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宇宙视域下春节互动仪式场景交互设计研究

2023-10-02司峥鸣聂源于嘉阔

设计 2023年18期
关键词:互动仪式链元宇宙交互设计

司峥鸣 聂源 于嘉阔

关键词:春节仪式 互动仪式链 元宇宙 传统文化 交互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3)18-0140-04

引言

文化传统滋养一个民族的灵魂。节日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節日仪式承载着民族的文化精神、情感凝聚以及家国认同。随着全球化背景下经济文化等多因素的冲击,我国传统节日仪式感渐被削弱。当前,全球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近年新冠疫情的暴发,“就地过年”成为一种新的春节选择。有研究表明“就地过年”人群的春节幸福感要显著低于“异地探亲过年”人群[1]。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尤其在元宇宙(metaverse)虚实相融理念的技术应用下,基于“跨空间共在”的设计思维,节日互动仪式场景设计的重塑与实现成为可能,为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展现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深厚的文化情怀,提供创新而强操作性的设计实践路径。

一、跨空间共在:媒介技术迭代下互动仪式传播场景的设计理念趋向

“仪式”是一种传播活动,使用媒介技术和媒介策略进行集体记忆建构。“媒介仪式作为节日仪式的代理,既是对信仰进行世俗意义的消解与转换,亦是对传统节日的仪式再生与信仰重构。”[2] 节日互动仪式在媒介技术的迭代中,显现时空共在、分离再至共在的回归,仪式传播与设计理念的关系呈现不同特性。

(一)时空共在传播下的临场氛围感设计

原始的口语传播时代,传受双方同时在场,实时传播。在古老的萨满教中,巫师在祈神、祭礼等大型仪式中击鼓摆铃或念或唱,邀请神灵前来。神灵再借由巫师的身体,回答人们的问题。巫师师徒口口相传,运用声音的和谐或张力,呈现古老的祭祀吟唱仪式,产生实时的共在传播场域。时空共在的口语传播追求声画合一、情景交融,建立追求场域感、氛围感的设计理念。

(二)时空分离传播下的广域跨界设计

文字传播时代后,人类传播突破时空的界限。詹姆斯·凯瑞(James W.Carey)认为,“当我们审视报纸时,传播的仪式观着眼于完全不同的范畴,例如,他更多地不是把读报视为发送或获取信息,而是将其视为好比参加一次弥撒仪式”。[3] 无论是古老的图腾符号,传统春节贴春联、写“福”字的符号象征,抑或文字媒介的抽象演绎,都以各自独有的互动仪式,打破时空,建构关于民族、家国的集体记忆。

电子传播时代,电子技术创造新的互动仪式,进一步满足人们对跨空间传播的需求。电视的发明,让人们综合运用视频、音频、文字传播,达到更大范围和容量的传播效果。“电视春晚”成为新的春节仪式,客厅互动文化成为新的文化产物。人类传播向多平台、多手段方向发展。

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的发展,加速虚拟文化的繁荣。其中,微信抢红包、支付宝集“五福”等新型春节互动仪式被建构呈现,人们通过数字社交平台,在虚拟世界传播和交往。互联网技术使传播媒介脱离主体而存在,创造出信息的脑外储存。人类感官及思想跨越时空交流,形成追求广域、跨界的设计理念。但是,其所承载的信息量依然有限,削弱传播过程中的临场氛围感,来扩大传播的时空范围,忽视了人与人、环境和社会的情感联结关系。因此,对人类生存时空互动的追求,逐渐过渡到对跨空间共在的追求。

(三)虚实交融传播下的跨空间共在设计

2021 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人类传播朝向万物互联的跨时空共在方向转型。“元宇宙”是一种新型数字生活空间,具有虚实交融的特点,运用扩展现实技术(XR),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由二维的虚拟世界向三维的虚实混合世界转变,让身处不同物理空间的人们能够在同一虚拟空间对话,对节日互动仪式传播中“跨空间共在”的场景设计理念,提供实践的可能性。元宇宙实现“人-物-实践”在媒介交往端的融合,在更大范围内生成社会化媒体、现实社会与智能设施之间广义网络的连接,并通过广阔无垠的数字交流-行动,在共同调谐与演化着一种全新的数字交往文明[4]。元宇宙在虚实相融技术的基础上改变着人类数字文明交往的新形态,在促进互动仪式变化进程中形成新的“元文化”。时空共在传播的回归,弥补跨空间设计中临场氛围感和情感联结的缺位,造就追求“跨空间共在”的设计理念新趋向。元宇宙中关于数字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时随地、经济系统和文明的特征,为春节互动仪式链的建构及场景交互设计与实现提供可行性方案的实践。

二、元宇宙视域下春节互动仪式交互设计的个案阐释

当前对于元宇宙的研究尚在探索阶段,但已有相当数量的技术与艺术创作,为“跨空间共在”设计理念的提出,提供理论与实践创新基础。Facebook 发布虚拟会议室Horizon Workrooms,利用VR 技术,将现实中的桌面及桌上电脑与虚拟世界相连。而依托于虚拟形象的VR 场景沟通互动是平常应用,Horizon Workrooms 的创新点在于,使用空间音频,增加AR 透视、桌面识别、手指追踪识别手臂的功能,满足在虚拟会议室中的各种手势动作需求。这一创新让用户几乎全程使用手势交互,减少对于手柄的依赖。贾斯汀·比伯在虚拟音乐平台Wave 举办的元宇宙演唱会,通过动作捕捉技术,实时生成虚拟形象,演唱新专辑《Justice》,在虚拟场景中搭建广阔的草地和金色的萤火虫,除带给人视觉享受外,其所营造的氛围也让观众体验线下演唱会所不能达到的新奇感、沉浸感。粉丝在观看直播时,可以向比伯发送流动的金光作为互动连接,草地还会生长出红、黄、蓝三种不同颜色的花丛。游戏《堡垒之夜》联合国际知名音乐人 Marshmello,同样开办一场虚拟音乐会,其创新点在于,玩家们入场后甚至可以到音乐人的身边和他进行亲密互动。产品的功能不再仅仅通过外在的形态来展现,情感与符号成为产品功能更好的演绎[5]。因此,基于设计创作的技术基础,本设计在内容创作和意义方面进行创新,希冀产生更深层次的共在情感联结。

(一)春节互动仪式交互场景设计

根据前期“‘就地过年的心理需求及互动仪式传播方案”的问卷调查及访谈,归纳整理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地过年”人群感到孤独和漂泊感,渴望温情和归属;该人群感到焦虑,面对疫情无能为力,也担忧没有回家过年,会让家里人感到冷清和失落。兰德爾·柯斯林在《互动仪式链》一书中指出“在群体的互动仪式过程中产生的情感能量是一个重要的驱动力,核心机制是高度的相互关注以及高度的情感连带,这种机制能为每个参加者带来情感能量,使群体更加具有凝聚力”。[6] 因此,确定设计重点围绕“家”和“团圆”两个场景,结合疫情常态化管理的现状,强调“年味儿”的中国元素创意。整个设计基于“跨空间共在”设计理念,以家庭为单位,一座座家庭小岛像是虚拟空间中的一个个网络节点,灵活穿插运用虚拟和真实两个身份,通过多人在线场景互动、沉浸式的虚拟现实体验和多模态交互方式,强化家庭成员在过年期间的互动交流、亲情联结。具体遵循以下策略:

1. 虚拟和现实的双重人物身份设计:智能技术的发明允许人们在虚拟世界中交流互动。运用虚拟和现实身份的双重性,让跨空间的人们以数字身份的方式共在。在设计中,通过手机端的AI 识别技术,让用户通过人脸扫描和捏脸映射到虚拟世界,创建独一无二的虚拟身份(图1)。手机端与虚拟端互通,节日里处于相异空间的人,使用虚拟身份相聚在同一空间,共同参与系列节日互动仪式。双重身份实现“跨空间共在”,达到增进彼此情感联结的传播效果。

2. 虚拟和现实的时空交融的双重交往场景设计

(1)时间交融场景设计:通过场景设计实现虚拟与现实的时间相融,人们能够重温往日时光。在虚拟端场景中,用户通过回想记忆中具有年味儿的春节场景,搭建虚拟的家庭小岛。搭建道具真实映射传统经典建筑、家具、道具、装饰、纹理等老物件(图2)。因为在数字环境里,建筑复制,改变,备份的成本都可以被忽略[7]。所以,设计中用户可以在手机端上传物体的多角度照片,再由系统自动识别建模,最后将模型数据传输入个人基建道具中,作为场景搭建道具的补充。家人们虽身处异地,但在虚拟空间中协作搭建出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特色和时代记忆的家庭场景,伴随系列节日互动仪式,能够重温全家人团聚的温馨时光。

(2)空间交融场景设计:运用多模态交互技术和线上线下联动实现虚实空间交融。元宇宙视角下的信息内容是多维的,区别于当今虚拟网络以视听为主的传播手段,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把远方的事物编码成与人的五感相匹配的虚拟信息,通过增强现实技术把虚拟和现实的世界叠加,通过扩展现实技术突破眼前世界的狭隘,真正达到人机物的跨域融合。人与人的远程交流就如同传送门一般,将对方编码为数字信息,形成数字分身,呈现到彼此眼前,进行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交往。设计中除了普通的视觉、听觉和触觉交互,还可通过超声波传感器等技术,对味觉、嗅觉进行模拟,扩展人的感官。在虚拟空间中,映射出风俗鲜明的集体活动场景和年集年货,其中进行的交易行为,真实地反馈到线下。身处异地的人们在现实空间中无法进行的互动传播,通过双空间的低延迟传播,达成物质与精神的即时交往。

3. 家庭互动仪式沉浸式场景设计新构:应用数字化社会传播系统的全新同构理念,设计具有沉浸感的家庭互动仪式体验。高级而复杂的传播系统是以低级而简单的传播系统的物质和规律为基础同构出来的。网络传播系统是由符号传播、声音传播、视听传播、图文传播、文字传播等更为低级的传播系统同构出来的,印刷传播系统是建立在原来的手抄文字或手绘图文传播系统的基础上,并与之同构[8]。新的数字化社会传播系统,是以现实生活场景为入口,以口语、文字、电子传播系统为基础,运用新的虚实相融技术建构出的数字化系统。设计中以现实家庭场景为入口,人们通过空间语音直接进行交流,设计写春联、“福”字的文字传播活动、春晚会场的视听传播活动等,映射中国社会春节生活场景。在数字世界实现人与环境的系统融合,完成家庭互动仪式沉浸式场景设计新构。

(二)春节互动仪式交互设计流程框架

基于虚拟和现实的双重身份设计、虚拟和现实时空交融的双重交往设计、家庭互动仪式沉浸式场景设计构成整体场景设计逻辑,围绕元宇宙数字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时随地、经济系统和文明的8 个特征,构思整体交互流程(图3)。采用C4D、Maya 等建模软件和Unity 技术平台搭建虚拟空间,结合手机端程序和头显作为连接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的接口。设计既有手机端小程序,又有虚拟端场景及交互,其交互内容分为创建数字身份、创建家庭小岛、虚拟互动年集、集体年俗活动、特色年俗、烟花仪式、找红包小游戏、全家福合影、数字藏品九个模块。根据不同流程模块的交互复杂度,区分轻度交互和重度交互两个模块。老人和孩子可独立进行轻度交互,在他人协助下进行重度交互。

三、“跨空间共在”的春节互动仪式交互设计实现

(一)虚拟与现实场景联动设计

设计围绕家和团圆的两个场景,以虚实相融的节日场景和互动仪式为内容特色,旨在构建异地过春节家人间更深层次的情感联结。

1. 场景联动:通过虚拟与现实场景的联动设计实现跨空间共在的沉浸参与感。虚拟空间内包含家庭小岛和公共小岛两个系统,家庭小岛由用户自主搭建,可扫描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后,建模生成相应家具;公共小岛映射我国各省市地区的地域特色,展现各地风土人情。

2. 仪式联动:在互动仪式设计中基于系列节日仪式,构建家人互动仪式。虚拟端设计年集、扫除、烟花、红包、全家福等虚拟春节仪式,让异地亲人在虚拟空间完成共在仪式,在合作完成仪式中收获归属感。虚拟端完成的互动仪式,在现实世界具有真实反馈,如虚拟年集中购置年货到家。此外,在此基础上加入游戏元素,如虚拟空间内找红包的小游戏、水果道具兑换找红包小提示的游戏机制等,构建新的节日互动仪式,让用户在体验新节日仪式中收获趣味感。

(二)视觉风格设计

设计采用具有立体感的虚拟3D 人物及虚拟空间场景,手机端界面设计不同于平面化风格,整个设计从整体风格和元素符号上共同营造节日临场氛围感。

1. 整体风格:充分利用视觉色彩的审美特性,手机端和虚拟场景设计皆以经典的中国红为基调,应用春节中具有代表性的黄、绿加以点缀。

2. 民俗意象符号设计:洛特曼认为,“任何一个单独的语言都处于一个符号空间内,只是由于和这个空间相互作用,这个语言才能实现其功能。并不是单独的语言,而是属于这一文化的整个符号空间,应当被视为一个符号单位、一个不可分解的运作机制。这一空间我们定义为符号域”[9]。春节习俗符号,诸如年兽、门神、春联、爆竹、花灯、压岁钱、饺子汤圆、舞龙舞狮、 福禄寿喜财神等,体现的是祈福纳祥、消灾弭祸的吉祥寓意[10]。在设计中,运用窗花、灯笼、年集、烟花、明月、彩云、折扇等具有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含义的元素符号,增添春节氛围感(图4)。在虚拟端,因为不同民族、地域的人们拥有各自独特的风俗文化和意象符号,所以在虚拟界面提供具有鲜明民俗风格的道具、家具、纹理、装饰等虚拟基建工具,共创出符合自己文化记忆中的“年味儿”场景(图5)。由符号意象引用户入场,参与者创造的视觉符号场域又反馈给参与者,用户群体在相异空间实现沉浸式传播。

(三)互动功能设计

1. 场景漫游功能:设计中映射现实春节的赶年集、写春联、放烟花、挂灯笼、年俗表演等互动场景,作为创造虚实相融社会行为的互动条件。用户以第一人称视角在虚拟春节场景中漫游,通过手柄控制前行方向和速度。用户需要前往较远处虚拟场景时,可通过空间地图实现虚拟位置传送,即时传送到指定场景。

其中,在公共岛屿中设计丰富多彩的可选场景,设计映射来自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的用户,选择前往不同地域的公共小岛参与集体活动,如进入东北地区的公共小岛参与扭秧歌活动。

2. 交流功能:交流功能通过头显内置麦克风和扬声器实现,传输真实语音到虚拟终端,根据人物在VR 空间中所处位置的不同,声音有近大远小的效果,使体验更具空间感、沉浸感。

3. 交互功能:用户界面设计道具功能,按照具体场景配置可交互道具,如家庭小島中的家具道具、特色年俗中的水果道具、烟花仪式中的烟花道具。以水果道具的获得、储存、使用为例,用户在公共小岛参与集体活动,则有概率获得“水果道具”。水果道具储存在虚拟空间道具和手机小程序里,用户回到家庭小岛,选择“道具”,视觉界面则会出现可摆放的“水果道具”,通过手柄选择放置位置,把“水果道具”放到室外即可制成冻果(图7)。用户若不愿意参与水果道具的互动环节,则可以在本次虚拟体验结束后,通过手机端小程序兑换成找红包小游戏的提示,为后续交互体验做好前期准备。

虚拟年集内设多模态交互和交易功能。在购置年货时,用户走到相应摊位前,进行多模态交互,甚至品尝食物的味道、闻到食物的气味。用户选择想要购买的商品(此时会有位置图标帮助用户定位商品),商品上方出现购买数量和金额的提示,调节购买量并确认支付,虚拟端实时同步数据给手机端,通过小程序接口连接微信钱包进行交易扣费,实现虚拟和现实经济系统的联动。在虚拟空间中购置的年货直接在线下快递到用户家中,用户通过手机端小程序能够查看已购买的年货及其物流信息,实现虚拟和现实的双重实践(图6)。

相隔两地的家人,在同一虚拟空间中,通过现实与虚拟中互动与合作,完成系列节日仪式,感受到真切的在场体验。

(四)家庭“数字藏品”创意设计

数字藏品是NFT 技术在数字版权应用的结果,是经过数字化唯一表示的特定作品、艺术品获取的品类,包括但不限于数字图片、音乐、视频、电子票证、数字纪念品、3D 模型等形式[11]。公共小岛中的集体年俗活动通过NFT 技术,可变为用户收集的数字藏品,这一数字资产承载和传承着不同地域、民族人们的春节文化记忆,在虚实相融中联结个人与社会、民族与国家的情感。

“跨空间共在”不仅满足了真实人物间的情感需求,还包含创造一个新的虚拟空间,创造虚拟人物和现实人物之间情感联系的意涵。虚拟空间不是简单地复刻现实物理世界,而是一个人们能够获得、存放、付出情感的场所。在设计中,用户在手机端的家庭群组中添加过世的亲人信息,在虚拟端将现实中过世的亲人故事背景设定为出海云游,而除夕夜当晚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创造的虚拟亲人则会云游归来,在虚拟空间中和家人一起看烟花、聚在一起拍摄全家福。虚拟世界通过情感共场,满足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缺憾。这些值得珍藏的互动片段可以被留存为静态照片和动态影像,同时储存在虚拟空间中的时光纪念馆中和手机端的影像集中(图8)。手机端方便用户随时查看作为数字藏品储存的照片和影像,在首页点击个人中心,内置“我的相册”功能入口,进入后查看点击手机中的相册图片,即可显示照片背后的动态故事影像,帮助用户回忆在虚拟春节互动场景中与家人的温馨体验。通过数字藏品的设计,赋予春节新的纪念象征意义和收集交易功能,满足人们对春节互动仪式的情感需求。

结语

面对元宇宙传播理念大多存在大而广的论述,本文在元宇宙视域下,提出“跨空间共在”的设计理念,进行具体与具象的创意实践。此外,本设计主要从交互流程和内容意义上进行创新,技术层面尚有待改进,例如,多模态交互、脱离头显的物理约束等,未来虚实相融技术下的新传播实践,应是技术与艺术相辅相成的结果。

猜你喜欢

互动仪式链元宇宙交互设计
元宇宙中的“孤儿们”?
“元宇宙”照出互联网浮躁(点评)
“互动仪式链”理论对少先队仪式教育的启示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政务直播中的互动思考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莆田电子商务界面设计的艺术研究
警察形象互动仪式链要素构成及其运行结果分析
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互动仪式链”的学校德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