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

2023-10-29罗忠亮贾应彪

韶关学院学报 2023年8期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工科育人

罗忠亮,贾应彪

(韶关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快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且具备创新意识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新工科对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思政水平、诚实正直、工程伦理、知识能力、学术能力、技术能力及社会能力[1]。2020 年教育部下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2]。课程思政是高校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新理念,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和动力引擎,指明了新方向和新路径[3]。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数字电子技术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顺应新时代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趋势,契合新工科建设的要求。80%以上的学生认为,对自己成长影响最大、最深的是专业教师和专业课程,而课堂教学是思政教育的主渠道,新工科背景下在课程教学中秉承“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的育人理念,建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课程是立德树人的落脚点。为提高课程教学水平,给予人才培养质量赋能,在传递知识和培养技能的同时,塑造适合新时代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是贯彻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的需要,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对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工科人才具有重要意义[4]。

一、课程教育教学现状

数字电子技术是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等多个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以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为主要特征新工科专业的核心课程。传统的课程教学与建设存在一些不足:(1)教学方式以线下课堂讲授为主、课后作业为辅,师生互动不多,学生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性不强,视野局限于课本知识,关注如何解题、如何考试,缺少对所学知识蕴含的价值进行思考[5];(2)教学体系基本停留在分立元件时代,教学内容体现前沿性和先进性不够,教学资源相对单薄;(3)考核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过程性考核,主要基于试卷考核,不能对学生的知识获取和价值塑造情况进行评价[5];(4)教师对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认识和投入不足,造成教学中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间割裂的局面[6];(5)任课教师存在本领恐慌,其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有待提升,思政元素提炼的深度和广度不够,融入课堂教学方式不自然,课程吸引力和表现力不足,导致感召力不强,达不到渗透式、隐性教育的效果[7-8]。

课程教学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以教师为教学主体、以课程知识传授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新工科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深化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

面向新工科建设,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研室教师践行课程思政育人理念,确定了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强化工程伦理教育、激发科技报国使命感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内涵,培养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程思维,强化工程伦理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开阔视野,增强学生技术攻关的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使命感[9]。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升境界

1.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一方面树立课程思政新理念,提升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有效推进课程思政;课程教学中,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关注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同时,不断提高课程思政的价值蕴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工科人才。另一方面落实提升课程高阶性的教学理念。面向新时代,与时俱进,锻炼学生的高阶思维,实现从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努力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2.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课程的第一次课开始就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从科学家的故事和学科前沿知识等方面层层启发和诱导[10],用新思维、新方法促进课堂教学回归育人本质,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和主动实践,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和互动获取知识,从注重理解问题转变为注重探索问题,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对信息类人才的新要求[4]。

(二)挖掘提炼课程思政教学元素,重构课程内容

全方位、多维度挖掘提炼课程思政的德育教学资源,建立思政案例库。思政育人元素主要包括聚焦家国情怀、科学精神、理想信念、工程伦理、工匠精神和使命担当等6 个方面,将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专业知识和教学之中。学生在培养专业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同时提升了专业认同感和使命感,实现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学过程的耦合,促使课程教学与育人同向同行,着力解决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11]。例如,介绍芯片集成度时,引入华为中兴被制裁带给大家的启示,让学生了解到中国与世界制造先进芯片的差距,需尽快解决关键技术的“卡脖子”问题,引导学生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传统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体系和内容难以满足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需求,数字电子技术应为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提供基础理论和分析设计方法。课程教研室厚植工匠成长土壤,拓展人才培养体系,结合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前沿性重构教学内容,将数字电子技术的科技发展前沿、新的理论应用、教师科研成果、思政元素等内容引入课堂,重设课程教学目标,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动态整合教学资源,丰富发展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如FPGA、PLD、SOC 片上系统等知识模块[4]。教学中适当增加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体现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12]。

(三)改进课程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提升课程思政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讲授,不太重视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工程意识和价值引领的培养,很难满足当前新工科建设的要求[13]。为此,课程教研室成员将以老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信息教育技术为手段,加强教学设计,改革教学模式,丰富课堂形式。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师的角色从单纯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健全人格的塑造者和正确价值观地引导着,将启发式、引领式、案例式教学法巧妙地引入课堂教学中,有机地融入思政元素,做到思政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依托现有优质线上慕课教学资源和超星学习通自建资源创新教学方式,探索教学组织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等多样化方式来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让课堂活跃起来,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改革过程要求学生利用超星学习通线上参与课程预习、思政主题讨论,教师线下精讲课程内容和进行思政总结,精心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无痕地融入课堂教学,从而达到以课堂规范引导行为规范、以教学内容培育责任担当意识、以课外实践厚植爱国情怀的教学效果。

(四)增强教师的育人能力

在新形势下,为了让课程思政元素达到“盐溶于水”的效果,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课程建设目标,需要任课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过硬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较强的育人能力,兼具“学高”和“身正”的品质。这要求教师要有工匠精神,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既做学生专业知识的引路人和生活中的知心人、热心人,还要熟练掌握课程思政案例的设计和融入技巧,实现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深度融合[14]。课程教研室激励任课教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参加课程思政教学比赛、教师教学观摩、课程思政专题培训和教学研讨交流会等“赛培教评”方式强化锻炼师德修养,激发课程教师结合教学环节落实立德树人教学育人目标任务,提升课程思政能力。邀请课程思政建设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进行精准辅导和定向帮扶,助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及自身思想政治素养提升,提高挖掘凝练课程思政资源的能力,深度激发学生“工程报国”的内生动力,确保所有承担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具有自觉的育德意识和较强的育德能力,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上新台阶,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五)构建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为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效果,需优化课程考核方式,力求探究学生专业知识和价值观念是否增值,以便符合新工科人才培养考核要求[15-17]。改革单一的考核方式,加强过程考核,进一步凸显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打破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出勤+作业成绩”为辅的常用考核方式,将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思政主题讨论纳入课程考核成绩的一部分。主要从理论、实践和思政等3 方面进行考核,加入德育考核点,把道德精神和价值观念同实践教学环节紧密衔接。结合考试题目中增加课程思政的简答题,考查学生对课程所蕴含思政内容是否获得了思辨能力、价值观、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成长。实验课拿出一个实验用作考核,更好地体现课程理论性、实践性、协作性、价值引领性并重的工程教育理念。

对任课教师的课程教学来说,通过学生评价、自身教学反思、同行评价或督导考评的多维度评估形式来完成教学效果评价,将课程思政纳入课堂教学规范、评教指标等,确保课程思政进教案、进课堂、进评价。教学反思主要从课程讲授学生能否容易理解、思政案例选择是否合理恰当、学生是否感兴趣、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是否自然、价值引领是否有高度、思政元素补充更新是否及时等方面开展教学反思,不断审视,找出问题,从而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三、课程思政建设成效

课程教研室成员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强化立德树人意识,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新工科人才奠定了基础。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教学成效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课程变得有趣,课堂教学中学生抬头率和出勤率明显提高,学生更自信,师生关系更融洽,课堂气氛活跃,课后交流次数增多,乐于讨论思政话题;(2)多维度评价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爱国情怀,近两年来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及格率超过80%、优秀率超6%;(3)学生对核心价值观认可度、对国产产品的认可度、参加学科竞赛活跃度、对专业的认可度逐步提高,83%的学生表示思政元素的导入自然流畅,与本课程契合度高;(4)课程教研室老师课程思政常态化,构建了课程思政资源库,对比教学改革之前,教学技能、育人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升,现已把数字电子技术初步建成具有育人性、高阶性和创新性的校级优秀课程。

四、结束语

专业课教师是立德树人的“主力军”,专业课程是立德树人的“主战场”。在新工科背景下根植课程教学,探索实践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凸显了育人塑魂的教学效果。通过转变教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与专业技能培养为目标,课堂教学有机融入思政元素,丰富教学内容,积极发挥教师在课程教育教学主阵地的引路人角色。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发挥课程的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作用,避免了以往学科性与育人性的分离。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受益匪浅,启发了辩证思维、熏陶了探索精神、厚植了家国情怀,形成“三全育人”新格局。有针对性地优化考核方式,实现专业知识传授和价值塑造的和谐统一。课程思政是对教师的自我挑战,其教学设计的拔高、课程思政与OBE 教学理念深度融合等方面仍然有一定的提升空间。课程思政一直在路上,在今后教学中需要更好地把握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更加努力学习,担当起时代重任。

猜你喜欢

数字电子技术工科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的应用
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教学中的探索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研究和探索
基于工程认知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