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针灸治疗不孕症的选穴规律

2023-10-11杨璐杨桦刘文钊

环球中医药 2023年9期
关键词:关元腧穴不孕症

杨璐 杨桦 刘文钊

世界卫生组织将不孕症定义为一对夫妇婚后或者同居,在没有采取任何避孕措施的情况下定期发生性行为一年而没有怀孕。据WHO估计,全球约有近6000万~8000万人罹患不孕症,约占育龄人口的13.0%~15.0%,且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发达国家[1]。中医学治疗不孕症主要采用中药、针灸等方法[2],其中,针灸作为一种中国特有的绿色疗法,在治疗功能性不孕症方面有很大的优越性,历朝历代都有不少文献记载。西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妇人杂病篇》最早提出针灸可以治疗不孕症,其后历代文献中均载有针灸治疗不孕症的丰富经验,值得深入挖掘整理[3]。后世医家将不孕症的病因概括为内外两因,内因为先天禀赋、脏腑虚弱、七情内伤,外因有六淫之邪和奇经损伤[4]。近年来利用针灸治疗不孕症的报道逐渐增多,且疗效确切、价格低廉、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备受患者青睐。本文通过检索数据库中针灸治疗不孕症的临床文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针灸治疗不孕症的选穴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筛选方法

具体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

图1 针灸治疗不孕症临床文献筛选流程

1.2 检索策略

通过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VIP)、万方数据(Wanfang)和PubMed数据库,检索自建库以来至2022年8月1日针灸治疗不孕症的临床文献。中文检索词包括“不孕症”“不孕”“针灸”“针刺”“艾灸”等,英文检索词包括“infertility”“acupuncture”“moxibustion”。

1.3 纳入标准

(1)研究对象为诊断明确的不孕症女性患者;(2)干预措施为针刺或艾灸,可联合其他治疗手段;(3)有明确的针灸处方;(4)研究类型为临床研究类;(5)诊疗标准达到国内外统一标准;(6)重复发表文献取其中1篇。

1.4 排除标准

(1)无具体穴位的文献;(2)诊断不孕症合并他病的文献;(3)非临床研究且对照组为针刺组的文献;(4)处方穴位名为个人经验穴名。

1.5 文献提取

文献提取均由2位研究人员完成(采用双盲法),若出现提取结果不一致时,需共同讨论达成一致后方可录入。文献提取共采取3步完成:(1)研究人员从各数据库高级搜索中获得针灸治疗不孕症的文献,并利用Note Express 3.6剔除重复文献;(2)按照纳入与排除的标准阅读文献题目、摘要(主要看干预方法),初筛出文献;(3)认真阅读全文,最终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

1.6 数据录入

(1)研究人员将筛选出来的150篇文献的标题、作者、穴位处方录入Microsoft Excel 2021,建立数据库;(2)将文献中出现的相同穴位进行编号,如关元编为1,三阴交编为2等;(3)整理成事务性数据,转化为SPSS statistics和SPSS Modeler软件可分析的矩阵格式文件。

1.7 数据标准化

参考教材《经络腧穴学》[5],对涉及的穴位名称和归经进行标准化处理,如将胞门统一规范为气穴。

1.8 统计学处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21软件进行统计性描述;采用SPSS statistics 26.0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应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应用 Gephi 0.9.7绘制腧穴共现网络图。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

共检索出2813篇文献,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纳入文献150篇,涉及针灸处方150条、腧穴87个、总频次为1187次。

2.2 腧穴使用频次分析

针灸治疗不孕症的文献中,共涉及腧穴87个,总频次1187次,其中使用频次≥10次的腧穴有25个,累计频次1025次,占总频次的86.35%。使用频次排名前10的腧穴依次是关元(132次)、三阴交(123次)、子宫(96次)、中极(92次)、足三里(81次)、气海(64次)、肾俞(53次)、太冲(51次)、归来(41次)、太溪(38次)。见表1。

表1 针灸治疗不孕症纳入文献腧穴频次(≥10)

2.3 腧穴归经分析

针灸治疗不孕症的腧穴中,涉及12条经脉和6个经外奇穴,使用频次前3位的经脉分别是任脉(343次)、足太阴脾经(177次)、足阳明胃经(173次)。见表2。

表2 针灸治疗不孕症腧穴归经情况

2.4 腧穴分布分析

针灸治疗不孕症腧穴分布部位前2位分别是胸腹胁部、下肢,频次分别是562次和385次,使用胸腹胁部腧穴个数最多,共31个。见表3。

表3 针灸治疗不孕症腧穴分布情况

2.5 腧穴特定穴分析

针灸治疗不孕症的87个腧穴中,属于特定穴的有52个,频次为856次,占腧穴总频次的72.11%。使用频次最高的特定穴为募穴267次,使用穴位7个,其次为原穴111次,使用穴位4个,再为合穴92次,使用穴位5个。见表4。

表4 针灸治疗不孕症腧穴特定穴情况

2.6 腧穴聚类分析

针灸治疗不孕症的87个腧穴中,选择使用频次≥10次的25个腧穴应用SPSS statistics 26.0进行聚类分析,得到6个聚类群:(1)肾俞—肝俞—命门—百会—次髎—内关;(2)大赫—水道—三阴交—足三里—太冲—太溪—合谷—归来—天枢—气海—血海;(3)中脘—丰隆;(4)子宫—中极;(5)气穴—神阙;(6)关元—卵巢。见图2。

图2 针灸治疗不孕症高频腧穴聚类分析树状图

2.7 腧穴关联规则分析

对纳入的87个腧穴应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与绘制关联网络图。设置支持度≥3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得出,核心腧穴组合为三阴交—关元,且共现频数最高,结果见表5。在关联网络图中可见针灸治疗不孕症的核心腧穴组合为关元—子宫、关元—三阴交和子宫—三阴交,结果见图3。将关联分析得到的87个节点和3571条边的权重值导入Gephi0.9.7软件,得到针灸治疗不孕症腧穴的共现网络图,结果见图4,节点越大表示与其关联的边的条数越多,关元、子宫、三阴交、中极、足三里的节点较大,表明其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度。

表5 针灸治疗不孕症高频腧穴关联规则分析表

图3 针灸治疗不孕症高频腧穴关联规则网状图

图4 针灸治疗不孕症高频腧穴共现网络图

2.8 因子分析

应用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对使用频次≥10次的腧穴进行因子分析,Bartlett’s球形度检验χ2=644.827,P=0<0.05,可以做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Kaiser正态化最大方差法,共提取 10 个公因子,并绘制出碎石图。结果显示,碎石图中1~10信息量充分,11~25信息量逐渐减小。见表6、图5。

表6 针灸治疗不孕症高频腧穴公因子与穴位(载荷系数)对应表

图5 针灸治疗不孕症高频腧穴因子分析碎石图

3 讨论

不孕分为原发性不孕和继发性不孕,原发性不孕古称“全不产”,继发性不孕古称“断绪”。《素问·骨空论篇》云:“此生病,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其女子不孕,癃痔遗溺嗌干。”首次提到了“不孕”一词[6]。

中医认为,女子不孕的病因分虚实两端。有研究认为,不孕症的主要病机以肾虚肝郁为本,痰湿瘀血为标[7]。此外,中医还认为不孕与排卵、月经关系最密切。金元四大家之一朱震亨曾写道:“求子之道,莫如调经也。”[8]现代医学认为不孕症的发病机制与免疫、生殖功能改变和内分泌代谢异常等多种病理学变化有关[9]。

3.1 从腧穴使用频次、归经频次、分布部位和特定穴分析

从腧穴使用频次来看,本研究结果显示,腧穴使用频次前3位的腧穴依次是:关元、三阴交、子宫。关元有补肾培元、温阳固脱的功能,例如梅玉萍等[10]研究表明,艾灸关元穴可改善子宫内膜厚度,促进卵泡发育,改善机体内环境,进而提高排卵率和受孕率。三阴交作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可调补肝、脾、肾三经气血,在治疗女性不孕症中发挥极其关键的作用。子宫穴为经外奇穴,据现代医学研究,针灸子宫穴可以有效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内分泌轴活性,从而达到治疗妇科疾病的目的[11]。

从腧穴归经频次来看,任脉、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为14条经脉中频次排名前3的经脉。任脉有“阴脉之海”“任主胞胎”之说法,主要有调节气血和月经的功能,针刺可温经散寒、活血止痛[12]。足太阴脾经有疏肝补肾、调理冲任的作用[13],有利于提高受孕率。足阳明胃经为全身气血之源,脉大血多、气盛阳旺[14],对改善女性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从分布部位和特定穴来看,胸腹胁部为针灸治疗不孕症腧穴最常用的分布部位,其中,以腹部腧穴为主,刺激腹部穴位能直接促进和激发子宫、卵巢的功能。募穴为使用最多的特定穴,体现了募穴属阴,善治腑病的理论。结合表4可见,使用最多的募穴为关元、中极和中脘,都分布于胸腹部,体现了穴位所在,主治所在的原则。

3.2 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

本研究借助SPSS statistics 26.0、SPSS Modeler 18.0和Gephi 0.9.7软件进行聚类、关联规则和因子分析,绘制了共现网络图。

3.2.1 聚类分析 根据“物以类聚”的道理,在相似的基础上收集数据来分类。本研究通过聚类分析得到6类有效聚类群:(1)肾俞—肝俞—命门—百会—次髎—内关;(2)大赫—水道—三阴交—足三里—太冲—太溪—合谷—归来—天枢—气海—血海;(3)中脘—丰隆;(4)子宫—中极;(5)气穴—神阙;(6)关元—卵巢。聚类分析是在主观上进行分类,不同研究人员可分出不同聚类群,因此存在粗糙且不精确的弊端,仅仅从聚类分析探讨选穴规律是不全面的,还需进一步运用其他分析进行研究。

3.2.2 关联规则分析 可以从数据集中发现项与项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从关联分析和共现网络图结果得出关元—子宫、关元—三阴交、子宫—三阴交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有研究表明,关元,子宫和三阴交,三者结合,远近并用,有温阳固本,强肾疏肝健脾的作用,有利于改善女性卵巢排卵功能和提高受孕率[15-17]。

3.2.3 因子分析 可在许多变量中找出隐藏的具有代表性的因子。本研究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共10个公因子,说明这些因子对治疗不孕症效果明显,比如:(1)肾俞、肝俞、次髎、命门:肾俞作为肾的背俞穴,有研究表明,常与三阴交和任脉穴配伍治疗妇科病[18]。肝俞为肝的背俞穴,陈雅洁等[19]认为,排卵障碍性不孕责之于肝,因此刺激肝俞能提高受孕率。次髎和命门位于腰部,是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要穴;(2)神阙、气穴:神阙属任脉,有研究认为艾灸神阙能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疏经活络,从而促进不孕患者正常受孕[20]。气穴,别名“胞门”、“子户”,有补益肾气、调理下焦之功;(3)关元:关元与冲任督脉、心肝脾肾都有联系[21]。有研究表明,关元能调节机体内分泌,提高雌孕激素水平[22];(4)卵巢:卵巢穴位于子宫穴上1.5寸,有滋阴活血的作用,现代医学实验研究已证实针刺卵巢对体内性腺激素有双向调节作用,能促进卵泡壁的破裂而排卵。

综上所述,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针灸治疗不孕症的临床选穴规律进行探析,不难发现针灸治疗不孕症的腧穴多采用远近结合的取穴原则,治疗以补肾固本为主、调理脏腑为辅,讲求治病求本,标本同治。针灸作为一种绿色疗法,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调理气血冲任[23],在治疗不孕症方面安全、高效、副作用小,是一种综合调整的结果[24]。本文旨在针灸治疗不孕症的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依据和数据参考。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1)本研究仅仅分析了腧穴频次、归经、分布部位及特定穴,还未按照针刺手法、辨证分型等进行分析;(2)本研究纳入的文献均以针灸为主,排除了以西医为主、针灸为辅的文献,因此收集的数据尚不全面;(3)本研究运用的数据挖掘技术带有不精确性,数据的收集是在主观意识上进行的,人云亦云,相似但不同的数据输入难免会有系统偏差,需要进一步的挖掘和研究;(4)本研究纳入文献的质量需提高,应纳入更多大样本的临床试验。

猜你喜欢

关元腧穴不孕症
《针灸大成》关元穴应用规律探析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针刀松解颈周腧穴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假排卵与不孕症
独灸关元穴效应探析
中医针灸腧穴与泰医按摩穴的比较初探
现代针灸教材关于肩周炎的“同功穴”分析
艾灸三阴交和关元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氯米芬结合热敏点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