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如此“防患于未然”会适得其反
2023-09-27张建国
张建国
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听到这样的话:“渲染”的“渲”是“宣传”的“宣”加上三点水。注意,“渲”读第四声,千万不能读成第一声;“似的”中的“似”应该读成翘舌音,千万不能读成平舌音;看清楚了,这是“辛苦”的“辛”,千万不能写成“幸福”的“幸”……
显然,这些教师都是有心人,非常重视在课堂教学中预防学生出错,以提高学生学科学习的有效性和正确率,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如此“防患于未然”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呢?答案未见得就是肯定的。“防患于未然”,教师必须精心备课。
首先,“防患于未然”必须突出重点。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把握、容易混淆、经常出错的内容,预估教学中可能会出问题的地方——防患点,通过仔细比较,确定好重点防患点,精心设计好预防措施。
一节课中的重点防患点不能太多,因为数量一多,多处预防,就如同蜻蜓点水一样,看似面面俱到,其实效果甚微。即使教师耗费了比较多的时间与精力,但学生的注意力被过多的预防点分散了,因而学生分不清主次、抓不住重点,也就不会印象深刻了。
其次,“防患于未然”要講究策略。一些教师一定会有这样的体会:越怕什么,学生就越来什么;教师越要求学生注意,学生就越容易出错。不少教师感到疑惑不解:都讲过很多次了,为什么学生仍然出错呢?实质上,问题并不出在学生身上,而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欠妥、预防措施失当。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防患于未然”同样如此:对待不同的防患点,必须运用不同的方法、合适的举措。
最后,“防患于未然”应谨防误区。其一,谨防强化负面影响。笔者开始所举的三个例子,立足点是“防患”,“千万不能”,反而强化了负面内容。反复刺激、经常刺激,负面影响也就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反而对应该准确把握和理解的正面内容印象模糊。这样实在是事与愿违,应该引起大家的警惕。其二,谨防抑制学生潜能。有些教师仍然不相信学生,不敢轻易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判断、发现,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小组商讨解决问题、全班展示研究成果,还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成为小老师,让他们“兵教兵”。这样,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开发了学生潜能,激发了学生兴趣,减轻了学生负担,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何乐而不为呢?其三,谨防制造干扰因素。有些教师新授相关学科内容之后,为了巩固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也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制造干扰因素,这会让学生刚刚建立的正面内容、正确理解等,受到影响和干扰,有弄巧成拙之嫌。
课堂教学中“防患于未然”,必须突出重点、讲究策略,应该谨防误区。否则,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得不偿失,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真正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安定小学)