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财会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以初级会计实务课程为例
2023-10-07黄斌
黄 斌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阜阳 236000)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把职业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 号)等重要指引性文件先后出台。此外,《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教职成〔2020〕7号)等多项职业教育改革配套政策密集落地,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推动“岗课赛证”融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年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优化类型定位,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这给我国新时代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提出了新任务,要求课程建设对接工作岗位、技能竞赛、职业证书,探索科学可行的“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建设策略,凸显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与实践性,增强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和吸引力。
“十四五”期间,职业教育进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作为构建中国特色高质量职业教育实践体系、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职业教育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1]。
一、初级会计实务课程的定位及作用
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是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普遍开设的核心课程,是基础会计课程的延伸课程,也是中级会计实务课程的先导课程,三者共同构成了财会类专业课程体系的主干。初级会计实务在基础会计和中级会计实务课程间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因此在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
为打破职业壁垒,2017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修订,取消会计从业资格认定,但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持有初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包括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两个考试科目)的财务人员优先考虑。近年来,该考试报名人数骤增,从2017 年的186.68 万人增长至2021年的462.6 万人,增长率达148%。作为专业能力的有力证明,初级会计师证书被用人单位和学生广泛认可。由此,初级会计实务课程的地位及重要程度进一步凸显。
2019 年,职业教育改革拉开大幕,推出了1+X 证书制度,“智能财税”“财务数字化应用”“企业财务与会计机器人”“智能审计”等多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先后试点,财会类专业在历经手工、电算化两个阶段后,正式迈入“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新阶段。但不论专业如何发展,都离不开基础会计、初级会计实务、中级会计实务等课程作为该专业课程体系核心内容建构的底层逻辑,智能财税应用、Python在财务中的应用、财务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和企业财务机器人应用等上层课程的架构均需依托会计核心知识、技能的储备与掌握,这个底层逻辑应是财会类专业的基石,也是专业的立足之本,更是能否架构好上层课程的关键所在。因此,初级会计实务作为课程体系主线的中间环节,加强其建设对于财会类专业而言十分必要。
二、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思路设计
为贯彻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落实“岗课赛证”融通,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需加强与企业合作,包括在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领域领先的X 证书评价组织,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以及各行业企业,通过校企资源共享、协同育人,发挥联动优势。财会类专业应参考职业岗位要求、技能竞赛赛程、职业证书标准,结合数字化、智能化等新技术发展趋势,以各专门化方向应共同具备的职业技能为核心,将要求、标准、内容及变化与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教学有效衔接,紧贴企业日常业务工作需要,充分融合对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的根本要求。同时,在课程教学中不仅重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应注重学生的“三观”塑造、品德修养与职业操守,加强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导向,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学生优秀品格与工匠精神,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从而实现“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真正价值。初级会计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思路设计
第一,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也是课堂的灵魂。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既要具备较强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又要拥有丰富的企业相关工作经历或者实践经验。“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背景下,教师的胜任能力面临着更高要求,初级会计实务等专业核心课程应由中级或高级层次的“双师型”教师承担教学任务,以保证教学质量。基于此,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师可依托校企合作,结合专业数智化发展新趋势,积极深入企业和专业一线进行岗位实践锻炼,熟练掌握专业工作过程和技术流程,及时将新技术、新理念、新规范融入教学,促进自身素养全面提升;另一方面,教师应积极参加国家或认证机构组织的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考核,取得与胜任能力相匹配的证书,达到较高的能力标准要求,切实提高综合育人水平。
第二,校企合作设计、开发教学方案。专任教师与来自实践一线的企业专家共同开展教学方案的规划和设计,共同探索职业岗位、课程内容、X证书和技能竞赛的衔接融通,优化课程内容开发、岗位实训项目设计、X 证书考核要求与标准、技能竞赛赛程内容等“岗课赛证”融合方案[2]。引导企业人员积极参与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教学,注重学生应用技能、专业素质的培养,借助企业人员对岗位、技能和课程实践的理解优势,更好地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融合,全方位推动学生职业能力提升。
第三,深化教学模式改革。首先,调整初级会计实务课程的培养目标,以岗位和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培养“一专多能”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其次,重构教学模式,立足于“岗课赛证”融合,完善课程内容框架,让企业人员融入课程教学一线,共同探讨“课岗”融通、“课证”融通、“课赛”融通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经验,不断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实践能力、品德操守和工匠精神,强调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第四,探索良性运行机制。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岗课赛证”融通涉及学校、社会、企业、学生等各方面的关系和利益,在这个系统工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在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中需探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岗课赛证”融通的良性运行机制,明确学校和企业应承担的育人职责与义务,加强对校企合作的运行管理,确保育人机制的良性循环。
三、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实现路径
(一)课程思政引领教学改革,将“岗课赛证”融通作为立德树人载体
“岗课赛证”融通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主要载体之一,课程思政建设和“岗课赛证”融通,都是中国特色高质量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都服务于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一目标。在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中,需要重视课程思政建设,注重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的培养。
通过课程思政元素的提炼与运用,引导学生养成诚实守信、勤勉向上、追求卓越等品德,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良好的职业精神,积极参与岗位实践、课程学习、技能竞赛和证书考取,实现品质修养与职业能力匹配提升,追求自身全面发展[3]。比如,诚信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也是会计工作的灵魂,在“课岗”融通时可以结合经济生活中真实发生的财务造假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将“诚实守信、求真务实”思政元素贯穿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教学,增强学生诚信意识,树立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情操;又如,技能竞赛难度较高,且强调团队合作,在“课赛”融通部分设计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协作能力和集体观念,激发学生求知欲、创新精神和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再如,在“课证”融通时加入崇尚工匠精神的教育导向,将工匠精神与职业技能相结合,培育学生严谨专注、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意志品质,引导形成“践行工匠精神、励志技能报国”的积极情感和自觉意识,提升爱国主义情怀。
(二)“课岗”融通——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增强学生岗位职业能力
初级会计实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结构搭建上,理论教学比重不宜超过实践教学比重。教学内容需与会计岗位实际工作内容相对应,充分体现课程的实用性与实践性,加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
在课程建设中,应以会计职业能力和学生就业发展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基于企业岗位任务的项目化教学内容,并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密切学校与企业、课程与岗位的关系,充分发挥企业在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校企共同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4]。以提升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立足“课岗”融通,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实施“课岗”融通实践教学项目,达到“教”“学”“做”同步,强化知行合一的实践教学内涵建设,促进教学效果全面提升,使初级会计实务课程特色与优势更加明显,更好地发挥课程教学改革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从而带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更上一层楼,有利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三)“课赛”融通——以技能竞赛推动课程建设,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技能竞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颇高,学生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一方面,参与技能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阔视野,增强职业能力,优化知识结构,是一个全方位学习与提升的过程;另一方面,技能竞赛能够促使指导教师钻研专业知识,关注财会领域的最新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做到与时俱进,提升教学水平[5]。由此可见,重视技能竞赛的参与,让技能竞赛推动课程建设,有助于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相长。
以2012 年以来每年举行的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会计技能”赛项为例,其由两个赛段组成,分别考核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两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其中财务会计部分涉及大量会计实务内容;再以2021 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新增的“智能财税”赛项为例,比赛共分为三个赛段,其中第一赛段“业票财税与机器人应用”也涉及较多会计实务内容。因此,初级会计实务课程内容需紧密结合技能竞赛,用赛项内容推动课程建设,可选取部分赛项内容作为案例、实训项目,在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制单与审核、账簿的登记、财务报表的编制等教学环节合理开展“课赛”融通,推动课程与技能竞赛融合,助推学生技能培养迈向更高标准。同时,完善“校赛”“省赛”“国赛”三级竞赛的选拔与保障机制,积极筹备、组织并参与,检验“课赛”融通成效。
(四)“课证”融通——提炼核心教学元素,帮助学生实现“一专多能”
高职财会类专业学生可以考取的职业证书分为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两类。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由国家职能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批准颁发并统一组织考试,强调对专业知识广度与深度的掌握,基于初级会计师证书的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双证书”制度也一直延续至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源自教育部2019 年启动的1+X 证书制度试点改革,由证书评价组织(教育部遴选的实力雄厚、影响力大的企业)结合自身的行业背景和优势推出,侧重考核专业细分领域与职业岗位所需的专门技能。
1.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双证书”制度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培养模式,它与2019 年职业教育改革推出的1+X 证书制度并不冲突。就财会类专业而言,由国家认证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仍然备受关注,学生可以考取初级会计师(或称助理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证明自己的专业水平。“初级会计实务”是初级会计师证书的考试科目,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教学应参考考试大纲,根据科目考试的具体要求,融入考试内容,帮助学生从容应考。同时,由于证书和课程的受众较广,为提供灵活、高效和便捷的学习方式,应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此外,应由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掌握信息化教学方法的教师组成课程团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提供授课视频、电子教案、电子课件、试题库、教学大纲和实训指导书等多媒体学习资源,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初级会计实务课程的大众化、专业化,让财会类专业学生和其他考生可随时随地进行网络在线学习,并可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助力“双证书”制度的落实。
2.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目前财会类专业适用的X 证书包括“智能财税”“财务数字化应用”“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和“财务共享服务”等多种类型,这些X 证书的标准、内容不尽相同,但都需要会计专业知识与基础技能的支撑。作为专业课程体系和各类X 证书的底层架构,初级会计实务课程具有宽广的适用范围,对初级会计实务等核心课程的重视与建设,也是许多高职院校X 证书通过率高的关键原因所在。
在将课程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融合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研究各X 证书考核标准、培训内容,梳理出各专门化方向共同具备的会计知识、基本原理及实践技能,再以这些共同所需为切入点,设计初级会计实务课程的“课证”融通教学内容。比如,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财务数字化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均涉及业务财务协同管理、票据分类整理、涉税业务处理等内容,可以在课程教学中有意识地增添这些内容,让课程设计、课程内容与X 证书标准高效对接,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功底,帮助其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从而保障1+X证书制度的落实与推进。
四、结语
做好“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拓宽学生职业技能本领,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这些目标的达成都离不开教师队伍的持续建设,离不开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更离不开对“岗课赛证”融通工作的潜心钻研与探索。高职院校应抓住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机遇,结合自身定位,突出人才培养特色,以课程为核心,以融通为关键,积极探索“岗课赛证”融通下课程教学改革的实现路径,不断提高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