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体育文化助力新时代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路径探索
2023-10-29李紫阳高虹
李紫阳 高虹
摘要:新时代下,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体育事业的发展也更为强调人文色彩。作为体育文化的一部分,红色体育的魅力也大大提升,其和竞技体育不同,和生活实际、普通群众更为接近,有着鲜明的群众特性,可打造出让群众广为喜爱的运动平台,其中蕴含的积极拼搏、不屈不挠的特性,也可更好地激励群众参与到全民健身运动中。经济日益繁荣,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的大背景下,全民体育健身也迎来了极佳的发展契机,尤其是提出全民健身计划后,群众体育的开展获得了有效指导,也为人民健康水平的提升提供强大助力。但因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民众健康意识不强、专业指导人员不足等问题,使得我国全民健身运动还无法稳健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全民健身运动存在的发展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路径,以期可为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全民健身;体育锻炼;健康水平
基金项目:2022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红色体育文化助力新时代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路径探索,国家级立项号:202214390015。
全民健身是让全体民众一同参与体育锻炼,没有男女老少之分,旨在通过锻炼使得民众增强力量、提升身体协调性、培养耐心耐力,继而实现强身健体的目标[1]。我国的全民健身计划中强调,全民应尽可能每天都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掌握丰富的健身方法,并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定,由此来使得国民们可稳步提升健康水平。我国近些年发展步伐极快,人们的生活也日益变好,继而对健康状况也更为关注,加入到體育健身行列的人不断增加,以此来增强体质。但现如今的全民健身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后续还需经过不断地实践与优化,促进全民健身获得更好的发展。
1.红色体育文化对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作用
全民健身核心目的在于让体育健身成为人人共同积极参与的社会性活动。红色体育的群众基础扎实,形式丰富,可使得各群体的锻炼需求获得有效满足,其在全民健身发展中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
1.1引领群众广泛参与
社会的快速发展,现实生活的实际需求,促使体育渗透至各阶层,体育锻炼已成为普遍的现象。体育和休闲生活相融的方式愈发受到认可,体育和生活已不再只是通过竞技赛事相连接,而更需要的体育是具有健身性、休闲性、娱乐性的。红色体育不同于竞技体育,其是将特定时期的鱼水之情通过游戏方式呈现出来,而不是以培养优秀运动员为主要目标,是一项规范化的群众体育活动。参与的人群没有年龄、职业、性别等的限制,不仅可在社区开展,也可在企业、学校等地开展,可见其的群众基础极为雄厚,对于全面健身运动来说,可更好地引领群众参与其中[2]。
1.2场地器材要求不高
无需正规的运动场所,对体育设施要求也不高,在室内外都可举行。只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以游戏形式开展体育活动,活动所需器材简单、成本低廉,无需专业运动器材,甚至某些器材自行动手制作即可。
1.3活动形式与内容相对灵活
体育活动开展形式较为丰富,内容和生活相近,不同于竞技体育,只要结合实际状况开展创造性活动即可。活动内容结合参与的人数、性别等因素进行编排,也可结合场地大小来设定运动规模,无论是形式、场地或是人数都可以灵活掌握,没有限定要求。
2.新时代全民健身运动发展问题
2.1公民的健身观念普遍不强
我国国民大多都是年轻时拼命赚钱,伤害了自身的身体,而这些辛苦赚来的钱,在年老时都用来买健康身体。这种明知是不正确的做法,但很多公民依然不想改变。近些年,我国经济水平大幅提升,很多行业人们的闲暇时间也有所增加,可为体育消费提供了极佳的条件。但并非所有职业的人们,都有较多的闲暇时间,且在平常工作时间除外,还需加班加点,更不会花费时间去锻炼。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其的闲暇时间一般用于看书、娱乐、休息,参与运动的时间极少[3]。由此可见,民众普遍缺乏健身观念,不仅是受传统理念的禁锢,也和日常工作时间相关,当然除了外部原因之外,自身懒惰才是最主要的原因。已有调查得出,尽管城市每年都在增加参与健身活动的人,但不同年龄层的参与状况差别很大,青少年群体反而是参与最少的,老年人参与数量占比最高。这都可以体现出,我国公民还普遍缺乏健身观念,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必须要加大该群体的普及度,让他们意识到从小就参与锻炼,对未来的成长所具有的价值。
2.2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经费不足,活动场所与器材短缺
自提出全民健身计划之后,群众体育也获得了有效指引,但开展状况却不如人意,关键原因之一是资金保障不足。从目前的全民健身活动状况来看,经费来源相对单一,除了政府投资之外,基本很少有社会组织等参与其中。而无论是什么体育运动,体育场馆与设施都是必不可少的,尽管我国近些年在体育场馆建设投资方面高达数百亿,但都是建设用于开展竞技比赛的大型体育场馆,并未考虑到普通百姓日常锻炼的需求。有些场馆都是关闭的,而有些费用较高,非专业运动员的普通百姓,大多数都只能旁观,而无法参与其中,导致体育场地虽然多,但无法达到较高的利用率,即便是国际大都市,同样也存在此问题。更有甚者时,建立了各种各样的体育场馆,但很多场馆都是私人承包经营的,无法向公众开放,如此使得公共型场馆日益减少,民众的运动参与积极性自然也难以提升。
2.3职能管理部门重视度不高,公民缺乏健身知识与技能
因相关职能部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够重视全民健身运动,对民众的指导严重不足,导致运动实施过于盲目。
首先,某些参与者急于求成,觉得只要参与一段时间的健身活动,即可让自身的体质得以改善,若是最终的锻炼状况和他们预想的不同,必然会觉得运动健身是一项没有意义的活动。其次,有人认为运动健身能治百病,参与锻炼只想用来治病,而并未制定运动规划,觉得锻炼量越大,效果将会更好,导致健身效果被削弱,甚至还影响了身体健康。最后,有些对个人身体情况不够了解,盲目地跟着别人运动,导致无法达到想要的锻炼效果。
我国大部分民众参与健身锻炼时,都是没有人指导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有人指导,所以加强健身指导非常重要,只有民众掌握更多的健身知识与技能,才会更加认可全民健身计划,并更为积极参与其中。
2.4不同地域发展状况不平衡
我国各地有着不同的经济基础、自然环境等,各地民众的观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一方面,经济发达和贫困地区之间的差异。发达地区的群众由于生活状况较好,健康意识相对较强,而贫困地区群众缺乏意识,政府也不会在此方面加大投入,发展相对缓慢。另一方面,城市与农村存在的差距。由于生活方式、受教育程度间的差异,使得农村依然有很多群众觉得健康是天生的,和健身没有多大关系,觉得每天劳动实际是在锻炼,无需再花费时间、精力进行专门的运动,此种观念是根深蒂固的,加之大多数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群众生活都无法获得保障,政府的财力有限,没办法在健身场地与器材方面多加投入,导致全民健康难以获得发展。
3.新时代全民健身运动发展对策建议
3.1转变落后的观念,强化全民的健身意识
追求健康的关键在于转变老旧的观念,意识到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没有任何事情可大于健康。群体健康不单是社会资源,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而若想提升健康水平,就必须接受健康教育,提升健康意识,而现代健康意识是对健康的重新认知,是基于心理、生物、社会基础之上的。这并非抽象化的概念,表明着人们需从根本上转变自身的生活、行为及思想方式。实际上,要拥有健康只依靠医生治疗是不够的,树立健康意识,平常加强锻炼也是获得健康的极佳渠道。开展全民的健康教育,引导全民形成正确的健康观,使其能够提升对全民健身的认知,理解全民健身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政府及相关部门需结合现有的情况,按照全民计划有关要求,借助电视、广播、广告等媒体进行宣传,使得民众可切实强化意识,对健身有深入的认知。青壮年应是全民健身推广的主力军,他们没有在校学习的青少年活泼好动,也沒有老年人充裕的时间,所以对此群体进行积极的教育宣传,让青壮年群体可以真正强化健身意识,明晰健身是自己的责任,也是需尽快参与的活动[4]。
3.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优化公共健身体育设施
全民健身的发展已是极为重要的民生工程,除了要让各地都积极加大场地与设施设备的建设,满足民众的健身需求,更应当让这些满足需求的举措呈现出公益性,让喜欢健身的民众都可参与其中,降低使用场地与设施设备的门槛。在建设体育场地时,必须要考虑到下述几点:
一是遵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好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规划工作。我国不仅要全力投入到大型体育设施建设工作中,更好地满足大型体育赛事的需求,但也应同步建设全民健身设施,让群众感受到处处都有健身场地,也会有效激发健身的欲望,随时随地健身的需求可获得更大程度的满足。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切不可盲目进行,而是需要积极挖掘潜在的可利用的场地设施,如学校的体育设施,而不是一味地想着开发新的场地,对于学校等地的体育设施共同使用问题,建议让政府组织相关方一同协定如何使用,尽可能让学校等场所不受影响的基础上,向社会免费开放,努力让体育资源发挥更显著的效果。
二是做好统筹规划工作,提升场地建设水平。在建设全民健身场地时,需多加考虑注入社会资源,拓宽资金的来源渠道,让设施档次尽可能提升,构建和现代化城市匹配的精品工程,不仅可以让城市体育景观更具观赏性,也可让人们多层次的锻炼需求获得满足。还可考虑建设和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需求相匹配的场所,如在公园等地建设简易的设施,让人们能够就近参与体育锻炼,也就是想锻炼时即可在短时间内找到场地,如此可将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利用起来,做到少花钱、办大事,让全民健身目的能够顺利达成。
三是明晰各方的职责,不断优化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只是一段时间的工程,而管理却是长期的,所以管理工作也需要受到重视。如某些社区建设全民健身点,物业在管理工作开展时就应纳入该健身点的管理工作,明晰相关方的维护责任,并由体育部门定期督查。公共场所的设施设备,维护责任就应交由体育部门负责,确保建设到位的同时也管理到位。
四是结合各地域的特性,制定相匹配的群众体育服务体系。经济发展状况较好的城市,其可由政府牵头,以社区为单位,在群众体育服务体系当中纳入体育场地管理、活动组织、健康监测等内容;经济发展状况较差的地区,应让政府在体育健身方面尽可能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建设服务体系,尽可能保障服务的完善性;此外,应让农村地区的民众对体育运动所带来的优点有深入的认知,积极优化农村体育组织网络,使得农村体育开展情况获得有效改善[5]。
3.3积极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不断扩充指导员队伍
全民健身计划提出之后,全国各地都开始掀起健身热潮,让民众在健身氛围的熏陶之下,保持参与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健身风气。但由于社会体育指导员严重不足,民众无法获得科学的健身指导,使得全民健身运动受到较大的约束,所以培养优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极为重要的工作,必须要将此群体在全民健身的价值充分展示出来。已有统计得出,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如今大概有40万名,而国家级的仅有3800名,全国专门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基地仅有8个,从这些数据可知,不仅需要增加培养基地,还需要积极扩招参与培训的人员。
针对此现象,一是加大对人员的培养力度。积极建设一支优质的指导队伍,使得城乡间的不平衡、人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且还需保障指导员队伍都拥有较高的综合素养。不断结合指导员的状况以及锻炼人员的需求,更新培训模式与方法,确保培训计划的有效性,提升培训质量,促使人们的锻炼指导需求获得更大程度的满足。通过积极开展培训工作,使得指导员数量能够大幅增加,综合素养也可有效提升,为全民健身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必须将社会体育指导员具有的引领与指导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体育指导员是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组织者,引导者,是知识与技能传授的重要人员,主要职能在于引领大众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让居民可更为科学的健身,锻炼效果也更为明显。三是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工作,构建管理数据库,将各指导员的特长充分发挥出来,让所有人员都可各尽所能,为全民健身工作的开展提供强大助力。四是需对指导员队伍结构进行优化。从如今的指导员队伍状况来看,普遍学历不高、年龄结构老化,可为群众提供的指导非常有限。应将体育院校在指导员培训上的优势利用起来,让院校可肩负起培训任务,鼓励健身爱好者一同加入到指导工作中,充实指导队伍,让更多民众的健身指导需求获得满足。
4.结语
综上所述,文明社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其发展程度和民众身心健康有着密切关系,可见该活动是极具价值的。现如今,我国的全民健身活动处于稳步发展的状态,参与其中的民众也在不断增加,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政府和群众应共同努力,?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全民体育健身重要性的认识,?在各个地区更好地推进我国全民体育健身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李学萍. 实现全民健身运动可持续发展的落脚点[J]. 家庭科技,2021,(11):28-30.
[2]桑梦礼. 试析高校健身操教学对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促进作用[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10):41-42.
[3]李昊泽. 校园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共赢发展的思考[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18,(23):255-256.
[4]于乐. 全民健身运动在体育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对策[J]. 大众投资指南,2018,(18):161-162.
[5]肖新桥. 全民健身运动中健身类APP的发展研究[J]. 才智,2018,(21):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