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理念下《信息服务》课程中思政元素建设的问题研究
2023-10-16宫宇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教育要求对本科课程进行思政元素建设,在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及能力培养融为一体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因此,高校课程需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在结合OBE理念的基础上,将专业课程知识与思政元素进行融合,以期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道德修养、专业能力、文化素质、实践能力及研究能力的人才。本文从基础概念、课程设计思路等方面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结合《信息服务》课程的实际情况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OBE理念;信息服务;思政元素;课程建设;地方高校;设计理念
基金项目:2021年度鞍山师范学院校级本科教育改革项目“课程建设专项—信息服务”(项目编号:202110312)
宫宇(1982-),男,辽宁海城,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图书馆学。
2019年10月,教育部明确要求要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将课程思政建设提上议事日程[1]。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
在此背景下,将《信息服务》课程结合OBE理念,让专业技能知识以及思政元素在课程中进行有机融合,以达到培养学生专业技术与塑造学生正确“三观”的目的,以期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道德修养、专业能力、文化素质、实践能力及研究能力的专业应用型人才[3]。
一、 OBE理念下《信息服务》课程中思政元素建设概述
(一)相关概念与定义
OBE理念即成果导向教育,其强调学生个人能力的养成,其内涵是通过将课程作为载体,以学生个性化需求为中心,以职位能力需求为导向,通过对需求导向反向设计课程的原则,建立支撑人才培养目标与素质能力达成的课程体系[4]。
课程思政是指高校课程应具有传授学生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多重功能,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在教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合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政元素的浸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融入课程中[5]。
本文认为,《信息服务》课程通过结合OBE理念,立足于我国信息服务实践及信息服务业的国际化发展实际,将思政元素融入《信息服务》的课程整体设计、教学方法及持续反馈中,主要是在论述信息服务业的社会发展机制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现代信息服务及其组织机制,分析用户信息需求、社会交往与信息交流以及用户信息获取、利用过程的心理、行为规律。研究信息服务的现代化发展以及现代信息条件下信息服务的基本业务、组织和管理方式,构造了知识经济与信息网络化时代信息服务的社会化管理理论体系。
(二)必要性
《信息服务》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其课程内容适用于图书情报企事业单位中,对于参考咨询方向的实际应用,并且能够很好地结合当前我国已经取得的成果,对于将 OBE 理念融入课程建设,通过课程培养学生有效建立明晰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修养等方面的能力,并同时将培养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贯穿于课程始终[6]。
二、课程设计理念
OBE理念下,在对《信息服务》课程进行设计的整体过程中,需要对整个设计的流程有一定的认知,在设计出相应的流程图之后,才能更好地对课程进行合理有效地构建(如图1)。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框架下,融合OBE理念,结合岗位需求及思政元素的要求,首先建设配置合理的课程团队,各自分工,团队合作,共同完成课程设计等工作;其次,明确教学目标,选取并革新适合的教学方法、课程内容选择等工作,建立起立体的教学体系,充分有效地对专业知识、思政元素进行吸收融合,起到学生对其有效吸收转化的作用。最后,要进行有效的反馈信息采集,通过采用包括调查问卷、走访、座谈等方式,对用人单位、学生及同行专家的反馈信息进行收集、综合、分析,总结不足;之后能够根据得到的反馈数据,及时调整课程体系、案例内容等,以期能够更加符合OBE理念的具体要求。通过各个步骤不断循环推进,不断迭代改进,完善课程体系,最终能够达到结合实际、与时俱进地推进课程不断深化改革,以期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具有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需要对学生毕业的要求、培养的目标,以及课程要求及目标的支撑矩阵进行合理设置,起到配套及支撑的作用(如图2)。
三、目前存在问题及分析
(一)主体定位不准确
在OBE理念中,要以学生作为主体地位,在实際教学之中,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上,围绕着学生所需,所思、所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发展,并在遵循课程总体目标、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及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前提下,选择符合课程实际情况的教学方式及内容进行课程教学[7]。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经常会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进行教学,在授课过程中也总是围绕课本进行教学,没有对学生个性化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使学生反映对所学内容与其实际需求不符,影响学生有效学习[8]。
(二)导向转变不明确
OBE理念中,产出导向关注的重点是通过目标成果的逆向设计来实现课程与教学优化,形成反馈调节达到期望成果的目标,在实际课程中的表现就是根据用人岗位所需,进行有效设计课程内容,有导向性的引导学生吸收课程内容,能够有效学习并转换为自身能力,重点要求学生具有适应未来岗位的综合能力及职业素质[9]。而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则通过课程对学生的“三观”进行潜移默化的正向导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及民族自豪。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会习惯性地按照传统的教育模式,即按照服务于学科知识体系进行设计,以学科导向为中心设计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以知识教学为主,重理论、轻实践,这种学科导向难以满足OBE理念下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导向需求[10]。
(三)考评体系设计不合理
在教学工作中,需要建立起客观、立体的考评体系,进行积极、有效的信息搜集及反馈。在接受反馈之后,不断将反馈意见进行整理、归纳,并通过综合的反馈信息,对课程进行合理有效的改进,改革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内容,提出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深化课程内涵,达到提升课程质量,培养学生的目的,并且随着新一轮课程的进行,将反馈的信息融入之后的课程中,并持续创新课程。但目前的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如:实际考评过程中,考核指标体系设立不明晰,更加注重终结考核,忽视过程考核,无法做到个性化评定等,比如存在评估学生是否优秀,仅看分数是否满足相应的分值标准,通过将整个课程过程中所有的成果计分,并加权算总分,用以评定成绩的情况发生,也导致学生忽略未来岗位所需,仅着眼于课程中的成绩,聚焦于通过期末测验。此种体系不能满足OBE理念下思政元素融入课程之后,对于新课程考评的需求。
四、建议
(一)以学生为中心,定位主体地位
首先,课程体系的建立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总体目标展开,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建立专业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的相互支撑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对《信息服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进行有效设计,密切围绕培养学生何种能力进行设计。综合考虑用人单位、学生家庭以及学校人才培养目标需求之后,更要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需要,避免培养出的学生“趋同”现象。
其次,在课程的教学过程应注重教学中心的转变,要改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个性化需求为中心,结合大学生实际特点,通过利用课上集中教学、课下碎片化时间学习等方式,任务驱动、小组讨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方法的应用,充分利用超星学习通、爱课程网站等,充分发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等,筑牢学生在课堂中的中心地位[11]。
最后,该课程并不局限于单纯的知识传授,要多层次、全方位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中,围绕岗位需求的人员素质,进行有针对性的包括爱国主义精神、职业道德情操以及养成良好的品行等培养[12]。
(二)树立正确导向,正向引导学生
在《信息服务》课程的设计中,要以岗位实际需求为基点,对课程的教育内容、课程评价指标等重新定位,有导向性的引导学生重视道德修养、职业素质、工作能力等。在共同学习课程的整体过程中,在课程的导向方面,立足于本地区实际情况及岗位需求,引导学生将课程中的理论与实践操作并重,不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中多讲解实际案例,关注行业最新科技动向、服务规范等[13]。在融入思政元素方面,注重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主流意识形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社会和行业的实际情况;利用英雄楷模的先进典型事迹、我国改革开放与国际接轨的良好发展态势、大国责任等实例,潜移默化的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及民族自豪感,不断给予学生正向的导引。
(三)建立合理考评体系,促进课程持续改进
对于课程来说,建立合理的考评体系,能够有针对性的搜集课程相关问题,并在获得反馈的基础上,改进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在课程不断循环的过程中,保持持续改进课程质量。在《信息服务》课程中,在制定考评方案的过程中,要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学生毕业能力要求和以成果为导向的培养目标设计是否符合标准。然后要了解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课程的评估体系,并且要将专业技能知识、思政元素融合及OBE理念的要素融入整体框架之中,要注重专业技能知识与思政元素相融合、人才培养计划与课程思政目的相支撑、过程考核与最终考核相结合,采用多种信息采集方式,评价内容有针对性、多角度、全方位的获取相关信息,如通过用人单位进行实地走访或调研、同行专家反馈、对在校生及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组织座谈等方式对课程相关信息进行搜集,在将反馈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及归类之后,得到相应的改进意见,突破传统的总结性评价方式,使评价体系更加立体及客观。另外考评信息搜集要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从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的不同方面的信息反馈中汲取经验,不断更正和优化教学体系及评估体系。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要求教育必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信息服务》课程将OBE理念与专业技能知识培养相融合,并强调将OBE理念、专业课程内容以及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有机融合,期望能够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道德修养、专业能力、文化素质、实践能力及研究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单位:宫宇 鞍山师范学院管理学院
参 考 文 献
[1]傅畅梅,李艳阳.基于OBE理念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探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39(12):77-79.
[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2023.1.18
[3]塔娜·教勒德,那仁,周雯.“互联网+”背景下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微课建设实践与探索——以《劳动人事政策与法规》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21):170-171.
[4]梁君英,向明友,闵尚超,等.科教融合 东西联动——大学英语课程虚拟教研室建设理念与路径[J].外语界,2022(04):2-7.
[5]杨锐.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育人体系建设路径[J].四川民族學院学报,2022,31(04):50-54.
[6]徐媛,张蕴.OBE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探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1,30(02):125-128.
[7]施晓秋.新需求、新理念视域下一流课程建设思考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04):52-58.
[8]王林,熊文.翻译专业第二课堂课程思政建设的理念与实践——以乐山师范学院为例[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2,37(09):127-133.
[9]王莉,王丽珍.基于OBE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建设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3(01):73-75+79.
[10]李瑞峰,王晔.基于OBE理念的管理学课程混合式教学创新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2,20(03):41-45.
[11]林友谅,周金城,陈滔.基于OBE理念的“专创融合”课程改革研究——以“会计实训”课程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11):79-81.
[12]冷翠玲,任梓妃.OBE理念与高校“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模式融合探索[J].邢台学院学报,2022,37(03):140-143+148.
[13]王艳霞,张志杰,张楠.OBE教育理念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以通化师范学院为例[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2,43(07):12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