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文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3-10-18王欢
王欢
【摘 要】正文和辅助文是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正文与辅助文共同构成教材体系,凸显完整的知识链。通过对四册必修教材中辅助文的概念、分类、作用以及辅助文运用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从教师、学生、教材三个维度出发,提出优化辅助文教学的实践路径,以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辅助文 高中思想政治 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12-79-0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四册必修教材。在这四册必修教材中,每一册均由单元、课题、框题和目题组成。在每一个目题下,正文是教材的重要内容,辅助文是正文的拓展和补充内容,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辅助文类型多样、内容丰富且与所在目题要表达的核心思想相契合,两者共同营造出一个与教学内容、学生生活相贴近的情境。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辅助文的分类与作用
(一)辅助文的概况
辅助文分布在教材正文之间,对正文内容起补充和解释的作用。从教材整体上看,辅助文对不同主题的学习有其重要作用和价值,不仅能使课程内容情境化,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辅助文的分类
通过查找四册必修教材中的辅助文,发现四册必修教材中共有六类不同的辅助文,分别是“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阅读与思考”“名人名言”“专家点评”“名词点击”。按上述类别统计辅助文在四册教材中出现的次数,依次是186次、153次、119次、68次、19次、10次,辅助文在四册教材中共出现555次。这六类辅助文按其教学功能可以归纳为三类,分别是问题类辅助文、拓展类辅助文和知识类辅助文。
1.问题类辅助文
问题类辅助文包括“探究与分享”和“阅读与思考”两类,其中“探究与分享”占辅助文总数的27.6%,“阅读与思考”占辅助文总数的21.4%。
“探究与分享”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性地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先是让学生通过参与探究学习产生问题,然后激发学生交流与分享的意愿。只有经历了探究的过程,才会产生分享信息的欲望。
“阅读与思考”是有效联系教材内容与学生认知的指导性材料,可分为阅读活动和思考活动两大类。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助,紧扣正文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与思考,与同学产生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2.拓展类辅助文
拓展类辅助文包括“相关链接”和“专家点评”两类,其中“相关链接”占辅助文总数的33.5%,“专家点评”占辅助文总数的3.4%。
“相关链接”分布在教材正文内容之后,通过引用与正文内容或主题相关的语句、例子、数据和信息,对学习内容进行补充、澄清、深化和扩展,帮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内化正文中的新知识。它是六类辅助文中出现次数最多、涵盖内容较全面的一类,也是最重要的一类,是将正文内容与学生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的桥梁。
“专家点评”是从专家的角度分析和解释教材中出现的复杂问题,这些问题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或容易出现思维偏差的。通过专家的解读,深化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习者在面对有争议的问题时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
3.知识类辅助文
知识类辅助文分为“名人名言”和“名词点击”两类,其中“名人名言”占辅助文总数的12.3%,“名词点击”占辅助文总数的1.8%。
“名人名言”位于教材正文下方的绿色小方框内,主要涉及与政治、法治、哲学和文化方面相关的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的经典言论,选择的均是这些闻名中外学者智慧的结晶,与正文内容衔接得当,使学生的思想理论进一步得到升华。
“名词点击”是指以纯文字形式对专业词汇、新出现的概念和一些难以理解的术语进行专门的解释。概念是思维系统最基本的构件,只有掌握了专业名词的具体内涵,才能对正文内容有更透彻的理解。
(三)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辅助文的作用
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辅助文内容的编排遵循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储备,根据不同主题的学习内容,设置不同类别的辅助文,所涉及的知識点范围比较广泛但是又紧扣正文。辅助文的内容广泛丰富,能让学生对辅助文产生学习兴趣,而不是抱着必学知识点的心态被动式学习。类型多样的辅助文具有学习吸引力,能正向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有助于理解和掌握知识。
第二,丰富课堂的教学方式。教学形式的多元化有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辅助资料解决学习疑难点,而且辅助文的类别十分丰富,有纯文字、图文结合、图表、案例等,可根据模块内容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有效的课堂教学以学习内容为中心,各类辅助文为教师深入理解教材和把握重难点知识提供支持作用。同时,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对辅助文的创造性使用,能够丰富教学形式,使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第三,凸显教材知识体系的完整性。首先,教材中的辅助文均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习内容得以合理过渡和衔接。其次,每一目题内的辅助文都可以起到支撑教材的作用,补充和深化教材的内容,解释重点和难点知识,丰富教材的课程资源,优化和完善教材的知识体系。最后,增加各类辅助文有利于促进学生建构整体知识体系,在每一模块的学习内容后,设计不同类型的辅助文拓展知识,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辅助文运用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角度
第一,对辅助文的关注度不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正文内容仍是教师授课的核心,因为正文内容是考试的重点范围,所以会相对忽视辅助文教学。尽管教材在不断革新,但是教师的关注点仍更多地放在与考试有关的学习内容上,加上课堂时间有限,辅助文内容的学习只能一带而过。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不会投入过多时间与精力用于研究辅助文内容,对辅助文内容的理解和整体把握也不到位,导致课前、课中、课后都无法充分发挥辅助文的作用。例如必修2《经济与社会》教材中的一些引用类辅助文属于非考试范围,因此常常被教师忽视。
第二,辅助文运用方式不恰当。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课前准备过程中,教师未合理设计正文与辅助文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中自然难以很好地发挥辅助文的价值,导致辅助文使用次数较少、辅助功能不明显等问题。其次,教师采用的辅助文教学方式大多比较单一,没有关注学生实际,缺乏吸引力与合作互动性,学生学习意愿降低。例如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第25页“探究与分享”的观点阐述类辅助文,因为课堂时间的有限性,教师通常会跳过这样的讨论分享活动。
第三,辅助文教学效果不佳。在课堂教学的前期准备阶段,因为教师对辅助文价值和作用的不重视,备课及课堂教学中未对辅助文内容进行研究与领会,缺少对辅助文内容的深入思考,造成辅助文内容与实际课堂教学相分离,不能体现辅助文的运用价值。教师不能准确把握辅助文中涉及的教学重难点问题,在进行不同类型辅助文教学时,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既不能突出重难点知识,也不能实现辅助文的有效利用。另外,当学习教材中出现的专业名词和历史背景知识时,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需要教师巧妙借用辅助文知识进行补充讲解。但是教师课前准备工作不足及辅助文教学设计不合理,因此无法呈现通俗易懂、灵活多样的授课环节,学生也就无法进一步吸收知识,导致学习效果欠佳。
(二)学生角度
第一,缺少对辅助文的正确理解。一方面,学生对辅助文的理解存在偏差,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和价值,在思想上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由于学业负担重,升学压力大,学习时间和精力有限,学生更关注与考试题目相关的正文内容,忽略了具有补充和拓展延伸作用的辅助文。另一方面,由于教材中一些辅助文的内容比较枯燥,语言文字过于抽象,学生对这些辅助文的阅读兴趣不高,参与积极性不强,主动学习与探究辅助文的意识淡薄。
第二,缺乏良好的知识结构。由于对课外知识的阅读和积累不足,学生无法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一些专业知识和深度训练,无法通过学习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也无法在日常学习中灵活运用这些补充的知识点。缺乏框架和知识体系,不仅不利于充分利用辅助文,而且也影响对正文的学习理解和记忆。例如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1页“探究与分享”栏目,需要学生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描述相关时期的特点。这就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基于历史知识解答政治问题。
第三,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学习辅助文的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出现被动式学习状态,只能靠教师的引导才一步步参与教学,体现不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如果学生无法主动对辅助文产生求知欲,那就难以养成在课前主动预习、课中积极讨论、课后认真总结的学习习惯。
(三)教材角度
第一,辅助文内容的相似性。四册必修教材中的辅助文虽然都有各自名称代表其特性,但是通过整理不难发现,教材中的辅助文内容存在重复和相似之处。必修3《政治与法治》教材中,第85页“相关链接”辅助文与第101页“名人名言”辅助文的内容都是对名言的引述。有些“专家点评”辅助文涉及对专业名词的解释,例如必修3教材第40页“专家点评”对于协商民主的解释,第60页“专家点评”阐述国家主权的定义等。此外,“名词点击”辅助文内容与“专家点评”辅助文内容也存在交叉解读的情况。还有辅助文外延边界模糊的现象,降低了各类辅助文独有的突出特征,同时对学生学习辅助文造成了负担。当学生将辅助文作为学习正文的引导性材料,但是内容重复出现时,会降低学习辅助文的意愿。
第二,辅助文数量分布失衡。四册必修教材中辅助文数量分布失衡的情况主要发生在“名人名言”“专家点评”“名词点击”辅助栏目。通过对这三个栏目的统计可知,“名词点击”仅分布在必修2《经济与社会》和必修3《政治与法治》教材中;“专家点评”仅分布在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必修3《政治与法治》教材中;“名人名言”仅分布在必修3《政治与法治》和必修4《哲学与文化》教材中。在必修2《经济与社会》教材中,“名词点击”整体呈现“头轻脚重”的态势,仅在第二课、第三课和第四课中出现该栏目。在实际教学中,结合第一课学习内容可以发现,设置“名词点击”非常有必要。例如“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目题对于高中生来说理解难度较大,可增设“名词点击”栏目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补充说明。
第三,辅助文类型分布不均。通过对四册必修教材辅助文的统计与分析,可以发现“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阅读与思考”“名人名言”“专家点评”“名词点击”辅助栏目不是整体贯穿四册必修教材中辅助教学。例如必修1和必修4没有“名词点击”栏目,必修1和必修2没有“名人名言”栏目,必修2和必修4没有“专家点评”栏目,新增的“阅读与思考”栏目目前仅出现在必修4教材中,這样的辅助文分布方式取得的教学效果不如在每一册教材中均匀合理分布多种类型辅助文理想。例如部分“专家点评”栏目可以适当调整为“名人名言”栏目,部分“相关链接”栏目可适当调整为“名词点击”栏目。这样排版有助于均衡各类辅助文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通过多种形式的辅助材料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三、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辅助文运用的优化路径
(一)教师方面
教师要重视辅助文内容。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正确认识四册必修教材中配套辅助文的价值和作用,同时注意结合考试目标把握教材的主体。教师要通过认真学习、研究和反复推敲,全面了解教材,合理选择和有效整合教材中的辅助文本资源。教师要选择符合教学目标、顺应时代潮流、贴近实际的辅助文,对其进行分析、加工和创新,充分发挥辅助文的特点和价值。同时,教师要多参加研讨会和培训活动,与其他教师沟通交流,学习他人优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学习和交流中不断发展和提高自己;要深入学习跨学科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教学技能,增强创造性使用补充文本的能力。
教师要加强对辅助文的使用。教师在备课时要明确教学目标,科学解读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整合辅助资源,正确分析和使用辅助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和调整,以适应教学需要。例如教师在使用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中的辅助材料时,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剔除陈旧、落后、过时的部分,选择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内容,将时事热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辅助材料的教学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辅助教学课件应生活化、实用化,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引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做到学有所悟,学有所用。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利用多媒体等教具,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授参考文献,提高参考文献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应理解、掌握和运用这些辅助文的知识,提高逻辑推理、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提高辅助文的教学效果。教师应着重从三个方面提高辅助教材的教学效果:一是将四册必修教材中的辅助文内容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教师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讨论、探究,發表自己的见解,深化知识,开阔视野,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二是将四册必修教材中的辅助文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辅助课件的教学方式和使用内容,因材施教。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辅助材料的兴趣,促进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三是将四册必修教材中的辅助文与时事热点有机结合。教师要注意对辅助文内容的调整和创新,不断运用理论知识充实和完善辅助文的内容,使之跟上时代的步伐,帮助学生及时获取时事信息,更新知识储备库,使辅助文的教学效果更加理想,学习更有意义。
(二)学生方面
学生应正确理解和掌握辅助文。学生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辅助文在四册必修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思想上重视辅助性文本,采取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活动,在学习辅助文的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对辅助文有正确的理解,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
学生需要不断建立自己的知识库。在上课的同时,学生要广泛阅读各种书籍,扩充知识储备,开阔眼界;主动与同学、教师交流,互相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成长和提高。只有具备充足的知识储备,熟悉和掌握不同领域的知识,才能更全面地理解相关知识点,使学习更加得心应手。
学生要养成学习辅助文的良好习惯。学生要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方面,学生要更加关注和重视辅助材料的学习,增强学习主动性,自觉做到课前预习、课中练习、课后复习,合理分配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注意复习和反思,形成稳定的学习模式并总结学习方法和技巧。另一方面,在书本上获得的知识不能仅停留在表面,也需要实践。学生不仅要掌握书面的文化知识,而且还要在实践中运用,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既要用理论知识指导生活实践,又要在实践中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三)教材方面
突显辅助文的独特性。教材在编排时,要尽量明确各类辅助文的界限和范围,对目前存在重叠的模块进行系统整合,避免栏目重叠造成的混乱,从而充分发挥各类辅助文的独特优势。例如有些“相关链接”栏目中的经典语句可以划分为“名人名言”栏目,“专家点评”栏目中的人名定义可以划分为“名人名言”栏目。这样一来,既可以保证信息的有效性和独特性,又可以使辅助文系统化、科学化。
均衡辅助文分布数量。编者在完成辅助文的编撰后,应统计各类辅助文在各册教材中的分布数量,在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下,应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适时增加必要的补充内容。
合理设计辅助文类型。应秉持适量性、合理性设计六类辅助文栏目,以求对每一册必修教材的教学起到辅助作用。要使这些不同类型的辅助文之间既有区别又存在一定联系,辅助文类型可以适当调整。例如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可以增添“名词点击”辅助栏目,将知识点的核心概念讲解清楚,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落实。必修2《经济与社会》教材可增添“专家点评”辅助栏目,着眼于培养时代新人,勇担历史责任的目标,建构实现中国梦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必修3《政治与法治》教材可对辅助文的数量进行适量调整。例如教材中“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出现频率较高,可以适量增加“名词点击”辅助栏目,因为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政治与法治方面的知识有一定难度,可以透过小知识点的名词解释搭建桥梁,促进完整知识的学习。必修4《哲学与文化》教材中可合理添加“名词点击”辅助栏目,阐明原理与观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辅助文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发挥着独特的意义和作用。教师应克服多重障碍,在讲授正文内容的同时充分运用辅助文教学,利用教材中辅助文模块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各种情境式主题课堂,以期最大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育人作用,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