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开展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有效策略

2023-10-23谭佳飞

教育·校长参考 2023年5期
关键词:垃圾生活活动

谭佳飞

小学综合实践是一门以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生活智慧、动手能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主要目的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空间,加强学生与校外社会生活的联系,帮助其构建以能力提升和情感体验为主导的学习方式,实现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培養目标,还能够完善中小学课程结构,促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发展和制度的变革。

当前,综合实践课程在小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不断凸显,如何做好这一课程教学的持续优化,充分发挥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作用,成为当前小学教育领域的热点课题。这也对综合实践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他们能够在开展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时尝试对新型教学方式进行研究,在教学中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开展适宜的综合实践活动,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度,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加投入,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设置生活化的实践内容

开展小学综合实践课程需要引导学生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利用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还能使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获得成就感,以不断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积极性。基于此,为了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有效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首先,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积极借助生活场景的创设,引导学生展开实践探索,以解决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从而将书面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另外,在教学对学生来说较难理解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尝试通过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互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从而有效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使他们能够更加容易地掌握和理解知识。

例如,在教学“垃圾分类我行动”这一章节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再引入我国的垃圾分类标准,帮助学生了解垃圾主要可以分为四大类:一是可回收垃圾,指适宜回收利用的生活垃圾,包括纸类、塑料、金属、玻璃、织物等;二是厨余垃圾,指易腐烂的、含有机质的生活垃圾,包括家庭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和其他厨余垃圾等;三是有害垃圾,指《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家庭源危险废物,包括灯管、家用化学品和电池等;四是其他垃圾,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外的生活垃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到只有做好垃圾分类,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让我们的城市更加干净卫生。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小区和学校并没有做好垃圾分类处理,很多人的垃圾分类意识仍旧不强。这不仅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更会导致很多可以被回收利用的垃圾无法得到有效回收和重复利用。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相关实践,利用习得的知识思考如何才能方便大家进行垃圾分类,如何提升大家的垃圾分类意识和积极性。对此,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围绕“垃圾分类及回收再利用的重要性和意义”展开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再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垃圾分类的实施标准和具体要求。此外,为了让综合实践课程内容更加丰富,教师也组织学生通过举办垃圾分类知识讲座、制作黑板报等方式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和讲解,让更多人重视垃圾分类。

总之,综合实践课程教师应在引导学生确定了实践方向后,再指导学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展开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应用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获得成就感。与此同时,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也可以对课堂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创新实践教学形式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实践教学占据的比重非常大,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时需要着重采用的教学手段之一。但在传统的实践教学中,一般是由教师帮助学生制定实践计划和步骤,让他们根据教师制定的步骤进行实践。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看似是让学生进行了实践,却无法真正引发学生的思考,他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开展实践活动。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这样的实践教学方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也无法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更多个性化的发挥,所以很容易导致学生感到课程学习非常枯燥。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注意力往往很难在长时间内保持集中,当他们对课程学习产生枯燥的感受后,更加难以融入课堂,从而出现走神或开小差的情况,对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严重影响。对此,教师只有创新实践教学形式,不断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度,为他们提供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才能确保教学效果和质量,也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加投入、更加认真。

例如,在教学“端午节我操办”章节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更多的主动性进行实践,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期间开展的活动也十分丰富。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分析端午节的习俗活动有哪些。自主搜集资料并展开讨论,最终得出结论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在学生自主确定了活动方向后,再由教师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请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制定活动方案。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对本组制定的方案进行讲解,再由全班学生打分,最终确定一个活动方案实施,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升课堂的活跃程度。实践证明,由于整个探究过程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所以他们更容易融入课堂学习,也能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不断增加实践经验;由于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学科知识也能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从而更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

构建多元化实践平台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当前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接触的信息内容越来越多,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综合实践课程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也要注重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实践平台,不断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意识。在以往的小学综合实践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带领学生在课堂或校园中开展实践活动,活动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兴趣。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元化的实践平台,将实践活动拓展至教学之外,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开展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活的实践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专注度。同时,借助多元化实践平台,学生能够接触更加多元的信息,引发更多的思考和感悟,对提升多元发展意识有很大帮助,也能有效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对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大有裨益。

例如,在教学“小小交警我来当”章节的内容时,如果只是组织学生在校内模拟交警的工作内容,往往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也很难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和交警队取得联系,让学生拥有更多实践机会。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交警队进行参观,由交警为学生讲解日常工作内容及交通法规。这样的学习方式对小学生来说更加新颖,所以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参与度,让学生对相关交通法规和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有效地提升学习效率,也会让学生对交警职业产生崇拜和向往之情,从而自然渗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和道德素养。随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分别在交警的带领下走上执勤岗位,通过深入接触交警工作,增加对交警这一职业的认识,也能让学生体会到交警工作的不易。这样多元化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牢固掌握在课本上学习的知识,还能让他们在参与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中获得更多收获和感悟,认识到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这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及遵守交通法律法规的意识也能起到很大帮助。

有效渗透德育教学

新课标强调:学校德育教育是教师根据各学科特点、学段特点和学生发展需要,充分挖掘学科学习中的德育要素,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学科教学,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性学习,提升核心素养,实现知行合一的有意义的教与学的过程。基于此,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时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生活实践,引发学生的感悟与思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不断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和行为素质。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树立正确的三观,还有利于将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基于此,为了在综合实践课程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并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分探究和创造的综合實践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

例如,教学“老年社区”章节的内容时,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的良好时机。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社区和老年人的增加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并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尊老爱幼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从小培养学生具备和传承这种美德,不仅是每个教师的重要职责,也是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师通过课堂渗透和融入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为此,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到养老院开展相关实践活动,通过带领学生和老人的近距离接触,增加学生对尊老爱幼这一传统美德的认识,也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活动结束回到教室后,教师可以进一步组织学生对自己通过实践活动产生的感悟进行分享,也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与隔代长辈相处的点点滴滴。此环节,为了有效节省课堂时间,可以请学生分组讨论,再选派代表分享组内最具代表性的生活小故事。通过不同学生的分享,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潜移默化地渗透给每一个学生,并将课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所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也能让学生的思想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使课堂中的德育渗透效果更加突出。

不断加强社会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中提出:教育不能把学生关在书本中和教室里进行,而要发挥社会的各种教育力量和教育因素的作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性学习、接触社会、认识和了解社会、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学习活动。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经济的加速到来,使学校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如何将教学活动与社会、现实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一种更新的、更有活力的、更开放的、更多元的教学活动,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体验生活、感受责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必须完成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教学时应注重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相对匮乏,对未知事物很容易产生畏惧情绪。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勇敢地接触、积极乐观地面对未知事物和在社会实践中遇到的困难,使他们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断积累生活和社会实践经验。此外,教师应注重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和讨论,使他们不断增加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学习,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家乡的母亲河”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自主学习意识。水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也是不可再生资源。所以,水资源对人类来说非常宝贵。但随着全球的工业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地球上很多地方的水资源都遭受到了严重破坏。这不仅对自然环境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更影响到了人类的生存。正因如此,保护水资源、保护母亲河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教师先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请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保护母亲河的方法。然后,请学生逐个针对自己了解的情况各抒己见,教师再针对学生的发言挑选适宜的想法,组织学生展开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带领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或通过多种不同方式进行保护水资源的宣传,或参与到相关部门治理水污染的工作中,以增强学生对保护水资源的认识。借助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将课本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能够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注重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中开展适宜的实践活动,能够对教学效果产生积极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实践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加强对生活化实践活动的研究,找到合适的方法和策略展开实践活动,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三观和良好的习惯,为以后的成长和学习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

垃圾生活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垃圾去哪了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倒垃圾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