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用与适用: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新时代发展及其实现

2023-10-28◎崔

职教通讯 2023年8期
关键词:双师陶行知职业院校

◎崔 馨 月

教育建设,思想先行。职业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时代背景下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是以国务院2021 年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化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1]。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与职责实现,离不开近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的照亮与指导。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作为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上世纪50 年代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以思想指导实践促进社会发展,在顺应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的同时推动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改革,因其符合职业教育内在发展规律,满足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需求,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思想支撑[2],其实用价值与适用价值作为其思想体系的关键,至今仍是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引。因此,本文以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为逻辑起点,通过对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与整理,阐述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实用价值与适用价值对于近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重思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在新时代的赓续发展,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些许参考。

一、实用与适用: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价值内蕴

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是从中国社会现实发展出发,通过汲取中国儒家与墨家思想,融合西方先进实用教育思想与理论,汇聚蔡元培实利主义实业教育以及杜威实用主义思想精华,聚焦当时我国职业教育实施的重点焦点问题,在近代教育的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的。陶行知职业思想在近代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实用价值与适用价值,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国职业教育近现代发展史上的重要指导与支撑。

(一)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实用价值

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生根于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社会背景,发展于人口稠密、民智较低的教育环境。面对复杂严峻的社会环境,其实用价值具体体现在以“生利主义”为职业教育目的,以“三农”作为职业教育重心。

职业教育能否完成时代愿景,实现时代目标关键在于教育目的,核心在于职业教育宗旨。在国弱民贫的社会背景下,陶行知将“生利主义”作为教育宗旨,其目的在于将我国近代职业教育与国家发展趋势契合,通过职业教育改善国民生活,开启国民民智。在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中,对于“生利主义”他提出:“故生利之人,谓之职业界中人;不能生利之人,皆不得谓之职业界中人。凡养成生利人物之教育,皆谓之职业教育;凡不能养成生利人物之教育,皆不得谓之职业教育。”[3]陶行知认为,以“生利主义”作为职业教育目的的最好体现在于促进国家实力提升,协助社会生利发展,培养生利之人才,通过生利之人帮助社会发展与建设,这便是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实用价值的最好体现。具体而言,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实用价值首先体现于让国家“生利”。陶行知提到,国家处于积贫积弱环境之中的原因在于“山穷水尽的传统教育”。近代传统教育的教育目标在于通过科举实现自我价值与宗族荣耀,全然忽视了教育对于国家的重要影响。在对传统教育的反思中,陶行知指出,职业教育的目的应在于促进国家民族的振兴与发展,在职业教育实施过程中更应注重知识实用性与技能现实性,从而促进国家的发展与进步。因此,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中对于职业教育目的的首要认知便在于为国家强盛发展而生利。其次,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实用价值体现在让社会“生利”。在深受蔡元培实利主义以及实用教育、杜威实用主义影响的同时,结合近代我国社会发展现状,陶行知提出,“生利有两种:一是生有利之物,如农产谷,工制器;二曰生有利之事,如商通有无,医生治病是。前者以物利群,后者以事利群。生产虽有事物之不同,然其有利于群则一”[4]。陶行知认为“生有利之物”在于帮助国家生利,“生有利之事”在于帮助社会生利。因此,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中的实用价值便体现在职业教育应帮助社会“生利”,即职业教育应紧贴社会时代发展水平,协助社会实业发展进步。他认为提升社会生产水平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初心与宗旨。最后,陶行知职业教育的实用价值落实于帮助民众“生利”。陶行知在对职业教育的论述中提出,“吾人做事之目的,有内外之分。衣食者,事外之目的也;乐业者,事内之目的也。足衣足食而不乐于业,则事外虽无冻馁之虞。彼持衣食以为职业教育主义者,是乐业之道也”[3]。陶行知认为,职业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应具备让国民习得本领的教育功能,能通过职业教育帮助国民进行知业乐业的教育启蒙,使其在乐业中消除衣食冻馁,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生利”于生活、“生利”于人民。在其职业教育思想中,陶行知以“生利”为职业教育目的,帮助国家、社会、国民而生利,这便是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实用价值所在,缘此,职业教育方可达到“国无游民,民无废材,群需所济,个性所舒”的理想状态。

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实用价值的另一体现是以“三农”为职业教育重心。在人民食不果腹的社会动荡背景下,陶行知充分认识到农村、农民、农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将其视为职业教育开展的重心。在《中国农村教育之根本改造》中陶行知提出:“乡村学校是今日中国改造乡村生活之唯一可能的中心!乡村教育关系三万万四千万人民之幸福!”[4]陶行知充分明晰了乡村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乡村教育的开办和学校的设置对于国民生活、社会发展、国家安稳的作用,由此提出通过职业教育促“农”发展,对“农”施教。具体而言,以“三农”作为职业教育重心首先体现在以农村人口作为职业教育对象。彼时,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占据全国人数的95.98%,但农村人民的受教育程度却不及人口占比的百分之一。因此,陶行知在实施职业教育过程中提出:“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它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它要教农民自立、自治、自卫。”[3]即职业教育应该从农民自身出发,以农民乡村日常基本生活为基础,把农民的劳动和职业教育结合起来,变成一种“活”的职业教育。其次,体现于在农村开展乡村职业教育。陶行知在农村积极建设幼稚园,开办学堂,设立乡村医院等教育场所,其职业教育思想在乡村工学团中落地生花。最后,体现在将职业教育贴合于农村人口。在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我国乡村职业教育将教育重点落实于增强农民身体素质、提高农民生产效率、改善农民生活状态,使职业教育真正地从农民自身出发,开设贴合农村情况符合农业发展规律的技能课程,从而推动农村发展,使职业教育落实于农村、适用于农村、实用于农民,从而更好地凸显出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在当时的社会实用价值。

(二)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适用价值

陶行知在职业教育实践中探索出职业教育与平民教育、师范教育相结合的路径,寓职业教育思想中的适用价值于“教学做合一”“工读结合”等教学活动之中,觅寻到教育与职业相融合的新模式,力图实现以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教育宗旨。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适用于教育实践之中,为传统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行适用的发展路径。

陶行知将“工读结合”的教育方式适用在“山海工学团”实践中,凸显了“工读结合”的适用价值。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陶行知首先在“山海工学团”中设立了针对木工、藤工等职业的技术工厂,聘请社会上有技术的匠人对学生进行授课指导。其次,“山海工学团”聘请手艺精湛但文化储备不足的底层劳动人民作为工匠,由工匠传授学生手艺技能,由教师教授工匠文化知识,实现技能与文化知识之间的和谐转换,通过彼此为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减轻办学财政负担。最后,学生通过学习手艺技能,自己动手实操,进一步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在“山海工学团”中,学生通常上午学习课本基础知识,下午动手实践,从而将“工”与“读”有效结合。陶行知“工读结合”的适用价值在于,即使处于师资、经费均贫瘠的背景下,仍通过“工读结合”的教育方式,将实操场所、学校、社会场所相互结合,推动了普通教育、社会教育、职业教育的共同发展。

此外,陶行知还将“教学中合一”的教学模式适用于晓庄师范学院,阐明“教学中合一”的适用价值。在职业教育实施过程中,提升职业教师教育质量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此,对于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陶行知提出:“不用心做事,就不会变成教学,也不会变成学习。”[4]陶行知认为,无论教学与被学,教师应先精于其事,而后于事中进行学与教。例如:一件农活,事情过程本身是在田地里劳作,那么教课的过程也应该在田地里进行,学生也应该在田地里进行学习[4]。因此,“教学做合一”的价值在于,教师通过职业教育教学,将教、学、做三者有机合一,将理论与实际紧紧结合在一起,实现师生相互砥砺补益。

二、庚续与发展: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时代阐释

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是我国职业教育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改革、职业教育现代化探索均有重要影响。进入新时代,处于百年之未有大变局的职业教育更需汲取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中实用价值与适用价值的精华,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思想动力。

(一)从旧时代到新未来: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实用价值的再体现

现代化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导向是现代化职业教育目标。现代化职业教育目标为我国职业教育高水平发展、促使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对于现代化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国家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明确了“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5]。具体而言,在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目标是我国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的重要依据与提升质量的发展重心[6]。现代化职业教育目标有利于指导我国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开发,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我国现代化职业教育目标与国家发展、经济增长、人民幸福相契合,同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中为国家、社会、人民而“生利”的宗旨一致。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中的“生利主义”跨越时空对现代化职业教育目标的确立依然具有价值的缘由在于,陶行知明晰职业教育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从家国出发,明确了职业教育目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中的“生利主义”依然可为现代化职业教育目标的设立提供重要指引,是探索职业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路径,更是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目标确立与实现的理论基石。

实现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前提是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人才培养的核心是教育。面对农村特殊的地理环境与经济水平,农村职业教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与农村基层人民最为贴近的教育类型,也是最契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教育方式[7]。农村职业教育作为乡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应然之义。2022 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做好2022 年全国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提到,促进农民就地就业创业,大力开展适合农民工就业的技能培训和新职业新业态培训,对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与脱贫攻坚成果的维护,都需要坚持做好“三农”工作[8]。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于“三农”政策,“三农”政策落地于人才资源与劳动技术。面对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与乡村振兴,农村职业教育肩负着促进“三农”政策工作推进、加快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重要责任。因此,现代化农村职业教育是从“三农”政策出发,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村稳步增收、农民稳定安宁的国民教育。在“三农”政策执行过程中,现代化农村职业教育落实“三农”政策深融于农村之中,是服务于农村人民、促进农业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今,我国“三农”政策与农村职业教育紧密联系,与陶行知职业教育重心中的“三农”相契合,二者均是在认识农村对于国家的重要性的前提下,落实于农村、农业、农民之中,从本土现实与实际情况出发,促进农村环境、经济形势、人才质量的多层次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下“三农”政策的不断落地与农村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是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再次闪光,更是其实用价值思想内蕴的创造性发展。

(二)从旧实践到新机制: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适用价值的新落实

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起源于其生活教育思想,扎根于职业教育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出具有适用价值的职业教育实施路径。“工读结合”“教学做合一”作为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中的重要教育方式,为近现代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建设提供了可为路径。如今,现代化职业教育对其进行了守正与创新,并在汲取其适用价值中逐步探索出现代化职业教育建设的有效路径。

1.从“工读结合”到现代化职业技能的实习实训。陶行知在山海工学团中实践的“工读结合”,是中国传统学徒制与西方进步思潮结合的教育产物。“工读结合”对于熟练职业教育技能、改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提高学生技能学习兴趣起着重要指导作用。现代职业教育通过对“工读结合”实践的不断改善与实践,使之发展成为职业教育实习实训的教育机制,并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2021 年,教育部发布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明确了实习具体是指由学校安排或批准学生自行到企业等单位进行职业道德和技术技能的实践性教育教学活动,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熟悉市场环境与用人需求,提升技能水平,清晰职业未来发展,进而锤炼学生意志品质[9]。实习实训机制的建立初心与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中的“工读结合”相一致,均是帮助学生知行合一,清晰市场对于人才与技能的需求,从而实现职业知识与技能的有机融合。职业教育中的实习实训制度是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工读结合”实践的创造性发展,更是陶行知职业教育实践适用价值的重要体现。

2.从“教学做合一”到现代化“双师型”教师培训机制。“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实践探索中理想的教师能力,主要是指教师需同时具备的知识、技能与动手能力。陶行知认为,具备“教学做合一”能力的教师能对学生知识能力与技能水平进行更好的指导。随着职业教育不断地发展,对于职业教育教师的要求逐步渐变为兼具职业性、学术性、师范性三性融合的职教教师基本原则。2022 年《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要求》中提到,“双师型”职教教师应具备理论与教学双重能力,并明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现代化职业教育高质量建设的重要任务[9]。由此,“双师型”职教教师正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师资建设的依据。从“双师型”职业教育教师所需具备的能力来看,其与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中“教学做合一”教师所具备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相一致,均为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从“教学做合一”到“双师型”教师认定与标准是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适用价值的再一体现,更是新时代职业教师教育改革,提升职业教育水平,促进技能人才在企业与院校之间双向流动的重要教育机制。

三、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当代实现

职业教育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对于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经济建设发展、重点产业升级的未来发展都起到关键作用。现如今,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还存在职业教育目标模糊、课程设置有待优化,农村人才培养薄弱、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足等现实困境。为此,重新审视并借鉴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善与实现,可以为消除职业教育现实困境提供一些参考。

(一)细化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在促进我国高精尖科技发展、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而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最终目的即在于通过职业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为国家“生利”,为社会“生利”。

现代化职业教育目标是指导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指南针”。结合我国当今产业发展和技能型人才需求来看,职业教育需从宏观上明确职业教育的教育宗旨,从微观上细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在宏观层面,有关部门应积极以国家宏观战略为导向,细化职业教育发展未来目标,在新时代人力资源需求下明晰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具体而言,一是完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针对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人才需求明确职业教育目的,准确制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完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制定机制,为职业教育精细化发展、高水平建设提供目标指导。二是细化区分不同层次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不同层次职业教育参与主体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不尽相同,针对不同水平的职业教育,应细化各层次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目的,有效区分各层次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不同,为加快形成阶梯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方向。在微观层面,有关职业院校应了解国家政策对于职业教育的领导与指挥,汲取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中的家国意识。一是在职业教育目标的制定中,职业院校应积极挖掘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家国意识。在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意识到职业教育对于国家的重要作用,认识到自身技能提升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首先在观念意识上就明确学习的意义,从理想目标出发,在职业教育学习中体悟主体价值。二是在职业教育目标的实施中,职业院校应帮助学生深刻领悟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中的社会担当。职业教育院校应从教育目标出发,明晰陶行知生利主义内涵,帮助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让学生明确自身社会担当,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职业技术人才。

(二)丰富职业教育实训课程特性

职业教育实训课程作为职业教育开展实施过程中的核心内容,需要以社会技术需求、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进行设置与实施。陶行知认为,实训课程应起着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凸显职业教育人才技能特殊性、完善技能型人才资源库的作用。因此,职业教育实训课程应具备导向性、实用性与适用性。

现代化职业教育实训课程是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压舱石”。对于实训课程的导向性来说,职业院校应将职业教育实训课程内容与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相结合。在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兴趣与擅长,帮助学生因需选课、因兴学习。对于实训课程的实用性来说,职业院校应结合陶行知职业教育实用性的特征,适当地增加实训课程与岗位实习在课程中所占的比例。对于实训课程的适用性来说,职业院校应完善学生校外实习课程实施机制,积极与企业建设实践基地,校企进行深度合作,形成从学校到企业,从课程到实践的学习模式,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进行技术与能力的双重提升,从而增强学生对于社会变化发展的适应性。职业教育实训课程相关主体应积极探索符合国家现代化专业发展且兼具导向性、实用性以及适用性的课程体系,为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与生涯发展提供保障。

(三)重视农村技术人才培养

现如今,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厄困于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的不完善、农村职业教育资源贫乏、农村人口人才培养观念落后的处境,导致我国农村职业教育人才流失,阻碍了农村职业教育人才的发掘与培养。基于此,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中对“三农”的重视以及“工读结合”的实践,能为乡村职业教育问题的解决和乡村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新时代农村技术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助燃剂”。农村技术人才是职业教育助力振兴实现乡村的重要群体,加强对农村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发掘是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职业院校、相关企业积极整合地方人才与技术,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以教育实践项目带动农村产业,推动现代农业产业人才及技术支持体系的形成。具体而言,从财政上,有关部门应增加对乡镇职业院校的资金投入,并将资金向农业农工相关专业侧重投入。从监管上,政府部门应积极做好职业院校与企业的联系中枢,加强职业院校与乡村政府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给予职业教育相关院校足够的办学自主权,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创新。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应重视农村人才培养与农村的紧密联系。职业院校应探索与开展学生参与助农的相关课程与活动,将学生自身发展与当地发展相贴合,从而扭转农村职业教育“学获分离,学无所归”的现状。职业院校应提供农业学习实操环境,协助学生有机结合知识技能与农业实操,将求知与农作相结合,实现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并体现职业教育自身的技术延续。

(四)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打造高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路径。但由于如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人员数量不足、数量分布不均、流动机制不顺等问题,阻碍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设之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现代化职业教育发展的“催化剂”,而汲取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中“教学做合一”的教师发展理念,能为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可行方案。首先,职业教育相关主体需强调“双师型”教师对于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特色性,坚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可为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色之处,坚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对优秀的技能人才与专业人才投身于职业教育的巨大鼓舞与积极引导。其次,加快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职业院校抓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契机,积极吸纳社会或企业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师资力量,结合院校特点帮助教师可持续发展,促进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壮大与发展。最后,提高职业教育“双师型”教育队伍质量,需社会与院校相互协调,完善“双师型”教师的提升与个人发展机制,给予教师充分的教学机会、学习机会与提升机会,从技术、资金、平台等方面全面助力教师成长,使教师在锻炼与提升中实现“教学做合一”。

猜你喜欢

双师陶行知职业院校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陶行知教育名录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