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推动学校体育科研发展
——广东省第十三届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综述

2023-10-29吴建逊肖建忠

韶关学院学报 2023年8期
关键词:珠三角广东省体育教师

吴建逊,肖建忠

(1.韶关学院 体育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2.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035)

2022 年7 月23 日至8 月7 日广东省第十三届中学生运动会(以下简称“中运会”)在韶关市举行。该次运动会学生设有田径、游泳、篮球等12个大项比赛,以及教师的基本功大赛和体育类的科学论文报告会评选,其中科学论文报告会(以下简称“科报会”)于7 月23—26 日在韶关学院举行,有200 多位来自广东省21 个地级市的中小学(含省直属学校)及高校体育教师参加了此次科报会。 从2022 年1 月发文至7 月中下旬,科报会从论文征集 、评审(两轮)到论文报告(答辩和墙报交流)历时7 个多月,并取得了圆满成功的效果,对广东省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有序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

一 科报会论文概述

(一)论文征集及类型基本情况分析

中运会举办的主要目的是对学校体育事业改革发展成果的一次全面检阅和集中展示。按照往届中运会都会进行科报会一项内容的展示,不仅是对学生体育竞技水平的检验,更是对体育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一种检阅和促进[2]。科报会的举行主要是教育厅委托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全权负责落实,广东省教研院本着对省教育厅认真负责的态度,按要求布置执行落实。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报送广东省第十三届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的通知》的文件要求,高校、中小学校教师和教科研机构在职人员均可报送,各地级市最多限报论文为25 篇,高校及广东省直属学校论文数不限,但他们只参与评奖,不计入各地市团体总分,21 个地级市则按获奖名次得分计入团体总分,并计入中运会各地级市团体总分中。经统计21 个地级市都按25 篇的要求积极报满,另有广东省直属学校4 篇和全省高校34 篇,共收到论文563 篇。其中,研究体育课程改革与教学研究论文192 篇,占34.10%;研究学生健康论文94 篇,占16.70%;研究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文化的论文93 篇,占16.52%;学校体育管理和校园足球专题研究论文都是92 篇,各占16.34%。研究“课改与教研”类论文报送数量较多,其他类型论文研究内容数量都基本相同。从选题结构来看,基本涵盖了体育各类别内容,呈现广而宽的状态。

(二)论文评审过程及获奖结果情况分析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根据中运会科报会的相关要求,成立了评审领导小组评审机构,同时为了更公平、公正对论文进行客观科学评价,组委会还聘请了一批广东省高校体育领域专家进行第一轮线上评审、第二轮线下现场评审及第三轮现场答辩与交流评审等。评审专家根据要求从论文的选题、意识形态、研究方法、研究效果、质量水平、创新性、规范性,以及获奖论文的查重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真实客观评价[3]。最终从报送的563 篇论文中遴选出,一等奖论文80 篇,占总数的14.21%;二等奖论文140 篇,占总数的24.87%;三等奖论文180 篇,占总数的31.97%。合计有400 篇论文分别被评定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占报送论文的71%。其中中小学校体育教师获奖论文376 篇,占总数的66.79%(占中小学校教师报送的71.62%,其中还包括各地市的部分体育教研员),符合大会主要是针对中小学校体育教师评定的初衷;高校教师报送了34 篇,获奖论文24 篇,占高校的70.59%,占总数的4.26%,基本符合高校科研能力相对较强的客观规律;广东省直属学校只报送了4 篇,最终分别获得二、三等奖各2 篇的成绩。各地级市中小学有规定必须限报送25 篇要求,并计入团体总分,各地级市都有出台相对的激励机制,所以各地级市中小学校报送质量和数量占了较大的比例,也符合中运会举行科报会的目的和意义。

二、各地市获奖分布情况分析

广东省第十三届中运会科报会团体总分前八名分别为广州、东莞、深圳、中山、肇庆、韶关、佛山、珠海,从前八名排名来看,除韶关是举办中运会的东道主外,肇庆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一个与西南接壤的主体城市,其他基本上都是珠三角地区的城市,说明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带动了当地教育的发展,也是其具有的优势之一。21 个地级市获奖总篇数分别为广州东莞中山各25 篇(报送论文全部获奖)、深圳24 篇、珠海23 篇、韶关肇庆汕头各22 篇、佛山江门各19 篇、清远18 篇、湛江17篇、河源潮州各16 篇、惠州阳江各15 篇、梅州茂名各13 篇、揭阳9 篇、云浮汕尾7 篇。从论文获奖篇数和质量可知,粤东、粤西、粤北体育人才存在较紧缺的现象,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不充分,确实存在瓶颈。

广东省教研院落实各地级市限报篇数一样,就是为了缩小各地市成绩的“贫富”悬殊的差距,从而带动各地市体育科研能力水平的发展和均衡,但从科报会获奖情况可以看出,80 篇一等奖论文,前八名就有62 篇来自珠三角地区的城市,占77.5%;二等奖也基本被珠三角地区的城市“瓜分”。虽然从成绩统计来看所有地市均有作者获奖,但是揭阳、云浮、汕尾3 市分别只有9 篇、7 篇、7 篇,获奖篇数均不到报送上限的一半,且只有二等奖和三等奖,说明各地级市水平差距还是较大的。广东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邱克楠同志在闭幕式上看到获奖结果后指出今后可否考虑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可否分开参评,这样也许能更公平更合理,也不意味着对其他落后地区不公平。这也说明了各地级市体育科研水平存在的差距。作为广东省教育厅主管部门可充分考虑全省体育教育资源的“一盘棋”整合与均衡发展的长远计划。

三、论文主题思想和核心内容的情况分析

通过梳理此次科报会的563 篇论文,特别是对获奖400 篇论文归纳出论文研究的主题思想和核心内容要素。

(一)提出紧靠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的实施

2022 年4 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其核心主要是基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3 个方面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5 个部分,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以体育人的重要保障[4]。部分论文提出教师应从学科素养模型上了解体育课程标准,从学习发生本质上理解学习过程,从体育学科知识结构上把握课程内容,才能整体认识和把握课程目标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构建在核心素养下“学-练-赛-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明确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任务以及学习活动;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加强教的活动、学的活动以及形成性评价的匹配程度,设计并实践教学案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等,为新课标、新课程贯彻落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

(二)聚焦学练赛的实施

《标准》提出要“依据学生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通过应用适宜的体育教学模式,以“教会、勤练、常赛”为抓手,以实践性为原则,强化核心素养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创造性转化,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学用结合。部分论文提出通过“学、练、赛”教学模式,学生练习时间短、技术动作更连贯;能够使学生将所学较复杂的动作技术、组合动作术和技战术应用于比赛中,加上每节体育课十分钟的身体素质练习,使学生有充沛的体能发挥自己的技术水平等观点。

(三)重视课内外联动,树立大体育观意识

部分论文从不同的角度和切入点对课外体育锻炼进行了分析,起到了对课堂的补充作用,将课内和课外有机的联动起来。研究学校体育时间及空间的不足,强化感动练习的亲子互动、练习时间、频次及科学性,促使学校体育、家庭教育联动协作,能有效地改善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前庭平衡能力、本体控制能力、学习专注能力等感觉综合能力;还有部分论文通过不断利用媒介和宣传栏等工具加强对学生、教师、家长的宣传教育工作,以高质量课堂、大课间活动、课间微运动、课外锻炼、居家锻炼等5 个方面全面推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提高学生在校和居家训练积极性和热情,确保学生健康体质逐年上升。研究学校体育活动应是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联动的适宜教学模式。

(四)积极探索体育课程思政内容

有部分科报会的论文积极探索了体育课程思政内容,提出了要实现“课程思政”与体育教学的有机融合,培育“完整的人”等,主要包括了要正确认识课程思政的本质与内涵,以体育人;增强体育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力,深度挖掘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由整体到局部,优化“思政元素”在体育课堂中的呈现方式;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常态评估机制等研究内容。

(五)关注校园足球,以球育人、以球促教逐渐成为常态

校园足球仍然是当前广东省乃至我国学校体育研究工作的重点和热点。此次科报会有92 篇论文研究校园足球教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校园足球运动损伤,校园足球技战术等,从多方面、多角度对校园足球进行了探索,对培养校园足球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六)探索信息技术在体育教育中的应用

部分论文研究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进行体育信息技术探索发展,对体育信息技术的研究标志着重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变革,探索信息技术在体育教育中的应用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说明了体育领域的广泛性和前瞻性。

四、结束语

(1)论文质量区域差异较大,主要是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的城市发展存在较大差距。从获奖总数来看,珠三角与非珠三角地区相当(粤东西北地区地市数量较多),获奖篇数各占50%;从获奖等次来看,珠三角地区一等奖占比70%以上,二等奖获奖数量也达到60%多,粤东西北城市多数为二等奖和三等奖,特别是三等奖居多,说明珠三角地区报送的论文质量和水平更高,中小学体育教师体育科研水平区域性仍然存在较大差异。希望广东省相关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粤东西北中小学体育教量科研能力水平的提升。

(2)论文整体水平有待提高。论文的选题有很多创新之处,亮点纷呈;论文的写作规范程度及整体质量比往届有了较明显提升,但在选题、规范与质量等方面有待提高。建议广东省教研院建立“送研下乡”完善机制,进一步加强广东省体育教师科研水平提高。

(3)论文缺乏具体研究内容,对题目的定位不够到位。科报会有部分论文题目还冠以“浅谈”“浅析”“论”“谈”等字眼和词语,从题目定位显得中心思想不够明确、主旨不够清晰,导致论文缺乏具体的研究内容,从而在研究及写作过程中只能泛泛而谈、浅谈辄止。希望在撰写论文时题目定位需要认真推敲和定位。

(4)科学研究方法规范性有待提升。在评审和答辩等过程中,发现有部分论文研究方法的规范性与结论的可靠性存在一定差距,研究方法搜集资料过程不规范,导致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存在质疑,大幅度降低研究结果的应用价值,在今后的研究方法运用中论文的规范性有待提升。

(5)加强组织学习培训,提高科研能力。广东省教研院要统筹安排,重点扶持粤东西北经济较为落后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科研水平,建议以珠三角地区帮扶的形式,点对点进行“科研水平”培训和辅导,形成一条常态化的科研能力提升通道,不断提高广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科研水平。

猜你喜欢

珠三角广东省体育教师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制造业“逃离”珠三角?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珠三角,2012
广东省10年将投1187亿治水
广东省今后5年将投7226亿建高速公路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