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体育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3-10-29田德林刘波

体育风尚 2023年4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问题对策

田德林 刘波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产教融合”模式的分析,分析了当前我国体育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目前,产教融合背景下体育培养策略主要包括: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打造专业和产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产教融合模式下,企业联合培养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而产业需求的变化导致了我国人才培养体制的动态变化,导致了企业与企业共同培养的主体不明确、责任不明确;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要从政府、社会、学校、学生等多方协调,进一步运用法律、企业制度、学校制度等法律、法规来加强对企业的管理。

关键词:产教融合;体育培养;问题;对策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产教融合”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教融合”是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文章以“产教融合”为切入点,探讨了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发展策略,以期为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随着人才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文化建设不断深入,高等教育结构矛盾日益突出,人才培养同质化,大学生就业困难等问题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人才结构与质量无法满足市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需要。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我国高等专科学校应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面向市场的需要,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加快学科建设的步伐。在新时期,地方高校要想实现转型发展,必须在适应社会、工业需要的基础上,推动地方大学的发展,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工业的需要。

1.产教融合背景下体育培养相关概述

1.1产教融合概念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我国高职高专院校要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进行教育工作,高校要明确自己的办学优势,并根据文件中的要求,确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制订相应的教育计划,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为社会提供符合各自发展需要的“产教融合”,即生产和教育的结合,使理论教学和工作实践真正地融为一体。根据社会相关行业对教育的需求,学校和有关企业共同参与,通过校企合作,让教育成果符合相关行业的需求,进而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在“产教融合”的大环境下,开展“校企联合”的办学模式,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推动企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既为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员创造了条件,也为促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变。为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使人们能够更好地进行科学、合理的锻炼,从而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

1.2我国高校体育培养的现状

改革开放后,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的局面,“三基教学”、“三段教学”、“俱乐部教学”、“翻课”、“欢乐运动”等多种形式,这些都是大学体育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大一开始的必修课,到大二的选修课,再到大一、大二的选修课,大三、大四的选修课。在课程内容上,除了传统的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武术、体操等课程外,还引进了轮滑、攀岩、拓展等体育活动。在体育课程评价上,从单纯的总结性评价向注重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多层次評价,加强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评价,使其自觉参加体育活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取得了一些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3产教融合对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对学校而言,“产教融合”是近几年来政府大力扶持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与学校、企业、健身房等机构的协作,能够拓展学校的影响力,提升学校的品牌形象,增强学校的服务能力。在课堂上,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以达到自己的专业水准。在此基础上,要强化对大学生的探究和创造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技术大赛、教学训练与专业能力、教学科研相融合,进而提升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水平。对地方来说,通过各个阶段的培训,为本地输送具有新思想、新理念的高素质人才,有利于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促进体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在其它学校和企业中,产教育者的目标是就业,培养高技术的技术人员,而体育则是各学校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它可以为其它学校和企业提供直接的服务,从而促进体育人才的良性循环。

2.产教融合背景下体育培养存在的问题

2.1联合培养模式的风险

产教融合的大环境下,高校体育与企业合作培养的一定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合作伙伴的风险,有些合作是长期的,一个学生的管理从3年到6年不等。所以,在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选择合作伙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合作伙伴的选择会导致项目的失败,不仅浪费了学生们的时间和选择的机会,还可能引发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而学校在这个项目上的投资将会失去,这将会对学校的声誉和学生的工作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另外,在合作中,学生的安全问题也是一个危险因素,因为学校的体育训练和竞赛都有一定的危险性,一旦发生意外,就会对学校造成重大影响,企业利益也必然受损。

2.2产业需求动态性产生的问题

产业人才的需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同时也随着企业的发展需要而发生变化。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或自身发展的难度,企业的人才需求也会发生变化,如专业方向的人才需求变化、企业内部结构的变化等。在这种转变中,如何保证大学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等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2.3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难度

从产教融合的角度来看,它的本质是产业和教育的融合,从而达到双赢。如果工业与教育相结合,其基础条件是:大学必须在某种程度上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所以,必须以工业为导向进行职业培训。在这种情况下,随着行业发展的需要,体育专业人才的输出也会随之而改变,而随着行业的需要而不断地改变。根据行业发展需要,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是一项重大工程,它涉及到学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等方面的调整。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必须对新课程进行熟悉,并进行新课程的教学,这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和经验的积累。由于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周期较长,因此,我国体育院校要3-4年的时间才能向外输送一批体育专业技术人员,因此,产业需求的短期变动将使我国体育教育改革面临诸多困境。

3.产教融合背景下体育培养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3.1推进校企合作

在引进了产教融合的概念之后,要把这一思想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密切注意有关工作的实施,根据人才培养的需求改变教学方法,以促进社会和人才的匹配。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既要确保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又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做到二者相辅相成、衔接企业应用和学科基础。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并与健身行业协会、俱乐部等机构合作,根据各自的需要,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通过校企联合开发体育产品、学校实验实践中心等,实现高校体育专业和体育产业的对接,共享各参与方所拥有的资源,实现了校企合作的双赢。时代是思维的源泉,改革的灵魂是理论。各级学校要尽早确立“产教融合,校企-体”的办学体制,以及“职业教育+工业”的双重驱动模式。在校企合作中,学校与企之间存在着“点对点”的松散合作,没有充分发挥其重要的主体地位。要真正做到“校企一体”,就必须充分利用集团的办学优势,立足于当地的特色、学校的特色,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与特征,采取校企合作,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模式,以推动教育生产的融合。此外,体育专业还可以拓宽与职业教育的合作途径。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地方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既要重视教育观察,又要重视教学实习,突出能力运用,注重技能练习,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把“学科基础”和“企业应用”有机结合起来,以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与体育企业、俱乐部、健身行业协会等进行全面的协作,共同开发和完善体育人才的培训模式。通过建立技能实习、校外实习、校企合作等多种途径,使教学与生产的有机结合。在企业和学校之间,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模式和全方位的密切联系,使企业和学校之间能够分享自己的文化和成果。

(1)校企项目共研培养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在学校科研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上,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对于公司来说,它有助于吸纳专门的应用人才,推动公司的工业发展;对于学校来说,这样的合作模式既可以为当地大学培养专门的应用人才,也可以为学校提供一个研究平台,也可以促进体育专业人才的就业。校企合作项目合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校企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校企合作等,是目前地方大学和公司合作的一种方式。

(2)校企项目联合共建培养

校企联合,是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一种形式,即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在学校和企业之间设立一个生产场所,并进行联合培训。在校企之间,可以把项目、学生、人才、科研技术等三者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从而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转。在高校与校企的合作中,以“舞狮”、“龙舟”、“恒大”训练基地为高校的体育教师队伍注入资源,通过企业的资助,通过“共同发展”的方式来培育“职业技能”,以实现校企双赢的发展。

3.2建立双师型教师团队

“产教融合”的实施,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体育应用型人才的根本保障。体育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在实施产教融合的过程中,要形成一支专业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促进“双师”的建设。高校可以从体育行业中选拔优秀的人才,担任产教结合的导师,实行“双导师”制度,邀请学者、行业专家、专业教师讨论人才培养工作,围绕体育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设置专业课程,确定任课教师与其担负的工作职责,院校体育专业教师负责学生体育技能的训练、行业导师向学生讲述行业内的知识,在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引导下,发挥高校作为教育平台的育人作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训练的效果。“产教融合”是高校走出人才教育困境的一种有效途径,学校要重视这方面的工作,明确“产教融合”的教育目标、培养“校内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优化体育专业教师师资配置与职称评定体系,打造专业领域的交流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平台接.触摸新的教学观念,学习先进学校的專业课程教学案例,在相应活动的开展下,提高高校教师的专业能力,促使其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更好的执行专业人才培养工作。

3.3打造专业与行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发展的进程中,高校要根据就业导向设置课程体系,对体育产业结构进行分析,与体育产业结构和专业布局相匹配,无缝对接产业需求与专业设置,按照产业要求优化课程体系结构,积极的响应体育行业与国家职业资格相关的考试、培训等活动。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社会发展,及时了解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要,及时获取第一手的资料,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训练计划,为社会输出专业技术人员。通过与他人的沟通与协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能够在企业或职位上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进而达到职业教育的目的。这一现象的具体体现是:高校的体育专业学生在其他企业兼职、实习、培训或组织人员赴企业培训,充分发挥了双方的优势。

3.4结合体育产业发展特点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近年来,我国体育行业的经济影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在我国的经济形态出现了明显的衰退,而体育产业的经济增长则保持了平稳的增长态势;第二,区域体育服务在区域内的比重明显提高,说明了健康服务的稳健发展对整个体育行业的调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当然,地区体育发展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尽管各地区之间的差距在缩小,但这种差距的分布并没有发生变化。但总体上,我们的经济仍然保持着平稳的发展态势,我们的东部地区在发展的规模上仍占有很大的优势,而近年来,中西部的发展速度却始终保持着领先地位,这也表明了中西部的发展潜力。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的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体育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现在体育咨询人才、休闲体育经营开发人才、赛事策划人才、体育品牌经营人才、体育品牌经营管理人才,都是非常需要的。

4.结语

作为我国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应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调整教育教学目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优化专业课程,把国家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双方的沟通与交流,实行校企双导师制,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提高体育专业教育的合理性,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提供大量人才。与时俱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产教融合模式,是新时期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不断完善和创新,是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一项重大举措。随着我国的改革和发展,体育产业的发展也急需大批高素质的高技术、高水平的人才来经营和管理。体育教育与教学相结合,是提高体育院校人才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为此,应继续深化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式,提升教育质量,使人才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结合。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体质素质、理论知识的培养,对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璐璐.体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2014:57.

[2]陈刚.高校体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青少年体育》,2016:69-70,63共3页.

[3]胡鸿毅.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中医药高校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01):38-43.

[4]孙冬营,李洪波.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12):83-85.

[5]唐远金.对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理性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06)∶82-84.

[6]任永良 张涛.浅谈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教育,2015:205.

[7]鄂兰秀.高职高专院校考务管理工作的思考[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6):88-89.

[8]赵惠兰.关于高校考务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20):174-176.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