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下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混合式教学研究

2023-10-21李俊勤孙晓微

时代汽车 2023年18期
关键词:汽车专业混合式教学高职院校

李俊勤 孙晓微

摘 要:21世纪以来“互联网+”的学习方式已然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趋势,在“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汽车专业课程群的教学模式也亟待转型。本文以高职学习通平台为依托,实现资源共享、师生实时互动、在线学习,塑造全新的“互联网+”汽车专业课程群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模式,为后续高职院校的混合式教学提供长效的发展和研究帮助。

关键词:“互联网+ 高职院校 汽车专业 混合式教学

1 研究背景

自2012年起,教育部每年组织开展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原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可见,信息化教学能力已经被高职院校所重视,同时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也到了实践和探索。但在平时教学中,高职学校汽车专业的教学方式仍然主要以传统课堂授课模式为主。在“互联网+”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专业作为汽车专业课的教学模式更要转变[1]。

互联网和教育领域的结合使得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方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方式、教与学的空间和时间都发生了极大变化。 学生遇到问题时,他们习惯于用手机搜索信息、查阅资料,接受碎片化信息和知识。因此,融合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既满足了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需求,也符合信息化时代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使教师的教与导、学生的学和做的线上线下学习环境,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对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有现实的必要性[2]。

2 当前高职院校汽车专业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现状

2.1 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性主动弱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不仅要求学生需要掌握汽车构造及原理,还要求学生能进行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课教师满堂灌、学生听着做笔记,实操课教师示范操作、学生进行模仿操作,这样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且,教材理论化严重,与企业人才需求严重脱节,根本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单一性,从而影响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

2.2 教学重难点难量化,学生潜能未激发

理论部分的重难点是学生会识读故障点及电路图,能搞懂排故思路,这是实操部分的关键。否则学生被“赶”上实训台架,就会导致实操无法推进、学习兴趣减退、注意力分散、课堂纪律涣散。时间一长会导致教师课堂难管理,学生的学习态度淡漠,学生潜能未激发。

2.3 教师关注度不均衡导致学生两级分化

一方面,高职院校扩招使得实训设备及台架较难满足全部所有学生都同时参与,所以教学任务往往这样安排:一组学生在实操、其他组学生复习理论,因此教师不得不采用分组实训;另一方面,实操步骤多、环节复杂,教师难以全程跟踪,关注度不均衡,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一旦熟悉了实训环节后兴趣减退,他们不会主动实操排除故障,实操任务基本靠某几个动手强的同学完成,而且整个实操环节教师全程跟踪很难,结果是实操整体任务完成度良好,但实则学生成绩两极分化逐渐严重。

2.4 教学评价比较单一,过程考核基本忽略

传统教学模式中,对教学效果的评估主要以期中和期末考试为准,缺乏日常教学的过程性诊测评,是典型的“开环控制”和“结果性评价”。结果是学生以成绩为导向, 而非能力为本位,同时实操考核往往因学生人数多、工位数少而采取小组考核的形式,难免有失公平性[3]。

3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汽车专业课程群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

混合式教学是将传统课堂和网络化课堂相融合[4]。它是一种将线上学习平台和线下教学两种学习环境相融合,并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整个教学活动中,同时借助线上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及评价模式,并可以为学生提供主动性、创造性、个性化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

3.1 职业教育改革的趋势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基于学习通平台,利用线上和线下两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代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基于信息技術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也是时代发展与职业教育改革的趋势所在。

3.2 混合式教学课深度促使学生深度学习

随着“互联网+”已经上升为国家策略,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时代转型。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有效提高大部分学生学习的深度。借助学习通平台丰富的资源、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完成知识的整合和自我构建。

3.3 打造“线上”+“线下”多元合作的教学团队

鉴于高职汽车专业课程“职业性”特点,构建以学校专职教师为主,以企业导师为辅的多元化教师团队。通过各种学习平台比如QQ、腾讯会议、钉钉等形式,打造“线上”+“线下”多元合作的教学团队。

4 “互联网+”背景下基于学习通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4.1 混合式教学策略

本文提出了基于学习通平台应用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框架。本课题采用“课前-知识传递”、“课中-知识内化”、“课后-知识拓展”的三大教学模块,具体精心设计为“探→引→析→练→评→拓”六个教学环节。

4.2 混合式教学流程

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学生学习水平,本文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平台要素进行解读,设计了基于学习通平台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如下图2所示。

5 混合式教学实践及案例分析

本文在选取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中《曲柄连杆机构》这一章进行案例设计。以验证实际应用效果。

5.1 研究对象

本文的调查对象是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2届汽车检测专业的两个班:2201(30人)和2202(30人)。这些学生一方面成长于互联网时代,对这些学生运用信息化资源和网络平台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获取信息化教学资源,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另一方面这两个班大部分学生是通过中职单招入校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思维活跃,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积极性高。

5.2 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的调查数据和信息的搜集工作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互动参与情况等,以验证混合式教学是否能有效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

本次调查共计发放了60份调查问卷份,收回问卷数60份,回收率为100%。调查期限为历时一学期,两个班级的所授课程完全一致,且该课程均由相同教师负责。

5.3 研究设计

汽车检测2201和2202分别为对照班和实验班,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而实验班采用混合式教学。第一次问卷调查(前测),目的是为了测试他们测试前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知识掌握水平和程度,15个问题各求30次和,然后进行两组对比;18周后进行第二次问卷调查(和第一次问卷相同),同样进行30次求和及对比。

5.4 数据收集和分析

以上图表说明:数据越大,表示学生学习效果越差。图1和图2为测前对照班和实验班的比较,通过计算得出,图1的统计数据平均值为35.36,图2的数据平均值为35.18,成绩 基本分布相同,差距不大。图3和图4为测后对照班和实验班的比较,通过计算得出,图3的统计数据平均值为31.35,图4的数据平均值为23.43,说明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比传统教学效果更佳;图3和图4进行实验班内比较,可以看出实验班混合式教学效果要优于对照班,更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专业知識的应用,更能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6 结论

本文是在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2201和2202班学生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上,分别采用“混合式”和“传统教学”,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混合式教学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了学习效果,改善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乐学和好学。同时本文提出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也得到了实验研究对象和其他专业课教师的认可,有效提升了课程整体的教学质量。

项目来源:“互联网+”下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混合式教学研究——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为例。

参考文献:

[1]张赟.基于中职云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以《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课程为例[M]..华东师范大学:2021.

[2]李逢庆,韩晓玲.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电化育,2017(11):108-113.

[3]陶一莹,王金丹.“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以音乐课程为例[J].教育观察,2019(9):9-10.

[4]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农机化综合研究:2022.4(10):169-171.

[5]王晓芳,崔军.基于职教云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8(13): 124-125.

猜你喜欢

汽车专业混合式教学高职院校
加强汽车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中职学生就业竞争力
高校汽车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信息技术在中职汽车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