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文献捐赠工作实践与思考

2023-10-16蒋倩王慧纪景超

河北科技图苑 2023年4期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蒋倩 王慧 纪景超

摘要:文献捐赠是公共图书馆获取文献资源的重要方式之一。文章论述了文献捐赠在我国的发展路径及其意义,通过对金陵图书馆文献捐赠制度建设、工作实践以及开发利用等进行分析,探讨了公共图书馆文献捐赠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文献捐赠;金陵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23.0054

文献捐赠是指图书收藏者将其保存的有价值的图书自愿赠送给图书馆,由图书馆长期收藏和管理[1]。文献捐赠是公共图书馆充实馆藏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图书馆经费紧张的压力,实现馆藏资源的特色化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向公共图书馆捐赠,并依法给予税收优惠”,“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采购、接受交存或者捐赠等合法方式收集文献信息”[2],这为公共图书馆的文献捐赠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因此,公共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开展文献捐赠工作,加强对捐赠文献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构建特色化馆藏,从而提升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助力全民阅读和书香社会建设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1 图书馆文献捐赠工作及意义

图书馆文献捐赠是伴随着近代图书馆的产生与发展而来的,且在我国早期公共图书馆的创办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尤其是以私家藏书补充公共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做法较为普遍。例如河北省立天津图书馆(今天津图书馆)创办之初,收到私人藏书者严范孙捐赠的个人藏书1 200多部共5万多卷,占据图书馆全部藏书的三分之二[3]。当时著名的藏书家梁启超、傅增湘等人也有向公共图书馆捐赠大量珍贵图书的情况。此时的捐赠文献多为古籍。除私人藏书外,当时的一些公共机构和出版机构也向图书馆捐赠图书和其他出版物,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今苏州图书馆)就曾收到过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捐赠的《三民主义之认识》《工人如何救国》等图书及《中央周报》等一些报纸文献[4]。国学图书馆(今南京图书馆)也曾向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捐赠《江南图书馆善本书目》《江苏大学国学图书馆章程》等文献资料;广东中山大学曾向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捐赠《民间文学丛话》等图书;杭州的抱经堂书局、经香楼书店、小琳瑯馆书庄等出版机构都有向国立中山大学图书馆捐赠图书的情况[5]。

新中国成立后,图书馆文献捐赠工作继续有条不紊地推进,一度迎来图书捐赠的高峰期。据统计,北平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在1949-1966年期间,曾接收柳亚子、周叔弢、郭沫若、梁思成、顾颉刚、戴望舒等众多著名学人在内的捐赠图书,并以此为基础,于1954年设立著名学者和作家的手稿专藏,一方面大大充实了馆藏,提升了馆藏文献的价值,另一方面也更为有效地保护了珍贵的文化资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文化领域的各项工作逐步恢复并重新走上正轨,随着公众捐赠意识的提升,图书馆接受机构和个人的捐赠逐年增加。文献捐赠工作逐步作为图书馆的基础性工作保留下来,并经历了不断正规化、专业化和法制化的过程[6]。

无论从历史角度还是现实意义方面来看,图书馆文献捐赠都是我国图书馆资源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对图书馆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文献捐赠有助于丰富图书馆馆藏资源。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完全依靠财政拨款维持日常运营。随着财政经费的逐年缩减,加上受人力以及服务对象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公共图书馆很难将所有图书都收入馆内。而文献捐赠则可以很好地缓解这一难题,一方面其无偿性可以解决图书馆的经费压力,另一方面捐贈文献来源广泛,形式各样,内容丰富,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能极大丰富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其次,文献捐赠为图书馆构建特色馆藏提供了可能。文献捐赠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捐赠主体大多会选择其生活或工作地区的图书馆作为捐赠对象,捐赠的文献或是捐赠者收藏的图书,或是自己的创作作品,抑或者是捐赠机构自身编著的书籍。其中往往包含有能反映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地方文献资料,尤其是一些珍贵的手稿、图册、内部资料、家谱等,图书馆很难通过常规采购渠道获取。这些捐赠文献恰好能弥补这一短板,从而为图书馆构建特色馆藏提供了可能。再次,文献捐赠可以更好地保存和利用文化遗产。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是公共图书馆的职能之一。早期的文献捐赠中不乏有大量古籍善本和名人手稿等珍贵文献资料,捐赠使得分散的非公有或非国有藏书转化为公共的国有文献资源,使这些珍贵文献保护由私人转化为整个社会,使其保存更加完整可靠,也便于整个社会利用。

2 金陵图书馆文献捐赠工作概述

金陵图书馆创立于1927年6月9日,历称南京特别市创办市立(第一)通俗图书馆——南京市立第一图书馆(1928)——南京特别市立民众图书馆(1930)——南京市立图书馆(1933)——南京市人民图书馆(1980),1984年10月改称金陵图书馆,是国家副省级图书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金陵图书馆坚守“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图书馆使命和宗旨,秉持“平等、公益、温情、专业”的服务理念,一直很重视文献捐赠工作。

2.1 文献捐赠制度建设

为实现图书馆文献捐赠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金陵图书馆制定了适合本馆的《文献捐赠办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明确规定了文献捐赠的入藏顺序,并明确指出不予入藏的文献类型。入藏先后顺序为“南京地方文献”“古籍、善本”“本馆缺藏文献”“其他有收藏或研究价值的学术研究档案及专题资料”“正式出版物”。对于“非正式出版物(具学术研究和收藏价值的除外)”、“零散期刊”、“少于100页的小册子”、“污损、残缺不堪使用的文献”以及“其他不符合本馆馆藏建设计划的文献”则不予入藏。

二是提供了具体的捐赠方式。包括捐赠人亲自捐赠、捐赠人寄送和图书馆派员提取三种方式,并指出到馆捐赠事宜由采编部门具体办理。

三是制定了捐赠文献的具体处理方式。《文献捐赠办法》规定捐赠文献送达后,图书馆即拥有对该文献的所有权和处理权;符合入藏标准的捐赠文献,将被补充作为正式馆藏,并向捐赠者颁发“荣誉证书”,同时在官网“鸣谢榜”公布捐赠者姓名及捐赠情况;不符合入藏标准但已到馆的捐赠文献,将为捐赠者保管六个月,在此期间捐赠者可随时自行取回,逾期将作为非馆藏文献处置。

2.2 文献捐赠工作实践

2.2.1 常态化地方文献捐赠

作为南京市公共图书馆,金陵图书馆一直将南京地方文献的采访征集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挖掘南京深厚的人文积淀,多途径、多形式征集、整合和推广南京文献。通过与新闻出版局、南京出版社、史志办、二档馆、各系统年鉴编制部门等单位密切联系,已经形成较为稳定、常态化的地方文献收集渠道。2018-2021年,金陵图书馆合计入藏南京地方文献类图书1 147种,1 479册;其中地方内部期刊类灰色文献169种492册。个人零星捐赠中亦有不少地方文獻资料,如《金陵耆贤书画精品集》《南京佛寺叙录》《江苏古建筑》等。此外,采访人员还时刻关注本地的各类出版信息,利用国家书目、再版书目对馆藏书目进行核查,及时购买和补采馆内所缺图书。

2.2.2 名家大批量文献捐赠

金陵图书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接受图书捐赠,曾经接受过邵力子、仇良矩、武俊达等社会名流和专家学者的赠书,为丰富地方文献馆藏,提供学术研究发挥了重要的文献保障作用。1982年,傅学文先生将邵力子先生在宁藏书4 228册捐赠给金陵图书馆,这些图书大都为民国时期出版的平装书,其中2 300余册为1套民国时期印行的线装《四部丛刊》;1985年,仇埰先生的哲嗣仇良矩先生将《金陵词钞续编》手稿及鞠讌斋藏书共161种612册一并捐赠金陵图书馆,以供天下学人传习研究;武俊达后人将其所藏的部分文献5 000千余册捐赠给了金陵图书馆,其中包括先生有关戏曲研究、戏曲音乐方面的著作、论文、教材及曲谱。此外,常志成、计大为、苏克勤、庞瑞垠等社会学者也向我馆捐赠图书百余册。

2.2.3 海外华人收藏古籍回流

2017年,印尼华人潘文秀先生将其所藏古籍全部无偿赠予我馆。潘先生所赠古籍共482册,其中清代古籍181册,其他多为民国文献,包括100多本1912年的历史文献。这批捐赠的古籍原由定居于三宝垄的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魏永任先生拥有。魏永任过世后,将书籍传给他的独子魏传能先生。魏传能先生没有子女,去世前将父亲魏永任留下的这批古籍图书转赠予潘先生。潘先生说:“保存好这批古籍图书是对魏永任和魏传能父子最好的缅怀和纪念。”这是我馆历史上首次接受海外古籍捐赠,丰富了我馆古籍馆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为将来进一步争取海外古籍回流积累了经验。

3 金陵图书馆对捐赠文献的开发与利用

3.1 阵地服务与流动服务相结合

国内公共图书馆大多通过建设专题阅览室、专架或主题展览等方式陈列展示捐赠文献,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作家作品签名本专藏室”、陕西省图书馆“陕西学人”专藏项目皆属此类。我馆建设较早的捐赠文献陈列专架是“鞠讌斋藏书专柜”,主要依托仇埰先生捐赠的《金陵词钞续编》手稿及鞠讌斋藏书共161种612册而设。近几年来,又陆续开设有“戏曲专藏”“陈辽专藏”“签名本专藏”,并以此为基础,举办“藏书播千秋 文心久长存”——陈辽先生藏书展,展示陈辽先生在文学批评领域的不凡经历与巨大成就;在四楼特藏阅览室常设“馆藏精品展”,其中的“馆藏签名本”版块展示有叶兆言、苏童、孟非、郦波、吴晓平等人的签名作品。

与此同时,我馆还积极探索如何让捐赠文献在读者中流动起来,不断提升文献资源影响力和使用率,读者节“换书大会”和“习经堂漂流书架”就是其中有益的尝试。自2015年起,每年10月我馆都会开展读者节“换书大会”活动,读者携带图书换取图书馆准备的或者其他读者的书,活动征集的图书经筛选后将用来为乡村留守儿童、新时代农民和空巢老人们搭建公共阅读空间。另外,我馆一楼八九零空间常设“易书屋”换书店,提供数百册好书供读者进行交换阅读;105教室开设有“习经堂漂流书架”,专门为参加传统文化活动的孩子提供图书漂流服务。正是资源的流动,才让书香更加弥漫,赋予书籍新的力量与价值。

3.2 传统编目与数字化手段相结合

签名本文献主要是指著者在他们自己的著作、译著或汇编文集上签名的文献资料,广义来看,既包括在自己的图籍资料上签名的文献,也包括在他人著作上签名的书[7]。签名本因留有名士提笔和时代印痕,具有特殊的收藏价值和文化价值。近年来,我馆接收到庞瑞垠、陈辽、海笑等人捐赠的大批量签名本文献,除常规编目外,还专门编制签名本书影或书目册,例如《庞瑞垠先生专藏签名本图书书影》,展示书籍封面和签名页,以窥探庞先生与其他著者往来;《陈辽专藏签名本图书目录》反映其与诸多著作的关系,以及其在文坛上的地位;《海笑先生捐赠金陵图书馆所藏图书书影》收录海笑先生本人及亲友所著签名本书籍。

此外,我馆还收藏有部分南京名人签名本,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丁芒、叶兆言、苏童、孟非、郦波、吴晓平、毕飞宇等人,这些签名本除了图书自身所表达出的价值属性,还因传递着珍贵的友情,而成为名人精神风貌的一种缩影。为了更好地保存和展示这些签名本,我馆利用数字化手段,建立“馆藏签名本数据库”,将馆藏签名本进行著录,扫描图书的封面和签名页,提供多字段检索,以加快签名本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的流通,实现签名本价值最大限度的体现,达到全社会的信息资源共享。

3.3 原生性保护与再生性保护相结合

原生性保护主要是针对我馆捐赠文献中的古籍、民国文献、手稿以及抄本类文献而言。新馆启用后,金陵图书馆通过对库房进行改造,从水路管道、防火防虫、温湿度控制、空气净化等方面,极大地改善了古籍硬件保存环境。为每部古籍定制楠木夹板,购置云香草等驱虫药包置于樟木柜内,确保古籍保护的微环境也达到最佳状态。我馆陆续接收仇良矩先生捐赠的仇埰鞠讌斋词学专题藏书、傅学文先生捐赠的邵力子先生藏书以及海外华人潘文秀先生所藏古籍,均严格按照古籍分级保护原则进行分类整理,入库前经过72小时零下40摄氏度低温冷冻杀虫,配备楠木夹板,存放在古籍书库樟木柜中。

本着“藏以致用”的原则,我馆还特别注重对捐赠文献的整理研究。我馆收藏有邵力子1911-1913年发表在《民立报》《觉悟》上的文章以及各种演讲内容抄本近900页,这些是研究其早期思想以及民国初期民众思想的重要史料。为了方便读者利用,更好地保存这些珍贵的民国抄本,我们对文稿进行数字化扫描、辑编和标点,于2020年整理出版《抄本邵力子文集》。仇埰先生编纂有《金陵词钞续编》六卷,此书依可园老人《金陵词钞》之例,收录清初至20世纪40年代108位词家的776首词作,纂成后一直未正式出版。1999年,我馆将《金陵词钞续编》手稿影印出版,赠送国内30多家图书馆,使珍贵文献化身千百,广传于世。

4 公共图书馆文献捐赠工作可持续发展思考

金陵图书馆在文献捐赠工作中已经做出了一些有益尝试,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公共图书馆文献捐赠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读者,是未来工作的重要方向。

4.1 重视文献捐赠工作,完善文献捐赠管理制度

有学者对我国31所省级公共图书馆制定的捐赠文献相关规章制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仅有58%的省馆有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且在这些规章制度中还存在着制度不完善、更新不及时等问题”[8]。捐赠文献收藏范围界定模糊也是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例如在“文献捐赠说明”中规定“非正式出版物(具学术研究和收藏价值的除外)”“少于100页的小册子”“零散期刊”等不予入藏,体现出部分图书馆尚未认识到诸如日记、家谱、方志、刊物等非正式出版物的价值,忽视了创刊号、特别刊等零星期刊的收藏价值。

公共图书馆应重视文献捐赠工作,细化、优化文献捐赠管理制度,在确定文献收藏范围上应适当缩小内涵,扩大外延,可借鉴香港公共图书馆限定不予入藏的残破资料“珍本书籍”除外,台湾大学图书馆规定“不符合著作权法及版权相关法令规定者”不予入藏的做法[9]。建立专门的捐赠文献编目规则,提高捐赠文献的编目效率,注重揭示捐赠文献特性的字段如310、300、330、610的著录,尝试为捐赠文献分配专门的财产登记号,方便后期集中统一管理[10]。在捐赠文献题名页或者扉页处加盖捐赠专用章,也是一种增加识别度的较好方式,金陵图书馆收藏的稿本《金陵詞钞续编》卷首钤有“金陵仇埰鞠讌斋藏书仇良矩捐献”印章,“习经堂漂流书架”上的图书题名页上均印有 “金陵图书馆习经堂图书漂流专用章”字样。

4.2 与馆内活动紧密结合,形成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是其重要任务。捐赠文献尤其是特定主题征集文献、名家签名本、手稿以及地方文献类书籍,本身就是很好的阅读推广资源。利用这些文献,公共图书馆不仅可以开设相关专题或人物的展览,还可以围绕捐赠的人、书和事开展名家讲座,讲述捐赠背后的其人其事,在做好阅读推广活动的同时,对于图书馆的文献捐赠工作也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吸引更多的读者特别是一些潜在捐赠者了解图书馆的捐赠工作,并参与其中。2017年,河南省图书馆推出“读家谱、树家风”活动并征集家谱方志,仅一个月时间就收到了100多部家谱;2021年,我馆举办了“江苏省首届新修家谱评选颁奖大会暨第二届谱牒与家族文化论坛”,以及“江苏新修家谱评选活动参选家谱展” 和“江苏省首届新修回族家谱展”两场家谱主题展览,在为广大家谱编修者、爱好者提供学习、鉴赏和交流机会,让人们更多地了解自己姓氏信息、家族渊源的同时,也吸引了很多热心读者向图书馆捐赠家族宗谱,其中就有八十多岁高龄的达式洞老先生捐赠的《达氏宗谱》《白野堂达氏宗谱》《六合回族简史》《六合伊斯兰教简史》《常氏宗谱》等图书。从上述事例不难看出,公共图书馆一方面可以通过设计特定主题读者活动的方式,吸引特定读者群体参与其中,达到吸收更多相关主题文献捐赠的目的;另一方面针对已完成的捐赠行为,除通过邀请参观、定期交流、登门拜访的形式宣传图书馆工作,吸引更多潜在捐赠者外,对捐赠文献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开展的一系列推广活动,也能反哺捐赠行为本身,形成阅读推广活动与文献捐赠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4.3 利用全媒体,多方位宣传推广文献捐赠工作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公共图书馆宣传推广文献捐赠工作提供了更多途径。在前期征集阶段,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以及各种本地媒体向社会发布特定专题的文献征集通知,让有意捐赠文献的捐赠者了解到相关信息,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图书捐赠事业中,例如,上海图书馆面向全球征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向社会征集顾廷龙先生的手稿、书信、照片、视听资料等;重庆图书馆面向社会征集抗战文献;河南省图书馆通过发布“家谱集结号——河南省图书馆志书家谱有奖征集活动”收集本省相关的家谱文献等,都是多种渠道进行广泛征集。为了提高宣传效率,公共图书馆除在网站设置特定版块外,还应在微信推送页面底部常态化关联文献捐赠相关链接。在接收捐赠文献时,公共图书馆通常都会采用举办捐赠仪式的方式,以示对捐赠者的尊重和对捐赠文献的重视,这种仪式一般参与人数有限,但事件本身确是很好的宣传素材,而新媒体方式恰恰可以无限放大活动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此外,公共图书馆编制的内部刊物以及年报也应成为捐赠文献工作不可忽视的宣传阵地。

4.4 以藏致用,加强对捐赠文献的开发与利用

藏以致用,不仅是文献捐赠者的初衷,更是图书馆的重要使命。金陵图书馆在多年收集捐赠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开设专柜、专架,让捐赠文献通过流通的方式服务读者,对复本量较大的捐赠文献通过图书漂流交换以及转赠的方式进行管理,同时注重对名家名人的手稿进行整理研究、数字化保存等。近几年来伴随着南京本地知名文艺工作者的大批量文献捐赠,尤其是其中的大量签名本,迫切需要馆员加强对这些捐赠者的著作、藏书体系开展专题研究,并与重点读者合作围绕藏书开展理论研究,一方面通过编印专项书目、书单、内容提要等二次文献进行揭示,不断整合其中的优势资源,挖掘其潜力,并以此为基础建设图书馆特藏,凸显图书馆的馆藏优势,发挥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针对捐赠文献细加筛选,本着“为人找书,为书找人”的原则,以“专供”“特供”的方式,通过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的形式,开展定题服务、定向服务,实现书尽其用,各得所需,以促进捐赠活动的可持续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娜,李文兰.完善赠书管理激发捐赠热情[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 (3):61-66.

[2][JP3]新华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EB/OL].[2023-04-07].http://news.xinhuanet.com/2017-11/04/c_11.

[3]楊宝华,韩德昌.中国省市图书馆概况:1919-1949[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92.

[4]国家图书馆.近代著名图书馆馆刊荟萃:第6册[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361-378.

[5]侯富芳.中国近代图书馆藏书来源述略[J].图书馆建设,2012(5):22-25.

[6]张前永.图书馆捐赠工作与全民阅读推广实践研究——以江苏省泗阳县图书馆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20(5):22-26.

[7]吴庆珍.签名本文献的整理和利用[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1(2):60-61.

[8]万慕晨,欧亮.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利用捐赠文献的实践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8(8):65-70.

[9]张思瑶.图书馆“文献捐赠说明”之思考与构想[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3(5):39-42.

[10]王茉瑶.浅谈公共图书馆捐赠图书的编目问题——以天津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A1):121-124.

作者简介:

蒋倩(1985),女,硕士,金陵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地方文献。

王慧(1982),女,硕士,金陵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地方文献。

纪景超(1978),男,金陵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资源建设。

(收稿日期:2023-05-30 责任编辑:张晓霞)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Literature Donation Work in Public Libraries

—Taking Jinling Library as an Example

Jiang Qian Wang Hui Ji Jing-chao

Abstract:Don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for public libraries to obtain literature resource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path and significance of literature donation in China, and explores effective measur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donation work in public libraries by analyzing the construction, work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literature donation system in Jinling Library.

Keywords:Public Library; Literature Donation; Jinling Library

猜你喜欢

公共图书馆
浅谈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免费服务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
公共图书馆在引导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近十年重庆公共图书馆发展现状研究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