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比析,让小学古诗词教学别样精彩
2023-10-08于忠梅
于忠梅
相比其他文体,古诗词虽然字数较少,但富有音乐美、建筑美与绘画美。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言语表达差异,学生理解古诗词主旨、把握诗人情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比析,引导学生在理解古诗词风格、情感以及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多元互动。
一、与编者对话,比析古诗词编排价值
1.结合学生认知,比析学段侧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这里的“主体”与“主人”不仅体现在学习自主,还体现在教学内容与重点上。毕竟开展古诗词教学比析,思维活动相对高级,需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比析策略,让学生在不同的学段里,实现最近区域发展。
学段不同,古诗词教学内容不同,自然比析的侧重点也不同。一般情况下,低学段的学生,形象思维较为发达,在教学中,教师应重点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从中感知古诗词不同的节奏和韵律,继而培养语感;针对中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通过比析,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想象古诗词内容,还原画面;而到了高年级,学生的认知与情感,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因而在古诗词比析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比析不同古诗词的内在意蕴。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差异性,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比析教学,助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2.结合编排特点,比析单元主题。统编教材采用“双线”编排体系,一方面以单元要素为主进行编排,突出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另一方面又是围绕同一主题进行编排,重点演绎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研读古诗词编排策略,可以发现都是以“古诗两首”“古诗词三首”的形式出现。这种将几首古诗词编排在同一课中的形式,也暗示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比析,挖掘其中的共性特征。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时,单元主题是乡村生活,分别选编了《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与《清平乐·村居》。虽然三首古诗词的体裁不同,但其主题相同,都是描写农村生活的,与这一单元的乡村主题极为吻合,这也为开展比析教学提供了便利。
针对这一类古诗词教学,教师要准确把握编辑意图,结合单元人文主题,围绕课文选编古诗词进行针对性比析。若有可能,也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课外古诗词进行比析。这种通过一篇带多篇的教学形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巩固单元人文主题,理解古诗词内涵。
二、与诗人对话,比析古诗词情感主旨
1.比析背景,感知作者情感。比析古诗词,必然要比析诗人所处的背景。如果只研读古诗词内容本身,不涉及作者写作背景,其比析必然只停留在表面。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背景意义,通过多媒体及时拓展相关背景资料,并且通过与其他古诗词比析,了解背景的不同,继而真正走进古诗词,走进诗人内心。
例如,在教学《江雪》一诗时,如果仅仅从诗词内容上分析,这是一首写景诗,而且采用极为夸张的手法来表达。但是在拓展写作背景内容后,学生对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有了新的看法。《江雪》是柳宗元被流放永州之后写的,它明显属于一首“藏头诗”,借助“千万孤独”表达柳宗元内心的一种真实动态。教师可以拓展《元日》这首诗,作者是王安石,写于变法之前,当时的王安石正走向人生巅峰。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这两首诗的写作背景进行比析,再让学生品读。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揣摩诗人情感,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2.比析风格,体验表达特征。不同的诗人,有着不同的写作风格。分析诗歌,不分析诗人写作风格,无异于缘木求鱼。其实,古人早已经通过不同的美誉给诗人归类,如,称李白为“诗仙”,称杜甫为“诗圣”,称贾岛为“诗奴”等,这也侧面反映了诗人不同的写作风格。学生想通过品读古诗词,了解诗人的写作风格,就应结合古诗词的内容,拓展阅读不同风格的古诗词。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进行比析,在比析的过程中了解古诗词的不同风格。
例如,在学习李白的作品时,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把握古诗词的情感,还要从中感受李白作品的表达风格。在具体教学中,不少教师大多直接告诉学生这首诗是浪漫主义特色,但究竟何谓浪漫主义,学生却缺少直接的体验。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拓展“诗圣”杜甫的作品,借助杜甫现实主义风格,让学生通过比析,从中感受杜甫的深沉,以及李白的豪情。
没有比析,就没有阅读。针对古诗词教学,在其风格及表达特点上,教师与其进行空洞讲解,不如通过拓展不同风格的古诗词,让学生自己品读、比析,以便在更深层次体验表达特征,理解古诗词风格,有效提升古诗词鉴赏水平。
三、与文本对话,辨析古诗词表达意蕴
1.基于诗意理解,比析画面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古诗词。对于古诗词教学来说,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与想象,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画面。只有通过想象才能让古诗词变得有温度。前面已经提到,统编教材大多按照同一主题,或者相近主题进行编排。但是,在同一课中,即便主题相同,不同古诗词在其诗意理解上,也会存在细微差别。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比析,让学生能够从比析中发现细微差别。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一课时,其内容都是描写乡村,紧扣的是单元人文主题“和谐”。具体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挖掘这三首古诗词的共性特点之外,还要让他们充分利用想象,比析这三首古诗词的不同之处。比如体裁不同、季节不同、表达方式不同。又如,《宿新市徐公店》是点面结合,而《四时田园杂兴》却是以动衬静,展现农忙时的忙碌。
因此,针对本课的教学,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对这三首古诗词进行比析赏读,在理解古诗词内容的同时,也能从中结合想象,感知古诗词中不同的画面、不同的风格。只有通过比析,学生的鉴赏能力才会有所提升。
2.基于古诗词特点,比析认知差异。不同的古诗词,有不同的特点。针对古诗词教学,其目的是能够紧扣古诗词本质,挖掘不同特质价值。而单篇古诗词的教学,由于缺乏比较,学生难以形成深刻的体验。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拓展,引导学生通过比析赏读,发现不同古诗词的细微差别。这样的方式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比析兴趣,而且还能为学生展开深度学习创造条件。
例如,在教学《墨梅》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咏物诗特点,有针对性地拓展《石灰吟》。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比析品读这两首诗的异同。通过比析,学生很容易发现这两首诗都是采用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手法。但其中的不同点,学生却未能及时发现。对此教师可以适当引导,比如《墨梅》重在静态展示梅花高洁品质,而《石灰吟》却以动态呈现石灰的制作过程。不同的表现手法,展示了不同的人生。
针对古诗词教学,教师不应单篇讲解,而应搭建平台,鼓励学生通过比析赏读策略,引导学生比较感知诗词表达特点,在赏读中走近诗人,理解诗词表达的情感。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诗词内容,而且还能有效提高学生认知水平。
总而言之,针对古诗词教学,传统教学中由于缺少比析,学生无法重新进行知识体系建构。只有改变传统的单一解读模式,由学生自己去比析和探究,才有利于学生在更深层次与编者、作者乃至文本进行多元对话互动,这样也有助于学生能够触动灵魂,感知古诗词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