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研究和探索
2016-10-11宋璐王红霞
宋璐 王红霞
【摘 要】针对当前《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理论学时减少、开设时间提前、实践要求提高等新形势,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课程评价三个方向出发,提出了一些经验和建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从优化教学内容、调整讲课顺序入手,引入EDA仿真软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教学和实验过程中注重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思维和能力;改进成绩评价体系,注重全面性和持续性,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方法;评价方法;学习兴趣
《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分析研究各种逻辑门、集成电路的功能及应用,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等[1]。随着数字化、集成化的飞速发展,它已成为许多基于“数电”的新课程的必不可少的主干课,例如单片机、DSP、FPGA、嵌入式系统等[2]。它是联系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重要桥梁,并且与实际器件、工程分析与设计紧密相关 [3],是工科高等学校电子技术方面的技术基础课程。目前我校开设该课程的有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电气、电信类等电类专业,以及应用物理、材料物理、光电科、医工等非电类专业。随着各个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并制定新的培养方案,传统的数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有待进一步改革和优化。本文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课程评价三个方向出发,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进。
1 改革理论课堂教学
1.1 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我校新的教学大纲,《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论教学课时从64学时压缩至56学时。基于课时缩减的要求,主要从两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一方面,根据教学大纲对授课内容进行删减,重点讲解每一章的基本概念,突出原理和应用;另一方面,根据学生专业方向和对数电要求的侧重面不同,优化教学内容,分为必修和附加两部分,做到“按需施教”。
例如门电路一章,对于非电专业,省略复杂的电路内部结构介绍,只讲解门电路基本逻辑关系,工作特点和性能参数等基础概念;而对于电专业,则在基本理论之上增加讲述当前应用更广的COMS门电路,而TTL门电路删略不讲,留作阅读材料。
1.2 调整讲课顺序
传统的教学顺序中,学生先学习电路基础和模拟电子技术,然后学习数字电子技术。数电一般都是在大三上学期进行讲授,但是这样就导致单片机、DSP、FPGA等实践性课程滞后,影响了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4]。
随着各专业培养计划的调整,一部分专业已实施数电与模电同学期开设的培养方案。由于数电学习时间提前,部分内容安排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例如讲到门电路时,学生仍不具备半导体物理的一些基本知识,这时先讲解基本的逻辑功能,具体的电路结构分析等到相应的模电内容学完时再进行。此时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半导体的内容和知识,引导学生在课堂下进行延伸阅读,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利用半导体器件设计一些简单的电子产品,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对电路设计的兴趣。
1.3 运用仿真软件
数电的学习注重逻辑分析,在学习过程中比较抽象,单靠理论讲解,有的知识点学生一时难以消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EDA仿真软件,在课堂上利用EDA快速设计及讲授与课堂内容相匹配的一些电路,现场进行仿真演示,用直观的波形数据使抽象的数电理论形象化,让学生有直观的印象,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以及相应的电路结构。
比如讲到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电路时,现场利用EDA软件画出电路,直接演示参数改变对波形的影响,通过形象的演示,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关注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1.4 培养工程应用能力
在数电的学习过程中会学习到种类繁多的集成电路,如数据选择器74153,译码器74138等。不仅要训练学生分析使用已经学过的集成电路芯片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在遇到不曾使用过的集成电路时,通过阅读数据手册掌握芯片使用方法的能力。
在讲课过程中,有意挑选若干典型的集成电路芯片,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芯片数据手册的阅读和分析,促进学生从手册中准确理解芯片的功能表,性能指标,时序逻辑控制等关键特性。
教学过程中配备相应的实物展台进行课堂实物展示,给学生以更深刻的印象,增加学习的热情。在课下布置小任务,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或当地电子市场,实地了解一些常用的集成电路芯片的型号、性能和价格,并根据需求进行选择,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 改革实践教学环节
对于一部分学生,特别是非电类专业,从学习电路基础开始,就感到困难重重,原因是缺少电路基本知识,对生活中电子产品缺乏兴趣,他们学习本课程知识仅是为了获得学分,对于课程的意义和实用性并不清楚。针对这部分学生的特点,通过加强实践环节,可以有效地让他们了解学习数电的意义,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1 实验内容设计
目前实践环节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为了做实验而做实验,学生不能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存在一些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不错,但实际操作应用能力比较薄弱,不懂得如何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在理论教学中留下一些疑问,让学生在实践环节中自己寻找答案,进行验证。比如对于RS触发器“不定”状态这一概念,不易理解,在实验内容中设计对RS触发器的功能验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切实了解“不定”的含义。
同时,增加设计性实验的数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合适的题目进行实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创新能力。
2.2 实验环境升级
在实验中用QuartusII 9.0设计开发软件替代原有的MaxplusII,主要目的在于:一是,保持与时俱进,当前软件开发公司已经停止了对MaxplusII软件的升级,改为推广QuartusII软件,后者的企业应用更为广泛;二是,之后现代电子系统设计等专业课也将应用QuartusII软件,在数电学习阶段提前使用,为后续熟练应用该软件进行高阶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之前的试验中,部分实验设备的老旧影响了正常的实验教学效果。后续即将投入使用的综合实训系统,集成了模拟电路模块,数字电路模块,EDA设计模块和单片机模块等,不仅满足数电实验要求,还可承担后续多门专业课的实验和课程设计。对相关实验硬件的升级增强了与后续实验课程的衔接,有利于相关实验课程的整合,进行综合性实训。
3 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目前由于我校的电子技术实验单列,《数字电子技术》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20%,包含学生的上课出勤率和平时的作业完成情况;期末考试占80%。
这种评价体系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期末考试权重较大,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效果进行全学期的综合评价,也不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把握自身情况,且容易造成学生考前突击。
为改进这一问题,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增加过程性评价,设计多次随堂小测试,随机提问一到两个问题,既可以复习巩固上一节课的知识重点,查看学生的掌握情况,也可以取代点名,跳脱传统的出勤考核模式。多次随堂小测试成绩取平均值计入最后成绩,从而在整个学期时段内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和积极性。
4 结束语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研究与探索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不断的在实际教学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针对不同的开设专业,设计多样的培养方案和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不断摸索,积极创新,通过改进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4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潘明,潘松.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王波,张岩,王美玲.“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改革[J].上海: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31(9):121-123.
[4]晋春,李峰,张尤赛,张佳.基于培养学生应用和创新能力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上海:科技视界,2015(17),38-39.
[责任编辑:王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