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理念下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方法与实施策略

2023-10-21丁凯徐鸿翔陈修祥俞成涛

时代汽车 2023年18期
关键词:课程考核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思政

丁凯 徐鸿翔 陈修祥 俞成涛

摘 要:广泛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是推进“三全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高校机械/近机械类专业普遍开设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基于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提出了本门课程的育人目标。并结合课程理论知识构成特点,对其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融合案例、具体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进而围绕育人目标提出了相对应的课程考核方法。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思政 教学方法 课程考核

2021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前中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1]。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需要人才以支撑国家发展与民族振兴。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重要职责[2]。对于广大青年学生而言,大学阶段是其接触各类知识、学说的重要时期,所见、所学、所闻、所想是影响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与塑造的关键元素。因此,大学教育务必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3, 4],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才能为履行好为社会、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这一职责奠定基础。

思政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同时也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主渠道[5]。然而,对于广大工科专业学生而言,思政类课程教学学时在其大学四年总学时数中占比较低,难以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因此,在专业课或者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在以理论教学内容为框架的基础上,深入发掘与课程内容密切关联的思政元素,形成课程内容与文化价值观的协同效应,使得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同向同行、从而为实现“三全育人”提供教学保障就显得尤为必要[6, 7]。本文以国内诸多高校近机械类专业如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专业普遍开设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机械设计基础》为例,针对其课程思政理念下的教学方法与实施策略展开探讨。

1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育人目标

对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而言,其课程目标的核心在于通过理论及实验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机械原理与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原理、方法及一般规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而在课程思政理念下,为高质量的实现课程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机、深度融合,就必须在通常意义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育人目标,从而为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指明方向。

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理论知识特点,现确定课程育人目标为:以理论教学内容为基本框架,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强调培养学生协作、创新、敬业、严谨、负责的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引导学生坚定中华传统美德,形成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形成课程内容与文化价值观的协同效应。通过将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同向同行,使得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政治认识、社会担当,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荣誉感,最终达到培养政治正确、理念先进、技术过硬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目标。具体包括以下四点:(1)培养严谨的职业操守与规范,恪守诚信的行为准则;(2)培养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优良的团队协作能力;(3)尊重知识、劳动与创造,弘扬敬业价值,追求大国工匠精神;(4)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树立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2 教学方法探讨

《机械设计基础》主要研究一般机械中常用机构、通用零件和机械设计中的基本共性问题,课程显著特点是内容缺乏系统性、比较枯燥,但实践性强,很多知识点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基于上述特点,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相关内容缺乏初步的感性认识,则很难完全理解所学内容,从而极易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是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现理论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合的关鍵。具体而言,本课程重点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2.1 项目教学法

针对课程教学内容系统性不强的特点,将理论知识进行模块化分类。如纵向上分为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两大部分,通用零件又可按照功能进一步划分为连接、传动、轴系零部件等小模块。针对每一模块,按照“工作原理-运动与机构分析-失效形式分析-设计、校核与制造”的脉络进行项目化教学;对这一脉络中的每一个环节,深度挖掘其中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进行串联,兼顾理论知识教学与思政教育的系统性。

2.2 案例教学法

由于课程内容较枯燥,在课堂教学中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法以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并注意需要不断补充更新课程思政元素蕴含性强、贴近生活与机械学科前沿的典型工程案例。例如:

(1)绪论部分通过讲述中国古代机械发展史并举例代表性的伟大发明创造如指南车、记里鼓车,促进学生对中国机械发展史的了解。另外结合当前疫情防控中的机械装备元素如长安汽车、格力电器、海尔等知名企业跨界转战口罩生产,建立口罩生产线等,促进学生了解机械装备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并深刻认识到工业企业在疫情防控中所喊出的口号:“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造什么”中蕴含的社会责任感与精神价值。

(2)讲述平面机构运动简图部分典型构件偏心轮表达方法时,增加趣味视频案例:蚂蚱童车,认识民间艺人的智慧。通过了解典型构件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得学生认识到创新并不是遥不可及,而是理论实践相结合、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3)对于凸轮机构的讲授,以上世纪50年代株洲三三一厂研制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为例,让学生了解当年老一辈工程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靠着“任务不完,不出工房”的信念生产出合格的凸轮轴等重要零件,仅用七个月零三天即完成任务的光荣事迹,从而向学生弘扬他们不畏艰难困苦、敢于攻坚克难的作风与信念,促使学生树立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后追求大国工匠精神的远大志向。

(4)讲述螺纹连接时,以“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为例宣扬长年深耕教育事业、坚持立德树人的螺丝钉精神,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价值观念。进一步,由不同零件通过连接组合成机械装备才能工作,引申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以典型工程案例:C919大型客机研制过程中的10支创新创业团队合作攻关37项民机关键技术、J20万人研发团队在新机研发过程中通过各单位、部门之间的协同作战、通力合作最终成功为例进行讲述。

除了上述案例外,科研工作者默默奉献、精益求精、不断创新、不怕失败,最终成功研制出国产高铁轴承;首艘国产航母副总设计师孙光甦揭秘辽宁舰如何由空壳凤凰涅槃,改建辽宁舰时牺牲了十余名同事,只为不负国人期待等课程思政素材,均可与课程中的滚动轴承、轴系等教学内容深度融合,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大局意识,发扬团队协作和集体主义、培养甘于奉献的精神。

2.3 启发式教学法

鉴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内容实践性强、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这一特点,本课程教学宜采用启发式教学,即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寻找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使得他们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前首先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例如,现如今手机是每人必备的重要通讯、社交工具,同时也是导致学生上课时专注力下降的最主要诱因。但是换个角度看待这种现象,如何让学生将手机的构造与课程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值得深思。根据笔者教学经验,可以将手机振动功能与凸轮机构相结合引入到课堂教学。目前国产手机最常用的振动原理为依靠凸轮机构实现,即马达转子转动并带动凸轮转动导致向心力方向变化,从而产生振动。在凸轮机构讲授前,几乎没有学生知道、也没有兴趣去关心手机振动的工作原理。而采用启发式教学时,则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去调研手机振动的原理,从而为更好地开展凸轮机构内容教学奠定基础。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继续探究在青年群体中颇受欢迎的苹果手机,其振动原理又是什么?进一步可引出美国政府对华为无理打压这一话题,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高科技企业走自主研发之路、掌握核心技术是突破欧美在关键领域对我国技术封锁的唯一途径。

更重要的是,通过启发式教学,学生通过积极查询资料、获得课程教学内容感性认识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认识到所学课程的应用性及对社会的重要性,从而意识到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提升之后即可更好的服务社会、造福社会,这一过程本身即是很好的课程思政教育。

3 具体实施策略

一套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策略,是将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深入贯彻并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桥梁与纽带。为达到上述教学、育人的双重目标,本课程将从“教学准备-教学-课后作业与考核”全过程入手组织实施教学工作。其中,教学准备环节主要注重课程思政素材库的建设,以及相应教学PPT的重构;教学环节注重思政元素与理论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同时教学目标从知识与能力维度转向价值维度,即追求学生价值理念的塑造;考核环节则注重建立与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相匹配的多元化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详细的课程思政教学实施及考核策略如图1所示。

目前,笔者已在最近三轮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考核中采用了上述“N+1”考核方式,结果表明学生在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学术道德与规范意识、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证明了强化过程考核管理对于课程目标、育人目标的达成有着积极的提升作用。但仅仅通过过程考核来评价育人目标的达成情况仍然是不全面的,后续笔者将尝试在试卷考试内容中融入课程思政的考核题目,如结合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限制我国高端轴承发展的关键因素及实现突破的技术途径等类似的问题,以实现对课程目标、育人目标的全方位评价,并进而发现课程思政理念下《机械设计基础》教学的不足之处,为课程教学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4 结语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开拓进取的关键所在。具体到高校教学过程中,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務的关键课程,而课程思政则是思政课程的有益补充。两者相互融合、同向同行,才能为贯彻执行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奠定最坚实的基础。对于课程思政教学而言,其意义在于通过将积极健康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与道德观念融入到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可以将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恪守诚信的行为准则、弘扬敬业价值的意识培养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最终转化成为他们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可以预见,经过长期的坚持,融入各类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必将为实现育人目标并最终达成立德树人的最高目标、开创我国高等教育的新局面贡献力量。

基金项目:江苏理工学院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机械设计基础(11210112102);江苏理工学院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任务分解&课程思政融合模式下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新模式研究(11610112128)。

参考文献:

[1]引领时代发展大势,共创亚太美好未来—习近平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深化区域合作的一系列政策主张[N]. 人民日报, 2021-11-13(1).

[2]马捷, 赵天缘, 田园, 等. 思创融合,协同育人—吉林大学图情档学科课程思政建设模式与实践探索[J]. 图书情报工作, 2022, 66(1): 11-21.

[3]张珂, 郑中华. 基于课程层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索[J]. 大学教育, 2022, 1: 104-106.

[4]黄爱维, 陈媛媛, 金亚云, 等. 混合教学模式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 时代汽车, 2021, 1: 44-45.

[5]王春华, 张成立, 毕聪明. 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理论解析.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 13(6): 79-81.

[6]陆道坤. 新时代课程思政的研究进展、难点焦点及未来走向[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3(3): 60-75.

[7]蒲清平, 何丽玲.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提质增效的实践路径[J]. 思想教育研究, 2022, 1: 109-114.

猜你喜欢

课程考核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导入方法研究
形成性评价在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考核中的应用策略
机载设备课程综合性教学考核体系研究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考核模式因素分析研究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多元化评价的研究与实施
机械设计基础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