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提出”视角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2023-09-27李群芳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23期
关键词:问题提出数量显著性

李群芳

(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数学系,江西 赣州 341000)

引言

翻转课堂,又名“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其基本思路是:把传统的学习过程翻转过来,让学习者在课外时间完成针对知识点和概念的自主学习,课堂则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主要用于解答疑惑、汇报讨论,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1]。自2011年始,翻转课堂逐渐成为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教学的热点,得到了世界主流媒体的大量报道。美国林地公园高中、艾尔蒙湖小学和我国山东省昌乐一中的翻转课堂教学实例为翻转课堂实践教学的典型范例。本文以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五年制数学学习者为研究对象,在该校中专部和大专部两种不同层次的学生中各选取100名学生,利用SPSS 17.0分析比较不同教学模式下同一层次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与质量,以及同一教学模式下不同层次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与质量的差异,从而得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提出问题的影响。

一、研究内容

1.研究五年制中专生与大专生在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提出问题的数量与质量。以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的数学学习者为研究对象,在五年制中专部与五年制大专部随机选择学生100名,分别记录他们在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提出结构性、半结构性、非结构性问题的数量,并取其均值,结果汇总见表1。

表1 五年制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

对于提出问题的质量,采取权重计分法[2]:赋予第一类(结构性)、第二类(半结构性)、第三类(非结构性)问题一定的权重,分别为0.2、0.3、0.5,则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第一类问题个数×0.2+第二类问题个数×0.3+第三类问题个数×0.5。依据上述方法,得到五年制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见表2。

表2 五年制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

由表1、表2可知,中专学生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提出问题的数量与质量均低于传统课堂模式,而大专学生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提出问题的数量与质量均高于传统课堂模式。

2.同一层次学生在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模式下提出问题的差异性分析。对五年制中专生在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模式下提出问题的数量、质量使用SPSS 17.0进行单样本t检验,进而对其进行双侧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3。

表3 中专生提出问题的差异性分析

由表3可知,对中专生提出问题的数量使用样本t检验得到t=-4.618,进行双侧显著性检验得到p=0.000(p<0.05),此结果说明中专生在两种教学模式下提出问题的数量具有较大的差异,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减少了中专生提出问题的数量;使用样本t检验得到中专生提出问题的质量(t=-1.874),进行双侧显著性检验得到p=0.064(p>0.05),此结果说明中专生在两种教学模式下提出问题的质量差异性较小,可忽略不计。

对五年制大专生在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模式下提出问题的数量和质量使用SPSS 17.0进行单样本t检验,进而对其进行双侧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对大专生提出问题的数量使用样本t检验得到t=1.834,进行双侧显著性检验得到p=0.070(p>0.05),结果说明大专生在两种教学模式下提出问题的数量差异性较小;对大专生提出问题的质量使用样本t检验得到t=-2.393,进行双侧显著性检验得到p=0.021(p<0.05),此结果说明大专生在两种教学模式下提出问题的质量差异性较大,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大专生提出问题的质量。

表4 大专生提出问题的差异性分析

3.同一教学模式下不同层次学生提出问题的差异性分析。对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和质量使用SPSS 17.0进行单样本t检验,进而对其进行双侧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5。

表5 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提出问题的差异性分析

由上表5可知,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提出问题的数量使用样本检验得到t=-1.070,进行双侧显著性检验得到p=0.287(p>0.05),此结果说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中专生与大专生提出问题的数量差异性较小;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提出问题的质量使用样本t检验得到t=-3.171,进行双侧显著性检验得到p=0.002(p<0.05),此结果说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中专生与大专生提出问题的质量差异性较大,即大专生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提出问题的质量要明显高于中专生。

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和质量使用SPSS 17.0进行单样本t检验,进而对其进行双侧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6。

由表6可知,对传统教学模式下提出问题的数量使用样本t检验得到t=3.650,进行双侧显著性检验得到p=0.001(p<0.05),此结果说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中专生与大专生提出问题的数量差异性较大,即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中专生提出问题的数量要显著高于大专生;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提出问题的质量使用样本t检验得到t=0.307,进行双侧显著性检验达到p=0.760(p>0.05),此结果说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中专生与大专生提出问题的质量差异性较小。

表5、表6表明:大专学生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提出问题的数量比中专生多,而且质量明显更高;而中专学生在传统课堂模式下提出问题的数量较大专生明显要更多,而且质量较高。

综上可知,随着学生层次的升高,翻转课堂模式会显著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而传统课堂模式则不然。

二、主要结论

通过对比分析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提出问题的差异性,可得出以下结论。

1.翻转课堂普遍减少了中专生提出问题的数量,而对问题提出的质量影响较小。

2.翻转课堂普遍提升了大专生提出问题的质量,而对问题提出的数量影响较小。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大专生提出问题的质量要远远高于中专生。

4.传统课堂模式下,大专生与中专生提出问题的质量几乎相同。

5.翻转课堂模式对中专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较小,而对大专生具有较大的正面影响。

三、原因分析

结论1“翻转课堂普遍减少了中专生提出问题的数量,对问题提出的质量影响较小”,这是因为中专生刚结束紧张的九年义务教育,已经从心理上适应了“教师课堂传授知识,学生课外学习巩固”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对于翻转课堂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心理上可能会产生抵触,另一方面行动上也达不到翻转课堂所要求的“课外时间学习新知识”的自觉性要求,故提出问题的数量就减少了,且对问题提出的质量影响也较小。

结论2中的“翻转课堂普遍提升了大专生提出问题的质量,而对问题提出的数量影响较小”,这是因为大专生一般具备翻转课堂所要求的“课外时间学习新知识”的自觉性,从而对学习内容较传统的课堂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掌握,自然就可以在课堂上提出更高质量的问题;而“翻转课堂对问题提出的数量影响较小”,是由于大专生生理上已经属于成年人,部分大专生对于一些低质量的问题不屑提出,故问题提出的数量较少。

结论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大专生提出问题的质量要远高于中专生”由结论1与结论2综合得出。

结论4“传统课堂模式下,大专生与中专生提出问题的质量几乎相同”,这是因为在传统课堂模式下,大专生和中专生普遍没有对课上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自主预习,没有更深层次地理解与掌握,故而提出问题的质量普遍不高。

综合分析以上结论,可得结论5:翻转课堂模式对中专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较小,而对大专生具有较大的正面影响。

四、教学启示

1.在中专生教学中,可在部分章节有计划地使用翻转课堂,不宜全面使用。结论5表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中专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较小,中专生刚刚经历九年义务教育,已经从心理上基本接受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宜完全彻底地改变之前的教学模式,应该给他们一个适应的过程,而不是片面追求教学模式的变革[3]。在传统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翻转课堂可在大专生教学中大范围使用,使用时要做好评价反馈。结论2表明翻转课堂提升了大专生提出问题的质量,在大专生教学中应注意翻转课堂的“扎根式”教学创新[4]。“扎根式”翻转课堂是建立在一般翻转学习基础上的,通过学习慕课知识或学生自学,建立针对问题或任务的课程知识基础。

3.翻转课堂要注重与分层教学、小班教学等其他教学形式结合使用,因材施教,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课外要进行自主学习,课堂是小组讨论时间,而成绩相当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基本相同,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也不易出现因学习水平的不同而导致掉队的现象。因此,在翻转课堂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分层[5],这样有利于教师录制针对性更强的微视频,从而避免因学困生的出现导致的掉队现象。另外,翻转课堂要与小班教学[6]结合使用,若在实施翻转课堂时采用的是大班教学,由于时间和学时所限,课堂学习环节显然无法给每个学生足够的发言机会,从而导致翻转课堂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4.翻转课堂应注重与慕课等其他教学模式的融合,促进教学资源平衡使用。在翻转课堂中融合慕课的思想,在慕课教学[7]平台上实施翻转课堂,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同时提升教学效果。对于翻转课堂要求的教学视频,可以委托专业的研发组织或具有大量优质师资的学校负责制作教学视频,而其他没有视频制作任务的教师可以把时间投入翻转课堂的其他教学任务中,实现教学任务精细化。与此同时,不同学校的学习者都可以利用慕课教学平台观看名师授课,从而实现翻转课堂的课前用于知识传递的教学资源的高效性。

猜你喜欢

问题提出数量显著性
统一数量再比较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一种基于显著性边缘的运动模糊图像复原方法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的再研究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