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清山水画中建筑题材带来的创作思考

2023-10-25康馨文

艺术大观 2023年28期
关键词:艺术特征

摘 要:山水画中的建筑,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题材。首先,山水画这个题材从名字中就能够知道,建筑不是它的主要表现对象。但是有趣的是,它又在山水画中不可或缺。本文主要聚焦于明清山水画中的建筑题材,以山水画中建筑题材的流变这样一个侧面,并结合自己创作的老北京建筑题材,来探讨从中国山水画发展中得到的一点思考,分析它带给笔者在创作上的反思。

关键词:明清山水画;建筑题材;艺术特征;老北京建筑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3)28-00-03

中国山水画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独有的文化标记,象征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文明的见证,是中国人的精神寄托,也是中国艺术中特有的审美趣味。山水山水,有山更有水。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和人的交融统一的追求,而且透露着中国人对于摆脱尘世间的纷扰的精神追求。脱离世俗的嘈杂,有着自然与人情味的地方。其实,山水画所涉及的“美”,是与中国古代的绘画和社会层面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血脉关系的。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在山水画中,建筑题材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山水画的建筑画法在每个时期都有独特的创新,其中的形成原因是多样的。一方面是山水画在发展中自身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是中国建筑发展反作用于山水画创作中。因此,山水画建筑题材中包含的艺术内涵,一直是笔者山水画创作中的关注重点。但是山水画的发展是一门庞大的学问,哪怕只是聚焦于其中的建筑题材也是一个不小的学术项目,因此在本文中,只限于对明清山水画中的建筑题材进行分析讨论[1]。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中国的山水画中建筑其实如同房子中的盆景,只是一种点缀。虽然只是点缀,但是留下来的山水画作品中,建筑题材也体现了一种超凡的美感。虽然只是以二维的形式却能展现出多维度的艺术之美,所以这种美是有待于被发现的,是不应该被忽略与冷落的。从艺术的角度看,传统山水画对于建筑的处理方式和表现理念,对于在今后的山水画创作中如何继承创新,都有很重要的参看作用。

建筑在山水画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的统一整体,画面动、静的巧妙结合,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从而可以看出,古典传统山水画中对于建筑的处理对当代山水画创作的发展都大有裨益,同时又可以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2-3]。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目前,在国内外并没有专门研究明清山水画中建筑题材的学术成果,特别是权威学术成果。当然,相关的学术成果可作参考,如湖南大学毕彧的硕士论文中有关于明清的绘画中建筑景观要素的分析,其中涉及建筑题材的风格分析。再有是李明星老师的《中国绘画中建筑画法的演变探究》,是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论文讲述了中国绘画中建筑题材的演变过程,非常详细。因此,在此基础上,综合各个研究成果,参考其他的文献来进行明清山水画中建筑题材的艺术内涵分析。

二、明清山水画中传统建筑画法发展概述

(一)中国古代山水画中建筑题材的发展脉络

中国的传统古代建筑,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产物,而且影响了周边东亚地区。绘画是人类精神文化的表达形式。可以说,建筑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绘画中是有很重要的位置的,哪怕是强调自然的山水画。

在中国绘画史上,其实建筑题材的出现非常早,在早期的墓葬石刻艺术中,为了表现墓主人的生活就出现了大量的建筑图案。特别是汉代墓葬中的画像石,有大量关于建筑的描绘。应该说,这里面的技法和理念对于后来的山水画中建筑的绘画是有一定影响的。但是,山水画的正式形成是在魏晋南北朝。在早期的山水画中,其实在一些创作理念上还不成熟,因此会出现“人比山大,水不容泛”的情况。而中国绘画中对于建筑描绘的重要技法——界画也发源于此时。但是这一时期建筑题材在其中的描绘也很质朴[4]。

而山水画中的建筑在成熟期山水画中,比较典型的是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在图中建筑隐隐然藏于山间,显示出一种恬淡悠然的唐人贵族的生活方式。这种对于建筑的处理几乎就是后世山水画中对于建筑在画面中出现方式的典型范例。建筑是山水画中的点缀,并且它不全然地出现在画面当中,是表现画面中人物悠闲的一个点缀元素[5]。

而在宋代进入一个文官社会之后,相比于贵族门阀士族主导的艺术方向,首先宋代整个世俗化氛围更加浓厚,风俗画也发展起来。因此,建筑题材在风俗画中得到长足发展。与此相反,在山水画创作上,其推进了向往自然的创作理念。因此,建筑题材反而在山水画中的占幅及重要性更降低了一点。

元代的文人山水画在画面的自然感上更加苛刻了一些。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的社会因素,这里不加以赘述。重要的代表人物便是倪瓒,他在山水画创作上把人为元素排除在外最为彻底。他的作品中,建筑往往只有一座凉亭,甚至没有,常常不见一人[6]。

而山水画中建筑题材在明清时期又出現了一波反弹。这是由于宋元以前对于山水画画面的冷逸清净的追求本身已经到了一个极致了,在发展中势必要出现一种回暖。再者,明清的统治者和市民阶级在审美上也对山水画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这在清代最为明显。因此,明清山水画在宫廷山水画审美与文人山水画审美中出现了合流的倾向,并以这种情况进入近代。

(二)明清山水画中建筑画法的发展

山水画中的建筑题材,都是用界画的技法完成的。而这种技法在宋元以前是受到文人创作者排挤的,认为它是“工匠所学”。但是在明清,有两大因素使得山水画中加入界画技法的建筑题材繁荣起来[7]。

首先,统治者所主导的宫廷绘画。基于统治者的审美倾向,山水画自身发生了变化。比如《康熙南巡图》,是杨晋等人在1691年到1693年创作的,是以皇帝第二次南巡为题材创作的,从离开京师到沿途的各个地方的所景所物,山川河流、动物成群结队、名胜古迹等,反映出当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和经济文化。这是宫廷艺术一直的主流审美。还有一个典型的代表就是清初四王,虽然作为文人山水画的正统,但是在国家政权的支持下他们所描绘的山水画已经和元代四家的山水画在根本理念上有所区别[8]。

其次,整个社会进入一个经济繁荣的时代,市民阶层开始崛起。明清商人阶层带动了山水画审美的新变化,在中国特有的文化氛围中,所谓“虽为贾者,咸近士风”,即不断向文人靠拢,但不完全欣赏文人山水画中逸笔草草的风格,反而更为欣赏南宋宫廷山水画的风格。因此,现在看到的明清山水画,无论是文人山水画还是宫廷山水画抑或者职业画家的作品,都留有大量的青绿设色反映一种悠闲丰足的生活方式的山水画形式。在这些作品中,建筑题材就变得特别重要。

三、明清山水画中建筑的艺术特征

明清由于整个社会世俗化倾向很明显,所以留下了很多关于建筑如何在绘画中安排的素材。而作品《故园》也在创作中对此进行了借鉴。在这一小节内容中,笔者会结合作品对明清山水画中的建筑题材进行艺术上的分析。

(一)构图上的艺术特征

中国古代绘画对于构图非常重视,总体来说,在山水画中,创作者认为画面存在一种韵律感。明清山水画中建筑题材呈现出一种与山水的有机结合,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特点[9]。

(二)技法上的艺术特征

明清绘画中的建筑在技法上也是一个结合前代成果的成熟期。无论是界画技法的继续发展还是程式化教材如《芥子园画谱》的普及,能够看出在明清山水画的建筑题材的描绘上,技法呈现出高度成熟性,各种线条在不同的构造中发展出不同的用笔技法。

(三)造型上的艺术特征

明清山水画当中建筑的造型特征受到了现实中明清建筑的影响。明清建筑结合了前代特别是宋元的建筑理念,在发展中呈现一种结构繁丽但是重复堆叠的景象,而且在材料上从木构建筑变为以砖木结合为主。在形态上,相比于唐宋木构建筑的轻盈感显得粗笨及程式化。从这一点上看,宋代绘画中的建筑及清代绘画中的建筑这个感觉特别明显。

但是明清山水画在建筑的描绘上还是呈现出一点和前代不一样的特点,那就是对于秩序感的追求。宋元山水画中的建筑及明清山水画中的建筑在画面上最大的区别就是“整齐感”。宋元山水画中尽管使用界画但是在具体的细节上还是会加上一些灵动的笔触,在明清时期的山水画中这种笔触就很少见了,这也可以视作是一种退步。但是,在另一个层面上,这也让明清山水画呈现出别样的风貌,那就是一种明亮干净的秩序感。在看明清山水画时,哪怕画面里面的元素很多,但是主次和画面的律动非常鲜明(见图1)[10]。

四、当代山水画创作的思考

(一)《故园》的创作思考

在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建筑题材作为山水画中的一个创作元素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呈现出每个时代的特征的。因此,并不存在一种永恒形式的山水画。

在山水画创作中,近些年却看到一些现象,即认为山水画一定要像古代那样的形式,刻意追求和模仿前人作品。這实际上也是对于山水画的误解。

一种绘画形式需要与时俱进才能发展,就像笔者的毕业作品《故园》,笔者希望在作品中呈现出自身的时代特色。作品大量的素材取材于北京,这是一个文化古都,而且主题也正是老北京的古建筑。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北京也有新的一面,即中国的首都,是一个急速发展的现代大都市(见图2)[11]。

因此,在表现北京古老的一面的同时,在作品中要点出它新时代的变化,就如同在作品中,不会把古建筑身后的现代大都市建筑抹去,它们相映成彰。在大量的表现北京古老传统的绘画中,它们被认为是“丑”的。但是,笔者却认为两者相容,也许这样才能更真实地反映时代的风貌。

(二)对当代山水画创作思维的反思

时代是不断发展的,在山水画的发展脉络中,从魏晋南北朝到明清,它们都根据自己的时代特征呈现出自己的独特性,而且并不曾中断,而山水画最大的危机也许是在近代陈独秀等人反对以四王为代表的传统中国画的风波。在那之后,其实在山水画的创作中就呈现出两个方面:一方面,一大批画家大刀阔斧地进行山水画的创新;另一方面,又有一批画家又钻入传统甚至不加发展地继承原有的山水画创作。其实在笔者看来,也许两个方面都有欠缺[12]。

就如同本文关于明清山水画中建筑题材的流变,其实也是和时代的变化以及山水画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在中国绘画史的视角下,明清绘画其实呈现出下坡路的迹象,哪怕是在本文所论述的山水画的建筑题材中。其实从纯粹的艺术美学上来说,相比于宋元山水画,它的艺术性其实也在倒退。但那是由于整个时代发展而牵动着它往这个方向走,并不意味是它自身主动地寻求退步[13]。

那么当下我们在进行山水画创作时,是否还能认为完全脱离传统的桎梏或者是把古代山水画的创作完全不变地继承是一种合理的途径呢?这值得我们深思。

参考文献:

[1]王伯敏.中国绘画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2]叶青.应物传神[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

[3]傅抱石.中国绘画理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4]雷绍峰.臆说清明上河图[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

[5]邹正洪.绘画构图学[M].成都:西南交大出版社,2006.

[6]徐书城.清代绘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7]邓福星.中国美术史[M].济南:明天出版社,2000.

[8]黎小强.中国画的美学思想与道家哲学[J].美术界,2008(08):66.

[9]蒋湘琴.论楼阁界画与现代园林设计的融合[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6):653.

[10]傅熹年.中国古代的建筑画[J].文物,1998(03):75-94.

[11]靳超.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建筑形象及表现手法[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2(02):40-46.

[12]王学权.论界画的艺术特色[D].南京艺术学院,2008.

[13]王雪丹.宋代界画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

责任编辑:董冉达

作者简介:康馨文(1997-),女,陕西宝鸡人,硕士,从事中国画山水研究。

猜你喜欢

艺术特征
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与传承发展研究
电视摄像技术中的画面构图艺术分析
对话凡高
蘩漪和陈白露人物形象艺术特征浅析
广西贺州过山瑶尖头头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天趣自然 质朴归真
壮族传统服饰的艺术特征及创新应用
浅析青主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