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精神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价值与策略探研
2023-10-01李洪涛陈姣
李洪涛 陈姣
摘要:体育学科中所蕴含的体育精神,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而如何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挖掘体育精神,并将体育精神引领学生个人品格意志发展的价值更好地体现出来,也成为高校体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文章概述体育精神,分析体育精神培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价值,探讨体育精神培育在高校体育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的有效对策,以更好地发挥体育精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体育精神;价值;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27-0013-04
基金项目:2023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一般课题“湘赣边区域民俗体育文化旅游产品同质化及其红色资源文化再生产机制研究”(项目编号:456号);湖南省湘南学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湘民宗通2021 [79]号);2022年湘南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思政课格局下民族传统体育体育课程思政线上、下混合式教学融合研究”(项目编号:50)
体育精神是人类社会稳健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精神条件,这也让体育精神的培育和价值的发挥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目前,体育精神已逐步升华为全人类精神的瑰宝,更是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精神资本。而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育的重要阵地,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体育精神的培育。体育精神的融入,能激励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本文对体育精神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价值与策略进行探讨。
一、体育精神的概述
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着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体育精神涉及社会和个体发展这两个角度,其内涵的延伸范围极其广阔。体育精神不仅涵盖了与社会一切道德准则相关联的基础正向精神,而且在关注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品格方面涵盖了超越自我、勇敢挑战、坚持不懈、勇于拼搏等方面的内涵价值。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体育精神事实上涵盖了推动人类社会正向发展的所有精神力量,而体育活动开展的最终目标,就是希望能够将这些精神力量付诸各类型的体育活动中,从而让实践带动学生的精神,涵养学生的内心。也有研究学者认为,以激发个人意志为基础的体育精神,事实上属于人类生存个性中典型的意志力,也是帮助个人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调节个体行为的重要支撑力。可以说,体育活动所带来的力量,既可以通过物质方面来体现,又可以通过心灵层面来呈现。从人类的正向发展精神来看,体育精神属于所有正面能量的总和以及突出代表,也是人类社会中最具动力的基本条件。而正向能量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人类对于体育活动积极参与的热情、在体育活动中不断克服困难和跨越一切障碍的精神意念等多个方面的素质,这种积极的能量往往能够展现出人类面对困境时的一种坚持不懈的特质品格,也体现了人类从古至今探索自然并征服自然中的主动性。由此可见,体育精神是助推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可以通过个人坚毅且正面向上的品格等多个方面表现出来,这也让人类在社会探索以及创造价值和财富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将正面力量发挥出来,并且能够勇于突破逆境获取成功。
二、体育精神培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价值
1.是培育高校大学生精神力量的关键
人类精神世界在发展过程中最为核心的内容离不开精神的正向引导力和凝聚力,这也是人类从事其他一切探索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内在核心。而培养学生精神信仰和提高个人发展能动性的过程,事实上就是带领学生超越一切阻碍,这种跳脱且正向的精神,给予学生的动力是无可比拟的。众所周知,社会各界公认的成功者最大的特点就表现在健康、智力和精神三大方面,只要这三个方面和谐发展,其就具备了一个成功者的潜质。也就是说,健康的身体是个人发展的前提条件,而智力是帮助人们获取新知并实现复杂逻辑思维的关键途径,正向的精神要素则是一切思维逻辑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个稳定的基础条件,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将会成为一盘散沙。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拥有年轻的体格是塑造健康身体的资本,高学历是大学生的智力条件,唯有精神力量是大学生最容易缺少的[1]。如部分大学生一旦在日常生活或学习中遇到挫折,就会导致各类型负面情感和因素出现,从而引发身心疾病。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查研究报告显示,虽然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总体上来看有所改善,但是大学生身体素质下滑的问题依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显然,这一批独生子女作为在温室中成长的花朵,身体素质下降所带来的明显表现体现在多个方面,其背后所隐藏的有不能突破自我、面对困难无法坚持的意志力缺陷等问题。
大学生的抗压、抗挫折能力不足,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群体共同面临的精神危机。尤其是在互联网平台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部分學生沉迷网络导致个人精神力量薄弱,甚至成绩下滑、濒临退学。从表面上来看,这些问题仅仅是大学生贪恋网络、怕苦怕累、缺乏抗压意识和自控能力所引发的,但通过深层次的挖掘不难看出,大学生群体在面临生活危机时,还缺乏解决问题、积极向上的精神凝聚力。这也是造成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缺乏信念感、情绪抑郁、精神空虚等问题的根源。而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融入体育精神,能够激发大学生各个方面的潜能,使大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2]。
2.体育教学中融入体育精神是新时期提升学生正面精神力量的主要途径
精神资本的传递途径主要是遗传、教育,在这其中,遗传因素只占较小的一部分,其主要的传递形式多来自后天的教育和环境[3]。在现代教育环境中,对人精神素质的培育就是围绕最为基础的精神资本所展开的。对当代的大学生来说,精神资本的培育工作更依赖于大学生个人的社会实践经历以及学校所营造的教育环境。考虑到大学校园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实践经历和精神教育的双重功能,其已成为培养大学生精神力量的主要阵地。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体育精神价值,其实远远超过了体育运动本身的作用。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精神的内涵和特征也发生了变化,并形成了十分多元的精神内容体系[4]。
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大学生可能会面临各种挫折和困扰,这也是他们平时无法体会到的,参加体育运动是帮助他们塑造正向能力的核心基础。除了精神层面的引导,实践层面也能切实让学生感受到健康所带来的魅力,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困难时能形成顽强拼搏、勇于斗争和直面挫折的精神品格。当代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学活动的特殊性使其具有苦其心志和劳其筋骨的双重教育价值,这对于正处在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是不可多得的积累精神资本的最佳机会。
三、体育精神培育在高校体育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群体是最具生命活力的群体之一,这些大学生群体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极强,并具备高度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5]。但是,一旦面临困难和挫折,部分学生不能持之以恒,不具备超越自我的信念,就容易一蹶不振。而高校在体育课程中融入革新理念,能为大学生精神和身体的双重塑造带来新的机遇,并且能满足大学生群体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教育需要。当前,大学生群体的体质健康水平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也成为体育教学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找寻问题的本源,就在于精神资本的累积不受关注,对于精神力量的挖掘不够深入,这会导致很多体育课程在开展过程中单纯让学生劳其筋骨,却忽略了对学生精神元素的融入[6]。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前后共经历了八次体育教学改革,并在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探索出更适用于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教学理论体系,为我国高校体育公共框架的构建作出巨大的贡献。但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部分教师很少针对学生的精神层面进行引导,也让体育精神教育成为了冷门。还有部分教师针对学生心灵层面的引导和正向能力的挖掘等也是基于浅层,忽略了对学生勇于超越、不怕困难等精神层面的教化[7]。无论是从体育课程的内容设置,还是从体育课程的考核评价指标等从多个方面来看,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基本上已经被部分高校所谓安全第一的理念所替代,一些极具体育拓展性和挑战性的项目出于安全考虑求始终处在体育课程的边缘位置,甚至在高校的体育课程中并不常见。而一些具有一定强度和难度的体育运动项目,也被部分高校以为学生构建更加快乐的体育课堂、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热情和兴趣理由拆解成通过弹性指标考核学生身体素质和能力的教学模块。还有体育课程中的自由选课,也在无形中助长了部分学生逃避挫折和困难的行为[8]。
除此之外,部分高校降低体育课程中的评价标准,也会导致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知产生一定的偏差,并对身体素质下降等多方面的问题不以为然,缺乏坚持的勇气和毅力。这种低水平的体育课程评价标准,使得大学生基本不需要进行大量的体育锻炼就能够获取一定的成果,导致体育课程的精神价值极其匮乏,也导致部分学生出现懒惰、不看重体育考核的问题。数据显示,在当前的评价体系中,一切需要学生挥洒汗水,且可能存在一定风险的极限体育项目,在考核评价设计的标准方面都呈现出逐年下滑的趋势。不仅如此,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男生期末体育考试的1500米长跑从1975年开始就改为1000米长跑,而及格标准也从3分55秒为及格线下降到4分33秒为及格线。在女生的800米长跑中,及格标准由原来的3分50秒下降到当前的4分23秒。再加上学生参与体育评价项目比较随意,选择性相对较强,一些需要经过刻苦训练并且有难度的体育运动项目常常处于边缘地位[9]。
例如,男生引体向上开始逐步被握力考试所替代,而800米和1000长跑也逐步被莱格尔跑所替代,50米跑又逐步被立定跳远所替代等。总之,在目前的高校体育课程开展过程中,体育专业课程的期末考核往往会选择一些更加安全、更加简捷且耗费体力和时间较少的项目,最终所造成的结果就是完成体育全部测试所需要的体力和时间消耗越来越少。事实上,从根源上来看,一些大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缺乏吃苦耐劳、积极向上的精神,与部分高校体育教学缺乏体育精神培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关联。
四、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的有效对策
1.在体育实践教学中多引入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项目
挖掘学生精神力量的课程之所以聚焦体育活动,主要是考虑许多体育项目都同时显现出超越极限、艰苦卓绝等要素。例如,长跑活动就属于一种典型的耐力活动,需要学生不断突破身体极限,带动自身思想品质的提升[10]。在当前的体育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更好地突出体育精神的力量,就应借鉴现代教育中的军事化教育理念,通过设置一些更具挑战且更能够突破学生自我精神意志力的活动模块,让学生在挑战极限的进程中感受人类精神的可贵,进而发挥体育课程苦其心志和劳其筋骨的双向教育功能。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怕挫折和困难,勇于面对挑战性的体育项目,在摸爬滚打的过程中体验超越自我的乐趣。这样,才能使學生形成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越野跑、跨栏式跳高等一些难度相对较高的体育运动,让学生在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中培养体育精神[11]。
2.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重视参与、坚持和超越三大要素
参与、坚持和超越是体育实践教学的三大要素,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循环往复,既能够提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又是培养学生精神凝聚力最为基础和核心的条件[12]。目前,部分高校体育课程中的自由选课制度,对学生体育精神和运动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调查发现,在大学生体育选课软件中,一些体力消耗较大的室外课程及难度较高的体育内容,选择的人数相对较少。并且每学期的体育课程自选制度,为一部分缺乏毅力的学生提供了逃避的空间。还有一些学生在学习时刚刚感受到一些挑战和难度,就在犹豫和徘徊中重新开始选课。如此高频率的换课,显然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意志品质,也无法帮助学生在探索体育魅力的同时突破极限。因此,高校在设置选课方式时,要考虑到体育运动的衔接性需求,通过改变每学期课程重选这一制度,让学生能够长时间参与同一种活动,在难忘的经历和体验中感受失败与突破,在一次又一次极限的挑战中爱上体育运动,真正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
五、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精神是帮助学生塑造个人品格和意志的积极精神动力。高校应通过改变当前每学期体育课程的重选制度、开设更多具备挑战性和一定难度的体育活动项目等,多措并举,以更好地发挥体育课程在体育精神传递中的作用和价值,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蒋菠,罗雯,蒋继红.赓续红色血脉:百年大党红色精神视域下中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意涵、瓶颈探赜与协同路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2,21(12):73-80.
[2]汪如锋,陈涔,吴霜雪,邹娇娇.北京冬奥精神赋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方略研究[J].南京體育学院学报,2022,21(12):54-59.
[3]王丽娜.女排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路径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2(12):30-32.
[4]高雪.“中国精神”融入高校体育实现路径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2,20(06):64-66.
[5]邵俏俏,周建新.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推进体育人格精神培育研究———建团100周年回顾与展望[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27):137-140.
[6]赵少杰,刘志勇.新时代体育精神与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J].武夷学院学报,2022,41(09):94-99.
[7]赵乐.民族传统体育精神融入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策略探究[J].青少年体育, 2022(10):30-31.
[8]沈晶,王千慧.登山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和路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18):127-132.
[9]张学军,何亚丽.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意蕴及路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2,30(06):139-142.
[10]韩晓斌.体育精神文化在高校中的影响———以足球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06):145-148.
[11]崔丽丽,刘冬磊,张志勇.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价值意蕴、践行方向与保障机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2,45(06):25-35.
[12]王充,孙海鸥,于兴业.基于高校体育类社团的大学生体育精神培育路径探索[J].辽宁体育科技,2022,44(01):117-121.
Research on the Value and Strategy of Sportsmanship in College Sports Teaching
Li Hongtao, Chen Jiao*
(School of Sport, Xiangnan University, Hunan Province, Chenzhou 423000, China)
Abstract: The sportsmanship contained in the sports discipline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How to further tap the sportsmanship in college sports classroom teaching and better reflect the value of sportsmanship leading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ersonal character and will has also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for college sports workers to think about. This paper summarizes sportsmanship, analyzes the value of sportsmanship cultivation in college sports teaching,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sportsmanship cultivation in college sports class, and gives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to cultivate students sportsmanship in college sports teaching, so as to better play the role of sportsmanship in college sports teaching.
Key words: universities;sportsteaching;sportsmanship;value;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