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实施路径刍探

2023-10-01刘平国

成才之路 2023年27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立德树人高职院校

刘平国

摘要:高职院校的资助工作和育人工作在人才培养这个核心框架下得以统一,二者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协同促进,缺一不可。从逻辑关系分析可以看出资助是基础,育人是结果。新时代背景下,原本围绕“以学生为本”的资助育人模式在逐渐偏离其初衷,应基于高职院校德育管理体系对现行的资助育人模式进行修正或重塑:构建新的资助育人理念,克服重资助轻育人倾向;强化资助政策育人功能,消减目标群体影响因素;加强诚实守信教育,进一步完善资助育人模式;提高政策执行主体素质,增强资助育人功效。

关键词:高职院校;资助政策;育人;立德树人;理念

中图分类号:C961;G4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27-0005-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研究专项课题“‘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实施路径研究”(课题编号:XJK21BPZ010)的研究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的战略目标,使得高职院校的资助工作和育人工作在人才培养这个核心框架下得以统一,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协同促进、缺一不可的[1]。在资助政策的实际落实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经济帮困作用。总体来说,资助育人工作就是要构建资助政策下的资助育人协同机制,创新育人工作的方式方法,促进育人工作取得内容创新、内涵重塑的新成效,帮助需要资助的学生群体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对“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实施路径进行探讨。

一、高职学生资助政策和育人的关系

当前,国家资助政策的主要作用体现在经济帮困上。随着对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的进一步审视,不难发现学生所面临的贫困不单指物质资源的匮乏,也存在心理、学业、就业等方面的“贫困”。因此,资助贫困学生经济方面之外,也需要育人。从逻辑关系来看,资助是手段和途径,育人是本质和核心;资助是基础,育人是结果。即资助的基本问题没有有效解决时,育人功能的发挥也会被客观条件所限制。

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育人功能也是国家资助政策的一个重要功能。资助政策在制度设计上具有育人导向功能,如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存在激励及导向作用,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格认定到国家助学贷款的按时还本还息,都在引导大学生树立诚实守信、荣誉至上等意识,而一些社会奖学金也能够培养高职学生的感恩意识。

高職院校资助工作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具体来看,和育人工作二者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可以说,高职院校育人工作的成效影响着资助工作的成效。从积极层面来看,在学生申请和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全过程中,高职院校培养贷款学生的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会降低学生毕业后拖欠贷款的可能性。从消极层面来看,高职院校在育人工作中忽略感恩教育和责任教育,会使学生受助后觉得理所应当,没有对国家、学校和社会产生感激之情。而当前的资助政策体系涵盖了很多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导向性要求和标准,对于大学生的自立自强、奋发进取具有积极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比如,从国家奖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来看,一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三是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四是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突出[2]。这实质上是鼓励学生爱国爱党、遵纪守法、刻苦学习、勇于创新,引导学生正视经济困难、自强不息、立志成才。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资助育人面临的困境

近些年,以人为本和资助育人相结合理念推动了高职院校资助体系的创新,能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从“扶贫”到“扶志”,从“受助”逐渐转变为“自助”[3]。新时代背景下,原本围绕“以学生为本”的资助育人模式在逐渐偏离其初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资助与育人效果不对称,导致学生心理能力欠缺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的资助与育人效果不对称。一些学生在受助之后,并未在学业、能力、人际上有进步,反而是退步。一些学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焦虑、嫉妒、虚荣、内向等心理问题。而且无偿性资助容易使部分学生产生懒惰、依赖等不良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难以让学生学会感恩和奉献,只是达到了资助效果,并未达到育人效果[4]。

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在接受资助后缺乏感恩意识,认为获得这些资助是理所应当的,并产生了资助“本来就是我的”的错误认识,如果某一次申请未获得资助,便问老师为何落选。还有一些学生在得到助学金后,并没有将助学金用于学习、能力的提升上,而是将助学金用在娱乐、购物等个人享受上。这些问题都反映出部分高职院校重资助轻育人的现象,会导致学生心理能力欠缺。

2.忽视思想教育,资助育人功能未全面展开

资助是基础,育人是核心,资助更应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助力学生成长成才,这已是高职院校的共识。许多高职院校在新时代做好经济资助工作的同时,在育人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某高职院校搭建“竹铭计划”平台为贫困学子传授知识和技能,构建贫困学子爱心服务平台帮助社会群体。但是,在经费有限和人力不足的情况下,一些高职辅导员很难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一名学生谈心谈话,帮助其克服自卑、焦虑等心理。育人功能的充分展开,还需要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和监督、平台搭建、活动推介等方面进行更多有益的探索。另外,国内一些学者的研究也证明资助育人功能未充分发挥。如宋晓东等(2017)对北京5所高校的资助育人效果研究表明[5]:14.28%的学生不认同受助学生比未受助学生在学习上更努力,12.58%的学生不认同受助学生比未受助学生的言行更加积极向上。

3.诚实守信教育缺失,还贷机制和诚信体系不完善

一些高职院校的诚实守信教育缺失,还贷机制和诚信体系不完善。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在诚信教育方面有三种问题:一是以课堂教学开展诚信教育,过于追求道德层面的诚信认知,不重视诚信标准的心理认同和诚信实践,将应然的诚信自律等同于实际的诚信他律,流于形式;二是诚信教育管理制度空白或不完善,处理失信行为无章可循,无法可依;三是诚信行为的评定标准、奖惩标准存在模糊性,诚信状况的信息公开度和透明度并未网络共享。这样,会导致一些学生无故或恶意拖欠贷款。

4.资助育人管理机构专职人员不足,供需配置失衡

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资助管理机构人员配备不足,导致学生经济状况更新不及时、资助信息沟通不畅等。这样,就容易使供需配置失衡。如某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除负责全校452名贫困生的奖助贷工作之外,还要负责年级482名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和其他党务团建工作,任务重、琐事多、工作量大,难以亲自了解清楚每一个贫困生的情况。可见,专职人员的不足已成为制约资助育人工作深入开展的主要问题,应引起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开展资助育人的具体路径

1.构建新的资助育人理念,克服重资助轻育人倾向

首先,立德树人应是资助理念的根本。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既要解决“助困”更要实现“育人”。回归到学生资助这一命题,“资助什么样的学生,如何资助学生”就成为学生资助的核心问题。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高职院校应将立德树人理念贯彻落实到学生资助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一是在学生资助工作中,高职院校要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专职工作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增强责任意识,对学生资助工作有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二是在学生资助工作中,高职院校要以人为本,关心、关爱、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给予这一群体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保护。三是在学生资助工作中,高职院校要构建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德育体系,构建有特色、有成效的德育品牌项目,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其次,资助育人应是资助理念的重点。资助是资助政策的基本要求,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缓解经济压力的基本手段。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高职院校存在着重资助轻育人的现象,这同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是相违背的。研究发现,一些受助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脆弱、学业就业差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资助政策的育人功能,更加关注受助学生能力的提升,重点培养受助学生的感恩诚信品质及责任感。高职院校要建构“资助育人”体系,充分调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内在精神层面力量,引导他们去思考“为谁学习”“如何学习”等根本性问题,进而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成为国家需要的职业技能扎实、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2.强化资助政策育人功能,消减目标群体影响因素

只有充分认识、尊重高职学生群体,才能唤起高职学生对资助政策的支持和接受,进而为资助政策执行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困难学生作为高职院校的特殊群体,应該受到广泛的关心和关注。从政府到社会,从社会到学校,大多认为对高职学生的资助主要是解决经济困难,而忽视了对他们思想、人格和心理的关注。就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现状来看,亟待健全除经济资助以外的心理、学业、就业及诚信感恩教育,强化“资助”与“育人”并举的贫困生资助观念。

在帮助高职学生解除经济困难的同时,高职院校要着力培养他们自立自强、感恩回报的意识,并重视他们的精神需求,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实现经济救助与文化育人双赢。对于部分学生暴露出的思想和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高职院校要重点进行思想引导和心理帮扶,帮助他们走出思想误区和心理困境。对于部分学生缺乏感恩回报、缺失诚信意识等现象,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教育阵地功能,通过宣传橱窗、网络平台、广播站、主题班会等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资助育人的始终,并加强对他们的金融知识教育和诚信教育。对于部分学生暴露出的自卑自负、敏感多疑等心理问题,高职院校要通过开展心理讲座,对他们进行健康人格、情绪调节、素质道德教育,还要对他们进行全面的心理帮扶[6]。例如,通过优秀学生表彰大会、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等,不断激励更多的学生奋发图强,感恩社会,报效祖国。

3.加强诚实守信教育,进一步完善资助育人模式

从现行的学生资助体系来看,有的学生还存在诚信缺失、恶意欠款等现象,迫切需要高职院校进一步完善资助育人模式,促进国家助学贷款有序健康开展。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当下,部分高职院校采取“一刀切”的学生资助政策,统一规定在相同年限内还清,这对家庭背景各异的学生来说有失公允。因此,高职院校要根据国家提出的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因地制宜施策,逐步完善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建立针对本校及各专业学生特色的政策执行机制。例如,适当延长还贷期限,拓展还款方式;优化整合奖、助、补体系,增加资助分配名额。针对目前助学贷款中的违约现象,高职院校建立健全个人征信系统,加大对违约学生的处罚力度,才是最有效的途径。相关部门还可将个人征信电子系统与助学贷款信用有效绑定,不管学生毕业后去向哪里,一旦其违约故意欠款,都将被计入全国个人征信系统“黑名单”,并将影响其购房、购车、出国、购买火车票和飞机票、办理信用卡等。

4.提高政策执行主体素质,增强资助育人功效

高职院校应按照在校生的比例,成立统一的组织机构,建立一支学历高、业务精、能力强的专业化资助工作队伍。要高度重视学校资助管理中心建设,加强资助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不定期对从事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院(系)书记、辅导员、班主任等进行培训,尤其要加强对新上岗人员的培训,保证其全心全意为高职学生服务。高职院校资助政策执行主体的素质至关重要,涉及执行主体的政治素质、品德素质、知识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是增强资助育人功效的必要保障。第一,政治素质要求资助政策执行主体应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方针及政策,并以人民教师的基本素养为出发点,勇于开拓创新,引导高职学生职业观念跟上新时代的步伐。第二,品德素质是每位公民都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品德素质,作为人民教师的资助政策执行主体也不例外。要做到遵纪守法、廉洁奉公,成为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楷模。要实事求是,秉公办事,维护党和政府的权威,维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利益。第三,知识素质要求高职院校资助政策执行主体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知识素质。特别是在新时代、新征程背景下,高职教育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对高职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资助育人体系不确定因素增多,因此,资助政策执行主体要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要求,掌握资助育人领域的新知识,适应新时代执行资助育人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第四,资助政策执行主体的心理素质与其工作行为及资助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就要求其遇事不乱,随机应变,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7]。

四、結语

总之,资助政策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关系到教育公平、学校和谐、社会稳定,是教育系统的兜底保障性工作,高职院校要扎实、精准地做好资助育人工作,让学生有坚实的物质保障。资助育人工作可以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不再陷入“马太效应”的怪圈之中,改变面貌、走出新路,彻底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路径。资助育人工作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公平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支撑,事关百姓福祉,事关国之大计。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资助育人工作的程序、结果是否公平、公正、公开,也会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影响。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接受国家、社会、学校的资助后,能克服经济困难,顺利完成学业。这既体现了国家、社会对大学生的关怀,也能强化大学生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莫春华.高职院校“四位一体”发展型资助育人路径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2(09):204-207.

[2]财政部、教育部.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EB/OL].(2007-06-26)[2023-4-12].http://www.moe.gov.cn/jyb_xxgk/gk_gbgg/moe_0/mo e_1443/moe_1581/tnull_25286.html.

[3]刘成立.人本观照下高校资助育人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2):49-51.

[4]任肖.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资助育人模式研究[J].江苏商论,2022(12):120-122.

[5]宋晓东,曹宏鹏.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大学生资助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及提升对策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7(11):80-87.

[6]汪涛,唐明军.精准资助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析———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11):86-87.

[7]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杜,2009:9.

Explor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Subsidized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Liu Pingguo

(Hunan Automotive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Zhuzhou 412000, China)

Abstract: The funding and education work of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be unified within the core framework of talent cultiv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s complementary, collaborative, and indispensable. From the analysis of logical relationships, it can be seen that funding is the foundation, and educating people is the result.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the originally student-centered funding and education model is gradually deviating from its original intention. Therefore, the current funding and education model should be revised or reshaped based on the moral edu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vocational colleges: constructing a new concept of funding and education, overcoming the tendency to prioritize funding over education;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subsidy policies and reduc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arget groups; strengthen honest and trustworthy education,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funding and education model;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olicy implementers and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funding for educat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colleges; fundingpolicies;education; foster characterand civicvirtue;idea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立德树人高职院校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