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教师能力提升的机制化路径探析

2023-10-18肖承军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12期
关键词:乡村教师

肖承军

【摘 要】基于乡村教育现代化与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综合目标,推动城乡联动基础上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与能力培养系列工作,必须走机制化之路,完善精准扶持与干预举措,确保多重举措形成合力,推动乡村教师能力渐序成长,确保乡村地区教育教学工作健康发展。文章以此为线索,着重论述乡村教师能力提升的机制化议题,阐述“城乡联动,多措并举”思路下乡村教师能力提升的路径和策略。研究认为,要建章立制推进乡村教师资源优化配置,多轨激励,注重信息化培养,使乡村教师成长为教育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所需的全面型人才,为乡村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动能支持。

【关键词】乡村教师 城乡联动 机制化 教师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12-10-04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协调推进区域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诉求。基于此,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2012年《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出台,到2015年《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实施,再到2020年《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落地,都显示了党和国家对农村教师能力提升的重视。将乡村教师能力提升和素质培养作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抓手,能够显著提高基础教育现代化水平,同时为教育体制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以此为出发点,要锚定“城乡联动,多措并举”的思路,构建常态化与动态化行动机制,确保乡村教师能力提升的系列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一、乡村教师能力意涵与构成要素

(一)乡村教师能力的核心意涵

乡村教师特指在乡村地区从教、工作的教师人员。乡村教师是一个广泛、普遍意义上的社会性与教育学概念,构成了我国庞大、繁杂的乡村教育体系的基座,为乡村地区的学生提供了基础性的教育与知识服务,在我国教育体系运转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功能性作用。

“提高乡村教师素质是新时代人才发展的战略要求,是振兴乡村教育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1]在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背景下,进一步做好乡村教师工作,夯实我国乡村教育基础,无疑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二)乡村教师能力的构成要素

乡村教师的概念出现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与当时的社会治理结构、教育实践规模及基层育人定位存在密切联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乡村教师相关工作逐步引发广泛关注,甚至成为社会热点议题。据此,从理论层面对乡村教师能力的构成要素进行厘定和研读是十分必要的。具体来说,可对乡村教师能力的构成要素及特性作如表1所示的分解。

表1 乡村教师能力的构成要素及特性归纳

[能力构成要素 主要内容 核心特征 教学例证 知识选择能力 教师针对所教内容、知识要点进行筛选、组合与重构的基础性能力 体现为教师对知识内容的归纳、整合、集成和应用,即教学内容的精细化筛选和知识输出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筛查知识重点与疑难点进行针对性授课,摒弃非核心知识点以增强授课效能 教学设计能力 教师结合学情、教学进度与学生特点进行教学方案、策略设计的能力 主要表现为依托课程改革与“双减”要求,围绕学生特点进行教学设计,要突出开创性、广泛性与有效性 乡村地区美术教学中设计“理论内容+本土实践内容”方案,在联系本土美术元素过程中促进学生美术素养提高 课堂实施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教学技术、师生互动、课堂调控和学习指导的能力 表现为围绕课堂空间与时间要求进行的精细化控制,即能够有效发挥课堂优势以增强教学效能 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互动+探究+合作”相结合的方式,提升课堂活跃度,确保学生随堂学习与探究能力成长 评价反馈能力 教师针对教与学两个方面开展的针对性评价和反馈,即教学全流程的有效评估、筛查和信息传导的能力 表现为教与学两个维度的定向评估、分析、信息传递与改进调整,致力于师生共同进步和发展 课堂教学完成后开展多主体评价反馈,针对教师教法、学生学习方法、课堂组织模式等进行立体考评、反馈 创新应用能力 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展现出的隨机应变、即时反应、教学机智及创新性思维能力 集中体现为教学的变化性、新鲜度、延展性和外溢性,即教师主导下教学模式的更新和迭代 结合古诗词内容设计户外探索项目,增强学生共情意识与体验感 ]

如表1所示,乡村教师的能力构成要素主要分为知识选择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实施能力、评价反馈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五个方面。其中,知识选择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与课堂实施能力侧重于教学的前期与中期,分别涵盖教学工作的前期知识筛查、教学方案统筹与课堂举措落实等内容,能够直接反映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评价反馈能力与创新应用能力则体现出乡村教师能力的高阶水准,即如何对教学进行全面评价与反馈,如何在教学全流程中注入灵感与机智,这显然是对乡村教师更高的要求。表1概述乡村教师能力的构成要素及特性,同时为更好地分析乡村教师的能力现况、指出培养和提升路径确立了理论范式。

二、乡村教师能力提升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乡村教师的能力培养与提升,并从物质与精神两个维度提出了支持及保障计划,能够有力增强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但同时,必须保持对乡村教师能力提升与发展现况的客观观察,形成全面的理性认知,确保相关工作的推动更为务实精准。

(一)乡村教师能力发展步伐加速,支持计划效果初显

随着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乡村教师的支持、帮扶力度,基层乡村教师能力提升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也是教育领域脱贫攻坚工作的具体成果。从显性角度来看,在国家强力干预和支持下,乡村教师整体能力与素质水平不断提升,教育部、地方政府的支持计划与举措取得了初步成效,有力增强了乡村地区基础教育工作能力。例如随着《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发布,以促进城乡一体、加强区域协同,定向发力、精准施策为代表的举措陆续落地,实现“破瓶颈、强弱项”,为乡村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特岗计划”,为中西部乡村学校补充师资,极大充实了乡村教师队伍,为乡村基础教育深化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2020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对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的教师,职称评聘可按规定‘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这使得乡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相关举措的落地,显示乡村教师能力发展已经取得积极成果,这也必将促进乡村教育事业平稳运行。

(二)乡村教师能力仍参差不齐,教师核心素质仍有待提升

从现实维度来观察,乡村教师能力培养与提升仍然面临诸多现实制约因素,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压力。一是乡村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个人能力间存在空间与区域差异。例如同一个县的乡镇教师与农村教师间存在能力“鸿沟”,其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考试成绩与升学竞争力之间的落差。二是偏远地区、欠发达地区的乡村教师能力提升工程仍然面临政策落实、资金激励、发展前景引导等方面的挑战,乡村教师整体发展水平堪忧。三是乡村教师“多位一体,城乡联动”的扶持与发展机制并未完全落实,相关举措往往流于形式,一线教师的权益并未完全得到保障。四是一些地方的乡村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往往以教学能力为核心,忽视师德师风、拓展性能力与激励性手段的运用,不利于基层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总的来说,当前乡村教师能力提升实践的深化,面临诸多现实因素的制约,这无疑给教育部门管理者指出了更高要求与更明确的改进方向。

三、乡村教师能力提升的机制化路径及实践策略

(一)建章立制:夯实乡村教师能力提升制度基础

从乡村教师整体能力提升的维度入手,探寻制度化的实践路径,首先要结合教育部相关要求,围绕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特点,健全规章制度,为乡村教师能力塑造奠定基础、提供有效依据。通常来说,县域背景下乡村教师能力提升,要了解乡村教师的能力成长需求,细化制度模块,加大执行力度,确保建章立制工作扎实推进。

例如结合县级乡村教师能力培养与提升要求,对各乡镇、各村的基层学校与乡村教师情况进行统计,制定本县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大纲、本县乡村教师能力培养总体方案、乡村教师能力提升计划等,为县域乡村教师能力提升工作确立规范和路径。又如,从县域乡村教师能力发展与提升的细节入手,制定乡村教师业务素质与工作能力培养制度、乡镇乡村教师能力提升细则、本县乡村教师轮岗机制规程等,从更细微的视角提出具体培养方法,为乡村教师能力建设提供依据和操作方案。

要把握本地乡村教师能力培育和提升的真实状况,结合“国培计划”“省培计划”设立研修项目,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师特点,开展专题技能研修,定向培养乡村教师技能。要格外重视乡村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及其能力塑造,加大推选表彰优秀班主任力度,并积极探索“多校联聘”“一校长多校区”“乡村校长联盟”等机制,结合地区实际开展优秀乡村教师职级制改革,建立乡村学校后备人才制度,夯实乡村教师能力发展基础,确保系统工作落实落细。

(二)城乡联动:推进乡村教师资源优化配置

乡村教师能力提升的维度和层次影响乡村地区教育教学工作的水准与质量。据此,要从城乡联动的角度入手,积极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及其能力培养,确保乡村教师综合素养稳步增强,为乡村教育事业提供坚强保障。尤其是从“资源优化配置”的视域观测,将乡村教师视为宝贵的教育资源,运用机制构建、措施集成来推进教师能力塑造,不断增强教师基础能力、教学素质和拓展性技能,使其符合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代要求。

以县域空间为载体,可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集团化办学、学校联盟、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管理团队+骨干教师”组团输出等方式,在制度模块支撑下增强城乡区域间教师资源的流动、互动和互补,形成强有力的资源供给与配置态势,以此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例如村级小学的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可以参与乡镇与县城小学的“研修联盟”和走教活动,在定向交流和互动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形成对语文、数学教学的全新认知与理解,增強教学素养与综合能力。

要强化组织协调,统筹安排乡镇中心学校和所辖村小、教学点教师的交流任教,在城乡一体化的互动进程中消除教师资源壁垒,实现资源双向流动,促进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尤其是城镇及县级学校要专设岗位,接受乡村教师入校交流锻炼,同时为教师制订激励计划,促进教师有效成长。

(三)多轨激励:驱动教师自我精进、自我优化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核心动因。为此,采取针对性举措激发乡村教师的内生动力,使之充分感知乡村教师职责的光荣和伟大,无疑是其能力有序提升的重要途径。尤其是通过多轨激励、多举措调动的方式,引导广大乡村教师加强学习、深化教法革新、提升自我认知,使其不断自我优化、自我完善,将形成乡村教师能力培养的良好局面——内外兼顾、上下均衡,乡村教师整体能力和素养得到稳步增强。

搭建“物质激励+情感激励+发展激励”的制度化激励机制,从个人晋升、工资奖金、发展空间提升等维度入手,赋予乡村教师更大的想象力空间,使其充分感受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关爱,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新技能,有效精进个人技能,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自我提升与自我蜕变。例如由教育、人力资源、文化、民政等部门协同,推出“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实施乡村教师“鹊桥工程”,为乡村教师搭建更大的发展、晋升舞台,使其充满斗志与热情,积极投身到自我进步、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中,在实践、学习、教务与互动中精进提升,成为优秀的乡村教育人才。

要从机制层面提升乡村教师社会地位、完善荣誉制度,赋予其培训和成长机遇,确保乡村教师的荣誉感、使命感和奋进感不断迸发,切实增强乡村教师的整体能力。例如在各类人才项目、荣誉表彰、评奖评优、职位提拔中优先考虑素质过硬、教学成绩突出的乡村教师,形成示范和榜样效应,营造你追我赶的氛围,为乡村教师的自我提高、自我优化奠定坚实基础。

(四)信息化培养:增强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学能力

2018年4月,教育部提出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计划》,为新一轮技术革命下教育教学工作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指明前进方向。在乡村教师能力提升进程中,信息化培养的模式和机制同样不容忽视。教育信息化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创生优质资源”,“营造共生环境”,“凝聚方向目标”[2]。就学科教学来说,增强乡村教师的信息化思维和实践能力,不仅能够优化学科教学程序与步骤,而且能够有效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对学生学科素养与信息能力塑造同样具有突出作用。为此,要秉持信息化培养思维,加强对乡村教师信息化核心素养与应用技能的培养,切实增强广大基层乡村教师的信息化技能,使其形成完善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例如借助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打造机制化的教师智能研修平台,智能遴选、精准推送研修内容与资源,支持广大乡村教师自主选学,为教师提供同步化、定制化、精准化的高质量培训研修服务。对乡村教师来说,通过精准信息化研修,能够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在线充电”,可有效提升信息化思维能力。又如,围绕县域乡村教师能力提升要求,可以打造“乡村教师信息化培养资源库”,组织城乡学校结对建立智能同步课堂,实现教师“智能手拉手”,在交流、互动、品鉴中增强乡村教师信息化素养,使其掌握使用信息化工具推进日常教学的技能与经验。另外,要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的驱动功能,设定信息化培养方案,在轮训、研修、观摩等举措的协同下增强乡村教师信息素养,营造信息化教育教学氛围,实现乡村教师信息化技能的渐序提升。

总体而言,新时期乡村教师能力培养与提升工作的推进,既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应有之义,又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教育强国战略具有支撑性作用。尤其是围绕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造就一支热爱乡村、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乡村教师队伍,就必须全面提升乡村教师综合能力与素质。为此,要搭建机制化扶持与保障制度,落实落细各项行动举措,从制度建设、城乡联动协同、多举措激励和引导、信息化培养等维度入手,确保形成合力,共同致力于乡村教师能力成长与提高,为城乡一体化进程与乡村教育振兴提供强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史志乐.乡村教师素质提高的政策审视与路径探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9,31(3):31.

[2]陈亮.教育信息化促进贫困地区教师专业发展: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教育科学,2017,33(4):38-39.

猜你喜欢

乡村教师
新形势下乡村教师职业定位和专业成长
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策略
逃离或回归:乡村教师的出路究竟何在
浅谈义务教育乡村教师流失的原因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试论引领乡村教师走向自觉阅读的方略
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服务体系建构与实践研究
20世纪乡村教师在文化历史沿革中与乡村生活疏离
乡村教师的生存境遇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