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预测意趣 提升预测能力
2023-09-27王婷
王婷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着重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预测”能力。与同单元其他几篇偏向于“预测”策略运用的课文不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更侧重于“预测”策略的习得。教学这一课时,笔者充分考虑学情,打破常规,通过巧引故事、聚焦文本、拓展阅读,让学生认识、学习、运用“预测”这一策略,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
一、巧引故事,认识预测
“预测不在于结果是否正确,参与预测的过程本身就是充满乐趣的”。这一对“预测”的认识,应是单元教学伊始就根植于学生内心的。教学导入阶段,笔者便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天,一只小兔子去钓鱼。第一天没有钓到鱼,它奇怪地问:“鱼儿你怎么不上钩?”第二天没有钓到鱼,它又奇怪地问:“鱼儿你怎么不上钩?”第三天还没有钓到鱼,它说:“……”故事讲到这,笔者故作停顿,学生脱口而出——“鱼儿你怎么不上钩?”接下来,笔者继续讲:就在这时,突然一条鱼冒出水面,说:“……”笔者再次停顿,学生纷纷依据个人的生活经验做出预测,虽内容不同,但氛围活跃。最后,笔者揭晓故事的结局——鱼儿说:“你还敢问我,你看看你用的什么鱼饵?下次别再用胡萝卜了!”
故事讲完,学生哈哈大笑,笔者顺势引导:“刚才,我们不仅是故事的倾听者,也是故事的创作者。我们借助故事的前文情节对故事后面的发展进行合理预测,有时候我们猜对了,有时候我们没猜对,但这些都不重要,预测本身就充满了乐趣。”笔者用这样一个诙谐有趣的故事,既帮助了学生初步感知预测,又能引导学生体会预测的乐趣。
二、聚焦文本,学会预测
1.矛盾导入,整体预测
故事中最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部分是什么呢?是情节中的“矛盾”。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笔者先拋出问题:“这是一座怎样的老屋?”学生通过分析“活了一百多岁”“窗户变成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很久很久没人住”等细节,很快得出结论,老屋很“老”。接着,笔者引导学生再读课题,继续发问:“这样的一座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呢?”如此一来,“矛盾”就体现出来了。通过整体预测,学生猜想老屋一直不倒的原因,说出自己的猜测依据。
2.关注细节,随文预测
课文讲述了老屋与小猫、老母鸡、小蜘蛛之间的故事,反复手法的运用使每个情节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关注到这一点后,笔者将对比阅读引入教学,带领学生先阅读小猫、老母鸡与老屋对话的情节,梳理、完成表1内容。
为了让课堂的预测更真实有效,笔者将课文删减前的内容引入课堂,为学生设置悬念——“在这个故事的原文中,在小蜘蛛找老屋前,还有一个小动物也来找老屋,咱们猜测一下:来的是哪个小动物?它来干吗呢?你的依据是什么?”学生的想象天马行空——小乌龟、小燕子、小鹿、小松鼠……大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来了,这些小动物都不约而同地来请老屋帮忙,希望老屋能再站一会儿。他们有的根据前文情节预测,有的根据旁批插图预测,还有的根据课文题目预测……真实的体验带来了直观的收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习得了预测的方法。
3.结合旁批,总结方法
“文中有几处旁批是其他学生读文章时的预测,你认为他们预测的依据是什么呢?”在此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结合批注,在小组讨论交流中总结了每个批注的预测依据(见表2)。
据此,笔者带领学生梳理、归纳“预测”的基本方法:如根据文中的线索预测,题目、开头、插图等都可供预测;根据个人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预测;根据先前阅读的经验(文章结构等)预测。
三、拓展阅读,迁移方法
学生习得预测方法后,教师还要通过有效的拓展阅读引导学生合理迁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本课拓展阅读选用的文本是《施舍的树》,文中讲述了一个男孩和一棵树的故事,充满深意。在与学生一起读了文章开头几个段落之后,笔者为学生留下悬念,出示了预测学习单,让学生自主阅读并完成。学生依据文章标题、前文情节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出了精彩的预测。虽然很多学生的预测与原文并不相同,但合情合理且充满着感动与温情。
预测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手段,更是一种基本的阅读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预测的方法,才能借助思维活动更好地阅读。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桂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