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运用

2023-10-16冯宏宇

中国新通信 2023年15期
关键词:鉴赏课高中音乐运用策略

摘要:高中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每一门学科都具有极其重要的育人价值。在高中音乐教学中,音乐鉴赏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在鉴赏中形成正确的观念与思想。教师在开展音乐鉴赏活动时,可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多元化的音乐鉴赏活动,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信息技术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的运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音乐;鉴赏课;核心素养;有效性;运用策略

高中音乐教学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高质量的音乐教学活动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减轻学生学业压力,使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音乐鉴赏课是高中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学生音乐素养、人文素养、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教学观念未转变、教学形式单一化等问题,导致音乐鉴赏课效果欠佳,影响学生深入了解音乐的兴趣。针对这一问题,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了解“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方针,将信息技术全方位地融入音乐鉴赏课程中,通过开展微课、慕课、多媒体教学等丰富课程活动形式和内容,为学生提供别样的体验,增强学生对音乐鉴赏的重视和兴趣,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优势

(一)丰富教学资源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有效运用教学资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音乐学习需要视听结合,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感官体验,从视听的过程中提高对音乐的理解,感受音乐背后的故事与情感,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传统音乐鉴赏课程大多由教师基于教材内容为学生播放相关的音频资源,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进行赏析。这种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教学资源主要来自教材,无法拓宽学生知识视野,难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运用,可转变传统音乐鉴赏课程形式,丰富音乐教学资源。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整合与教材相关的音乐资源,包括但不限于视频、音频,以保证教学质量。学生也可以登录音乐学习网站,查找与教学相关的学习资源。

(二)丰富教学形式

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下,除了可以丰富教学资源,让学生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外,还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多教学思路,使教师走出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不断丰富教学形式,为学生带来多样化、可视化的教学内容,提高音乐鉴赏课程的质量。此外,信息技术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投入到音乐鉴赏活动中,从而提高其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例如,通过开展微课教学,让学生利用平板自主学习。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下发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够在平台上进行自主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动画演绎等形式根据教材中的音乐形式创造真实情境,以实现高效的学习效果。

(三)实现情感教育

在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下,教师需要将传统的育才目标转变为育人目标。在育人的前提下,情感教育变得尤为重要。作为艺术的表现形式,音乐具备了独特的优势来渗透情感教育。通过音乐鉴赏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音乐。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所传达的人文故事以及思想情感,这是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将信息技术融入音乐鉴赏课程中,可以为学生呈现不同形式的音乐,让学生欣赏到各具特色的音乐。

在当前网络社会,学生很容易在网络上了解到各种各样的音乐。然而,大多数学生都较为喜欢流行音乐,对于一些经典传统的音乐作品关注较少。同时,在互联网中,学生容易被一些通俗的歌曲所吸引,导致对音乐的理解出现误区,阻碍了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而在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例如,通过微视频为学生播放民族歌曲,并借助信息技术创建虚拟乐器进行弹唱教学,让学生感受不同乐器的特色。通过多元化的音乐鉴赏活动,让学生体会音乐的魅力和特点,在感受优秀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丰富自身情感体验,进一步提高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的运用现状

(一)教师教学理念未转变

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其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堂课的教学质量,并与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培养有着一定联系。就目前来讲,有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注重于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技能培养,导致对音乐鉴赏课程关注甚少,并且未能形成完善且标准的教学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质量,难以体现出该课程的育人价值。虽然目前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但是在音乐鉴赏课程中,信息技术还停留在理论阶段,欠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没有形成具体的教学模式,这严重影响了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实施,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二)未能體现出学生的主体性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背景下,要求教师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全方位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个人能力以及主体优势,完成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中,通常由教师进行知识讲解,而学生充当听众,被动地吸收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被动学习音乐知识,未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现行的教育理念相悖。长此以往,这种教学方式会影响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程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教学手段受到制约

信息技术与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融合,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确保教学形式的多元化,为学生营造别样的音乐体验。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学生可以在鉴赏的过程中增强音乐感知能力,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关键人物,其信息素养的水平将决定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有部分教师在传统教学手段的影响,忽略了提升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即使是在音乐鉴赏课程中运用信息技术,一些教师也只是进行基础性的操作。例如,教师可能会用课件来介绍作品的背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单独的演奏或播放视频来增进对作品的理解,最后通过问题或总结来结束线上课程。这种做法忽略了信息技术的多样性应用方式,例如开通微信公众号推送教学资源,合理地借助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信息技术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的运用策略

(一)依托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方式之一。通过创设情境,可以保证教学内容更加立体、生动。情境教学有多种形式,如游戏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等,不同的情境创设方式有着不同的效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中,情境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能够呈现出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该情境中自主学习,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以人音版教材为例,在学习高一音乐必修一《音乐鉴赏》序篇的“谁不说俺家乡好”时,这是一首山东民歌,歌曲旋律十分优美。通过对这首歌曲的鉴赏,可以提高学生对山东民歌风格特点的理解度,并通过音乐传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为了丰富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实际教学之前可借助信息技术整合与之相关的教学资源。这首歌曲作为电影《红日》的插曲,教师可通过互联网收集这部电影相关的片段。为了提高学生参与感,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主动搜集与之相关的资料和图片。在上课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与“家乡景色”有关的录像片,并将“谁不说俺家乡好”作为课堂背景音乐。然后,向学生提问并让学生主动介绍自己的家乡。设计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感,让学生通过介绍家乡感受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并为后面的创作做铺垫。在音乐播放环节,教师可先让学生独自听一遍,然后出示相应的歌词,让学生根据歌词并结合这首歌曲的旋律感受作者想表达的情感。创设这样一种情境,能切实提高学生在课堂的专注度和自主性。在这个环节过后,教师便可播放《红日》片段,让学生欣赏并表达感受。在视频情境的引导下,会给学生的视觉带来冲击,让学生体会到当时的战争是多么残酷,人们是多么盼望幸福生活的到来,对自己的家乡有多么热爱。随后,教师再进行专业的音乐知识讲解,如整首歌曲的结构。在这个基础上,开展“音乐轻唱”活动,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进一步感受山东民歌风格特点,并在欣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微课教学

高中音乐鉴赏活动由多个教学环节组成,如课前预习、课堂试听、教学评价等。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吸收和巩固。为了更全面地实施音乐鉴赏活动,将各个环节落实到位,教师可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微课教学。微课教学目前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和青睐。这一教学模式有诸多特点,例如教学时间较短。一般而言,微课视频教学时长大约在10分钟之内。教师会将教学重点或针对某一个教学问题录制讲解视频,并让学生观看,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在这一教学模式下,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再使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音乐知识。因此,在音乐鉴赏课程中,教师可将微课应用到课前预习和课堂鉴赏之中,以此提高教学有效性,使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知识。

比如在《音乐鉴赏》第一单元“一杯美酒”的鉴赏活动中,教师便可借助微课开展相应的课前预习活动。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微课视频,介绍与“一杯美酒”相关的音乐作品、作曲家、演奏者等内容。在视频中,可以播放相关音乐片段,让学生提前感受这首音乐的魅力。此外,教师还可以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包括与音乐作品有关的背景介绍、作曲家的生平事迹等。学生可以在课前阅读这些材料,提前了解相关知识,为课堂上的讨论和学习做好准备。然后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和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主要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审美感知,让学生理解这一首歌曲的风格。同时,还要提高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理解,通过音乐试听和模唱的方式进一步感受新疆民歌特点,体会新疆地区的音乐中所体现出的文化融合性,从而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在教学前,教师可将教学重难点以微课视频的形式进行录制。需要注意的是,在微课视频中必须包含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学习计划、任务问题等方面,确保教学活动的完整性。同时,教师还应注重视频时间,每个板块的录制时间不超过两分钟,主要讲解核心内容部分。在录制完毕后让学生自主观看微课,完成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学习完毕后,要求学生根据微课视频中的“问题设置”进行相应的解答,以此达到学习和巩固的作用。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以个体的形式进行学习,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微课视频,学生可以反复观看知识点的内容,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掌握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教师作为音乐鉴赏活动的设计者,有必要且要重视信息技术的融合与应用,这是提高音乐鉴赏课教学效率的重中之重。随着目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实际教学中已是必然趋势,并且成为教育常态,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合理地将信息技术融入鉴赏课教学中,以此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提高自身音乐素养。一方面,学校应做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通过线上加线下双线培训模式,全方位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基础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以身作则,积极学习并应用各类信息技术,以此保证音乐鉴赏活动的多元化。例如运用专业音频软件并进行数字录音;对互联网上所收集的音频文件进行剪辑、拼接等操作,提高音频质量;通过各类交流平台,如微信、QQ群、公众号等推送音乐鉴赏活动课程内容,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在音乐鉴赏课程中融入信息技术是未来课堂的基本形式,教师需充分发挥自身带头作用,合理运用各类技术提高音乐鉴赏活动效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增强。

(四)依托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评价

在音乐鉴赏活动中,教学评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开展高质量的教学评价活动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鉴赏活动中的学习情况,从而根据这些情况进行分析并优化后续的音乐鉴赏活动。同时,教学评价也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身所存在的不足,让他们在今后的音乐鉴赏活动中有针对性地提高。为进一步保证教学评价的科学性,教师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这一环节中。

例如,在學习《音乐鉴赏》第二单元第三节“孟姜女”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从不同的方面实施网络评价。可以设计评价标准,从价值取向、乐曲感受、理解能力、知识体系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以自主评价的方式对自己在课堂中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由教师进行数据统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整合学生在课堂中的评价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全部填写到表格中,最后再进行针对性地分析,了解学生在不同方面的整体表现。通过这种网络化的评价方式,可以使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信息技术融入教育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须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并开发更多适用于鉴赏课程的信息技术。与此同时,还需要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丰富鉴赏活动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形成。

作者单位:冯宏宇 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第一中学

参  考  文  献

[1]麻特.信息技术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中的应用[J].读与写,2020,17(16):257.

[2]唐鲜.浅析信息技术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8,38(6):211.

[3]裴慧君.信息技术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中的应用探析[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2018(12):38.

[4]梁亚华.信息技术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0,6(4):78-79.

[5]李祖全,闫小芸.信息技术在高中音乐鉴赏中应用的几点体会[J].新课程(教师版), 2019(7):172-173.

猜你喜欢

鉴赏课高中音乐运用策略
新课标下中学音乐鉴赏课的改进与实践
课改新时期高中美术鉴赏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音乐鉴赏课之我见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漫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的重要意义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浅析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育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