,让同学们能够更加直观、清楚的了解到体育运动过程中各项动作是如何进行的,在此基础上再让同学们加以锻炼,才能充分掌握该项运动的技巧与要领,在课余时间学生也才会更有兴趣去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为此教师在某项体育运动教学过程中,可以首先把完整的体育动作展示给同学们,让同学们从整体上了解各项动作的作用和时机。其次,将动作分解示范,带领同学们深入感受体育动作的每一个细节,让同学们进一步掌握该项体育动作。通过这种细节教学法能够让同学们清楚的掌握如何发力、何为标准动作,这样在今后的体育运动过程中才能运用所学知识。以初中排球教学为例,排球运动技能包含了发球、垫球、传球、扣球与拦网五项,在进行发球示范教学中,教师首先为同学们示范一遍完整的发球动作,让同学们感受连贯的发球准备动作、抛球、摆臂、挥臂击球的发球动作,重点讲解连贯动作对发球的作用。有条件的教师还可以搜集一些动作标准的排球运动员比赛发球的视频,让同学们更加直观感受标准动作的独特魅力。进而将每项动作分解讲解,其中发球准备动作中,发球人要面对球网,两脚前后自然开立站在端线后,即左脚脚尖指向排球的飞行路线,右脚脚跟在左脚脚跟同一直线落后半步的位置,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左手持球于腹部。抛球摆臂过程左手将球平稳抛至右肩上方,抛球同时右臂弯曲抬起并后引,肘关节与肩部齐平,手掌自然张开并呈勺型,身体上半部稍微向右转动,身体重心移至左脚。最后挥臂击球,击球时双脚蹬地,全手掌打击球的后中下部,教师要把击球的动作要领充分展示出来,例如手臂要充分伸直、手掌和手腕要迅速且明显的做出推压动作,从而让球呈上旋飞行。通过分解动作的详细讲解,能够让同学们快速掌握排球动作的要领,为学生今后的排球运动打下坚实的基礎。

(2)开展分层教学,创建适合学生的运动方案

运动技巧的掌握和运动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且学生的运动习惯都是自发形成的。在当前社会体育事业大力发展的影响下,每位同学感兴趣的体育项目都是不一样的,除此之外,学生身体素质上的个体差异也是真实存在的。教师应该正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同学们制定更加适合他们的运动方案,让每位学生都能开展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且在不断自主探究、自主锻炼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运动技巧和运动习惯。因此教师可以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开展分层次教学法,首先教师对班级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摸底,对学生的运动能力有初步的了解,进而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到每位同学希望学习的运动项目,以此为基础展开教学研究,为同学们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同学,教师可以为同学们制定一些诸如慢跑、竞走等基础性的运动项目,逐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逐渐对体育运动感兴趣。对于一些身体素质较好的同学,教师则要把重点放在运动项目的技巧锻炼之上,让学生逐步掌握自我运动的能力与习惯。例如在初中体育中长跑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开展分层次教学法,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简单的测验并记录每一位同学的成绩,根据成绩和性别把同学们分成三组,结合每一组学生的体能状况设计不同的运动方案,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锻炼获得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运动方案设计过程中要明确运动目标,并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关注学生体能上的变化,据此不断调整学生的分组,对于迟迟不达标的学生要寻找原因并给与个性化指导。这种动态化分层次教学的方式能让每一位同学们都能获得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上的提升,让同学们在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中了解到运动的真正含义,从而让学生逐渐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

(3)设置体育游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往往十分枯燥,在简单的运动动作学习后便是自由活动时间,这种放养式教学很难让学生掌握良好的运动技能和运动习惯。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学生才能在课上乃至课下都能保持对体育运动高度的探索欲望,感受到体育运动的激情。为此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更应该提升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在充满趣味性的教学环节中爱上运动。体育游戏是一项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方式,将体育教学以游戏的方式融入到课堂之中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从而在热情的体育游戏氛围中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例如在初中足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进一些经典的传球游戏,例如在操场上让同学们围成一个大圈,在圈的中央放置一个用轮胎制成的标志物,要求学生以规范的传球动作让球穿过轮胎,这个过程中球不能接触到轮胎。传球游戏中教师作为裁判,严格观察学生的传球动作是否规范,任何违反游戏规则的学生都会被淘汰,最后剩下的同学则为游戏的最终赢家,教师则给与一定的奖励作为激励手段。在游戏过程中学生的运动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将自己学习到的传球动作应用到游戏过程当中,为今后的自主运动奠定了基础。

(4)融入情感教育,提升学生锻炼的满足感

有效的教学活动设计能够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而有效的教学活动必然需要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参与,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到乐趣,在锻炼中得到满足,如此才能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要知道初中体育教学并不是单纯让学生达到某一效果,而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体育运动过程中去,让学生真正愿意自己动起来。同样以初中足球教学为例,很多学生在观看足球比赛时往往会更加积极,那种看到自己喜欢球星的欣喜、球员倒地救球不愿放弃的坚持、最后进球的狂喜都能深深牵动学生的心扉。教师就可以以卡塔尔世界杯作为教学背景,为同学们营造足球比赛的氛围。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同学们呈现历届世界杯的经典场面,充分激发学生对足球运动的热情,进而在日常教学完成后组织足球比赛,让同学们充分展示自我。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会充分融入自己的情感,并在足球比赛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进而把足球运动转化为自己的兴趣爱好,最终养成主动自觉运动的习惯。

2.2丰富体育课外活动,促进学生技能提升

初中体育课程的时间相对紧张,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在课堂之中实现“深学”,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重视起课外时间,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让同学们在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把体育运动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能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并把运动当成自己的基本生活方式之一。体育课外活动是一种促进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良好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某一项体育运动教学后,教师可以定期组织课外体育活动,让同学们在课后时间里也能积极训练运动技巧和体能。传统的课外体育活动缺乏组织力度,且活动内容相对死板,导致很多学生缺乏参与体育课外运动的兴趣。为此课外体育活动需要加强组织管理,充分体现出课外体育活动的健身性、趣味性、娱乐性和锻炼性的特点,为同学们组织形式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也要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建设出适合学生运动的场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运动器材和体育设施,为体育课外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例如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体育竞赛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借助初中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竞赛之中。在田径运动教学后,教师可以组织混合借力比赛,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运动当中。教师根据学生课堂成绩将同学分组,每组成员都按照基础较好的同学一名、基础一般的同学两名、基础较差的同学一名的方式分组,进而开展接力比赛,通过竞赛能充分激发同学们的斗志,从而感受到竞赛带来的体育锻炼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体育竞赛的开展是为了提升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在面对竞赛输赢时教师要积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避免因为一时失利而导致学生运动信心的丧失。

2.3加强体育运动的延续性,促进家校联动

初中体育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家庭第二课堂的作用,让家长为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观念,督促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让学校和家庭形成教育合力,最终实现学生“乐学”的效果。现阶段很多学生家长对体育运动存在误解,认为体育运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作为体育教師应该打破学生家长的错误认知,主动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主动了解到学生在放假期间的生活状态,并据此为学生制定科学的运动计划,由家长督促完成。教师也要通过沟通平台向家长灌输体育运动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学生的体育锻炼过程中去,在亲子共同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家校联动就是要让家长充分参与到学生运动技能和运动习惯的培养过程中,体育教师作为连接学生和家长的关键,要积极创新联动的方式。例如教师可以让家长走进体育教育课堂,参与到与学生的互动之中;主动邀请家长参与到学校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中,作为观众为学生鼓励加油;开展家访,教给家长开展家庭体育锻炼的方法,鼓励家长在课余时间与学生一起参与体育运动等。

3.总结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运动习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中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作用,做好初中体育教学的创新,为学生创造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和课外体育活动,逐步提升学生的自主运动的能力和运动习惯的养成,真正实现体育教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浅析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方法[J]. 张学军.中国校外教育. 2019(28)

[2]终身体育教学视角下中小学体育教学体系构建[J]. 李恺,袁静. 当代体育科技. 2017(18)

猜你喜欢

运动技能初中体育
精心设计情景 引领学生进行体育学习
提升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实践探索
在小学阳光体育中培养学生运动技能的策略
基于开放式运动技能特征的乒乓球运动员训练思路论析
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田径教学中运动技能迁移规律的运用探讨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