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讲台育人到校企共创: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2023-10-07卞志国刘晓明杨敬桑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导师应用型校企

卞志国,刘晓明,杨敬桑

(1.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2.柳州工学院,广西 柳州 545616;3.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引言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就业创业、助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1]。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适应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的现实需要[2][3]。经过多年探索,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已基本覆盖全国大中专院校,取得了诸多创新创业教育成果。2021 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在教育部召开的发布会上给出数据,仅2015—2020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400多项金奖项目就带动就业超50万人。

应用型高校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阵地,尽管在创新创业理论教育方面发展迅速且体系完备,但在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方面仍存在诸多短板。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是连接创新创业理论和创新创业实践的桥梁,是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关键路径,但受制于各种因素,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础较为薄弱且发展缓慢[4],问题普遍集中在实践教育观念滞后,实践教学模式单一[5][6],重理论教学轻实践训练,重专业实践轻创业实践,教师“双创”教育能力欠缺。这主要根源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外向属性与高校教学科研内向属性的矛盾,具体表现为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要素匮乏,内生动力不足,难以支撑创新创业实践需要。因此,必须积极探索引入企业创新创业要素助推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发展。

一、创新创业及其教育阐析

(一)创新与创业的溯源

“创新”最早出自北朝魏收撰写的《魏书·列传·卷五十》中“革弊创新者,先皇之志也”,意为创造或创立新的事物,后衍生为革新、改变、更新等。“创新”英文为“Innovation”,亦有创造新的东西、更新、改变三重意思。经济学家熊彼特[7]认为,可把创新看作发明的应用,即当一项创造具有市场价值时便是一项创新。由此可见,创新是一个动态的价值创造过程,它强调创新者的主动性,重视创新活动的价值实现以及对现实事物进行改变[8]。“创业”最早出自《孟子·惠王下》,意为创立新的更好的基业。从古至今,中国人的创业意识都具有丰富的内涵,上至王侯将相的“君子创业垂统”,下到寻常百姓的“成家立业”,以及知识分子的立德、立功、立言的创业品格。有别于中国文化情境下的创业内涵,近代西方所提出的“创业”范围要小得多,主要是指自主创业和开办公司,之后范围扩展到企业内部岗位创业、社会创业等多种形式,甚至有扩展至中国文化“创业”内涵之趋势。熊彼特认为,创业者首先应该是创新者,尤其是基于现代高科技基础上的科技型创业。可以这样认为,“创新”为“创业”之基,“创业”则为“创新”之“实”。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价值取向的教育[9],根本任务是提升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旨在培养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创新型人才。创业教育是旨在培养包括创业态度和创业技能在内的个人素养,以及传授创建和管理企业专门知识的教育过程。针对无创业意向人群,创业教育作用在于激发受教育者的探索精神,增强其创业认知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进而提升受教育者的创业意愿。针对创业目标人群,创业教育则侧重于传授创建和管理新创企业的专门知识,提高新创企业运营效率和存活率。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具有内在逻辑的统一体。创新教育侧重于思想、观念、创意、方法、作品上的推陈出新,而创业教育重点在于把创新的东西落到实处,以实现其应有的社会价值。创新教育为创业教育提供了思想和方法支撑,而创业教育为创新教育提供了物理实现的可能。实践证明,不以创新教育为基础,创业教育目标就难以实现;不以创业教育为产出,创新人才培养就会脱离实际社会经济发展需求[10]。因此,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体两翼”,是相互融通、相互促进的。

(三)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简述

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是以创新创业实践为内容的教育形式,是连接创新创业理论和创新创业实践的桥梁[11],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养,从而实现个体全面发展[12]。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逻辑起点是创新精神,基于创新精神激发受教育者的冒险精神、探索欲望,以及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把想法转化为社会经济价值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目的在于将创新创业与学生个人发展结合起来,实现个体发展的目的。研究发现,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与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对创新创业绩效都具有显著影响,但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作用远远超过后者[4]。从我国高校教育实践来看,普遍将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理解为“创新创业技能教育和实践教育”,并把创新创业实践参与度、创业园规模、孵化企业数量和创新创业比赛成绩作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成果衡量标准。

二、我国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尚处于探索期,虽在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开发、创新创业比赛、创新创业园建设等方面取得良好成绩,但受制于各种因素,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内生动力不足,实践育人模式及其体制机制尚需进一步探索创新与持续完善。

(一)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内生动力不足

自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以来,应用型高校积极探索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方式方法,然而由于创新创业实践要求和高校创新创业资源禀赋不对称,部分应用型高校目前存在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内生动力不足。这一局面形成源于高校普遍沿用传统育人思维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忽视了创新创业实践的特殊性。具体来说,一是创新创业实践具有外向属性。创新创业实践始终需面向市场、面向产品、面向利益相关者,并根据市场动态反馈实时做出调整,有别于仅面向课堂教学且相对稳定的学科教育。二是创新创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具有天然的实践属性,唯有促成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才能达到育人目的,这是通过理论教学无法企及的。三是创新创业实践具有很强的经验属性。创新创业实践就是综合应用经验解决创新创业问题,问题解决往往没有“固定答案”,问题解决成效完全基于经验积累,这有别于理论教学常用的标准化分析问题解决方法。高校普遍采用的校内资源和传统理论学科的育人思维,往往无法满足创新创业实践先天属性需要,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内生动力自然不足。

(二)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覆盖面较窄

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局限于校内课堂教学形式开展,内容趋同,形式单一,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也往往会陷入实践活动形式化的困境[13]。应用型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以“创新创业基础”等通识教育课程为主。在调研的21 所应用型高校中,创新创业理论教学学时占比高达76%,实践教学学时不足24%,其中,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大多是教师指导学生团队撰写创新创业策划书。这些高校缺乏实践教育的创新探索,重视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另外,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较为缺乏,且因缺乏有效的体制机制而导致创新创业成效不佳,创新创业实践往往是少数人参与的活动。在受访者中,仅有近20%的学生有参加比赛、创业沙龙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经历。

(三)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教师实践经验匮乏

导师实践经验匮乏成为制约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核心因素。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教育类别,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对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尤为重要。我国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起步较晚,校内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尚处形成阶段,师生创新创业实践仍在探索中,实战经验丰富的校内教职工较为匮乏。加之,应用型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不够紧密,引进在学校任教且创新创业经验丰富的企业导师资源非常困难。调查发现,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主要是校内专职教师和行政人员,具有实际创新创业经验的教师较为匮乏[14]。

(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乏力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实操“训练场”,为高校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有力保障[15]。有别于创新创业理论教学课堂,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能够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创新创业场景,通过模拟实操解决场景中的现实问题,积累创新创业实践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动手能力。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尚处于探索初期,目前主要集中于众创空间、创客学院、创业比赛等平台。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乏力,贴近创新创业实战的实践平台十分短缺。因缺乏相应的体制机制,仅存的少数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学生参与面较窄,未能达到预期的实践育人效果。以创客空间为例,因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平台引导机制,入园项目逐渐失去前行动力直至最终停摆。

三、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构建

(一)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校企协同育人内涵

应用型高校与企业的禀赋差异致使高校无法独立高效完成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这是当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问题的根源。突破的关键在于积极引入校外的企业创业要素,有效整合校内外创新创业优势资源,激活内部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动力,探索既符合学生发展规律,又适应创新创业实践需要的实践育人新模式。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正是基于该理念,以企业创新创业要素赋能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人才培养过程,细分实践育人过程,并分阶段开发针对性强的实践内容和实践方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项目分析能力、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实战能力。

(二)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与传统讲台育人模式不同,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基于校企协同赋能创新创业实践育人理念,面向创新创业实战设计,通过企业创业优势资源与学校教育教学优势资源双向整合,共同打造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平台,为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提供“模拟训练场”和“真实战场”,旨在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其中,校企协同赋能,意指学校和企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提供动力支持,如校企共建平台、共育师资、共同指导、共同教研。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该模式根据学生发展规律和创新创业实践育人特点,将实践育人分为项目实训、创新创业实践和创新创业实战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不是平行关系,而是循序渐进、逐层递进的关系。其中,项目实训着重培养项目分析能力,为创新创业实践阶段提供了实践基础;创新创业实践阶段着重培养项目实践能力,为创新创业实战阶段提供实战基础;创新创业实战阶段则为前两个阶段的能力培养提供最终的施展空间。针对项目实训阶段,应用型高校应联合企业,根据企业创业经历开发项目教学案例库和虚拟仿真创新创业平台。针对创新创业实践,应用型高校则应联合创业型企业,建立校内和校外实践平台,联合企业开发创新创业比赛平台,为师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提供真实场景下的训练舞台。针对创新创业实战阶段,应用型高校应联合企业积极探索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联合组建小型创新创业工作坊,带领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战。同时,应用型高校和企业联合组建创新创业社区,帮扶师生创新创业项目,以提高创新创业成功率。

四、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校企协同育人路径

(一)强化校企协同,赋能创新创业实践教育

校企协同育人为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注入了强劲动力,补齐了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短板。应用型高校应积极将企业创新创业优质资源引入学校。一是积极引入双导师,让企业家、风险投资人以及具有创新创业经验的校内教师成为创新创业导师,弥补校内教师欠缺创新创业实战经验或企业运营管理经验的不足[16]。二是充分整合、利用好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资源,交叉成立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共同教研,共同成长,提高导师团队的创新创业专业化程度,进而大幅提升创新创业项目市场运作成功几率。三是共同开发贴近市场实战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和实践育人平台。应用型高校普遍缺乏贴近市场实战的创新创业实践育人资源,应积极协同企业开发实践育人案例库以及基于企业真实创业场景的实践育人平台,为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提供基础保障。

(二)加强创新创业项目实训,提高项目分析能力

项目实训是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起点,旨在通过对企业实际项目案例进行解剖、分析与复盘,提高学生的项目分析能力。应用型高校应充分发掘企业创新创业项目,联合校内外导师基于企业实际项目,开发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案例库及虚拟仿真平台,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素材。在此阶段,项目导师团队引导学生探索项目可行性、运作路径,进行风险规避、项目复盘,通过对不同企业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项目进行研究和比较分析,提高项目分析能力,为创新创业实践奠定项目分析基础[17]。

(三)加强创新创业运营实践,提高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创新创业运营实践,是指借助高校内外运营的企业创新创业平台,让学生实地参与创新创业项目运营事务加以锻炼,旨在让学生在实地参与生产劳动和企业生产实践中提高创新创业实践能力[18]。为此,应用型高校应联合企业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例如,积极吸引创业型企业入校孵化,并让学生参与创业企业孵化过程,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搭建校内实践平台。又如,积极探索与校外创业型企业联合成立创新创业校外实践基地,输送学生至基地参加创新创业项目锻炼。在创新创业运营实践阶段,高校应制定系统的创新创业实践大纲,做好学生实践计划及双导师指导计划,以确保学生得到充分且全面的锻炼。

(四)加强创新创业实战,提高创新创业实战能力

创新创业实战,意为创新创业团队独立运行项目计划,并为创新创业项目运营成功而努力,旨在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实战能力。应用型高校应充分发挥校内创新创业导师和企业创新创业导师经验优势,制定体制机制鼓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联合建立创新创业工作坊,由导师先行先试带头创新创业,这样不仅可以解决高校当前面临的创新创业团队不稳定、校内导师缺乏实战经验等问题,还可以吸纳、引领优秀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进行创新创业实战。同时,应用型高校还应联合企业资源建立创新创业实战社区,及时帮扶社区中的创新创业师生团队,解决创新创业实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助推创新创业实战队伍迈向成功。

五、结语

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是实践性极强的教育活动,与应用型高校学科教育存在显著差异。“讲台育人”已无法独自完成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使命,唯有引入企业创新创业优势资源才能激活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应用型高校应积极探索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整合企业与学校创新创业优势资源,开发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新平台,以实践平台驱动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以“校企共创”带动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究政策驱动、平台驱动、理论驱动和创新创业主体驱动的互动关系,实现校企、师生、平台之间同频共振,进一步助推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发展。

猜你喜欢

导师应用型校企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V eraW an g
导师榜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