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在线学习行为模式的探究
2023-10-16付静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为高校学生在线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高校学生通过在线学习方式可以获得更多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有效性,使得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及习惯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本文立足“互联网+”背景,进一步分析高校学生在线学习行为模式,并针对如何优化高校学生在线学习行为模式提出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在线学习;行为模式;高校学生;策略
2020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名称: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在线学习行为分析的研究,编号:ZD20055。
一、引言
如今,“互联网+”、移动设备、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为高校学生学习带来了直接影响,高校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在线学习,能拓展学习渠道,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下学习资源不足的问题,使得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效果,进而达到预期目标。因此,高校要格外关注学生在线学习行为模式,针对其在线学习行为,采用有效手段加以指导,进而提升其在线学习的整体实效。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在线学习行为模式必要性
“互联网+”的发展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机会,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交流,教师也能够利用大数据分析学习成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促使高校学生进行持续地在线学习。
一方面,“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学生在线学习构建,可满足虚拟现实教学的需求。例如,腾讯在线学习平台软件的签到系统,可以记录学生能否准时进行在线学习,一般在线学习平台均具有屏幕共享特点,可以即时分享PPT、视频,还可模拟黑板上的白板显示功能。同时,通过QQ群教学重播,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需求,大多数教学平台都支持声音和视频实时播放,通过线上做题、线下发布試卷,实时回放教学内容,可以为高校学生的在线学习创造条件,使其整体学习兴趣和能力有所提高。
另一方面,高校学生在线学习更有利于促进高校教育资源多元化。在高校教学工作进行时,教师借助“互联网+”资源,可以将国内外优秀开放课程资源、电子文献资源整合起来,制作符合课程要求的电子教案,以便为学生展示学科前沿专题资源,并且可以通过“云端”网络为广大师生提供网上课程资源。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参考相关学术资料,进行探讨、整合,再以“云端”为平台,建立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增强其终身学习意识,驱使其积极通过线上渠道学习[1]。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在线学习行为现状
(一)高校学生在线学习内容及途径多元化
由于学校、专业结构、年级层次、教学水平等因素影响,学生对学习平台、学习内容的选择也不尽相同,在性别、年级上呈现出不平衡状况。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高校学生的学习偏好和学习需求差异所致,进而在学习行为、线上学习偏好、互动交流等方面表现大有不同。
(二)高校学生在线学习行为差异较大
高校学生线上学习主要动机是积累网络知识,提高自身学习能力,然而,由于年级、专业、习惯等因素影响,学生在学习平台、学习设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方面的选择上也不尽相同,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意识不明确,在线上学习过程中未健全学习计划,导致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三)高校学生在线学习主动性及效果较为突出
如今,大多高校学生的学习态度良好,都会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并完成线上学习任务。于高校学生而言,希望能在网络教学资源的帮助下,不断地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而线上学习正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以其多样化、层次化和自主化的特性,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2]。此种学习模式的发展,为高校学生提供了更方便的学习手段,而且也得到了大学生的认同。然而,网络教育虽有其自身优越性,却无法替代传统的教育方式,只有将线上教育与传统线下教育相结合,才能达到更为理想的教育效果。
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在线学习行为模式发展策略
(一)借助学习软件进行线上学习
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接受新型网络教育模式,学会使用新应用程序的技巧,熟悉网络教学技术,用各种软件来充实课堂,让学生获得全新的课堂教学体验。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学习软件进行考勤管理,发挥雨课堂、云班课、钉钉、QQ签到等软件的功能,随时了解上课人数和缺席人数;又如,在课堂上所用到的云课堂,除了可以进行考勤管理外,还可以在课堂上公布课堂视频,引导学生观看讲座、课堂讨论并进行点评,方便课堂教学和管理,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加学生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学习资源通过教学平台发布到网上,如PPT、视频、学习文档等,合理划分分配作业,指定作业完成时间,跟踪学习进度,并定期进行评价。学生在网上学习时,会接触到大量学习资源,使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增强学生线上学习效果[3]。
(二)创新在线教育资源
教育网络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BAT等互联网巨头开始涉足教育和培训领域,“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行业的新标杆,教育产业资金正进入市场化轨道,未来将会有一大批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互联网教育龙头企业。例如,K12在线教育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潜力,预计将在未来3年到5年内走向深耕细分领域阶段,这也将导致行业内部市场逐渐细分,分别涌现行业龙头,使得在线学习课程的质量得到更好地发展。随着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网络教育内涵更加丰富,网络教育范围也愈加广泛,国家一直强调教育创新、技术革新的新要求,必将使我国的教育更加健康、更加完善,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在线学习平台和资源。
(三)通过在线直播学习
进入5G时代,物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网络教育服务模式不断升级和优化,线上教学的教师、学生、场景更加接近于线下教学。在线上直播教学中,教师不仅能和学生进行有效互动,还能给出“红包”、发弹幕等,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通过改变场景来观察和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线上课堂语言环境、现场视频交流和交互式网上情景均可以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学习过程,专注接纳教师的教育内容[4]。当前,新东方和好未来等教育领域龙头企业都从传统的“线上录播+线下教学”模式扩展到了“线上直播+网上录制+线下教学”,并涌现了越来越多的工具类网络教学产品,如猿辅导等。此外,AI大数据的精确教学、线上教育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结合,推动了教育 AI数据发展,通过 AI大数据、语音识别、自适应等智能化工具,高校学生即可获得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料,实现自由选课、上课的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四)合理使用线上教学资源;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的在线学习应当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以及网络资源状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平台,而不是盲目跟风。网络学习资源是对线上教学发挥补充和完善的作用,不能完全取代网络教学[5]。为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自控能力,坚持有的放矢和查漏补缺。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习行为的内部要素,也是学习活动的基本要素,教师要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动力、独立的学习态度和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和使用网络学习资源。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指导,帮助学生积极筛选线上资源,对学生的线上学习进行监控,以实现教学标准化的目标;也可以鼓励学生拓宽学习领域,培养更广泛的学习兴趣,积极、正确地指导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线上学习动力。
(五)营造优良线上学习环境
高校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网上学习平台,创造良好的线上学习资源,同时向学生大力推广线上学习模式,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应用线上学习方法,接触更为广泛的互联网资源,应用互联网资源丰富知识体系,打开学习视角。此外,高校要重视规范学生的线上学习行为,对其不良行为进行适当引导,鼓励学生端正线上学习态度,并结合自身学习兴趣和目标,选择更适合自己的线上学习方法。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的作用,及时观察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在了解其线上学习倾向基础上,指导其正确学习。然而,若想实现这一目标,高校教师需要全面了解线上学习平台,适当地改变教学方法,综合应用翻转课堂等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使得线上学习活动更高效。最后,高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线上学习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并且改变传统的教学考核方法,在线下考试基础上增设在线教学行为与过程、生生互评、学生自我评价等,例如,主动完成线上作业、参与话题讨论、在线测试成绩较高者,便可以获得学分。
(六)加强教学平台经营管理
目前,诸多网络教育平台中出现了大量的教学资源,教师在保證教学质量的基础上,需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使平台功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线上学习需求。首先,要对课程进行严格甄别,确保课程的质量;其次,创造线上学习条件,营造优良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在线上学习过程中能与师生进行及时互动和情感沟通,降低因空间距离而产生的隔阂;最后,应注重更新教学平台产品,提高使用体验,使教学内容更加精炼。由此可见,加强教学技术的运用,推动科技的可视化展示,能让学生使用者能感觉到科技进步,并提升其的满意度。
(七)加大线上学习社会支持力度
大学生对网络学习的满意度有正向预测作用,通过运用学生的情感支持、认知支持和自我支持,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要创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努力给予肯定。除此之外,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也是提升学生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可以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和满意度。
此外,建立提高高校学生网络学习能力的长效机制[7]。线上教育在高校未来教学发展中越来越普及,可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持续发展,并且让其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在线上学习过程中,只有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才能更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此,高校应建立健全网络教学的长效机制,注重对大学生网络教育的培养。在具体实践中,应重视建立符合未来教育需求的课程体系,如学习科学课程、合作与创新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数字生存能力;同时,要尽快建立终身学习的实践系统,加强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包括课堂和课外活动,以此强化信息素养培养,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
(八)增强线上学习交流
高校学生利用“学习通”“腾讯课堂”“大学MOOC”等网络学习平台,即可改变“被动学习”的现状,为师生、生生之间的网络交流创造良好环境。首先,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促进学生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深度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更好地了解问题,对于学习有困难的问题,可以在互动讨论区留下自己的意见,请求老师或同学的协助。其次,要根据课程的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交互式教学,例如通过随机选择、讨论、抢答、投票、问卷等方式,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实时交流。最后,由于线上学习过程中缺乏老师的全程监控,学生使用手机、电脑等网络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很可能导致自控力低的学生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没有意义的活动上,从而影响学生的自主性[8]。这一过程中,高校学生应当为自己营造优良的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例如不带游戏功能的学习工具或主动设置能屏蔽其他APP的软件,降低外部因素的影响。在线上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邀请同学一起学习,以便互相监督、及时提醒,防止因中途走神而导致学习失败。当然,教师要持续地指导学生,培养学生自控能力,逐步从别人的监督转变为自我监督,由依赖老师被动学习转变为自觉主动学习,以此提高在线自主学习能力。如若条件允许,可以举办有关自我控制的讲座,开展课堂、社团等形式的宣传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控制;针对个体自我控制力较差的情况,学校应对其进行针对性教育,使其意识到自律的重要性,促进提升线上自主学习效率和质量。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背景下的学生在线学习行为模式有效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为推动学校教学改革工作提供了一条卓有成效路径。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学习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师需注重优化学生的线上学习模式、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课程考核方式等,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建立行之有效的在线学习行为模式,使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融合。
作者单位:付静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参 考 文 献
[1]顾艳,孙金花.高校学生在线学习行为的实证研究——基于本科高校学生在线学习数据的分析[J].办公自动化,2022,27(22):40-43.
[2]孟妍妮,吴钟鸣,卢军锋.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在线学习行为分析与学习绩效评估研究[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2,51(09):253-256.
[3]张宝蓉,陈泽光,柳小琴.大学生对在线教学的有效性评价研究[J].两岸终身教育,2022,25(03):24-33.
[4]韩树河,陈镇江,牛旭航.基于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技术的高校学生在线学习行为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2022,19(01):114-116.
[5]王俊松,边荟凇,周晓峰.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学生在线学习行为建模研究[J].信息化研究,2021,47(06): 11-17,29.
[6]刘建银,黄露,彭洁.高校教师在线教学行为与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分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1,35(04): 79-88.
[7]古丽孜拉·加依热别克.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在线学习者学习行为特征分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0,34(06):90-92,96.
[8]段庆华.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在线学习行为研究述评[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28(03):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