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景体验法在“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23-10-08刘会兰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23期
关键词:实验班心理学情景

刘会兰

(西安思源学院 文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8)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教学现状

通过对《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有关“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目标进行解读,笔者认为“学前儿童心理学”的课程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了解幼儿、评价幼儿、指导幼儿发展。笔者通过对陕西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的现状进行调查,以“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大纲、课程进度安排、课程设计等文件为资料进行分析,以主讲教师团队及学生为访谈对象,针对“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及问题展开研究,发现“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重理论轻实践

“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的理论知识体系庞大,既包括普通心理学的知识,也包括在此基础上针对儿童特殊的年龄特征即发展规律展开的探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讲授内容任务量大,学生接受和掌握理论知识的效果并不理想。当前大部分高校的教学大纲中“学前儿童心理学”的课程目标以知识目标为主,偏重于对儿童心理学知识的学习,缺少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在培养学生现代化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方面较欠缺。在技能目标方面,很多教师甚至认为课程没有技能目标,不能在实际教学中将技能目标分解变成实践步骤,因此常常有力不从心的无助感。

(二)教学手段和方法滞后

由于“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理论性较强,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围绕教材循序渐进地讲授理论知识,学生以应试为导向对知识进行记忆。有些教师也会采用案例教学法,但案例通常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学生很难真正地理解案例,教学过程较为枯燥,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不高。

(三)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积极性不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属于缺乏认知的假性兴趣,即学生由于对心理学的认知偏见,认为儿童心理学的关注点是对非常态儿童的心理问题的干预,因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些兴趣并不是真正指向学前儿童心理学本身,而是对想象中的极具故事性的儿童心理问题的关注,当学生真正了解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学习内容之后,才发现课程的关注点是儿童普遍的心理现象,而非常态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并不占据课程内容的核心地位,因此,这一阶段的兴趣属于假性兴趣。第二阶段属于全面认知后的一般兴趣,即学生发现儿童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普通儿童的普通心理及行为的产生与其发展规律,并没有想象中神秘,因此,更多的关注点指向课程任务、考试成绩、学分等,属于外部动机。第三阶段为综合学习之后的低兴趣阶段,即学生缺乏对儿童心理及行为的直接认知经验,纸上谈兵并不能唤醒其真情实感,学生在儿童观及教育观的内化方面缺乏有效机制,从而产生了学习无助感,这时外在动机已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急需采用有效方式来唤醒学生的内在动机。

二、情景体验法应用于“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教学的适切性分析

“适切性”是一个学术名词,是英文单词relevance的翻译。“适切性”曾出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5年发表的报告书《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中,意为“针对性”,后来被学者翻译为“适切性”。目前,国内学者在教育研究领域大量采用“适切性”这个学术名词,主要用来描述某事物与周围环境中的各类因素之间的匹配程度。笔者在对“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进行改革探索的初级阶段,通过理论分析及文献查阅,寻找与“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高度适切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情景体验法应用于“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教学具有较高的适切性。

(一)情景体验法简介

情景体验法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英国海上训练学校提出的outward bound概念,是指在特殊环境中通过模拟困境,让学员获得深刻体验的训练方式。二战结束后,阿伯德威海上训练学校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被借鉴并保留下来,并融合了现代管理、成功学、哲学等理念和方法,渐渐被应用于课程教学。具体而言,情景体验法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体验式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学者将情景体验法应用到各类课程的教学中。实践证明,情景体验法在中小学各类课程如语文、英语、地理、德育、计算机等课程中都具有较好的效果[1]。目前,各类高校也越来越重视课程教学改革,情景体验法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脱颖而出。有学者在心理学基础教学中创设情景,通过情景体验法让抽象深奥的心理学知识变得具体且形象易懂,达到教与学的统一,提升教学效果。例如,情景体验教学法应用于“药物学基础”教学中,契合学生实际和教学目标,有利于指导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护患沟通能力,能让学生尽早进入职业角色[2]。在“管理学”教学实践中,通过情景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将“认知”内化为其行动,做到“知行合一”。

(二)情景体验法的科学性

情景体验法符合情绪与认知关系原理。依据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个体的情感和认知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情感对认知具有较强的驱动、强化和调节的作用,特别是积极的情感,能有效促进个体认知活动的有效进行。情景体验法使学生在情境中找到情绪传递的途径,从而释放更好的认知资源,进行有效的认知学习[3]。

情景体验法符合认识的直观原理。个体的认知活动从感、知觉开始,只有积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才有助于学生产生更高级的认知活动。情景体验法模拟真实情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和丰富的表象,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知情景,通过情景引起学生情感共鸣,让学生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知识的内化。

情景体验法符合人心理活动的意识特点。人的认知活动不仅包括有意识的心理活动,也包括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如无意知觉、无意记忆、无意想象等。无意心理产生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不易被发现的。情景体验法充分利用了认识的心理规律,将有意心理活动和无意心理活动进行结合,以达到认知的最佳状态。

(三)情景体验法符合学生学情,符合课程特点

将情景体验法应用于“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教学中,既符合学生的学情,也符合课程的特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教学技能,也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技能,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包含音乐、舞蹈、美术、表演等技能类课程。根据课程融合思想,笔者将情景体验法应用于“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融合理论知识,提供现实案例,通过教师语言描绘案例,学生根据案例进行角色扮演,最终以舞台剧的形式呈现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用美术创作技能进行舞台环境创设,动用音乐欣赏与表演技能进行情绪渲染,动用各种感官在角色扮演中深度体验。通过情景体验法,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认知”的层次深化到情感层面,进一步落到实践中,真正让学生内化知识,将知识变成素养,将素养变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景体验法在“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情景体验法的应用步骤

1.挖掘案例。情景体验有多种来源,如生活情景、实物情景、图画情景、音乐情景、语言情景、表演情景等。情景首先要与教学主题相关,因此,情景体验法的首要步骤就是挖掘案例。教师根据授课主题,结合现实需求,挖掘具有可行性的案例,案例的先进性、可行性、综合性、教育性、科学性是情景体验法成功与否的关键。只有挖掘出符合课程理论及现实需要的案例,才能保证情景体验法的有效性和可信性。

2.创设情境。如何将案例转变成情境是情景体验法的关键点。笔者采用“剧”的形式模拟情境,如舞台剧、音乐剧、心理剧等。学生根据案例中的事件进行角色扮演,搭配适宜的舞台背景及音乐等,演绎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个过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形成了良好的团队合作,也进一步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提高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素养。

3.体验情境。通过在心理学基础教学中创设情景,让抽象深奥的心理学知识变得具体而形象,使学生在情景体验中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某种心理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达到教与学的统一,提升教学效果。

4.由情入理,内化知识。在情景体验法中,为了扮演好角色,“演员”需要充分了解人物角色,这就需要从不同层面和角度进行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在这个过程中,对知识的需求成了自然而然的需要,知识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内化成学生的基本素养,对学生的身心产生润物无声的教化作用。通过情景体验法,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认知”的层次深化到情感层面,并进一步落实到实践中。

(二)情景体验法的效果分析

笔者通过对幼儿园保教活动的实地观察及对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访谈,结合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理论知识,编制出符合情景教学法的案例集,以此为主要学习材料,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班及实验班,通过一学期的课程学习,对情景体验法进行实践及效果研究。

对照班及实验班的学生均是大一新生,学生在与学习有关的各方面因素上具有同质性。实验班教学第一项是将案例集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自由讨论形成小组,并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案例进行为期一周的资料准备,在课堂上通过分享资料由教师根据准备情况确定每个小组的主题及案例。第二项的重点内容是各小组继续深入开展主题研讨及情景剧的拍摄等活动,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进度如期开展教学内容,涉及的主题及案例由各小组以情景剧的形式呈现,学生和教师以情景剧为学习材料展开研讨。对照班则按照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模式进行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对两个班级的对照分析,发现相对于对照班,实验班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积极,主动性更强,表现出的积极情绪更多。首先,情景体验法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样是大一新生,实验班学生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破冰更快,师生和生生之间更快建立信任,具体表现在课堂的发言率、讨论时的热度、课后合作交流时间等方面。其次,实验班的学生对学习更加主动。由于课堂学习氛围较好,充分的交流与讨论让学生获得了学习成就感,从而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挖掘,满足学习的内在动机。这种良性循环让学生主动学习理论知识,从而让课堂变得更有效率,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知识拓展。最后,学生的自我感觉较好。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显示,实验班学生最喜欢学习的科目是“学前儿童心理学”,学习这门课程疲劳感及无助感较少,且学生认为这门课程的价值感更强。

2.学生参与专业活动更积极,综合素养更高。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学习教育教学技能,也需要掌握艺术技能,怎样将课程与专业素养进行深度融合,是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趋势。笔者将情景体验法应用于课程教学,不仅有利于课程学习,更有利于拓展专业技能。实验班的学生以编排情景剧为媒介,建立更多的团队合作关系,在合作关系中,以任务为驱动,主动学习绘画、表演、音乐等方面的技能,直接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学生有了自信心,在艺术技能的学习方面更加主动,有勇气和信心面对更多的挑战。实验班参与学校的各类社团、学前教育专业技能比赛、学科竞赛等的学生人数比例较高。

3.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参与度更高,更具有问题敏感性。首先,通过对期末理论课程的考试进行分析发现,尽管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在总体成绩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实验班学生的案例分析题答案更全面,具有更多元的视角,学生对问题的解答更专业。其次,在期末的幼儿园实践活动中,相对于对照班学生整体的腼腆态度,实验班的学生参与度更高,能积极主动地以教师的身份和幼儿互动,对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更敏感,记录更详细。

四、情景体验法在“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一)使用情景体验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案例的有效性

案例是情景体验法的着力点,因此,收集符合现实意义又具有一定理论价值的案例是情景体验法在“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应用中的第一个关键点。在应用情景体验法时,首先要确定案例来源,案例必须来自现实,是现实中确实存在的、符合教育规律的事实情况,切忌从网络或者文学作品中模仿杜撰案例,这会导致情景失真,最终造成认知错误,从而把科学的学前儿童心理学知识变成脱离现实、夸大其词、混淆视听的伪科学。

(二)使用情景体验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情景的针对性

角色扮演的目的是与人物共情,从而将认知内化成情感和行为,因此,在情景创设过程中教师要全程督导,引导学生注重对人物心理的揣摩和模仿,而不应该让学生的注意力过多停留在外在表演的形式上。大学生思维具有创新性,会情不自禁地将自己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情绪以一种独特的方式通过情景展现出来,导致情景剧在“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中的针对性变弱,甚至变成了有些学生娱乐大众、突出个人特点、引起关注的载体。因此,在情景体验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始终要注意关注情景剧的针对性,引导学生创设符合课程需要、符合现实需要、符合大学生价值观的情景。

(三)使用情景体验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情景体验法的效果评价应从认知、情感、技能等各方面展开,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打破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模式。在未来的课程改革研究中,笔者将进一步对课程改革的评价指标进行研究,以期找到最适用于“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的评价方法。

猜你喜欢

实验班心理学情景
情景交际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行知实验班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