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力打造精品微课 信息技术助力“提质增效”

2023-10-23金玉曹广侠刘晓清

教育·校长参考 2023年5期
关键词:提质增效度量图形

金玉 曹广侠 刘晓清

近年来,北京市东城区定安里小学数学学科组在北京市特级教师王佩霞和北京师范大学教学技术学院李玉顺教授团队的带领和指导下,以“单元视角,学生立场,技术助力,提质增效”为主题开展了系列校本研修活动,每一次活动研究都促进了教师们的专业提升,使教师们的教学理念、技术能力及教科研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021年“双减”政策出台后,学校数学学科组高度关注教育新形势,聚焦“双减”热点问题,成功申报东城区2021年“双减”专项课题“微课植入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初步总结出借助微课提高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更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微课辅助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利用微课辅助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能够帮助教师做到因材施教,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位置,让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地进行有效的预习和复习。

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微课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微课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自主性;利用微课可对学生的知识误区和盲区进行及时纠正,从而增强学生的信心,提高学习自主性;教师也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广泛搜集各种学习资源展示给学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点,从而提高学习自主性。

微课能够有效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微课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一种教学手段,它的先进性及优越性是传统教学模式所难以比拟的。将微课贯穿于小学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如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及课后复习。尤其是对于数学概念中比较抽象及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借助微课的方式进行教学,也可以轻松实现知识点之间的对比,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

利用微课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课前微课突出学生基础点。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方式引导和辅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以此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以教学“统计的初步认识”为例,上课伊始可以引导学生说说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随后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初步了解如何整理和收集数据,然后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让学生自主统计生活中可以收集的数据,再上课时将收集到的数据带进课堂。这种方式可以突出学生在数据收集时遇到的实际问题,赋予学习统计内容以现实意义,这样教师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在课堂中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课堂效率。

课中微课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微课能够有效解决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轴对称”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通过微课展示将落叶沿中线进行折叠,叶子的两边会完全重合;将标准的正方形沿对角线进行折叠,会出现两个完全重合的三角形等图片,再在微课中设置“是不是任意一种平面的物体和图形都属于轴对称图形”“为什么”等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得出结论。此时,教师再播放下一段微课视频,请学生对结论进行印证,逐渐引導学生得出轴对称概念。两次微课视频的播放为学生的自主猜想和探究提供了空间,有效拓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课后微课突出知识点巩固。复习课任务多,授课难度大,整个单元知识都需要集中在一节课中进行梳理,微课则可以让不同基础的学生完成自主复习和查漏补缺。教师先在复习课前将复习内容化整为零地展示在视频中,供学生自主选择复习内容,还可以重复播放和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效率。例如,在平面图形的单元复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引导学生以从长方形到平行四边形、从三角形到梯形的顺序进行相关复习,然后通过表格将四种平面图形的概念、特点、表面积计算方式及面积计算方式呈现出来,最后通过对比加深对平面图形同一性和平面图形彼此之间独特性的理解。最终,学生有效掌握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达到了较好的课后复习效果。

总而言之,微课是一门新兴的短视频教学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融入微课,可以使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化和形象化,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学生对数学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微课在数学学科中的应用,不断进行微课辅助教学的实践和改进,将微课和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更好的融合,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文/ 金玉)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整体教学探究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是“三会”,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三会”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实现从知识本位向素养为本的转变。

而微课和交互平台具有直观、生动、方便、快捷、实用等特点,在培养学生几何直观能力和发展空间观念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基于此,本案例选取“角的度量”一课,探索微课和交互平台辅助下的整体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结构、感悟度量本质、自主迁移学习,从而实现核心素养发展。

寻找“单位角”,构建知识结构

合理的知识结构对于促进小学生主动构建良好的数学认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整体建构则可以帮助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学一点知一片、学一课联一类。因此,教师需要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激活学生的旧知识,让新知识在旧知识基础上生长。“角的度量”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的测量、面积的测量。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动画分别演示长度和面积的测量过程,激活学生关于度量的经验。紧接着再出示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角的过程并提出“怎样测量角的大小”的问题,引导学生提出用“单位角”进行角的度量。设计这样的课前微课,旨在让学生体会测量图形方法的一致性,寻找角的度量所需要的“单位角”,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学会用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提升持续性学习的能力。

累加“单位角”,感悟度量本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核心素养的形成离不开学生的自主探索,“角的度量”一课中的数学概念较多,静态讲解不利于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可以借助交互平台增强几何直观,为学生探索角的度量方法、理解度量本质提供探索空间。借助交互平台动态演示1°角逐渐累加的过程,体会角的累加和度量。先展示开口向左的角逐渐累加,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用量角器量开口向左的角;再演示开口向右的角,对比讨论“两次量角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发现两次量角都利用了1°角的累加,不同的是角累加的起点和方向不同,在对比讨论交流中,学生逐渐发现两次量角活动与量角器的内圈和外圈之间的联系。实践证明,借助交互平台,学生在实践、探究等学习过程中充分联系建构,自主探索角的度量方法,更好地理解了数学概念,突破了学习重难点,整体把握了角的度量本质。

回顾迁移,发展度量意识

学而不思则罔。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度量方法进行对比和联结,实现数学学习方法的融会贯通,发展度量意识。对此,教师可以设计课后微课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度量知识并提出问题:这些度量都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如何度量的?以此引导学生总结出度量就是先建立度量单位,再对计数单位进行计数。在回顾的基础上,教师继续呈现长方体或正方体盒子,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测量体积,促进度量方法的迁移,发展空间观念、度量意识和创新思维。

当前,核心素养导向的整体教学已经成为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教学方式,围绕数学核心概念、核心思想进行整体教学,有利于学生整体建构知识网络。本案例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着眼于小学阶段度量内容的整体结构化教学,通过课前微课激活学生的先期度量经验,引导学生寻找度量角的单位、建构度量知识结构;再利用动态演示1°角的累加,对比不同方向的角的度量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揭示度量的知识本质;最后的课后微课指导学生前后关联,为后面度量体积做好铺垫。承前启后的整体教学让“度量”这个大概念深入到学生的心中,让学生感悟度量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的一致性。这种整体设计下的触类旁通式的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文/ 曹广侠)

探寻微课教学路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要想保证教学质量不滑坡,就要深耕课堂教学主阵地,向40分钟课堂要效果、要质量。基于此,本文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为载体,尝试以单元整体教学为抓手,围绕“大概念”开展教学实践。通过在课堂实践中植入微课,优化课堂教学方式,使教学目标呈现“教会—学会—会学—爱学”螺旋上升,最终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洞悉教学背景——找准微课植入教学的“基点”

教师在教学前不仅要准确把握知识的结构、思想等,更要了解实际学情。通过前测发现学生能够较好地利用数格子、割补平移方法得出长方形、正方形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但难以准确数出三角形与梯形的占格,对“等积变形”和“倍积变形”的思维方式欠缺。因此,将微课融入单元整体教学时,可以借助方格纸启发学生掌握多种转化方法,建立图形之间的联系,激发创新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洞明单元结构——找到微课植入教学的“切入点”

“多边形的面积”的学习明线是以图形内在联系为线索,经历得到新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并能解决问题;暗线是以度量、转化思想为核心,掌握研究图形的一般方法。其中,第一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目标是做好学习方法和转化思想的孕伏和体验;第二课时“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的教学目标为学习方法和转化思想的积淀经验;最后一课时“单元整理与复习”的目标是复习方法的总结提炼。

基于单元知识点特征,教师借助微课向学生直观演示不同图形之间的转化方法,降低空间想象难度,提升学生度量意识,同时在推导公式过程中培养量感,建立知识体系,形成基本核心概念群。首先,课前使用。微课是课前复习及开展学情调研的有效途径,先利用微信、钉钉等网络平台推送视频,根据学生的观看情况设计前测内容;再根据前测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做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准备。其次,课中使用。充分发挥微课短小精悍、趣味性浓、直观演示的优势,促使课堂氛围活跃、难点可视化,最大限度地夯实基础,化解难点,掌握重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最后,课后使用。课后微课可以帮助学生深化数学知识,梳理思想方法,形成基本数学框架,建立知识网络。

洞察教学实践,探索微课植入教学策略方法

微课不能替代传统课堂教学,但可以作为教学资源应用。将微课运用到《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的整体教学片段包括个三环节。首先,课前微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旨在引导学生回顾得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借助方格纸数出平面图形的面积,初步感受二维图形的面积是由长和宽两个维度的量相乘得到的。课前微课回顾是有效开展种子课学习的关键。其次,课中微课: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通过课中微课帮助学生掌握研究多边形面积公式的一般方法,同时为后续学习圆的面积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课后微课:组合图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是对平面图形面积的进一步巩固与深化,通过微课打通各部分知识横向与纵向间的沟通与联系及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培养学生严谨而有条理的解题思路与书写步骤。

通过本单元微课植入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实践,学生不仅掌握第一层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小概念,在转化图形过程中感悟度量本质第二层核心概念,转化思想在其他学科学习中也有广泛应用,体现第三层跨学科概念,本单元学习后,学生对于“千举万变,其道一也”蕴含的变与不变的第四层哲学思想有了更深领悟。数学学习整体呈现“知识—原理—思想—智慧”螺旋上升。

【本文系东城区2021年“双减”专项课题“微课植入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的中期研究成果。】

(文/ 刘晓清)

(作者单位: 北京市東城区定安里小学)

猜你喜欢

提质增效度量图形
鲍文慧《度量空间之一》
模糊度量空间的强嵌入
迷向表示分为6个不可约直和的旗流形上不变爱因斯坦度量
浅谈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实践
基于扁平化管理的精益烟叶生产模式的实践应用
分图形
新形势下基层国土资源工作提质增效的思考
找图形
地质异常的奇异性度量与隐伏源致矿异常识别
图形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