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语境下圆明园历史文化传播的视觉重构途径研究

2023-10-01崔兆莹

国际公关 2023年15期
关键词:传播策略

崔兆莹

摘要:随着数字化发展,视觉价值标准与审美需要也在不断被重塑。圆明园隐性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中蕴含着大量的内容,由于其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传播对象不明、传播内容不清等问题,使得传播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本研究先从视觉设计重构的角度对圆明园隐性历史文化资源现状及发展困境进行梳理总结,结合探析计算机图形技术手段在视觉互动体验设计领域的相关研究热点,基于视觉重构理论,将圆明园隐性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视觉呈现方式与内容生产相结合,对圆明园隐性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显性化传播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视觉重构;隐性历史文化资源;显性化;传播策略

为贯彻国家对文物保护和利用的政策,海淀区政府启动了圆明园的保护与发展计划。数字化的飞速发展,为圆明园历史文化资源的显性化提供了新途径。通过计算机图形技术实现视觉重构,将隐性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显性视觉互动体验,以提升历史文化的传播效果和满足大众的视觉需求,完善圆明园的功能性,使圆明园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历史背景和丰富遗产的御用花园和博物馆。

一、圆明园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分析

圆明园主要由三个庭院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文化艺术宝库,珍藏着许多优秀的富有文化价值的文学艺术作品。圆明园隐性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视觉呈现方式与内容生产相结合,传达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内涵,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圆明园,了解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1]

(一)圆明园隐性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分析

圆明园是一座宏伟壮丽、充满独特魅力的皇家园林,集合了皇家园林、江南园林和中西方文化艺术的元素。园内巧妙设计的榫卯结构和人工喷水装置展现了高超的工艺和艺术水准。湖泊与岛屿的布局宛如一幅幅江南山水画,美不胜收。然而,圆明园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无法再生的经典见证,保护困难重重。缺乏科学的设计、规划和有限的资源限制了其开发利用,导致部分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的资源面临消亡的危险。

(二)圆明园旅游资源开发困境分析

圆明园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历史见证的重要载体,面临着不可再生和易碎的困境。受缺乏科学设计、有限资源和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一些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资源正面临威胁和消亡的风险。资源分散、环境保护难度大,部分资源未得到合理开发利用。[2]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文物保护之间存在矛盾。文物保护强调真实性,而旅游界注重游客体验的真实性。圆明园历史文化旅游存在同质化和缺乏特色,导致景区失去独特的本质特征,引发游客审美疲劳问题。

二、圆明园旅游资源视觉重构过程分析

圆明园数字化建设打破信息交流的界限,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和科学认知。数字化圆明园的发展和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相互交织,数字化产业通过整合各種媒体形式,生产、制造、传播和使用文化内容,将历史文化资源实现了互通性。设计师采用 “历史文化+数字媒体技术+设计”的模式,深入圆明园隐藏的历史文化资源中,展现圆明园历史文化遗产。互联网的应用带动圆明园历史文化数字化内容的展示,形成圆明园历史文化传播循环。

(一)旅游资源视觉重构原则

1.设计学为导向视觉重构原则

利用设计原理和方法探究历史文化是数字文化产品创作者的重要任务。在数字文化产品创作中,艺术设计的原理和方法至关重要。针对圆明园历史文化的视觉重构,数字媒体技术被用于复原历史和文化。设计师将创意和技术结合,以系统化和标准化的手法整理和挖掘出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艺术设计手法创造出独特的数字视觉形象,展现真实的历史和文化特征,帮助游客全面认识和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通过艺术语言重构圆明园的历史文化,利用视觉表达强大的精神力量释放传统文明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3]

2.系统性视觉重构原则

圆明园的物质文化资源包括各种自然景观、建筑景观、湖泊和田野等。为应对圆明园丰富多样化的历史文化资源,数字文化产品的设计师需要运用系统化的视觉重建原则,以整体设计的理念将各元素有序、结构化地组织起来。通过各个历史文化元素的共同作用,重构圆明园新的历史文化特征。系统的视觉重建必须从不同角度对圆明园的历史文化进行系统整理和规划,以提高视觉重建的可行性,消除对圆明园历史文化片面重构的误解,从而在多维空间中塑造出全新的圆明园。

3.多样性重构原则

数字历史文化产业正在逐步发展。然而,现有数字产品类型单一,缺乏多样化重构原则,未实现多元化生态系统。采用多样化重构原则可创作不同的数字文化产品,改善传播手段,丰富传播空间,多角度解读圆明园历史文化。重塑圆明园历史文化内涵,并与当地产业建立联系,可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增加就业,真正实现数字化振兴。

(二)圆明园旅游资源视觉重构途径

1.政府和媒体机构的合作

政府和专业数媒技术团队联合参与数字化圆明园的制作,是最有效的视觉重构圆明园历史文化方式之一。通过与当地政府和专业团队的合作,设计师可以更好地控制圆明园历史文化内涵、对文化进行深化和分层,并更全面地推广文化。设计师运用数字技术生产具备圆明园历史文化内涵的产品,将宣传圆明园历史文化转化为正能量传播,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2.组织设计竞赛

当地政府与企业合作举办圆明园历史文化类的设计竞赛。该竞赛旨在鼓励设计师和技术人员深入探索圆明园历史文化的发展,积极参与数字化设计。其主题是提高对圆明园历史文化的认识,促进圆明园经济和文化软实力的发展。

3.高校参与视觉再现

圆明园历史文化对当地高校有地理优势。高校通过集中专业人才和设备资源,教授申请与圆明园历史文化数字化建设相关的课题。应用各种数字技术,包括三维数字建模技术、动作捕捉技术、三维动画技术等,将传统的历史遗址转化为可视的数字化资源。政府和社会机构合作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各机构、院校参与圆明园历史文化的视觉重构,促进圆明园历史文化传播和经济发展。[4]

三、圆明园旅游资源显性化过程分析

(一)圆明园旅游资源显性化原则

圆明园是一处历史悠久、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而隐性旅游资源需要进行显性化,赋予其现实形式和内容,以供游客体验。显性化的准则在于资源的吸引力和价值是否被各主体所意识到。在显性化过程中,需考虑目的地和旅游市场等因素,并提供吸引游客的旅游体验。

圆明园显性化旅游资源的原则包括赋予资源现实形式和内容、认识潜在旅游资源价值、投资生产力因素、实现吸引游客的旅游体验。这些原则有助于提升圆明园旅游资源的社会、环境和经济价值。

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的原则包括赋予资源现实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价值在目的地和旅游市场上的体现、被认为具备发展价值和可投资的生产力因素、实现吸引游客的旅游体验,即将存在的意义转化为有形的旅游资源。[5]

(二)圆明园旅游资源显性化途径

1.突破层次隐藏

通过识别圆明园隐藏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提供有利于非物质资源的表现环境,在文化的基础上建设圆明园的旅游增长极。充分挖掘优质的自然资源、本土文化,从自然和人文环境中开发创新的圆明园历史文化资源,评估圆明园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找出有开发潜力的隐性旅游资源。重构圆明园的特色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以圆明园旅游文化为主轴的增长极,从空间、平台、管理等方面加强并探寻合适的载体,让隐藏的文化旅游资源显现出来。结合圆明园隐藏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识别和开发模式,找寻到新的产业链及拓展空间。

2.打破空间隐蔽

将北京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纳入城市体系,运用区域化发展政策,让旅游资源与显性和隐性资源有效衔接,以打破其空间的神秘感。可以将圆明园遗址整合到城市体系中,并以显性旅游资源带动隐性旅游资源,构建差异化、互补化的旅游发展网络联动体系。并将隐性资源、绿色园林和旅游显性资源融入城市旅游资源体系,在物流信息流的统一整合背景下,实现立体化的综合发展和差异化突破。深化圆明园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互耦合度,扩大旅游与互联网、文化等产业的跨界融合,形成全市旅游产业之间全面、开放、互联互通的交流体系。[6]

3.引入隐秘内涵

圆明园历史文化旅游区将应用数字化云平台和虚拟现实技术,介入隐含的旅游资源,增进旅游开发商、投资者和游客的沟通。借助互联网可以宣传和打造圆明园隐性历史文化旅游的网红景点和产品,以增强游客对圆明园历史文化资源的认知价值,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推进数字化平台与历史遗址景区的连接。科技模拟不同时期游客对旅游的需求,可以结合显性和隐性资源打造开发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活动和景观,以弥补不同季节和时间带来的影响。

4.优化隐形结构

优化隐形旅游资源结构,加强规划和创意赋能,让隐性资源在数字化体验中显现,以 “显”促 “隐”、以 “隐”提升 “显”、以 “隐”充实 “显”,创造出多样、有趣、互补的城市旅游综合体。该规划有利于圆明园隐性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显性开发,结合地方特色,合理规划旅游资源结构,提供完善的服务,打造独特的旅游线路。同时,创意拓展历史文化的显性和隐性旅游资源,开发沉浸式旅游产品,让游客获得审美和精神上的满足,提升旅游产业的附加值。

四、传播策略分析

(一)借助视觉重构展示文化魅力

圆明园历史文化遗产进行 “历史文化+数字媒体技术+设计”的视觉重构模式,通过该模式将圆明园历史文化遗产以全新的形式展现出来,借助互联网展示圆明园历史文化数字化内容,形成圆明园历史文化传播循环。通过视觉重构的形式满足游客的求知欲,有效地保护、展示应用圆明园历史文化遗产。使用虚拟空间技术、交互式AR体验等,将圆明园历史文化遗产转化为真实的三维虚拟场景。这样游客可以零距离接触感悟圆明园历史文化遗产魅力、细节,感悟圆明园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7]

(二)借助虚拟解说解读文化内涵

创建VR交互体验中心、建立圆明园虚拟博物馆、开发圆明园历史文化App。通过对虚拟、现实、可移动设备提供虚拟解说方式,让游客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圆明园的文化内涵。构成动静结合的影视画面,画面表现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生动,直观地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改变了传统讲解的枯燥,使展厅更具吸引力。

(三)借助元宇宙概念空间促进隐性资源外显

结合当下热点元宇宙世界,将圆明园隐藏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价值识别和模式开发,找寻到新的产业链及拓展空间。推进数字化平台与历史遗址景区的连接,让游客在互动体验中获得审美和精神的满足。[8]

五、结束语

视觉重构在圆明园隐性历史文化遗产显性化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视觉重构手段寻求与挖掘文化遗产背后的深层内涵,充分帮助人类实现自我文化反思的最终目标是摆在圆明园隐性历史文化遗产显性化视觉重构应用领域的重要课题,文化遗产的显性化是一种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但是它不应该只是一种刻板的说教方式,借助视觉重构展示文化魅力、借助虚拟解说解读文化内涵、借助元宇宙概念空间促进隐性资源外显。从而唤起每个人自发了解文化、诠释文化遗产的推动力,最终帮助游客形成每个人源于内心的对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爱国情怀重构的观念。

参考文献:

[1] 付小颖,王志立.视觉重构:数字化传媒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的困境与突破[J].新闻愛好者,2020(07):75-77.

[2] 梁军,陈丽娇.视觉重构理论下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策略[J].思想教育研究,2020,307(01):140-143.

[3] 张蕊.长江中游城市群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4] 梁军.视觉重构让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鲜活起来[J].人民论坛,2019(21):136-137.

[5] 张民选.隐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显现可能[J].全球教育展望,2003,32(08):15-21.

[6] 毛超,岳奥博,沈力,等.数字孪生技术支撑下城市智慧治理隐秩序显性化的方法体系构建[J].城市发展研究,2021,28(08):

56-62.

[7] 刘伟,闫曼卿.数字化赋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基本维度及创新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22(11):104-109.

[8] 李营营,常华.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视域下圆明园的保护与发展策略[J].大众文艺,2022(21):38-40.

猜你喜欢

传播策略
从读者发展角度分析阅读传播策略
陕西老字号文化的对外传播策略
试论中国主流媒体重大事件报道的国家形象传播策略
电视新闻节目借力微信平台的传播策略研究
浅谈企业社会责任的品牌传播
探析公益节目《等着我》的传播策略
地方历史文化开发的媒介策略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大数据时代精准广告的传播策略及产业重构效应研究
中医药在南非的发展现状及传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