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标导向下的课程内容结构化教学探析

2023-10-28夏艳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整合资源

夏艳

摘要:在习作单元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为主要目标,运用课程思维,在教学目标的统领下,从学生的实际习作水平出发,整合教学资源,整体设计教学过程,夯实过程性指导,力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评改习惯,缩小学生的表达差异,整体提升学生的习作素养。

关键词:聚焦问题;整合资源;重组文本;过程性指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通称“新课标”)强调要“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明确指出“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和发展性”。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应如何落实习作教学目标,真正提升学生的习作素养呢?笔者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教学《围绕中心意思写》为例,试谈整体提升学生习作素养的策略。

一、明确价值定位,彰显教学目标导向

统编版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共安排了8个习作单元,每个学段的习作单元编排体例是一致的(见图1)。

“单元首页”明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和本次习作的任务;“精读课文”是指向写作的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知识和表达方法;“交流平台”以对话的形式,提炼梳理写作方法;“初试身手”联系学生生活,以说写结合、言语转换的方式,将阶段阅读成果向写作迁移,让学生进行片段性的写作尝试;“习作例文”借助批注的形式,让写作知识从抽象还原到具体,让学生再次直观感受运用写作知识进行言语实践的真实样态。“单元习作”让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方法完成习作,展示学习成果。

这样的编排体例,体现了为写而读、读写共生的内在编排逻辑,彰显习作单元的鲜明特征——读写结合。阅读介入写作,指向写作目标,以读促写,让学生学会写作。

如统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习作要求是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教材安排了写人、记事、写景等不同类型的课文。在《夏天里的成长》和《盼》这两篇精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辅助学生完成字词学习外,还要引导学生把握中心意思,联系课文内容,初步学习写作方法。学生在自主阅读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小站》过程中,进一步感悟作者如何围绕中心意思选材、如何将重要部分写具体。带着这样明确的学习目标,习作单元的教学才会与其他阅读单元教学不同。只有目标任务清晰,教师才能找准教学方向,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整合学习方法。

二、聚焦真实问题,整体规划学习活动

为有效达成单元学习目标,教师要从学生习作中的真实问题出发,整体规划学习活动。例如,在完成“围绕中心意思写”习作任务时,教师可设置学习任务情境:参与班级“汉字传情”征文活动。即以一个汉字为主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生活中发生的事,也可以写想象故事,突出文章主题。

为了高质量地完成这次征文活动,教师结合学生存在的问题,重组单元内容,整体设计了七个子任务。

(一)任务一:研读导语,明确任务,尝试习作(发现习作的问题)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单元导语,解读单元习作要求,明确本次征文活动习作的重点,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和单元内容完成自学,初步感知课文,并列出写作提纲。

梳理统编版语文教材的习作训练要素“围绕中心意思写”,学生在中心意思的确立、材料的选择、对中心意思的表达上都经历了系统的能力训练(见表1)。

结合表1的内容我们看到,本次习作要求是:从不同方面或是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学生这几年的进阶学习结果如何?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大幅提升?教师在指导完成本次习作前,应全面了解学情。因此,采取先写后指导的方式很有必要。根据习作要求,学生先尝试写初稿,暴露习作中的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发现学生的现有水平与目标要求之间的差距,找准教学的切入点,从而实现“因需而教”。

(二)任务二:熟读组文,了解中心,学习立意(第一次修改习作)

“围绕中心意思写”首先要有“中心”。读文的目的是了解每一篇课文的中心意思,学习教材中的课文如何立意。教师可结合单元“以立意为宗”的人文主题,使学生明白:不论什么题材、什么内容,都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随后,学生交流习作,在相互学习中明确中心意思,完成习作在立意上的第一次修改。

(三)任务三:再读组文,绘制导图,学习选材(第二次修改习作)

第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习作在选材上存在的问题。第二,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回顾单元组文,在明确文章主旨的前提下梳理文章选材,用思维导图呈现不同题材的文章是如何围绕中心选材的。第三,让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习得习作策略。第四,完成“初试身手”,通过为“戏迷爷爷”选择合适的材料,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选材能力。第五,聚焦共性问题,师生共同讨论修改思路。第六,修改自己的习作,互相交流评价。这是学生从选材角度第二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任务四:研读组文,体会顺序,安排材料(第三次修改习作)

《夏天里的成长》为什么将写人放在最后?《小站》為什么先写小,后写暖?《盼》和《爸爸的计划》的作者在选材时有什么不同,如何安排材料的先后顺序及内容详略?聚焦怎样合理安排材料,教师让学生从材料如何组织安排的角度学习课文,让学生用心体会作者叙述的顺序与详略。通过“交流平台”第二自然段总结方法,学习像作者一样,围绕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更恰当地安排写作材料,通过“初试身手”第二题,尝试运用方法,从材料安排的角度对自己的作文进行第三次修改。

(五)任务五:聚焦佳句,品味语言,学习表达(第四次修改习作)

这一次,教师从表达效果上让学生聚焦课文中的景物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等,通过品味作者精妙的语言,学习如何更好地表达。如让学生分析《夏天里的成长》中作者如何抓住事物在夏天的变化,并将其写得独特又巧妙:用“一天一天地变丰满”表示山在“长”,用“一天一天地高起来”表示地在“长”,用“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表示河在“长”,用“连接处的缝隙几乎填满”表示铁轨在“长”,用“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表示柏油路在“长”。引导学生揣摩《盼》中作者如何通过动作描写表达“我”心中的“盼”:一般人遇到下雨,都加快脚步、捂住头快步走,而“我”却“放慢了脚步”“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赏析这些精妙的表达之前,教师要先让学生到课文中找一找,品一品,再挑出体会最深的句子,与大家分享,进而从语言表达上第四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六)任务六:交流作品,自评互评,完善习作(第五次修改习作)

新课标明确提出,三四年级的学生要“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五六年级的学生要“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在本次习作中,教师整体规划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站在篇章的角度,从头到尾阅读自己的习作并对照习作要求,自主审核与修订。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借助同学的力量,围绕习作要求,互相修改,进一步完善习作,从而使学生在一次次的修改中提升习作水平。

(七)任务七:完成投稿,接受评选,形成作品集(分享优秀成果)

经过多次修改,学生将改后的习作投给班级文学社。由班级文学社组织评选优秀作品,并将优秀作品发表在班级公众号上或制成作品集。

在本次习作教学中,每一个任务的设置教师都是从学生的问题出发,根据学生真实的习作需求寻找解决办法。教师灵活运用教学资源,让学生四次聚焦组文,聚力习作评改习惯的培养,夯实过程性指导,使学生一步步从阅读中习得写作方法。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习作素养不断提升。

三、借助评价量表,促进习作能力进阶式提升

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每一次的学习任务要求,提前设计评价量表,用评价量表规范评价标准,诊断教学问题,使学生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如在学生初次尝试习作时,教师向学生明确了星级评价要求(见表2)。

学生明确星级评价标准后,会努力按照标准完成习作。如文章的标题,学生可选用教材中的标题,也可自拟。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动脑,教师在评价标准中特别加上“有创意的题目加星”的字样,这样的评价标准,激发了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在完成每一次的学习任务时,评价量表分别指向中心意思是否明确,是否围绕中心意思选材,是否体现了不同方面或选取了不同事例,是否能够主动补充或修改选材等。在全班交流评改时,教师可运用清晰的评价量表,引导学生全面衡量习作的质量(见表3)。

在教学的每一阶段,教师都应时刻遵循“教—学—评”一致性原则,用评价量表告诉学生该做什么,用星级评价衡量其目标达成的情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反思学习过程,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与此同时,教师应根据评价量表反馈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改进之后的教学设计,调整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过程,促进课堂教学进阶式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倪宗红,韩文杰.指向习作能力的习作单元“教学评一致性”设计:以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2(6).

[3]王欣.聚焦核心素养,提升表达质量[R]. 锦州市习作教学研讨会·小学语文,2022(10).

[4]陈莎莎. 指向表达的习作单元教学策略: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單元为例[J]. 江西教育,2023(27).

[5]傅彬彬. 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整合教学策略[J]. 文理导航(上旬),2023(3).

猜你喜欢

整合资源
浅谈广播媒体活动的创意与策划
以整合资源提升音乐课堂趣味性
巧用电子白板彰显现代魅力
地理课堂教学流程的优化研究
开展社会化少先队活动增强队员社会责任感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广东省中考化学计算题命题趋势和备考策略
整合德育资源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基于儿童成长,生成个性阅读精彩
整合资源提升数学教师课程领导智慧的研究
对高校工科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